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冠生
日前有報導稱,珠海一家人吃了海鰻魚後發生食物中毒。經檢測,竟是由一種比河豚毒素還要毒的物質引起的,鬧不好可能會送命!這種物質就是雪卡毒素。
什麼是雪卡毒素
雪卡毒素是存在於珊瑚礁魚類體內的一類劇毒物質。雪卡毒素的結構很穩定,受熱不容易分解,常規的食物烹調加工過程很難把它破壞。雪卡毒素的毒性比河豚毒素還要強百倍。雪卡毒素主要作用於神經系統,中毒表現包括頭暈、乏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口唇發麻或有針扎感,身體蟻爬感、瘙癢感,四肢麻木、關節肌肉酸痛,心律失常、血壓降低等,病程2~3周。嚴重時可出現動作失調、抽搐,甚至休克、呼吸肌麻痺而死亡。雪卡毒素中毒者會出現特異性的「熱感顛倒」現象,摸著熱的東西反而感覺是涼的,碰到水時感覺像觸電。
對於雪卡毒素中毒沒有特效藥物,主要通過催吐、洗胃、導瀉等方式快速去除毒素。
哪些魚類可能含雪卡毒素
雪卡毒素主要存在於珊瑚礁魚類體內,它們是相依為命的「好朋友」。毒素對魚本身沒有明顯毒性,可以在魚體內不斷積累,再通過食物鏈進行傳遞,所以體形越大的魚,毒素含量往往也越多。
目前已有四百多種珊瑚礁魚類被認為可能含有雪卡毒素,常見的有石斑魚(包括老虎斑、西星斑、東星斑等),以及蘇眉魚、海鰻魚、沿岸金槍魚、梭魚、黑鱸、真鯛等。據報導,全球每年有數萬人因食用珊瑚礁魚類而發生雪卡毒素中毒。
如何避免雪卡毒素
雪卡毒素在魚體內的分布是不均勻的,主要集中在內臟、生殖腺和魚頭部位,特別是內臟中含量最高,而在魚肉和魚骨中含量相對較低。因此,吃海魚,特別是珊瑚礁魚類時,最好不吃內臟等部位。雪卡毒素多次中毒的人不僅不會免疫,反而更容易再次中毒,故中毒後不宜再吃珊瑚礁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