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海鰻魚放倒一家六口,吃魚謹防「遭遇」雪卡毒素

2020-11-23 騰訊網

較真要點(趕時間?只看要點就夠了!):

1、雪卡毒素是一種海洋藻類毒素,可以通過食物鏈在海洋魚類體內蓄積。體積越大的魚類,聚集的毒素越多。它毒性很強,且難以通過加工等手段消除,人攝入後神經和肌肉功能都會受到影響。

2、我國目前發現的有30多種魚可能攜帶雪卡毒素,主要分布於廣東、南海諸島等地。野生魚類往往風險更大,因為雪卡毒素主要來自海洋藻類,已有的中毒案例包括珊瑚魚、青斑、蘇眉、紅鰽和海豚等。而人工養殖的魚類,可以通過控制環境和飼料,含毒素的可能性比較小。

查證者:阮光鋒,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微信公號ruan-nutritionlab。

(更多飲食健康問題求較真?關注微信公號「全民較真」提問即可)

近日有媒體報導,珠海一家六口人從菜市場買了一條海鰻魚,結果吃後相繼出現了上吐下瀉,開始還以為只是普通的急性腸胃炎,結果症狀越來越嚴重,送到醫院搶救後,一檢查發現是雪卡毒素中毒。

這是怎麼回事?雪卡毒素是什麼東西?海鰻魚裡怎麼會有這種危險分子?

雪卡毒素是何方神聖?

雪卡毒素(ciguatoxin)最早在20世紀60年代由科學家從爪哇裸胸鱔(Gymnothorax javanicus)的肝臟中提取發現,它是一類聚醚類毒素,是一種脂溶性的神經毒素。

雪卡毒素主要來自一個叫做 「雙鞭毛藻」的海洋微生物, 這種生物通過依附在死去的珊瑚礁和海藻上生長。

但它可通過食物鏈在魚類體內蓄積。食草魚類首先吃下依附在珊瑚礁上的有毒海洋浮遊生物,然後體型較大的食肉魚類吃下這些含有毒素的魚類,毒素由此在食物鏈中逐級累積。而且,體型越大的魚,體內富集的雪卡毒素往往越多。

雪卡毒素有什麼特點?

雪卡毒素本身對海洋生物自身是沒有什麼危害的,所以,即使魚體內有這種毒素,它自己也不會受影響,不論是外觀、氣味還是肉質,都和正常魚差不多,所以,人們很難判斷魚是否有毒。

而且,最令人防不勝防的是,雪卡毒素非常耐熱、耐胃酸,穩定性高,即使你用高溫烹煮、冷凍、乾燥等手段處理或寄希望於人體胃酸消化,均不能除去毒素。

所以,只要你吃了含有雪卡毒素的魚類,就很容易中毒。

雪卡毒素有多毒?

雪卡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毒性很強,吃0.1微克就會使人中毒。人如果吃了帶雪卡毒素的魚,神經和肌肉功能都會受到影響。

一般來說,吃了含雪卡毒素的魚後,人們會在30分鐘內出現中毒症狀,但一般在24至48小時內才發病。中毒的最初症狀會出現腸胃或神經系統不適,嘔吐、腹瀉、噁心及腹痛等症狀,嚴重的會出現唇部及四肢麻痺、皮膚發癢、冷熱感覺顛倒、肉及關節疼痛等神經系統不適,更嚴重者還可能出現低血壓、心搏徐緩、呼吸困難及麻痺。

不過,令人慶幸的是,雪卡毒素中毒的死亡案例幾乎沒有。比如,2004-2006年期間,深圳市疾控中心統計共發生由吃蘇眉、東升斑引起的雪卡毒素中毒共有7件案例,中毒人數96人,無死亡病例。

雪卡毒素有多少?

研究發現,雪卡毒素可以在魚頭、魚皮、內臟和生殖器內蓄積,肌肉和骨骼中含量相對較低。如紐西蘭鯛魚肝臟中的毒素含量比肌肉高50倍,而海鱔肝臟中的毒素含量比肌肉高達100 倍。

除此之外,魚卵也可能富集雪卡毒素,去年浙江就發生過一起因為吃了石斑魚的魚卵而導致雪卡毒素中毒的案例。

魚類在產卵前會儲備體內的脂肪,這就存在著成魚會將體內脂溶性的雪卡毒素轉移到卵中的可能性。實驗證實,當感染雪卡毒素的成魚肌肉中含有的毒素大於0.04μg/g 時,在魚卵中的積蓄大於0.08μg/g(在魚卵中容易富集的原因是,雪卡毒素是一種脂溶性的神經毒素。而魚卵中脂肪含量高,自然富集的量也會多一些)。

最近幾年,由於海產貿易不斷增加,雪卡毒魚類中毒現已成為一種全球常見的食物中毒現象。

哪些魚有雪卡毒素?

