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食用野生蘑菇中毒致肝腎損傷 「元兇」鎖定這些菌菇

2020-12-05 溫州新聞網

  毒蘑菇圖譜 赤腳鵝膏菌 劇毒,毒素尚不明確,誤食後會造成急性腎損傷。

  灰花紋鵝膏菌 劇毒,含有的肽類毒素是環肽化合物,誤食進入人體後對肝臟和腎臟有強烈的損傷作用。

  白毒鵝膏菌 劇毒,成年人吃一個溼重50g的白毒鵝膏菌就可以出現嚴重肝衰竭,這種毒素潛伏期可達24小時。

  溫州網訊 記者昨天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9月1日至30日中午12時全市共接到18例毒蘑菇中毒報告病例,而今年1月份至9月份累計達40例。市疾控中心為此發布風險警示:不採不食野生菌,遠離風險保健康。

  市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患者來自全市6個縣(市、區),主要集中在樂清市、永嘉縣和文成縣。毒蘑菇中毒一般以家庭為單位。監測的病例中,臨床症狀以胃腸道症狀為主,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其中有3例重症病例,主要表現為肝腎功能損傷,引起這3例病例中毒的野生蘑菇,經專家鑑定是劇毒的赤腳鵝膏菌和灰花紋鵝膏菌。

  市疾控中心提醒,有毒野生蘑菇和可食野生蘑菇形態極其相似,只有菌類專家才能鑑定,民間毒蘑菇辨認方法不靠譜,不採不食野生菌才是有效的預防措施。帶著小孩出去玩的市民,不要因為野外的蘑菇顏色漂亮就去採摘帶回家。一旦誤食,立即採取嘔吐、洗胃等自救措施,及時就診並告知醫生毒蘑菇食用史,最好提供毒蘑菇的樣本或照片供相關部門鑑定指導救治。

  來源:溫州都市報

  記者: 王春霞

  新聞+

  9月30日18時許,泰順公安交警鐵騎開道,將吃野生菌中毒的6名外地遊客送到泰順縣人民醫院救治。執勤民警說,當時4名大人、2名小孩臉色蒼白,都有腹痛症狀。目前,6名患者均已脫離生命危險。

  2015年7月2日,永嘉橋下的潘老伯一家六口吃完採摘的野生蘑菇,10個小時後全家人均出現嚴重的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礙,住進了重症監護室。7月7日,79歲的潘老伯和76歲的妻子因搶救無效離世。經專家確認,潘老伯一家食用的蘑菇為白毒鵝膏菌。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相關焦點

