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食中毒事件頻發 採食野生蘑菇要知道這些常識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湖南

  當前,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季,我省老百姓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頻發。

  今年1月1日至7月7日,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收到有毒蘑菇中毒事件報告88起,死亡10人,死亡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50%。

  7月8日,省食安辦邀請專家舉辦「毒蘑菇」專題科普活動,教授大家採食野生蘑菇的基本常識,提醒大家野生蘑菇不能亂吃。

  中毒事件頻發

  ——家庭是主要場所,農村中老年是重點人群

  「當前正是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峰期,要引起高度重視。」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梁進軍介紹,根據省疾控中心監測,今年,我省誤食有毒蘑菇中毒事件主要發生場所為家庭、賓館飯店和單位食堂,其中,家庭為主要場所。在全省發生的88起中毒事件中,81起發生在家庭,10起中毒死亡事件全部發生在家庭。

  「農村中老年是重點人群。」 梁進軍說,農村中老年人缺少對劇毒蘑菇的鑑別能力,誤食中毒的情況常有發生。如,如邵陽縣、祁陽縣、寧鄉市均發生過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據湖南師範大學真菌研究室的調查顯示,在我省,有毒蘑菇種類達30多種,可產生7種不同的中毒症狀類型。其中,80%以上的中毒起數、中毒人數和死亡是由誤食鵝膏菌屬的種類所引起,而灰花紋鵝膏菌和裂皮鵝膏為「罪魁禍首」,被業界稱為「殺人狂魔」,其次是亞稀褶紅菇。

  注意五大誤區

  ——長相普通和蟲咬過的蘑菇不一定安全

  野生蘑菇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深受人們喜歡,民間曾流傳了很多種鑑別有毒蘑菇的方法。

  「這些方法並不科學。」 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真菌研究室主任陳作紅介紹,民間流傳的鑑別方法存在五大誤區。

  誤區一:鮮豔的蘑菇有毒,顏色普通的蘑菇無毒。而雞油菌、褶孔牛肝菌顏色鮮豔,卻美味可食用;而「長相平平」的灰花紋鵝膏菌則有劇毒。

  誤區二:長在潮溼地方的蘑菇有毒,長在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有些長在松林中的鵝膏菌、口蘑、紅菇也是有毒蘑菇。

  誤區三:蟲咬過的蘑菇無毒。一些有毒蘑菇成熟後同樣會長蟲。

  誤區四:用銀器可試出毒蘑菇。蘑菇毒素多為生物鹼,不能與銀器發生化學反應。

  誤區五:高溫煮熟就沒有毒了。毒蘑菇的毒素穩定耐熱,一般烹調方法無法消除毒性。

  如何辨別有毒蘑菇?

  「凡是『頭上戴帽、腰間系裙、腳上穿鞋』的蘑菇肯定有毒。」陳作紅教授說,頭上戴帽指有菌蓋,腰間系裙指有菌環,腳上穿鞋指有菌託,這類蘑菇千萬不能採食。

  中毒後如何就診

  ——去大醫院治療,請專家鑑定有毒蘑菇種類

  如何防止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的發生?

  「加大宣傳,讓老百姓認識到有毒蘑菇的危害,不去採食。」陳作紅教授說,在蘑菇生長旺季要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告知廣大百姓。

  今年6月份,省食安辦專門下發了《關於加強誤食野生蘑菇和工業酒精中毒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部門加大宣傳,緊盯集體聚餐單位、農貿市場、景區市場、農村集市、農家樂和餐館等重點場所,嚴厲打擊違法銷售和加工野生蘑菇行為,嚴防有毒野生蘑菇流入餐桌,發生中毒事件。

  「一旦誤食有毒野生蘑菇要及時就診。」 省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梁進軍提醒,蘑菇種類不同,所含的毒素也不相同,很多有毒蘑菇的毒素會潛伏在體內,發作後還會出現反覆,如果誤食了有毒蘑菇,一定要及時到大醫院就診,並請菌類專家鑑定毒蘑菇種類,以便對症下藥。

