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橫縣百合鎮發生一起誤將斷腸草當作金銀花食用引發一家六口中毒的事件,所幸經醫生全力救治,目前6名中毒者均已脫離生命危險。
4月5日下午1時30分,橫縣百合鎮政府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4日晚7時許,該鎮高祝村村幹部向鎮政府報告,稱村裡有一家六口發生食物中毒。鎮政府立即派人趕到村裡進行調查。到達時,120救護車已將所有中毒者接往醫院救治。
當地村民拍攝的斷腸草嫩芽圖片。
經調查,4日下午,這一家人上山掃墓時,看見類似金銀花的野生植物,誤以為可以食用,便將其採摘下來帶回家。當天下午6時許,做晚飯時,將野生植物煮湯吃。當晚7時許,家中兩名老人、兩名中年人、兩名小孩,一家六口出現頭暈眼花、噁心嘔吐等症狀。
該負責人稱,經辨認,這一家人誤食了看起來像金銀花的斷腸草。此事發生後,為了杜絕此類中毒事件再次發生,百合鎮政府立即通知各村村委通過廣播、微信群、發簡訊等方式,提醒村民掃墓期間不要採摘野花、野菜及菌菇類食用。
所幸的是,經過醫院醫生採取血透、洗胃等救治措施,目前這一家六口均已脫離生命危險。
記者了解到,斷腸草學名鉤吻,別名野葛、大茶藤等,屬於馬錢科植物,在我國有廣泛分布,鉤吻全草有毒,春夏季時葉之嫩芽極毒,因其與金銀花長得極為相似,往年我國江南地區多次發生斷腸草被當作金銀花食用而使人中毒致死的事件。
真正的金銀花。網絡圖片
相關連結:斷腸草與金銀花的區別
枝葉的外形
斷腸草一般枝葉較大,葉子呈卵狀長圓形。而金銀花枝葉較細,較柔,枝條上常帶有細細的白色絨毛。
葉子的質地不同
斷腸草為革質葉,葉面光滑,有點像我們常見的冬青(大葉黃楊)。而金銀花為紙質葉,葉面無光澤。
花朵的著生方式
斷腸草的花一般生長在枝條的關節處和枝條的頂端(即花頂生或腋生),而且其花是呈簇狀生長,一個關節處往往有多朵花,花為三歧分枝的聚傘花序。而金銀花主要生長在枝條的關節處,花朵成對狀,一個關節處一般只生長兩朵小花,花為腋生。
花朵的色彩和形狀有所不同
斷腸草花冠黃色,花形呈漏鬥狀,是合瓣花,長1~1.6釐米。而金銀花的花冠呈唇形,花朵呈喇叭狀,是離瓣花,花筒較細長,花也比斷腸草的花小,並且金銀花初開時花朵為白色,一兩天後才變為金黃,新舊相參,黃白襯映,故名「金銀花」。
如果不慎誤食了,一定要這麼做!
1、催吐:這是食物中毒最常用的自我急救方法,應立即進行。但如果中毒者出現昏迷,則不宜進行人為催吐,否則容易引起窒息。
2、就醫:要儘快送往醫院進行治療。
3、警惕:有人發生中毒後,凡同食用過同樣植物者,無論是否發病,均應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
4、留樣:食用過的剩餘植物,應留存以供檢驗,查明中毒原因。
編輯丨盧盈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