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24日 11:37 來源:南方日報
參與互動市博愛醫院兒童重症監護室醫生正在查看中毒的妹妹。楊俊麗 攝
9月20日晚,因為誤食一條河豚魚,在沙溪打工的王先生一家人先後出現頭暈、嘔吐等不適症狀,而一雙兒女更因中毒較深,雙雙被送進了兒童重症監護室。23日,記者從市博愛醫院獲悉,經過搶救,哥哥的病情已經好轉並即日可出院,但妹妹仍處於昏迷中。
一雙兒女誤吃河豚被送進ICU
據王先生的妻子回憶,20日當日傍晚,丈夫帶著一雙兒女到菜市場買菜時,哥哥在地上撿到了一條約二兩重的老虎魚。回到家後,丈夫把魚做成菜讓家人嘗。
「魚腹腔內還有一個如杏子大小的魚籽,哥哥吃了一半魚蛋和少量魚肉,覺得太鹹就沒有再吃。7歲的妹妹說魚好吃,吃了一半魚籽、魚眼睛和部分魚肉。」王先生的妻子傷心地說,「覺得在菜市場撿的一條活魚怎會有事,誰知道吃了後出了這麼大的事。」
當晚10點多,一對兄妹先後出現了頭暈、嘔吐等不適,妹妹的症狀更為嚴重,出現了四肢無力和抽搐的情況,王先生和妻子趕緊把孩子送往當地醫院。途中,妹妹已陷入昏迷,呼之不應。經當地醫院診斷,兩個孩子需馬上送入博愛醫院兒童重症監護室。
兒童重症監護室住院總醫師葛曉寧向記者表示,在急救車上,哥哥多次嘔吐,神志模糊。妹妹昏迷不醒,夫妻二人也有噁心嘔吐和腹痛。初步懷疑是食物中毒,立即給予催吐、洗胃及導瀉減少河豚毒素的吸收,血液淨化加快毒素的排出,並予呼吸機呼吸支持及臟器功能保護等搶救措施。
河豚中毒可先催吐保命
昨日,市博愛醫院重症醫學監護科副主任醫師馬力忠介紹了孩子的診治情況。經過搶救治療,哥哥的病情已很快得到控制,並即日可出院。但妹妹中毒較深,累及全身運動神經、感覺神經和自主神經系統,出現多系統功能障礙。經過搶救及血液淨化等治療,妹妹目前病情較之前好轉,昨天下午已撤離呼吸機,呼之能點頭,但仍全身無力,不能對答。
馬力忠進一步解釋了河豚魚中毒的原理。他說,河豚魚肉質鮮美,但具有很強的毒性,其肌肉、內臟、卵巢都含有毒素,經過炒煮、鹽醃、日曬、高壓高溫也不能使毒性消除。使人中毒的主要成分是河豚毒素及河豚酸等。河豚毒素具有箭毒樣的毒性作用,最先是使神經中樞、神經末梢和感覺神經發生麻痺;其次是運動神經麻痺,最後呼吸中樞和血管神經中樞麻痺,如不及時救治,常常導致死亡。他呼籲市民不要隨便食用河豚魚。食用時必須由專業廚師烹調。
一旦發現河豚魚中毒如何急救?馬力忠說,可以使用催吐方法,如手刺激喉部,一旦出現唇、舌發麻,胃部不適,噁心,嘔吐者,要迅速到醫院治療,採取洗胃、導瀉、利尿、藥物中和毒素、血液淨化以及臟器功能支持及對症治療等,否則會引起生命危險。(記者/鄧泳秋 通訊員/喬建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