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發布開平廣播電視臺
新聞報料 | 宣傳推廣 | 活動策劃
黑龍江雞西9人聚餐,因食用變質食物致集體中毒事件,最新消息傳來,目前死亡人數已升至8人,目前還有一人正在搶救之中。
據了解,10月5日早上,該家庭成員親屬共12人參加了聚餐,家裡長輩9人全部食用了酸湯子,3個年輕人因不喜歡這種口味沒有食用。到了中午,9位食用了酸湯子的長輩陸續出現身體不適,已造成8人搶救無效身亡。目前,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治療的李某還在搶救中。
酸湯子是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成的一種粗麵條,當地稱之為酸湯子。
經當地警方調查得知,該酸湯子食材為該家庭成員自製,且在冰箱中冷凍近一年時間,疑似該食材引發食物中毒。經當地公安機關刑事技術部門現場提取物檢測,排除人為投毒可能。
根據黑龍江省衛健委食品處發布的消息,雞西食物中毒事件經流行病學調查和疾控中心採樣檢測後,在玉米面中檢出高濃度米酵菌酸,同時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檢出,初步定性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至此,中毒致死原因由此前報導的黃麴黴毒素超標「變更」為米酵菌酸引起的中毒。
酵米麵食物中毒是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食物中毒的簡稱。該菌產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嚴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熱性極強,即使用100℃的開水煮沸或用高壓鍋蒸煮也不能破壞其毒性,進食後即可引起中毒,對人體的肝、腎、心、腦等重要器官均能產生嚴重損害。
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引起的中毒在黑龍江省時有發生,食品因天氣炎熱、潮溼,貯存不當而變質。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為發酵玉米面製品、變質銀耳及其他變質澱粉類(糯米、小米、高粱和馬鈴薯粉等)製品。
我國近幾年發生的中毒大部分與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關,北方以酵米麵製作的臭碴子、酸湯子、格格豆等為主,南方多以酵米麵製作的湯圓和以糯米泡製後做成的吊漿粑、河粉等食品為主,這些食品的製作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需要經過長時間發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汙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主要表現為上腹不適、噁心、嘔吐、輕微腹瀉,嚴重者可出現黃疸、肝腫大、嘔血、意識不清、煩躁不安甚至休剋死亡。
近幾年由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已很少發生,但在依然保持傳統飲食習慣的地區,由發酵食品引起的中毒事件還時有發生,目前對米酵菌酸尚無特效解毒藥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達40%-100%。
秋冬季預防食物中毒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預防酵米麵食物中毒。不製售、不食用酵米麵、酸湯子等發酵面米食品;製備發酵面米食品時要勤換水,保持衛生,要保證食物無異味產生,一旦發現粉紅、綠、黃綠、黑等各色黴斑,就不能食用,磨漿後要及時晾曬或烘乾成粉,貯藏要通風、防潮、防塵;禁止出售、食用變質銀耳,不要自行採食鮮銀耳;發生酵米麵中毒後,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患者和吃過相同食品但未發病的人應及時就醫,催吐、洗胃、清腸,並根據症狀的輕重予以對症治療。
二、預防蘑菇食物中毒。不要自行採摘、食用野生蘑菇;採購食用菌必須到正規市場;一旦出現中毒症狀,應當儘快催吐,同時儘快送到醫院治療;患者如能攜帶吃剩的蘑菇,可以輔助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三、預防扁豆(豆角)食物中毒。要把扁豆煮熟燜透,破壞其毒素,需水焯至扁豆失去原有的綠色、生硬感和豆腥味;炒扁豆時,應勤翻動,使其均勻受熱,煸炒後應加適量水燜至熟透後食用;購買時要挑選嫩扁豆,不買、不吃老扁豆。
四、預防諾如病毒傳播。由於目前尚未有疫苗可以預防諾如病毒,預防諾如病毒的傳播應注意保持食物和飲用水清潔,飯前便後要用肥皂和水仔細清洗雙手,要及時清洗飲食用具;做到生熟分開;食品要完全煮熟,生食的水果和蔬菜要徹底清洗;正確儲存食品,食前重新加熱。
五、預防自釀葡萄酒中毒。秋冬季大量葡萄上市,很多人喜歡自製葡萄酒,但自釀過程如果處理不當,會產生甲醇等有害的副產物。應儘量選擇飲用正規商場出售的葡萄酒;自釀葡萄酒應選擇釀酒用葡萄,控制好發酵溫度,溫度越高、浸漬時間越長、果膠酶用量越大,甲醇產生就越多;葡萄酒不宜長時間存放,釀好後應儘快飲用。
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
有一些天天會見到的食物
吃法不對或保存不當
就可能被一些毒性極強的真菌或細菌汙染
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一下
把風險扼殺在搖籃裡!
