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六口吃魚中毒 毒素比河豚還要強

2020-12-06 99健康網

  珠海的黃先生一家吃了,從水產市場買回來的海鰻魚後,相繼出現了上吐下瀉的症狀,原以為只是普通的急性腸胃炎,結果醫生告訴他們,是雪卡毒素中毒!

  這種毒素,比河豚還要強100倍,嚴重可能致死!

  9月24日下午,黃先生在珠海廣富市場買了一條海鰻魚,當晚家庭聚餐就把這條魚吃掉了。結果沒過多久,就有人出現腹痛、嘔吐等症狀。

  黃先生說,除了不吃魚的小兒子,妻子、兩個女兒、兩名親戚都中了招,被送到珠海市人民醫院。妻子因為吃了大塊魚腩,情況最為嚴重,目前在重症監護室觀察。

  經醫生檢查,黃先生一家並不是患了急性腸胃炎,而是誤食一種罕見的毒素——雪卡毒素。雪卡毒素主要分布於魚的頭、內臟、生殖器官,尤以內臟中含量為高,不易被胃酸破壞,高溫加熱或冷凍均不能破壞雪卡毒素的毒性。

  珠海市食品藥品監督局總監黃建恩表示,「這是個偶發的事件,並不是所有的海鰻都有雪卡毒素,大家要吃這種野生的深海魚,吃的個體不要太大,儘量不要超過2公斤以上的這種,因為深海大魚會有風險。」

  中毒的並非黃先生一家

  近段時間,沿海地區常出現由於進食,海魚(珊瑚魚為主)引起雪卡毒素中毒的事件,波及人數較多。

  所以,為了你舌尖的安全,這些東西你要知道!

  什麼是雪卡毒素?

  雪卡毒素是一種脂溶性神經毒素,具有抑制鈣離子作用,毒性非常強,比河豚毒素強100倍,是已知的對哺乳動物毒性最強的毒素之一。毒性較高時食用有毒魚肉200g即能致死。

  雪卡毒素主要分布於魚的頭、內臟、生殖器官,尤以內臟中含量為高,不易被胃酸破壞,高溫加熱或冷凍均不能破壞雪卡毒素的毒性。

  為什麼魚類含有雪卡毒素

  雪卡毒素

  雪卡毒素是一種海洋藻類毒素,由有毒藻類產生。生活在珊瑚礁周圍海域的許多原本無毒的魚類攝入這類有毒藻類或其他浮遊生物,造成雪卡毒素在魚體內蓄積,並可通過食物鏈逐級傳遞。體積越大的魚類,聚集的毒素越多。

  雪卡毒素屬於獲得性毒素,魚體內含有雪卡毒素不具有明顯規律性。每年3~4月份繁殖季節,珊瑚魚需要食物多,體態肥美,味道也最鮮美,而體內聚集的雪卡毒素也越多。

  有超過400多種魚類可能蓄積雪卡毒素,海產市場和餐桌上常見可能含雪卡毒素的魚類有石斑魚(如西星斑、燕尾星斑、老虎斑、東星斑、蘇眉)、梭魚、黑鱸和真鯛等。含雪卡毒素的魚類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廣東、南海諸島等地。養殖類魚類少有雪卡毒素中毒事件報告。

  臨床表現

  一般在進食後2~10小時出現臨床症狀,病程可持續2~3周,可出現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症狀,部分患者有特症性的溫度感覺倒錯表現。

  一般輕度中毒可出現口腔麻木、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主要為水樣便)以及知覺麻痺或運動麻痺。

  中毒嚴重者出現血壓下降,肌肉痙攣漸至運動神經麻痺,可因呼吸麻痺而死亡。特徵性溫度感覺倒錯表現為手觸熱物有冷感,放冷水中則有熱感或電擊樣感覺。

  治療方法

  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急救措施為迅速清除已進入人體內的毒物,如催吐、洗胃、導瀉等,補充血容量,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失調等。

  預防措施

  1.儘量避免在3~4月份(生殖期)進食珊瑚魚。避免進食1.5kg以上深海珊瑚魚,因為魚體越大,毒素含量越高。避免進食深海珊瑚魚的頭及內臟(如肝、腸及卵巢),這些部位帶毒素較多。