  「用催吐(指使用各種方法,促進嘔吐)的方法,將有毒蘑菇嘔吐出來,也是有效的急救法。」 梁進軍說。

【編輯:張翀】

相關焦點

  • 河北人,誤食野生毒蘑菇事件頻發,這些誤區要認清!
    最近,誤食野生毒蘑菇的事件時有發生。 今年7月,因石家莊西部山區發生一起食用野生蘑菇不幸中毒身亡的案例,河北省石家莊市疾控中心發布健康提醒:千萬不要為了飽口舌之欲、貪其鮮美,自己採食野生蘑菇。
  • 美味背後的危險:路邊的蘑菇你不要採 青島已有市民因採食野生蘑菇...
    特別是最近島城陰雨連綿,潮溼天氣使得一些漂亮的野生蘑菇瘋狂生長,無論是公園,還是河邊綠地,都能尋找到一些野蘑菇的蹤跡。而由於雨水集中,加上本市有市民因採食野生蘑菇而發生中毒,且有部分是重症病例,危及到了生命。因此,青島市疾控中心根據食源性疾病監測系統已經發布了安全提醒。那如果市民在遇到這些叫不出名字卻又非常漂亮的蘑菇時,應該如何處理呢?
  • 喜歡採蘑菇的大慶人,速看!農科院專家說,今年野生蘑菇超多,可採食...
    那麼,我市今年的蘑菇,為啥種類多量又大呢?潘紹玉說,因為今年雨水充沛,而且入秋後晝夜溫差大,使得野生菌類的數量、種類、生長區域都較往年倍增。野生蘑菇因風味獨特、營養豐富而備受大慶人的喜愛,但每年都有誤食有毒蘑菇中毒,甚至致死的悲劇發生。所以說,野蘑菇好吃,採蘑菇有趣,但一定要確保安全。
  • 野生蘑菇不要採
    很多人有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的習慣,但由於對野生菌菇認識不足,在國內,近年因採摘、誤食毒菌菇引起中毒的事件時有發生。在高明,西水菌、牛肝菌等都是市民最愛的「高明味道」。專家表示,市民需掌握正確的蘑菇辨別和烹飪方式。但目前仍沒有簡單易行、快速有效的方法識別蘑菇是否有毒,因此,不採、不食野生蘑菇才是預防和控制蘑菇中毒的關鍵。
  • 毒蘑菇中毒事件屢現 切勿採食野生蘑菇
    眼下正是野蘑菇生長旺季,也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高發期。近幾個月來,茶陵縣發生了多起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引發了廣泛關注。近日,茶陵縣中醫醫院就接診了3名食用野蘑菇中毒患者。患者告訴記者:」我們在家門口採摘食用了大青褶傘蘑菇,出現了嘔吐、腹瀉,大家不要隨便採摘蘑菇,還是要去正規的渠道去購買。「據統計,從5月至9月,茶陵縣發生了10起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那麼,市民朋友在誤食有毒蘑菇後,該如何緊急處理呢?醫生表示,一旦中毒,儘快催吐,馬上送到醫院進行治療。
  • 野生蘑菇不能想吃就吃
    當前,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季,湖南省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頻發。   今年1月1日至7月7日,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收到有毒蘑菇中毒事件報告88起,死亡10人,死亡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50%。   7月8日,省食安辦邀請專家舉辦「毒蘑菇」專題科普活動,教授大家採食野生蘑菇的基本常識,提醒大家野生蘑菇不能亂吃。
  • 2020食品安全熱點二:提防毒蘑菇!專家:不採不吃陌生野生菌
    針對每年我國部分地區出現的採食野生毒蘑菇致死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在解讀中表示,民間流傳的所謂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經驗並不可靠,消費者預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最根本方法是「不採、不買、不吃」不認識的野生蘑菇。毒蘑菇成食物中毒致死的「頭號殺手」毒蘑菇又稱毒蕈,是大型真菌的子實體,誤食後人或畜禽會產生中毒反應。
  • 野生毒蘑菇可致命,勿採勿賣勿買勿食!
    「不要隨便吃野生蘑菇!不要隨便吃野生蘑菇!不要隨便吃野生蘑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時值春夏之交,氣溫回暖,溼度回升,各種菌類進入生長旺盛期,也進入了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導致的中毒事故易發多發期,並且食用有毒野生蘑菇中毒後沒有特效療法,病死率高、風險極大。
  • 野生毒蘑菇的九大誤區,切勿擅自採食野生蘑菇!
    野生毒蘑菇的九大誤區,切勿擅自採食野生蘑菇!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發期所以,大家需要警惕了千萬別隨意採食!!有些野生蘑菇含有對人體有害成分,進食後能造成傷害,甚至中毒、死亡,這類蘑菇統稱為毒蘑菇。如含有鵝膏毒肽、鬼筆毒肽和毒傘肽的致命鵝膏、灰花紋鵝膏和黃蓋鵝膏等。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識別毒蘑菇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存在誤區。誤區一:顏色鮮豔的蘑菇有毒可食用蘑菇也有顏色鮮豔的,而毒蘑菇也有顏色樸素的。