  • 預防毒蘑菇中毒,這些事情你該知道!
    2019年,我省近3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並有死亡病例發生。2020年1-10月份,金華市共報告7起毒蘑菇中毒事件,雖然我市今年未發生毒蘑菇中毒事件,但仍應引起廣大市民重點關注。毒蘑菇又稱毒蕈、毒菌等,是指食用後能造成人毒性反應的大型真菌的子實體,其中大部分屬於擔子菌,少數屬於子囊菌。世界範圍內已報導的毒蘑菇約有1000種,我國目前已報導480種。
  • 湖南31人誤食毒蘑菇中毒 這些毒菇最常見
    近來我省雨水豐沛,蘑菇生長旺盛,但在山裡採摘野生蘑菇大家可要注意了,誤食毒蘑菇,後果不堪設想。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今天從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湖南中心了解到,我省蘑菇中毒大多發生在5—9月,今年僅6月份,共收到蘑菇中毒報告8起,發病31人。
  • 西安4名兒童食用野生蘑菇中毒 僅1人倖存
    據陝視新聞,9月5日,記者從西安市兒童醫院了解到,西安市兒童醫院近一個月來已經收治了4名因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兒童。家住甘肅慶陽的女孩婷婷(化名),今年只有1歲半,是西安市兒童醫院近期收治的4名食用蘑菇中毒的兒童中唯一的倖存者。
  • 野生蘑菇中毒風險提示
    >素有採摘、食用野生菌類的習慣,而毒菌類混淆其中,誤食後會導致嚴重中毒,危及生命。2、對消費者的提示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專業機構和人員幫助,目前沒有簡單易行的鑑別方法,民間流傳著一些識別方法經證明並不可靠,預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採食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購買個人採摘售賣的蘑菇
  • 致命毒蘑菇又來了!碰到這些蘑菇可千萬不要採摘食用
    一起來瞧瞧除了視頻提到的幾類毒蘑菇以下這些毒蘑菇也千萬要注意哦切勿自行採摘食用野生蘑菇不採摘。踏春郊遊期間,廣大群眾不要因為好奇或為滿足口腹之慾採摘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對於路邊草叢的野生蘑菇,由於鑑別毒蘑菇並不容易,廣大群眾不要輕易採摘不認識的蘑菇。不購買。勿在路邊攤販購買蘑菇,即使在正規市場上購買野生蘑菇,也不能放鬆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偏聽偏信,輕易買來食用。不食用。為避免類似中毒事件,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
  • 「致幻蘑菇」竟成網紅商品?——部分網絡平臺銷售帶毒野生菌現象...
    網絡平臺販賣這些菌菇是否涉嫌違法?「新華視點」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孫麗平介紹,食用野生菌中毒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無毒菌菇中混入了有毒品種;二是野生菌未經馴化,表層嫩薄易破裂,極易汙染、滋生腐敗菌和食源性致病菌。  7月26日,昆明市民楊女士從冰箱裡拿出此前炒好的牛肝菌熱熟食用,意外發生食物中毒並出現幻覺,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  雲南省衛健委數據顯示,今年5月至7月,雲南發生野生菌中毒事件273起,致12人死亡。
  • 致幻蘑菇刷屏!專家:野生蘑菇中毒死亡率高達20%
    目前正處於蘑菇中毒「高峰期」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急診醫學教授、知名專家鄧躍林在接受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採訪時介紹,蘑菇中毒在臨床上分為七種類型,包括胃腸炎型、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橫紋肌溶解型和光敏性皮炎型。其中比較嚴重的後果包括肝腎衰竭、意識錯亂、幻覺、抽搐昏迷、溶血症狀等。鄧躍林介紹,食用後產生幻覺的菌菇,通常含有裸蓋菇素。
  • 「致幻蘑菇」竟成網紅商品?——部分網絡平臺銷售帶毒野生菌現象調查
    為何一些消費者對致幻菌菇「趨之若鶩」?網絡平臺販賣這些菌菇是否涉嫌違法?「新華視點」記者對此展開調查。(小標題)嚴重可致死的野生菌卻在網上躥紅每年夏秋是食用野生菌的時令。近來,一種名為「見手青」的野生菌在網上躥紅。「『見手青』是雲南對多種牛肝菌的俗稱,菌肉碰傷後會呈靛藍色,所以叫『見手青』。其中一些品種,如加工不當貿然食用會中毒。」
  • 西安一月收治4例兒童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病例 僅一人倖存!家長注意
    9月5號記者來到了西安市兒童醫院見到了家住甘肅慶陽的女孩婷婷(化名)婷婷今年只有1歲半是西安市兒童醫院近期收治的4名食用蘑菇中毒的兒童中唯一的倖存者據了解,8月20號,西安市兒童醫院收治了婷婷(化名)和兩歲半的男孩晨晨(化名),是一次10人聚集性中毒中的兩名兒童。
  • 【食品安全】警惕野生毒蘑菇中毒
