吃「酸湯子」8 人中毒死亡!「真兇」致死率高,沒有特效藥

2020-11-28 深圳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這碗近日上了熱搜的「酸湯子」

  悲劇發生在黑龍江省雞西市。

  10月5日早上,王某一大家12人在一塊聚餐,家裡長輩9人都吃了自製的東北傳統美食——酸湯子(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到了中午,9位吃了「酸湯子」的長輩陸續身體不適,出現疑似食物中毒症狀,被送往醫院。而3個年輕人因為不喜歡這種口味沒有吃,逃過一劫。

  截至10月12日,8人搶救無效身亡,還有1名還在搶救中......

  此前,經醫院化驗檢測,這家人當天食用的食物當中,黃麴黴素嚴重超標。

  根據黑龍江省衛健委食品處最新發布的消息——

  雞西食物中毒事件經流行病學調查和疾控中心採樣檢測後,在玉米面中檢出高濃度米酵菌酸,同時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檢出,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在酸湯子中最先檢出的黃麴黴毒素,是一種天然的強致癌物,很容易汙染玉米、花生、高粱、小麥、大米等,而且汙染之後很難去除。

  但是你要說大家在一起吃了一道菜,多數人都死了,是因為黃麴黴毒素超標,可能性很小——

  因為它雖然可以引起急性肝損傷,以及有強致癌性,但短時間內致死的風險並不高。

  從這起慘劇來看,酸湯子中的黃麴黴毒素嚴重超標,說明原料玉米已經被黃麴黴嚴重汙染。

  然而,黃麴黴並不是獨來獨往。被黃麴黴汙染,同時也可能被其他微生物所汙染,比如椰毒假單胞菌,它汙染食物後會產生劇毒的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由椰毒假單胞菌所產生,是引起嚴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發酵麵製品是這種細菌的高風險食物。「酸湯子」的製作過程中,會把玉米面在常溫下進行長時間的發酵。

  如果玉米或者環境中存在椰毒假單胞菌,那麼就會有充分的時間長起來產生毒素。毒素一旦產生,冷凍和烹飪加熱都無法破壞。吃下後,通常快則30分鐘、慢也不到12小時就會發作,症狀輕的是腹部不適、噁心、嘔吐、頭暈、全身無力等,嚴重的是肝腫大、嘔血、血尿、驚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

  除了發病急,還沒有特效解毒藥物,死亡率高達40%-100%。

  椰酵假單胞菌食物中毒多發生在夏、秋季節,食品因潮溼、陰雨天氣,貯存不當變質,從而引發中毒。

  容易被汙染而導致中毒的食品主要有3類:薯類製品(馬鈴薯粉條、甘薯面、山芋澱粉等)、穀類發酵製品(發酵玉米面、糯玉米湯圓粉、玉米澱粉、發酵糯小米、吊漿粑、餈粑、醋涼粉、河粉、粿條、溼米粉等)變質木耳、銀耳。

  黑龍江省衛健委食品處提醒,要預防酵米麵食物中毒,應該做到這幾點:不製售、不食用酵米麵、酸湯子等發酵面米食品;製備發酵面米食品時要勤換水,保持衛生,要保證食物無異味產生,一旦發現粉紅、綠、黃綠、黑等各色黴斑,就不能食用,磨漿後要及時晾曬或烘乾成粉,貯藏要通風、防潮、防塵;禁止出售、食用變質銀耳,不要自行採食鮮銀耳;發生酵米麵中毒後,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並及時就醫,催吐、洗胃、清腸,對症治療。

  在廣東,類似的中毒事件也頻頻出現,而且一出事都很「大鍋」。

  2020年7月,揭陽,11人在一家腸粉店吃完粿條不久,先後出現嘔吐、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其中1人不幸死亡;2019年9月,深圳,40歲女子阿芬,吃了泡發過3天的木耳中毒昏迷,換了個肝;

  2018年10月,河源,楊先生一家3口吃河粉中毒,出現頭暈、嘔吐等症狀,妻女搶救無效死亡......

