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海南省海口市海甸島一家大排檔
人員聚餐時
食用河豚魚發生中毒
今天,記者來到該大排檔看到,大門緊閉,處於未營業狀態。附近一居民告訴記者,8月20日晚,大排檔的人聚餐時食用河豚出現中毒症狀,被緊急送往醫院。
根據店招牌上的電話,記者聯繫了該大排檔相關經營人員,對方稱確有食用河豚魚中毒的事。
他告訴記者,河豚是一朋友帶到店裡給他們聚餐用的,由於「不懂殺」,不懂如何製作,就用來涮火鍋,結果食用後中毒,「當時大家只吃了一條河豚魚,沒想到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食用人員中,2人中毒較重、4人中毒較輕。」
隨後,記者致電海口市人民醫院急診科,一名醫護人員稱,當晚送來急診的有6個人。
部門回應
海口市美蘭區衛健委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事發後,衛健部門立即前往調查,確認發生中毒的是6個人。該負責人稱,已經對食物進行採樣,正等待檢測,同時將事件上報了海口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毒力強、致死風險高!
海口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發布提示
民間有河豚味美誘人的說法,但河豚體內含有一種劇毒的神經毒素——河豚毒素。近年來,因食用加工處理不當的河豚或誤食含有河豚毒素的食物,造成河豚毒素中毒死亡的情況時有發生。近期我省也出現了因自行加工食用野生河豚而導致人員中毒的食品安全事件。為減少因攝入河豚毒素而引發的食物中毒,特做出以下風險提示:
河豚資料圖,圖源:視覺中國
1、河豚毒素毒力強,致死風險非常高
在自然界非蛋白質、小分子天然毒素中,河豚毒素的毒性超強,毒性是劇毒氰化鈉的1250倍。河豚毒素中毒集中表現為:中毒者發病時通常急速而劇烈,出現知覺麻痺、運動障礙、頭暈頭痛、噁心嘔吐、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目前,在臨床上還沒有針對中毒者的特效解毒藥,病死率較高。
2、毒素分布範圍廣,豚毒魚類要當心
河豚毒素廣泛存在於多種動物體內,除常見的河豚外,還有蠑螈、蟾蜍、多棘槭海星、雲斑裸頰蝦虎魚、花紋愛潔蟹和圓尾鱟等。在我國引起河豚毒素中毒的食物,主要是豚毒魚類。
豚毒魚類是指內臟或肌肉、皮膚等部位具有蓄積河豚毒素這一特有機能的魚類。豚毒魚類以豚形目豚科為主,在世界範圍共有19屬121種,我國常見品種有43種,遍布沿海、各江河下遊和近海區,通常稱之為「河豚」(或「河魨」)。河豚在生殖季節時的毒性尤其強,且雌性毒性大於雄性。雖然部分河豚的肌肉中不含有河豚毒素,但河豚死後在內臟中的毒素可滲入肌肉,食用後仍可能導致中毒。
食用含有河豚毒素魚類,是有嚴格條件限制的,需要符合兩個關鍵條件:一是只能食用可準確受控的養殖河豚魚,我國目前僅有紅鰭東方豚、暗紋東方豚兩種河豚魚可養殖;二是由專業人員嚴格執行特定程序加工製作的熟河豚魚。如要購買或食用,建議消費者慎重選購正規經營企業銷售並經加工製作後的河豚魚,或在規範經營的餐館適量食用,不能自行製作並食用河豚魚。其它含有河豚毒素的動物,由於食用安全風險非常高,建議消費者千萬不要自行捕撈、食用。
三、安全常識要牢記,遠離風險保健康
河豚毒素的理化性質比較穩定,100℃加熱5小時或每天日光暴曬8小時,經20天後仍不能被完全破壞。所以,常見的鹽醃、日曬和一般的烹調方式,均不能完全去除河豚毒素。同時,在中國大陸,禁止銷售養殖的河豚活魚和未經加工製作的河豚整魚,禁止加工經營所有野生河豚(經海關檢驗檢疫部門監管供出口的除外)。消費者一旦發現違法加工經營河豚魚的情況,可以撥打12345投訴舉報,或向有關監管部門舉報。
若因不慎誤食含有河豚毒素食物,出現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無力等中毒症狀,應立即催吐,並儘快送往醫院救治。
請牢記
若不慎誤食立即催吐
若不慎誤食立即催吐
若不慎誤食立即催吐
來源: 海南特區報、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你的分享、點讚、在看
我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