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8 14: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每年6月至10月
是野生蘑菇生長旺盛期
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發期
所以,大家需要警惕了
千萬別隨意採食!!
有些野生蘑菇含有對人體有害成分,進食後能造成傷害,甚至中毒、死亡,這類蘑菇統稱為毒蘑菇。如含有鵝膏毒肽、鬼筆毒肽和毒傘肽的致命鵝膏、灰花紋鵝膏和黃蓋鵝膏等。
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識別毒蘑菇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存在誤區。
誤區一:顏色鮮豔的蘑菇有毒
可食用蘑菇也有顏色鮮豔的,而毒蘑菇也有顏色樸素的。最"臭名昭著"的毒蘑菇"致命白毒傘"就有光滑挺拔的外形和純潔樸素的白色,符合傳說中無毒蘑菇的形象。但它以極高的致死率成為毒性最強的大型真菌之一。而顏色漂亮的紅黃鵝膏,卻是美味的食用菌。
致命白毒傘
誤區二:生長在陰暗潮溼或糞便上的蘑菇有毒
因為蘑菇有糞生或腐生。如口蘑生長在草原的羊糞上。而劇毒的鵝膏菌多生長在相對清潔的林地上。
誤區三:有辛辣、酸澀、惡腥或其他惡味的蘑菇有毒
許多毒蘑菇都沒有明顯的特殊氣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蘿蔔味。無毒蘑菇為杏仁或水果味」的說法也毫無依據。當然,氣味不好的蘑菇人們一般是不願採食的。
誤區四:蟲食或生蛆的蘑菇無毒
很多劇毒蘑菇成熟後常會生蛆或被蟲食。如成熟的致命鵝膏常常被蟲啃食。即便用致命鵝膏給大小鼠灌胃,大小鼠也不會中毒。因為大小鼠的消化道不吸收鵝膏毒素。
毒蠅傘
誤區五:受傷變色、流汁液的蘑菇有毒
松乳菇、多汁乳菇掰開或劃傷後會流出乳汁,美麗牛肝菌受傷斷面會變藍色,卻都是美味的食用菌。而許多毒蘑菇受傷斷面不會變色或分泌汁液,卻是有毒的。如劇毒肉褐鱗環柄菇、有毒蠅鵝膏的斷面都不會變色,也不會流汁液。
誤區六:與銀器、大蒜等同煮可使其變色的蘑菇有毒
「銀針驗毒」實際是銀與硫或硫化物發生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而蘑菇毒素不含硫或硫化物,不能產生顏色變化。大蒜或蔥或大米與毒蘑菇同煮也不會變色。目前尚未發現任何與毒蘑菇同煮變色的物質!
誤區七:白醋能使蘑菇汁變色或牛奶能在蘑菇上結塊的就是毒蘑菇
真相是白醋遇到鹼性物質都可變色;牛奶遇到酸性或鹼性物質都會變性而結塊,這與蘑菇是否有毒無關。
誤區八:有鱗片、粘液的蘑菇有毒
條蓋盔孢傘和亞稀褶紅菇都沒鱗片、粘液,卻有劇毒。而有毛和鱗片的香菇卻可以食用。
條蓋盔孢傘
誤區九:高溫或油炸可去毒
這種說法也是不靠譜的。許多毒素的化學結構相當穩定,高溫或油炸都不易將其破壞。水焯能去掉部分毒素,但不能去除乾淨,仍然存在中毒的風險。
如何正確辨別有毒蘑菇?
「穿鞋、戴帽、穿裙」的蘑菇一定不要採!
因為有「菌蓋、菌環、菌託」的蘑菇多為鵝膏屬,而鵝膏屬的蘑菇大多都含毒或劇毒。但沒菌託和菌環的蘑菇仍可有毒。如劇毒的肉褶鱗環柄菇和毒粉褶蕈都沒菌環和菌託。
目前沒有簡單易行、快速有效的
識別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
不採、不食、不買、不賣野生蘑菇
才是預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關鍵!
出現中毒情況要立即到醫院救治
以免延誤治療
內容來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
RECOMMEND
原標題:《野生毒蘑菇的九大誤區,切勿擅自採食野生蘑菇!》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