  2.外購珊瑚魚等深海魚類最好放養15天左右,待毒素排除體外後再食用,可減少中毒機會。

  3.曾有過雪卡毒素中毒的人3-6個月內應避免食用海魚。

  雪卡毒素的分布和危害

  雪卡毒素中毒事件主要發生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熱帶和亞熱帶區域,以及加勒比海的熱帶區域。在全球三個雪卡毒素主要流行區域中,南太平洋地區的前吉爾伯特群島、託克勞和吐瓦魯的流行狀況最為嚴重,年中毒率可達100人/(萬·年),加勒比海地區的美屬維京群島僅次於之,年中毒率為73人/(萬·年),印度洋地區的留尼旺島年中毒率為0.78人/(萬·年)。

  中國雪卡毒素中毒事件發生最多的香港地區,年中毒率為0.17人/(萬·年)。隨著海產品貿易的快速發展,雪卡毒素中毒事件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

  在世界範圍內,平均每年發生的雪卡毒素中毒人數達50000多人。在美國夏威夷和佛羅裡達州,雪卡魚毒素已影響到當地捕魚業的發展。在路易斯安那、麻薩諸塞州、紐約、佛蒙特、哥倫比亞特區、德克薩斯、堪薩斯都有病例的記錄。在加勒比等地區危害很大。在澳大利亞,大多數毒魚集中在昆士蘭和北部海域附近。

  北部新南威爾斯和澳州西部很少有雪卡魚毒素中毒的事件。在亞洲,毒魚出現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島地區,在尼留汪島、羅得裡格斯島、模里西斯、塞席爾、馬爾地夫和日本都有病例記錄。在馬達加斯加、葛摩、斯裡蘭卡、印度尼西亞,雪卡毒素並不常見。中國雪卡毒素中毒事件主要發生在華南沿海地區的香港、廣東、臺灣、海南和西沙群島等地。

(責任編輯:蘇嬌蓉)