  • 千萬不要採食野生蘑菇(組圖)
    為此,廣州市食安辦和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前天晚上聯合發出預警:毒蘑菇沒有明顯的標誌,品種多達上百種,其大小、形狀、顏色、花紋等變化多端(部分毒蘑菇見右圖),非專業人士不易鑑別;提醒廣大市民和在廣州工作的外來工,千萬不要採摘食用野生蘑菇。
  • 寧鄉已有4人因採食野生蘑菇中毒!速轉!
    氣溫回暖 雨水充沛 野生菌類進入生長旺季 人們在郊遊踏春時 喜歡採些野生蘑菇 各地也因此相繼出現 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
  • 劇毒蘑菇少量食用可致死 專家提醒市民不要採食野生蘑菇
    劇毒蘑菇難鑑別 少量食用可致死 專家提醒市民不要採食野生蘑菇 長沙晚報6月23日訊(全媒體記者 彭放 通訊員 張勁夫)近期,長沙已連續發生幾起誤食灰花紋鵝膏菌和裂皮鵝膏菌導致的蘑菇中毒事件。這兩種野生菌均為劇毒蘑菇,少量食用即可致人死亡。
  • 四名工友上山採野生蘑菇 誤食白毒傘全中毒(圖)
    4名採食蘑菇中毒的患者在深圳市人民醫院住院,其中一患者還在重症監護室觀察。第二天早晨6點左右,他們開始上吐下瀉,臉色發白,家屬隨後將他們送到醫院治療。深圳晚報記者 陳玉 攝  一人仍在重症監護室  王道武和其他3名同事全是四川人,在他們老家,他經常到附近山上採食蘑菇。來到深圳後,他們並不知道鳳凰山的野生蘑菇原來是有毒的。昨日上午,在深圳市人民醫院急診部的普通病房內,三位中毒者病情已經有了好轉,但臉色依舊蒼白,說話語氣較弱。
  • 這種特徵的蘑菇千萬不能採食
    僅6月1日一天,湖南在道縣、冷水灘等地相繼報告5起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據湖南省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監測顯示:近5年來,全省發生野生蘑菇中毒1000餘起,發病人數3700餘人,死亡74人,均為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所致。野生菌味道鮮美,但亂採亂食,一定會讓你悔青腸子。
  • 野生蘑菇傻傻分不清 專家教你正確「食菌」
    文/羊城晚報記者 宋昀瀟 徐煒倫   近日,雲南一名女子吃完一種牛肝菌「見手青」(因菌肉壓傷或手碰傷後呈靛藍色得名,有毒性)後發生中毒事件,並稱自己看到很多小精靈手舞足蹈。事實上,每年7、8月份,雨量增多,氣溫上升,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盛期,蘑菇旺季隨即到來。
  • 無錫老伯山上採食蘑菇 18小時後中毒 不幸身亡
    夏季高溫潮溼,正是蘑菇生長旺盛的季節。近日,無錫市濱湖區桃源社區68歲的F先生採食野生蘑菇後因病情兇險搶救無效身亡。圖文無關老人食用野生蘑菇後18小時才有中毒反應據了解,23日F先生在梅園附近的山上採摘野生蘑菇後回家煮食,晚上吃了一頓,24日早上,又食用了一些剩下的湯湯水水,到中午就開始起了劇烈反應,後送二院搶救。
  • 不容忽視的毒蘑菇
    有媒體報導誤食毒蘑菇致人死亡的悲劇,在慨嘆草木無情之餘,還往往會以「教你一招」的名義列舉了一些辨別毒蘑菇的方法。殊不知,這些民間流傳的辨別野生毒蘑菇的方法並沒有科學依據,輕信並實踐這些方法,反而是造成誤食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 擴散|銀川野外近年出現了這些新品種蘑菇,不認識千萬不要食用!
    今天我們的記者也特意採訪了食用菌研究專家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野生蘑菇一些知識擴散 || 銀川野外近年出現了這些新品種蘑菇,不認識千萬不要食用!這叫墨汁鬼傘,我們本地老百姓叫柳樹蘑,那這種幼嫩的時候是可以採食的一個星期之內吃這個蘑菇不要喝酒,喝酒不要吃這個蘑菇,同時食用會引起輕微的中毒症狀嚴重會引起腹瀉造成脫水。
  • 蘑菇的食與毒
    蘑菇學名蕈菌(mushroom),又稱大型真菌(macro fungi),泛指肉眼可見、徒手可採的真菌。中國古籍中將生長在樹木上的蘑菇稱為蕈,生長在地面上的蘑菇稱為菌。估計地球上的蘑菇約16萬種,被命名的約1.6萬種,僅佔10%。
  • 農村常見的五種蘑菇 五種顏色 大家千萬不要採食
    農村叢林茂密,漫山遍野長有各種各樣的野生蘑菇。野生蘑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是上天賜予農村人的特殊美食。每年的6-10月份,是蘑菇生長的旺盛期,許多農民都會上山採食蘑菇。由於蘑菇種類繁多,不易辨認,許多人都會採到有毒的蘑菇。下面介紹五種不同顏色的蘑菇,毒性極強,千萬不要採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