  能引起食物中毒的,遠不止黃麴黴素和米酵菌酸這兩種毒素。

  例如——自製葡萄酒可能產生帶有劇毒的甲醇;自製泡菜時如果發酵時間不夠長,未被分解的亞硝酸鹽也是一大威脅;自製的發酵豆製品中可能存在的肉毒桿菌,會在密封狀態下產生肉毒素,汙染嚴重時也會致人死亡。

  因此,建議大家不要輕易在家嘗試自製發酵食物,如果沒有足夠經驗,極有可能使食材在製作過程中感染真菌和毒素。

  自家如果不能做到良好的通風措施,最好也不要囤積糧食。

  如果需要儲藏,也一定要注意防止食物變潮,以免產生黴菌和毒素。

  01、久泡的木耳

  木耳本身並沒有毒素,但如果它在水裡泡的時間過長,再加上天氣潮溼、周邊環境不乾淨(比如浸泡容器沒洗乾淨、留有食物殘渣),木耳本身攜帶的「椰毒假單胞菌」就會大量繁殖,分泌出劇毒的「米酵菌酸」。

  中毒症狀類似於誤食毒蘑菇中毒,常引起急性肝、腎功能衰竭。

  發泡木耳最好用熱開水,熱水會縮短發泡時間,減少木耳被細菌汙染的機會。

  02、發芽的土豆

  發芽或者表皮顏色變青的土豆中,含有龍葵鹼,食用後對腸胃有較強的刺激性和腐蝕性,對中樞神經有麻痺作用,嚴重的還危及生命。

  03、腐爛的生薑

  腐爛的生薑會產生黃樟素,是一種致癌物質,可誘發肝癌、食道癌。

  04、加熱後出現絮狀物的牛奶

  牛奶中出現絮狀物的原因之一,是牛奶中殘留的微生物增殖導致牛奶的酸度發生變化,進一步破壞了牛奶的穩定性。

  05、表面發黏的豆腐

  豆腐和肉一樣,都是富含蛋白質的食材,容易在通風不良和溫度較高的情況下滋生細菌,而變得黏黏的。

  居家環境裡,有害雜菌多,有些會產生毒素附著在豆腐表面,用熱水衝洗液不能保證完全洗掉。

  06、顏色變深、表面發黏、彈性變差、有異味的肉類

  新鮮的肉表面有光澤,顏色均勻;外表微幹或溼潤,切面稍潮溼,用手摸有油質感,但不發黏;質地緊密且富有彈性,用手指按壓凹陷後會立即復原;聞起來無異味;煮熟後肉湯透明,湯表面聚集大量油滴。