含有雪卡毒素的魚類大約有400種,其中,最常見的是珊瑚魚,如紅斑魚、老虎斑魚、蘇眉魚、龍躉魚、東星斑魚、西星斑魚、豹星斑魚、燕尾星斑魚、老鼠斑魚、藍瓜子斑魚等。

我國目前發現的有30多種魚可能攜帶雪卡毒素,主要分布於廣東、南海諸島等地。而且,野生魚類往往風險更大,因為雪卡毒素主要來自海洋藻類。而人工養殖的魚類,可以通過控制環境和飼料,含毒素的可能性比較小。

需要提醒的是,只要是深海魚,都可能存在雪卡毒素,因為它是由海藻在食肉魚類體內蓄積的。已有的中毒案例包括珊瑚魚、青斑、蘇眉、紅鰽和海豚等。而且,海魚越大,其所含的毒素可能越多,食用起來更危險。

如何避免中毒?

1.   為了避免中毒,消費者應該儘量去正規的地方購買海產魚類,儘量不要買任何所謂自捕的野生海洋魚類。吃的時候儘量不要買個頭比較大的魚,尤其是超過三斤的大海魚,因為個頭越大,體內蓄積的毒素可能也越多。

2.   如果實在想吃,最好每次少吃一點,而且優先挑選個頭小的魚。吃的時候也不要吃魚頭、魚皮、內臟和魚卵,因為這些部位的毒素可能比較多。

3.   有些因素會加深中毒症狀,比如喝酒、吃花生或豆類食物等,所以,如果中毒了就不要喝酒、吃花生和豆類了。

4.   如果不小心中毒、出現不適症狀了,一定要儘快就醫。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平臺稿件,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雪卡毒素與哪些魚是「好朋友」
    □ 馬冠生    日前有報導稱,珠海一家人吃了海鰻魚後發生食物中毒。經檢測,竟是由一種比河豚毒素還要毒的物質引起的,鬧不好可能會送命!這種物質就是雪卡毒素。    什麼是雪卡毒素  雪卡毒素是存在於珊瑚礁魚類體內的一類劇毒物質。
  • 雪卡毒素中毒 不容忽視
    日前有報導稱,珠海一家人吃了海鰻魚後發生食物中毒,經檢測,這家人的食物中毒竟是由一種比河豚毒素還要毒的物質引起的,這種物質就是雪卡毒素。近年來,我國廣東、香港等南方沿海地區常出現因食用海魚引起雪卡毒素中毒的事件,應引起重視。
  • 吃了水產市場買的海魚,一家六口中毒!這種毒比河豚還強100倍…
    9月24日晚,  廣東珠海的黃先生一家吃了,  從水產市場買回來的海鰻魚後,  相繼出現了上吐下瀉的症狀,  原以為只是普通的急性腸胃炎,  結果醫生告訴他們:  是雪卡毒素中毒!  9月24日下午,黃先生在珠海廣富市場買了一條海鰻魚,當晚家庭聚餐就把這條魚吃掉了。結果沒過多久,就有人出現腹痛、嘔吐等症狀。
  • 一家六口吃魚中毒 毒素比河豚還要強
    珠海的黃先生一家吃了,從水產市場買回來的海鰻魚後,相繼出現了上吐下瀉的症狀,原以為只是普通的急性腸胃炎,結果醫生告訴他們,是雪卡毒素中毒!  9月24日下午,黃先生在珠海廣富市場買了一條海鰻魚,當晚家庭聚餐就把這條魚吃掉了。結果沒過多久,就有人出現腹痛、嘔吐等症狀。  黃先生說,除了不吃魚的小兒子,妻子、兩個女兒、兩名親戚都中了招,被送到珠海市人民醫院。妻子因為吃了大塊魚腩,情況最為嚴重,目前在重症監護室觀察。
  • 從市場買來的深海大魚含有罕見毒素,珠海一家誤食六人中毒
