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馮時茵
一、怎樣認清大茶藥(斷腸草)?
圖1、斷腸草(鉤吻)原植物圖
【主要鑑別點】
1、斷腸草(鉤吻)根
圖2、斷腸草 (鉤吻)根
2、斷腸草(鉤吻)老莖
老莖外皮為軟木栓皮,淺黃色至黃棕色,具縱向瘤狀突起和深縱溝。不易折斷,斷面不整齊,斷麵皮部黃棕色,木部黃色至淺棕黃色,具放射狀紋理,密布孔眼。
圖3、斷腸草(鉤吻)老莖
3、斷腸草(鉤吻)嫩莖
外皮表面較光滑,灰綠色、灰黃色至灰棕色,具細縱紋及縱向橢圓形突起的點狀皮孔。節處稍膨大。質堅硬,易折斷,其皮處可見白色毛髮狀纖維。斷麵皮部黃棕色,木部黃色至淺棕黃色,有的髓部幹縮呈中空狀。
圖4、斷腸草(鉤吻)嫩莖
二、哪些植物與斷腸草(鉤吻)相似?
因為斷腸草(鉤吻)的花期與金銀花、山銀花相近,鉤吻的植株和金銀花、山銀花也容易混淆,大家容易誤將鉤吻當成金銀花、山銀花採摘回家,熬製消暑飲料飲用,從而導致中毒。
另外,斷腸草(鉤吻)為藤本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可能會與五指毛桃(桑科植物粗葉榕Ficus hirta Vahl)的植株或者根纏繞,如果不把兩者區別開,誤服也容易引起中毒。
圖5、斷腸草(鉤吻)
圖6、金銀花
圖7、山銀花
圖8、五指毛桃根
特別提醒:
市民應儘量避免自行採食野菜,或採摘野外植物來自製藥酒等,謹防誤採誤食引起中毒,特別是一些有毒植物,比如說大茶藥的形狀與一些常用煲湯、泡酒的藥材十分相似,必須認真鑑別並剔除。一旦誤食有毒植物,一般會在短時間內出現燒心、頭痛、噁心嘔吐、口吐白沫、腹痛不止等中毒症狀,應儘快送醫院救治。
參考資料: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廣東省中藥材標準(一冊)[M].廣東:廣東科技科技出版社,200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