  如果不滿足這些條件,說明肉質已經變質。

  07、烤焦的魚、肉

  魚、肉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加熱超過200℃後會產生致癌物——雜環胺。

  雜環胺化合物具有較強的致癌性和致基因突變作用。

  變焦的魚、肉類食品,不僅含有大量雜環胺,同時還有苯並芘、丙烯醯胺等其他致癌物,不宜食用。

  08、發黴發苦的瓜子、花生等

  當發現花生、瓜子、榛子、松仁等果仁輕微變黃,甚至發黑、味苦,皺皮變色,表面長有黃綠色黴菌或破損、皺縮、變色時,應該丟棄。

  黃麴黴素等致癌物可能已經在其中生長。

  09「漏聽」「胖聽」的罐頭

  當水果罐頭被微生物汙染,失去食用價值時,經常會產生「胖聽」現象,即罐頭的底和蓋的鐵皮中心部分凸起。

  而密封失靈的「漏聽」罐頭,在運輸過程中空氣會進入,極易酸敗變質。

資料來源:黑龍江日報、「丁香醫生」「果殼」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微博等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酸湯子"會致中毒? 吃這些食物要注意
    黑龍江一家人聚餐吃酸湯子致多人死亡 罪魁禍首終於找到了為什麼「酸湯子」會引發米酵菌酸中毒?10月5日,黑龍江雞東縣一家9人在家中聚餐時疑似食物中毒,截至10月12日晚,已有8人死亡,1人還在ICU搶救。
  • 一家人聚餐中毒,已致8人死亡!「真兇」找到了……
    權威發布開平廣播電視臺新聞報料 | 宣傳推廣 | 活動策劃黑龍江雞西9人聚餐,因食用變質食物致集體中毒事件,最新消息傳來,目前死亡人數已升至8人,目前還有一人正在搶救之中。據了解,10月5日早上,該家庭成員親屬共12人參加了聚餐,家裡長輩9人全部食用了酸湯子,3個年輕人因不喜歡這種口味沒有食用。
  • 雞西酸湯子中毒已致 9 人死亡,系米酵菌酸引起,米酵菌酸是什麼...
    雞西酸湯子中毒已致 9 人死亡,系米酵菌酸引起,米酵菌酸是什麼?哪些食物需要謹慎食用?幾日前,紅星新聞從黑龍江雞西「酸湯子」中毒事件唯一倖存者李女士的兒子張先生處獲悉,其母親已於10月19日中午去世。這齣事件終於真相大白,官方已經通報:罪魁禍首是米酵菌酸。
  • 雞西一家聚餐吃酸湯子致7死,黃麴黴毒素超標還是米酵菌酸中毒?
    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興農鎮一家庭9人在十一長假期間聚餐後出現中毒症狀,目前已致7人死亡。據央視報導,雞西市委宣傳部的初步調查結果是,這9人共同食用了自製酸湯子(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而該酸湯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凍一年,疑似該食材黃麴黴毒素超標引發食物中毒。
  • 【震驚】「酸湯子」事件致9人死亡!趕緊丟!這些食物有劇毒!
    2020年10月5日,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興農鎮某社區居民王某及其親屬在家中聚餐,共同食用了自製酸湯子(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後,出現食物中毒,至昨日(10月19日)已導致9名中毒者死亡。
  • 「酸湯子」中毒致多人死亡,海南發布食品安全預警提示
    近期,黑龍江省雞西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致多人死亡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高度關注。雞西食物中毒事件經流行病學調查和疾控中心採樣檢測後,在玉米面中檢出高濃度米酵菌酸,同時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檢出,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 雞西家庭聚餐中毒致死原因有變:為米酵菌酸引發,非黃麴黴毒素
    新京報訊(記者 劉歡)黑龍江雞西市雞東縣一家庭聚餐中毒已致8人死亡,其初判黃麴黴毒素的中毒致死原因被多位專家質疑而在網上引起爭議。10月12日晚,黑龍江衛健委在官方微信發布預防食物中毒文章時,表示該事件初步定性是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高濃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
  • 6人聚餐時中毒!這東西毒力強、致死風險高!千萬別吃!
    附近一居民告訴記者,8月20日晚,大排檔的人聚餐時食用河豚出現中毒症狀,被緊急送往醫院。 根據店招牌上的電話,記者聯繫了該大排檔相關經營人員,對方稱確有食用河豚魚中毒的事。 他告訴記者,河豚是一朋友帶到店裡給他們聚餐用的,由於「不懂殺」,不懂如何製作,就用來涮火鍋,結果食用後中毒,「當時大家只吃了一條河豚魚,沒想到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食用人員中,2人中毒較重、4人中毒較輕。」
  • 一家8人死亡!冰箱裡東西時間太長,真會吃死人的!
    10月5日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興農鎮 某家庭親屬共12人在家中聚餐, 結果9人進了醫院, 7人經救治無效死亡, 2人仍在搶救中。