    9月24日晚,珠海的黃先生一家吃了從水產市場買回來的海鰻魚後,相繼出現了上吐下瀉的症狀。原以為只是普通的急性腸胃炎,結果醫生告訴他們,是雪卡毒素中毒。而這種毒素比河豚還要強100倍,嚴重時可能致死。9月24日下午,黃先生在珠海廣富市場買了一條海鰻魚,當晚家庭聚餐就把這條魚吃掉了。
  • 一家吃海魚中毒險喪命 這種深海殺手尤其要注意(圖)
    【一家吃海魚中毒】9月24日晚珠海的黃先生一家吃了從水產市場買回來的海鰻魚後相繼出現了上吐下瀉的症狀原以為只是普通的急性腸胃炎這種毒素比河豚還要強100倍嚴重可能致死9月24日下午,黃先生在珠海廣富市場買了一條海鰻魚,當晚家庭聚餐就把這條魚吃掉了。結果沒過多久,就有人出現腹痛、嘔吐等症狀。黃先生說,除了不吃魚的小兒子,妻子、兩個女兒、兩名親戚都中了招,被送到珠海市人民醫院。妻子因為吃了大塊魚腩,情況最為嚴重,目前在重症監護室觀察。
  • 金華一家四口吃石斑魚中毒 原來是吃了魚籽
    吃魚會中毒,河豚肯定首當其衝,可淡水石斑魚放倒一家人的事卻鮮有聽說。前兩天,呂女士一家四口便「中招」了,齊齊進醫院搶救。最讓大家想不通的是,同桌吃飯的其他人,都好好的,獨獨他們一家四口中毒。呂女士說,當天,她的丈夫從河裡釣了幾條石斑魚。
  • 一家人吃海魚中毒 專家:儘量別吃深海魚且不要超過2公斤
    9月24日下午,黃先生在珠海廣富市場買了一條海鰻魚,當晚家庭聚餐就把這條魚吃掉了。結果沒過多久,就有人出現腹痛、嘔吐等症狀。黃先生說,除了不吃魚的小兒子,妻子、兩個女兒、兩名親戚都中了招,被送到珠海市人民醫院。妻子因為吃了大塊魚腩,情況最為嚴重,目前在重症監護室觀察。
  • 麗水一家四口 買了三條淡水石斑魚熬湯竟然中毒!
    調查後認為魚卵可能含神經毒素  通訊員藍義榮 吳維紅 記者 潘傑 包秀芳  吃魚會中毒,河豚肯定首當其衝。可淡水石斑魚放倒一家人的事可真不多,前兩天,慶元縣的吳女士一家四口便「中招」了。  當天,阿姨來竹山村做客,她特意在路邊攤買了3條新鮮石斑魚,結果鮮美的魚湯剛喝完,就全部進了醫院。
  • 一條鮮美海鰻 毒倒一家大小?
    涉事市場暫停賣深海魚        近日,珠海陸續有多名患者,因食用了疑似被汙染的野生海鰻,出現嚴重食物中毒情況。        9月24日,黃先生在珠海廣富市場買了一條被廣東人俗稱為「油錐」的深海鰻魚,當晚就把這條魚吃掉了。
  • 孩子在菜市場撿到一條河豚魚 一家四口誤吃中毒
    孩子在菜市場撿到一條河豚魚 一家四口誤吃中毒 2015-09-24 11:37:57來源:南方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魏巍 楊俊麗 攝  9月20日晚,因為誤食一條河豚魚,在沙溪打工的王先生一家人先後出現頭暈、嘔吐等不適症狀,而一雙兒女更因中毒較深,雙雙被送進了兒童重症監護室。23日,記者從市博愛醫院獲悉,經過搶救,哥哥的病情已經好轉並即日可出院,但妹妹仍處於昏迷中。
  • 一起吃的石斑魚 有人中毒有人卻好好的?
    吃魚會中毒,河豚肯定首當其衝,可淡水石斑魚放倒一家人的事卻鮮有聽說。前兩天,呂女士一家四口便「中招」了,齊齊進醫院搶救。最讓大家想不通的是,同桌吃飯的其他人,都好好的,獨獨他們一家四口中毒。  呂女士說,當天,她的丈夫從河裡釣了幾條石斑魚。因為知道石斑魚肉質鮮美,他們便叫了親戚一大家人一起享用美食。
  • 全球變暖致雪卡毒素肆虐 專家建議不要吃魚內臟
