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工友上山採野生蘑菇 誤食白毒傘全中毒(圖)

2020-12-02 中國新聞網

  4名採食蘑菇中毒的患者在深圳市人民醫院住院,其中一患者還在重症監護室觀察。深圳晚報記者 陳玉 攝

  上周六,寶安區石巖一家公司組織員工到鳳凰山森林公園踏青,在下山途中,誤將白毒傘當成無毒蘑菇,帶回家中煲湯,導致4人中毒,其中一人目前還在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昨日下午,深圳晚報記者重返鳳凰山,山上仍可找到白毒傘。公園管理處表示,鳳凰山森林公園從去年開始已經加大宣傳力度,但仍有市民不聽勸阻採摘蘑菇。

  集體踏青誤採毒蘑菇

  1978年出生的王道武在一家勞務派遣公司上班,上周六公司組織踏青,他和十幾同事乘車來到鳳凰山,從公園正門一路登上山頂,在山頂逗留休息後,沿著山上的臺階下山,看到臺階附近有蘑菇。當時參與採摘的中毒工友周菊回憶說,白色的蘑菇,形狀十分好看,眾人採摘了大約半斤蘑菇,其中4人帶著蘑菇回到王道武的住所煲湯。周菊回憶,她食用了2碗半湯,付女士表示她喝了3碗,其他的分量則被王道武和另外一人喝下。第二天早晨6點左右,他們開始上吐下瀉,臉色發白,家屬隨後將他們送到醫院治療。

  

3月19日,記者在鳳凰山上看到了致使4名工友中毒的蘑菇。深圳晚報記者 陳玉 攝

  一人仍在重症監護室

  王道武和其他3名同事全是四川人,在他們老家,他經常到附近山上採食蘑菇。來到深圳後,他們並不知道鳳凰山的野生蘑菇原來是有毒的。昨日上午,在深圳市人民醫院急診部的普通病房內,三位中毒者病情已經有了好轉,但臉色依舊蒼白,說話語氣較弱。中毒最嚴重的王道武,仍然住在重症監護室,他的妻子表示,醫生說要做10次透析,才能將體內的毒素排乾淨。深圳市人民醫院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王道武的病情較為穩定,但仍需要進一步觀察。

  在中毒事件發生後,王道武所在公司為他們4人打來2萬元,公司內部同事又為他們捐款2萬多元,但這仍然不足以支付他們的醫藥費。

  回訪鳳凰山仍可見白毒傘

  昨日下午,深晚記者重訪鳳凰山森林公園,在公園內的半山腰上,依舊可以找到致使王道武等人中毒的蘑菇白毒傘。

  經工作人員現場辨認,這種蘑菇學名為白毒傘,毒素含量極高。蘑菇上毒素對人體肝、腎、血管內壁細胞及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極為嚴重,可致使人體內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達95%以上。在鳳凰山上,隨處都可以見到各類勸阻市民禁摘蘑菇的宣傳告示,山上的廣播裡不時也有語音提醒市民不要採摘蘑菇。

  2年4人誤吃毒蘑菇死亡

  深圳晚報記者統計近兩年來發生在深圳的毒蘑菇中毒事件,在兩年的時間裡,深圳至少發生4起誤吃蘑菇中毒的嚴重事件,造成13人中毒,其中4人醫治無效死亡。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市民:不要隨意採吃野生蘑菇,不要採購、製作和食用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一旦誤食毒蘑菇,應儘早採用催吐、洗胃、導瀉、灌腸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時,在催吐後應儘快到醫院接受治療,不要盲目自救。

  深圳食用毒蘑菇 中毒事件:

  1、2015年3月7日,沙井3父子在鳳凰山採摘蘑菇後食用,造成一死兩傷。

  2014年4月13日,公明街道辦一對夫婦在爬山時採摘蘑菇使用,兩人經搶救無效死亡。

  2013年4月初,有市民在仙湖植物園及紅崗西村後山採食蘑菇後中毒,造成1死3傷。(深圳晚報記者 陳曉鑫 實習生楊慧茹)