  • 為什麼「酸湯子」會導致食物中毒?吃這些食物也要注意
    近幾天黑龍江雞西一家人聚餐,9人食用酸湯子中毒事件成為了一個熱點新聞,令人惋惜的是,目前死亡人數已經上升到了8人,小小的一個「酸湯子」,怎麼會有如此高的毒性,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注意避免這樣的食物中毒風險呢?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下這方面的相關知識。
  • 一家9口聚餐7人死亡,是黃麴黴素中毒?我們日常飲食哪些要小心?
    10月5日,黑龍江省雞西市雞東縣興農鎮某社區居民王某及其親屬9人在家中聚餐,其間共同食用了自製酸湯子(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後,目前已有7人經救治無效死亡,2人仍在搶救。
  • 一家9口聚餐,8人中毒死亡,只因吃了這種麵條!
    一家9口聚餐,8人中毒死亡,只因吃了這種麵條!據通報,10月5日,雞東縣興農鎮居民王某某及親屬9人在其家中聚餐,食用自製「酸湯子」(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引發食物中毒,製作「酸湯子」所用食材已在冰箱裡冷凍一年。經公安機關對現場提取物檢測,未查出有毒物質,排除人為投毒可能。經醫院化驗檢測,食物中黃麴黴素嚴重超標,初步判定為黃麴黴素中毒。截至目前,共有8名患者經救治無效死亡。
  • 吃了自製食物中毒了?關於黑龍江事件我們該如何預防
    也是椰毒假單胞菌感染食物,被食用後具有高致死率的主要原因。 米酵菌酸,不僅具有很強的生物活性,而且耐熱性極強。 高溫殺菌可以輕易把椰毒假單胞菌殺死,但其產生的毒素即使是用100℃的開水或者用高壓鍋蒸煮都不能將其破壞。
  • 9人吃它8人亡,雞西酸湯子2種「奪命毒」,藏在你常吃的食物裡
    ========================== 相信這幾天,很多人都關注到了黑龍江「酸湯子」中毒事件。 但是,也有一些人提出質疑,表示黃麴黴素雖然毒性很強,但急性中毒情況卻不多,而且成人死亡率也沒有這麼高。 在2020年一篇探討黃麴黴素的綜述中就提到:成人通常對黃麴黴毒素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由於急性中毒而死亡的報導案例,通常是兒童。
  • 「酸湯子」中毒事件引關注 背鍋的黃麴黴素到底是啥
    「酸湯子」事件引發網絡恐慌,「背鍋」的這種毒到底有多可怕?  關於黃麴黴素的知識點都在這兒  本報記者 馬愛平  10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微信公眾號「健康中國」發布消息稱,10月5日黑龍江省雞東縣發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後全部死亡。現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汙染的酸湯子。
  • 生活中易引起中毒的蔬菜有哪些?
    近日 黑龍江雞西「酸湯子」中毒事件引發關注 「酸湯子」中毒事件唯一倖存者 >李女士已於19日中午去世 該中毒事件已致9人死亡 國家衛健委緊急提醒 19日晚國家衛健委官方微信公眾號「
  • 我國今年已近8000人吃毒蘑菇中毒 致74人死亡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姜雪穎 北京報導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近8000人因誤食毒蘑菇引起中毒,導致74人死亡。除誤食毒蘑菇引起中毒之外,近日,黑龍江雞西市發生一起因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酵米麵食品)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9人食用後全部死亡,引發全國廣泛關注。李寧稱,中毒事件是食用了家庭自製的被米酵菌酸毒素汙染的酸湯子引起的。她建議,學校和集體食堂最好不要製作和食用這類自製酵米麵類食品。
  • 南平多名小學生誤食蓖麻子中毒 三五顆可致死
    南平一名小學3年級男生,上學途中撿了一些蓖麻子,帶到班上後,與同學們開玩笑說這是「長生不老藥」,還分給同學吃,結果導致不少學生急性食物中毒。其中,8名學生被緊急送到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搶救,目前大部分學生已脫離生命危險。蓖麻子當「神藥」小學生誤食中毒3天前的一個下午,在南平政和石屯中心小學讀3年級的男生小輝(化名)在上學途中,在路邊的樹下發現一些橢圓形的棕色果實。小輝並不知道這是帶有毒性的蓖麻子,他撿了一些果實帶到班上,與同學開玩笑說這是「長生不老藥」。
  • 這款常用痛風藥過量可中毒致死 缺乏解救措施!
    但過量服用秋水仙鹼過量可中毒致死,且無藥可治。此類中毒事件,屢見報端。 2018年11月21日,上海22歲女孩馬曉曉在家服下200粒秋水仙鹼中毒,家人發現後立馬將其送到醫院,結果搶救無效死亡。
  • 黑龍江9人聚餐7人死亡,2人還在搶救,看黃麴黴素中毒危害巨大
    據新聞報導,黑龍江9人家中聚餐,吃了自家製作的酸湯子導致中毒,7人因搶救無效死亡,2人還在搶救中。也許對於我們南方人來說不知道酸湯子是什麼,就當它是玉米經過水磨後發酵製成的麵條吧。這個麵條在冰箱中冷凍了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