相關焦點

  • 從市場買來的深海大魚含有罕見毒素,珠海一家誤食六人中毒
    9月24日晚,珠海的黃先生一家吃了從水產市場買回來的海鰻魚後,相繼出現了上吐下瀉的症狀。原以為只是普通的急性腸胃炎,結果醫生告訴他們,是雪卡毒素中毒。而這種毒素比河豚還要強100倍,嚴重時可能致死。9月24日下午,黃先生在珠海廣富市場買了一條海鰻魚,當晚家庭聚餐就把這條魚吃掉了。
  • 義烏一家四口吃完石斑魚中毒 因誤食有毒魚卵
    義烏一家四口吃完石斑魚中毒 因誤食有毒魚卵  義烏一家四口吃完石斑魚中毒 因誤食有毒魚卵  義烏一家四口吃完石斑魚中毒 因誤食有毒魚卵義烏一家四口吃完石斑魚中毒 因誤食有毒魚卵義烏一家四口吃完石斑魚中毒
  • 這些魚含的毒素比河豚毒還要強100倍,已有6人中毒入院
    9月24日晚,廣東珠海的黃先生一家吃了在水產市場買回來的海鰻後,相繼出現了上吐下瀉的症狀。原以為只是普通的急性腸胃炎,結果醫生告訴他們是雪卡毒素中毒!這種毒素比河豚毒還要強100倍,嚴重可能致死。據中毒者之一黃先生介紹,自己和家人偶爾會去市場購買海鰻食用,24日,黃先生在市場購買了兩斤海鰻,當晚家裡就燜著吃了。
  • 吃了水產市場買的海魚,一家六口中毒!這種毒比河豚還強100倍…
    9月24日晚,  廣東珠海的黃先生一家吃了,  從水產市場買回來的海鰻魚後,  相繼出現了上吐下瀉的症狀,  原以為只是普通的急性腸胃炎,  結果醫生告訴他們:  是雪卡毒素中毒!  這種毒素,  比河豚還要強100倍,  嚴重可能致死。
  • 一家吃海魚中毒險喪命 這種深海殺手尤其要注意(圖)
    結果醫生告訴他們是雪卡毒素中毒!這種毒素比河豚還要強100倍嚴重可能致死9月24日下午,黃先生在珠海廣富市場買了一條海鰻魚,當晚家庭聚餐就把這條魚吃掉了。結果沒過多久,就有人出現腹痛、嘔吐等症狀。黃先生說,除了不吃魚的小兒子,妻子、兩個女兒、兩名親戚都中了招,被送到珠海市人民醫院。妻子因為吃了大塊魚腩,情況最為嚴重,目前在重症監護室觀察。
  • 一條海鰻魚放倒一家六口,吃魚謹防「遭遇」雪卡毒素
    關注微信公號「全民較真」提問即可)近日有媒體報導,珠海一家六口人從菜市場買了一條海鰻魚,結果吃後相繼出現了上吐下瀉,開始還以為只是普通的急性腸胃炎,結果症狀越來越嚴重,送到醫院搶救後,一檢查發現是雪卡毒素中毒。這是怎麼回事?雪卡毒素是什麼東西?海鰻魚裡怎麼會有這種危險分子?雪卡毒素是何方神聖?
  • 麗水一家四口 買了三條淡水石斑魚熬湯竟然中毒!
    調查後認為魚卵可能含神經毒素  通訊員藍義榮 吳維紅 記者 潘傑 包秀芳  吃魚會中毒,河豚肯定首當其衝。可淡水石斑魚放倒一家人的事可真不多,前兩天,慶元縣的吳女士一家四口便「中招」了。  當天,阿姨來竹山村做客,她特意在路邊攤買了3條新鮮石斑魚,結果鮮美的魚湯剛喝完,就全部進了醫院。
  • 孩子在菜市場撿到一條河豚魚 一家四口誤吃中毒
    孩子在菜市場撿到一條河豚魚 一家四口誤吃中毒 2015-09-24 11:37:57來源:南方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魏巍   一雙兒女誤吃河豚被送進ICU  據王先生的妻子回憶,20日當日傍晚,丈夫帶著一雙兒女到菜市場買菜時,哥哥在地上撿到了一條約二兩重的老虎魚。回到家後,丈夫把魚做成菜讓家人嘗。  「魚腹腔內還有一個如杏子大小的魚籽,哥哥吃了一半魚蛋和少量魚肉,覺得太鹹就沒有再吃。7歲的妹妹說魚好吃,吃了一半魚籽、魚眼睛和部分魚肉。」
  • 金華一家四口吃石斑魚中毒 原來是吃了魚籽
    吃魚會中毒,河豚肯定首當其衝,可淡水石斑魚放倒一家人的事卻鮮有聽說。前兩天,呂女士一家四口便「中招」了,齊齊進醫院搶救。最讓大家想不通的是,同桌吃飯的其他人,都好好的,獨獨他們一家四口中毒。呂女士說,當天,她的丈夫從河裡釣了幾條石斑魚。
  • 雞西一家聚餐吃酸湯子致7死,黃麴黴毒素超標還是米酵菌酸中毒?
    黃麴黴毒素有極強的致毒性據了解,中毒家庭在聚餐期間食用的自製酸湯子,是一種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口感細膩爽滑。根據央視報導,雞西市委宣傳部公布的初步調查是,該酸湯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凍一年,經醫院化驗檢測,食物中黃麴黴毒素嚴重超標,初步判定為黃麴黴毒素中毒。截至目前,7名患者經救治無效死亡,2人仍在搶救中。