    原本生活在珊瑚礁附近的小魚靠吃海藻生存,而人類長期食用的石斑魚、梭魚等魚類又以這些小魚為食,就這樣,毒素通過食物鏈傳到人類體內。   近10年間迅速蔓延   雖然直到近年來人們才對雪卡毒素越來越關注,但實際上人類在很早的時候就對其有所了解。美國夏威夷大學教授本鐮義津介紹說,在荷馬史詩《奧德賽》中就有吃魚中毒的描寫;而亞歷山大大帝曾經下令,禁止自己的部隊吃魚,以防中毒。
  • 有毒石斑魚頻現食肆 提醒吃時勿忘剔除內臟
    可能含有雪卡毒素,專家提醒吃時勿忘剔除內臟  新快報記者 楊莉 實習生 林煥輝  春節期間,廣州市兩家六口因吃深海魚中雪卡毒入院,衛生和工商部門都發出了慎吃石斑等深海魚的警告,但記者昨天巡城發現,多種石斑魚等珊瑚魚類在海鮮酒家和其他食肆仍大行其道,在昨天的元宵宴上佔了一席之地。
  • 誤將斷腸草當金銀花煮湯吃,橫縣一家六口食物中毒
    4月4日,橫縣百合鎮發生一起誤將斷腸草當作金銀花食用引發一家六口中毒的事件,所幸經醫生全力救治,目前6名中毒者均已脫離生命危險。4月5日下午1時30分,橫縣百合鎮政府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4日晚7時許,該鎮高祝村村幹部向鎮政府報告,稱村裡有一家六口發生食物中毒。鎮政府立即派人趕到村裡進行調查。到達時,120救護車已將所有中毒者接往醫院救治。當地村民拍攝的斷腸草嫩芽圖片。
  • 一家四口吃了石斑魚嘔吐 引發食物中毒的是魚卵
    好心買來昂貴的石斑魚招待女兒和外孫,不料卻讓一家四口人住進了醫院———上周六,義烏的喻大伯別提有多鬱悶了。引發食物中毒的元兇,竟是這些石斑魚腹中的魚卵。事發後,銷售石斑魚的超市將水產區這些個頭偏大的石斑魚全都下了架。
  • 海鰻魚和河鰻的區別
    我們在網上買到的蒲燒鰻魚和店裡吃的現烤鰻魚,基本都是河鰻。很少有使用海鰻魚。鰻魚飯海鰻魚和河鰻的區別1.清蒸海鰻魚白灼海鰻魚
  • 左口魚右口魚
    還不是因為大廚買了一條巨大的野生鴉片魚嘛,就是那種扁平平黑色脊背朝上白色肚皮朝 下眼睛都長在脊背這一邊的偏口魚。在偏口魚界,也劃分了左口魚和右口魚,查了查度娘,竟然有人說「左口魚和右口魚是同一種魚,只不過左口魚是公魚右口魚是母魚」。別的學不進去的大廚對吃的學問可是孜孜不倦特別有興趣的,看到這麼標新立異的解釋非常懷疑,立馬就去請教專家,左口魚和右口魚到底是怎麼分的。
  • 13條含毒虎斑魚已銷毀
    【尋魚】  輾轉海產行 魚自香港來  兩條「帶毒」的大石斑魚,一下就放倒汕頭市59名市民,為防止有市民繼續中招,汕頭市疾控中心在出事當天就立刻介入調查。  但要查清「肇事」虎斑魚的來源卻並非易事,據了解,這兩條虎斑魚並非本地貨,而是當地一家名為龍奮海鮮行的海鮮檔從外地購入的。
  • 這魚15一斤,「腦黃金」含量是其它魚36倍,肉多刺少,孩子吃最好
    所以在遊動的時候需要兩條同類別的魚來辨別方向。一般比目魚都有著成雙成對的含義。後來用來比喻形影不離,或泛指情侶,所以比目魚又被人們看作是愛情的象徵。中國古代傳說著一個美麗的故事:比目魚一左一右排列的眼睛,代表著雌魚和雄魚。它們成雙成對地排列遊泳,雌雄二魚的眼睛各觀察一側的動靜,象徵著和睦恩愛。所以,後來就有了「鳳凰雙棲比目魚」這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