    【食品安全】警惕野生毒蘑菇中毒 2020-09-03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一女子吃野生菌中毒後出現幻覺,野生蘑菇你不要採
    近日,雲南昆明,一名女子吃野生菌後中毒,被朋友拍下匪夷所思的一幕。女子躺在病床上手舞足蹈,她自稱看到了小精靈、雲彩還有花,女子稱,自己是食用了未煮熟的牛肝菌(俗稱「手見青」),導致中毒後出現幻覺。近期,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盛期,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導致的中毒事故易發、多發。
  • 寧鄉已有4人因採食野生蘑菇中毒!速轉!
    氣溫回暖 雨水充沛 野生菌類進入生長旺季 人們在郊遊踏春時 喜歡採些野生蘑菇 各地也因此相繼出現 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
  • 毒蘑菇猖獗!上月毒倒31人!湖南這些毒菇最常見
    新湖南客戶端7月1日訊(記者 段涵敏 通訊員 張亞娜 粟青梅)近來我省雨水豐沛,蘑菇生長旺盛,但在山裡採摘野生蘑菇大家可要注意了,誤食毒蘑菇,後果不堪設想。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今天從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湖南中心了解到,我省蘑菇中毒大多發生在5—9月,今年僅6月份,共收到蘑菇中毒報告8起,發病31人。
  • 野生蘑菇不要採
    很多人有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的習慣,但由於對野生菌菇認識不足,在國內,近年因採摘、誤食毒菌菇引起中毒的事件時有發生。在高明,西水菌、牛肝菌等都是市民最愛的「高明味道」。專家表示,市民需掌握正確的蘑菇辨別和烹飪方式。但目前仍沒有簡單易行、快速有效的方法識別蘑菇是否有毒,因此,不採、不食野生蘑菇才是預防和控制蘑菇中毒的關鍵。
  • 野生毒蘑菇的九大誤區,切勿擅自採食野生蘑菇!
    野生毒蘑菇的九大誤區,切勿擅自採食野生蘑菇!有些野生蘑菇含有對人體有害成分,進食後能造成傷害,甚至中毒、死亡,這類蘑菇統稱為毒蘑菇。如含有鵝膏毒肽、鬼筆毒肽和毒傘肽的致命鵝膏、灰花紋鵝膏和黃蓋鵝膏等。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識別毒蘑菇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存在誤區。誤區一:顏色鮮豔的蘑菇有毒可食用蘑菇也有顏色鮮豔的,而毒蘑菇也有顏色樸素的。
  • 四川敘永一家人出現毒蘑菇誤食悲劇,不要亂吃野生蘑菇了!
    因「吃了十幾年沒事」,敘永老人摘回有毒野生菌,一家6人中毒、17歲女孩和89歲老人不幸去世。 2020年7月4日,敘永縣黃坭鎮高坎村4社發生一起食用野生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事件造成6人中毒,截止到7月12日,2人經治療無效死亡,其餘4人經全力救治後,目前病情好轉。
  • 女孩吃野蘑菇中毒身亡,怎麼看都像香菇!
    其中100餘種對人類有毒,毒蘑菇含有多種不同的毒素,毒性各不相同。大部分致命毒菌為鵝膏菌。蘑菇中毒素會使人多器官衰竭而危及生命。其嚴重症狀並不總是在食用後立即發生,通常是在毒素攻擊腎臟或肝臟時,甚至在數天或數周后才會毒發。
  •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提醒:謹防誤食野生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
    為此,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此提醒:為預防野生毒蘑菇中毒事故的發生,請廣大群眾以及餐飲單位不要自行採摘、食用、製售野生蘑菇等菌類。  一些野生的毒蘑菇與食用菇類外形相似,鑑別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並藉助一定的儀器設備,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徵難以辨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
  • 野生毒蘑菇可致命,勿採勿賣勿買勿食!
    「不要隨便吃野生蘑菇!不要隨便吃野生蘑菇!不要隨便吃野生蘑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時值春夏之交,氣溫回暖,溼度回升,各種菌類進入生長旺盛期,也進入了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導致的中毒事故易發多發期,並且食用有毒野生蘑菇中毒後沒有特效療法,病死率高、風險極大。
  • 貴陽三人誤食毒蘑菇被送醫
    10月19日記者從貴航300醫院獲悉,又有居民因誤食蘑菇發生中毒反應,被送醫急救,目前中毒的三人經過搶救,其中一人已基本康復,另外還有兩人病情還尚不穩定,需要繼續治療。據悉,中毒的三人是在16日從惠水縣轉診而來,經過檢查發現已經發生了嚴重的肝腎功能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