  • 一家吃海魚中毒 32種食品禁忌搭配
    珠海的黃先生一家24日吃了水產市場買到的海鰻魚後,全家6口人都相繼出現上吐下瀉症狀,原本以為是普通食物中毒,沒想到就醫後被診斷出是「雪卡毒素中毒」。這類毒素比河豚毒素還要強100倍,毒素濃度高時,成年人只要吃下200克含毒魚肉就能致死。
  • 雪卡毒素中毒 不容忽視
    日前有報導稱,珠海一家人吃了海鰻魚後發生食物中毒,經檢測,這家人的食物中毒竟是由一種比河豚毒素還要毒的物質引起的,這種物質就是雪卡毒素。近年來,我國廣東、香港等南方沿海地區常出現因食用海魚引起雪卡毒素中毒的事件,應引起重視。
  • 江蘇幾人非法買賣河豚,一家四口吃河豚中毒,法院判刑了
    啟東市東海鎮一戶4人因食用河豚魚出現中毒跡象,其中1人因搶救無效死亡。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12月2日,啟東市人民法院對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罪進行了公開審理。據指控,沈某和陶某各自都經營了一家海鮮批發店,當天,楊某來到期店裡,購買了300斤河豚以及其他的一些海鮮,共計兩千六百元。
  • 吃「酸湯子」8 人中毒死亡!「真兇」致死率高,沒有特效藥
    在酸湯子中最先檢出的黃麴黴毒素,是一種天然的強致癌物,很容易汙染玉米、花生、高粱、小麥、大米等,而且汙染之後很難去除。  但是你要說大家在一起吃了一道菜,多數人都死了,是因為黃麴黴毒素超標,可能性很小——  因為它雖然可以引起急性肝損傷,以及有強致癌性,但短時間內致死的風險並不高。  從這起慘劇來看,酸湯子中的黃麴黴毒素嚴重超標,說明原料玉米已經被黃麴黴嚴重汙染。  然而,黃麴黴並不是獨來獨往。
  • 6人聚餐時中毒!這東西毒力強、致死風險高!千萬別吃!
    近日 海南省海口市海甸島一家大排檔 人員聚餐時 食用河豚魚發生中毒
  • 專家:膽汁毒素可致人中毒
    專家:膽汁毒素可致人中毒 人民網北京5月25日電 近日,網上有傳言稱魚膽有毒不能吃,否則將會中毒甚至危及生命。這一說法是否真實可靠?央視《是真的嗎》採訪證實,魚膽汁中的毒素確能對人們的健康造成損害。 長久以來,民間一直流傳著魚膽可治病的說法。據史料記載,魚膽有清熱解毒、清肝明目、止痛的功效。民間也一直有人生吞魚膽。
  • 別再吃這些海魚 有船員吃魚中毒死亡
    肉有猛毒,毒性強烈,是肉毒魚類的代表,因食此魚中毒人數不少,曾發生過進食此魚肉而死亡的事例,中毒症狀劇烈,痙攣、麻痺顯著,死亡率也高,我國臺灣省就有誤食此魚而中毒的報導。,其魚卵有毒,含有魚卵毒素,煮食後仍有中毒的可能。
  • 醫院收治了13名中毒患者!這類魚你也常吃……
    其中帶有什麼毒素導致他們集體中毒?昨天上午,記者在174醫院消化內科病房裡,見到了這些食物中毒的病人。來自山東的趙先生告訴記者,他們都是廈門一家海運公司的船員。>是一種脂溶性神經毒素,具有抑制鈣離子作用,毒性非常強,比河豚毒素強100倍,是已知的對哺乳動物毒性最強的毒素之一。
  • 一起吃的石斑魚 有人中毒有人卻好好的?
    吃魚會中毒,河豚肯定首當其衝,可淡水石斑魚放倒一家人的事卻鮮有聽說。前兩天,呂女士一家四口便「中招」了,齊齊進醫院搶救。最讓大家想不通的是,同桌吃飯的其他人,都好好的,獨獨他們一家四口中毒。  呂女士說,當天,她的丈夫從河裡釣了幾條石斑魚。因為知道石斑魚肉質鮮美,他們便叫了親戚一大家人一起享用美食。
  • 三人食用野生蘑菇中毒致肝腎損傷 「元兇」鎖定這些菌菇
    毒蘑菇圖譜 赤腳鵝膏菌 劇毒,毒素尚不明確,誤食後會造成急性腎損傷。  灰花紋鵝膏菌 劇毒,含有的肽類毒素是環肽化合物,誤食進入人體後對肝臟和腎臟有強烈的損傷作用。  白毒鵝膏菌 劇毒,成年人吃一個溼重50g的白毒鵝膏菌就可以出現嚴重肝衰竭,這種毒素潛伏期可達24小時。  溫州網訊 記者昨天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9月1日至30日中午12時全市共接到18例毒蘑菇中毒報告病例,而今年1月份至9月份累計達40例。市疾控中心為此發布風險警示:不採不食野生菌,遠離風險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