——
土榨花生油
年輕人一般都不買這種油,甚至可能都沒有見過,但不少居住在小城鎮的中老年人,很可能是這類油的受害者。
圖片來源:電商平臺截圖
土榨花生油最大的危害就在於容易有黃麴黴毒素。除了是一種肝癌致癌物外,黃麴黴毒素還是一種很強的毒素。它的毒性是氰化鉀的 10 倍,砒霜的 68 倍,能引起急性中毒死亡。
從花生的生長過程起,潮溼的土壤就是大量黃麴黴菌的溫床。「土榨」的製作方式,又讓雜質汙染的風險變得更高。
一處土榨油生產設備實拍。圖片來源:西瓜視頻
正規生產的食用油會經過脫水、脫澀、脫臭、脫蠟等處理,去除雜質,保證安全。而土榨油由於是小作坊純人工生產,普遍投入不高,通常不可能有配套的原油精煉設備。
另外,為提高出油率,油作坊在炒籽時會把溫度升得特別高,容易產生比較多致癌物苯並芘。
所以,還是勸爸媽和親戚們都去買超市裡正規廠家生產的食用油吧。過年過節也不要互相送油了,心意雖好,安全更重要。
——
自製醃菜
醃菜清脆爽口,而且工序也並不複雜,很多人都喜歡自己在家做。但是,自製的醃菜很可能會帶來安全隱患。
發酵品中亞硝酸鹽的產生幾乎是無法避免的。不過,工廠生產會採取一系列措施降低有害物質的含量,質檢部門也不是吃素的。這些都保證了市面上流通的產品的安全性。
然而自製食品的情況卻不容樂觀,亞硝酸鹽中毒的新聞常常見報。
圖片來源:新聞截圖
亞硝酸鹽在適宜條件下能生成一種 I 類致癌物——亞硝胺類化合物。而亞硝胺類化合物與食管癌、胃癌等的發生有密切關係。
除了醃菜,自家做的醃肉也有可能產生亞硝酸鹽。但平時做菜時簡單醃一會兒就下鍋的情況,可以不必擔心。
——
未熟透的四季豆
四季豆在家常菜中出現頻率很高,但它也含有皂素、植物血凝素等有害物質,沒充分做熟的話,這些物質就會導致中毒。
中毒後會產生腹痛、腹瀉、嘔吐,頭暈、心慌、胸悶、冷汗,四肢發麻等症狀。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但也別因為這個就從此拒絕四季豆。想要預防中毒,注意以下這 3 點就行了:
購買時,選擇鮮嫩的,不要老的。
烹調時,儘量選用足夠時間長的高溫加工,避免採用涼拌(溫度低)、爆炒(時間短),應儘量煮熟、燜透。
吃的時候,確認四季豆失去原有的鮮嫩色,並且吃起來沒有豆腥生味。
——
發芽、青紫皮的土豆
未成熟、青紫皮或發芽的土豆,含有非常高的有毒成分「龍葵甙」,其含量是普通土豆的 5~40 倍,極易造成中毒。
這種物質會引起咽部瘙癢或燒灼感,胃部燒灼樣疼痛,頭暈、耳鳴、瞳孔散大。
圖片來源:新聞截圖
要怎麼預防中毒呢?惹不起,躲得起嘛。
不吃未成熟、青紫皮、發芽的土豆。
買回來的土豆不及時吃掉的話,需低溫儲藏,避免陽光照射,防止生芽。
土豆長出少許芽時,特別是嫩芽,必須要徹底挖去芽眼,並將芽眼周圍的皮削掉,不過保險起見,還是扔掉吧。
充分加熱,煮、燉、紅燒著吃,烹調時加醋,都可以加速破壞龍葵甙。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
自製豆製品、未熱透的豆漿
豆製品也是我們每天都要吃的食物,但一旦如果製作或食用方法不當,後果也是最嚴重的,總有致死事件見諸報端。
圖片來源:新聞截圖
▎肉毒毒素,一丁點就致命
與之前提到的幾種不同,豆製品中毒主要是因為肉毒毒素。
肉毒桿菌產生的肉毒毒素,是已知所有化學和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強烈的物質之一。
它對人的最小致死量約為 0.0000001 克。
也就是說,1 千克的肉毒毒素結晶就足夠毒死全世界所有人口(事實上可毒死 100 億人)。
而自製發酵食品正是它的常見來源。
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自製豆漿沒熱透,也會引起中毒
很多人不知道,用普通的鍋煮豆漿煮到 80 ℃ 左右,會有很多泡沫上浮,好像煮沸了一樣,但其實是「假沸」現象,這時候的豆漿並沒有充分加熱。
而豆漿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劑、血球凝集素、脲酶等內源性的生理活性成分,如果未經加熱或加熱不充分使它們失去活性,就會引起食用者頭暈、噁心和嘔吐等中毒現象。
要怎麼預防中毒?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建議,豆漿加熱至少在 95℃ 溫度 5 分鐘以上,確保沒有豆腥味兒也沒有泡沫時,等到不太燙的溫度了再喝。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用豆漿機的就不需要擔心了,因為程序溫度有智能設定,可以一鍵搞定。如果是超市買的豆漿粉,一般已經過了熱處理殺菌,熱水衝調後儘快喝完就好。
自製豆漿如果一次沒喝完,需要放在冰箱冷藏,再次飲用時也一定要充分加熱殺菌,確保安全。
以上這 5 種食物,大多數都和「自製」有關。還是那句話,家庭自製沒有控制有害物質的條件。如果你珍愛自己和家人的生命,請千萬告誡他們:
不要迷信自製,工廠的製作條件比家庭嚴苛多了。
通過正規途徑購買的正規產品,經過層層殺菌、檢驗,比自己在家做的要靠譜得多。
最後,萬一家裡有人不小心食物中毒了,身體出現下列情況,就需要毫不遲疑地去看醫生了:
頻繁嘔吐;
嘔血或便血;
腹瀉超過 3 天;
劇痛或腹絞痛;
體溫超過 38.6℃;
有脫水的徵兆:比如嚴重口渴、口唇乾燥、少尿或無尿、乏力及頭暈;
神經系統徵兆:視力模糊、肌無力、肩膀刺痛。
轉發+在看
讓更多人掌握這些知識
特別是你關心的家人朋友
預防食物中毒,不能掉以輕心呀!
來源:黑龍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處、丁香生活研究所
熱文:140萬海內外開平人都在看
點個在看
提醒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