相關焦點

  • 野菌不能隨便採,雲南祖孫三代誤食「白毒傘」身亡
    夏天雨水多,有助野菌大量生長,不過每年6至9月也是有毒野生菌中毒的高發季節。近日,雲南一村民全家祖孫三代 4口因誤食野生毒菌,中毒身亡。誤食有毒野菌「白毒傘」,祖孫三代四人同亡。根據檢測部門對殘餘食物的檢驗結果顯示,死者是食用了俗稱「白毒傘」的致命鵝膏菌,導致食物中毒。據了解,「白毒傘」是雲南境內常見的一種野生毒菌,對人體肝、腎、血管內壁細胞及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極為嚴重,可致人體內各器官功能衰竭致死,且死亡率極高,只需50克的份量便足以致命。
  • 農村常見的五種蘑菇 五種顏色 大家千萬不要採食
    農村叢林茂密,漫山遍野長有各種各樣的野生蘑菇。野生蘑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是上天賜予農村人的特殊美食。每年的6-10月份,是蘑菇生長的旺盛期,許多農民都會上山採食蘑菇。由於蘑菇種類繁多,不易辨認,許多人都會採到有毒的蘑菇。下面介紹五種不同顏色的蘑菇,毒性極強,千萬不要採食。
  • 野生蘑菇不要採
    很多人有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的習慣,但由於對野生菌菇認識不足,在國內,近年因採摘、誤食毒菌菇引起中毒的事件時有發生。在高明,西水菌、牛肝菌等都是市民最愛的「高明味道」。專家表示,市民需掌握正確的蘑菇辨別和烹飪方式。但目前仍沒有簡單易行、快速有效的方法識別蘑菇是否有毒,因此,不採、不食野生蘑菇才是預防和控制蘑菇中毒的關鍵。
  • 寧鄉已有4人因採食野生蘑菇中毒!速轉!
    氣溫回暖 雨水充沛 野生菌類進入生長旺季 人們在郊遊踏春時 喜歡採些野生蘑菇 各地也因此相繼出現 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
  • 雲南一家四口自採野生菌 誤食致命鵝膏菌中毒死亡
    (原標題:雲南盈江回應一家4口誤食野生菌中毒死亡:致命鵝膏菌引起)雲南網訊 盛夏時節,雲南誘人的美食野生菌大量「冒出」,但稍不注意便會看見傳說中的「小人人」。6月11日,雲南盈江縣支那鄉廬山村下拉馬靠村民早某某一家4口自採誤食野生菌中毒發病4人。至6月27日,死亡4人。
  • 千萬不要採食野生蘑菇(組圖)
    致命白毒傘細褐鱗蘑菇>網孢牛肝菌赭紅擬口蘑摩根小傘  本報訊 (記者林曉麗 通訊員穗食安)蘿崗誤食白毒傘蘑菇中毒的7名綠化工人中,2人已分別於3日、4日搶救無效死亡。  為此,廣州市食安辦和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前天晚上聯合發出預警:毒蘑菇沒有明顯的標誌,品種多達上百種,其大小、形狀、顏色、花紋等變化多端(部分毒蘑菇見右圖),非專業人士不易鑑別;提醒廣大市民和在廣州工作的外來工,千萬不要採摘食用野生蘑菇。
  • 野生蘑菇中毒風險提示
    >素有採摘、食用野生菌類的習慣,而毒菌類混淆其中,誤食後會導致嚴重中毒,危及生命。2、對消費者的提示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專業機構和人員幫助,目前沒有簡單易行的鑑別方法,民間流傳著一些識別方法經證明並不可靠,預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採食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購買個人採摘售賣的蘑菇
  • 四川敘永一家人出現毒蘑菇誤食悲劇,不要亂吃野生蘑菇了!
    ,醫院急診科每年都會接診因吃野生蘑菇中毒的患者。因部分劇毒蘑菇食用後72小時可進一步出現肝腎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自行催吐後也需及時到醫院就診。但是如果患者已經昏迷,則不能再進行催吐,應及早就醫治療,否則會引起嚴重的後果。 一些野生的毒蘑菇與食用菇類外形相似,鑑別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並藉助一定的儀器設備,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徵難以辨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
  •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提醒:謹防誤食野生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
    目前,廣東省已進入春季,氣溫回暖、溼度回升,各種菌類進入生長旺盛期,且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響應由一級調整為二級,郊遊、踏青等戶外活動也被廣大群眾列入了生活日程,因此當前進入了因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高發期。
  • 廣東毒蘑菇頭號殺手「白毒傘」現身白雲山
    >3月是春暖花開,踏青賞花的好時節,廣東毒蘑菇「頭號殺手」——致命白毒傘也開始「冒頭」!致命白毒傘有個學名,叫致命鵝膏,是廣東毒蘑菇頭號殺手。「白毒傘」則是幾種白色毒蘑菇的統稱。李泰輝,一位與毒蘑菇打交道的專家,又被稱為「嶺南毒蘑王」。李泰輝告訴記者,在廣州,致命白毒傘是最早出現的毒菇種類,每年3~4月大量出現,但有時早的話1~2月都有,通常和回南天有關。「回南天來得早就早一點,空氣的溼度和溫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 美味背後的危險:路邊的蘑菇你不要採 青島已有市民因採食野生蘑菇...
    紅菇屬牛肝菌劇毒、有毒蘑菇分類圖由國家疾控中心李海蛟博士提供斑褶菇屬文/圖 半島記者 王濱(署名除外)「採蘑菇的小姑娘,背著一個大竹筐,清早光著小腳丫,走遍樹林和山岡特別是最近島城陰雨連綿,潮溼天氣使得一些漂亮的野生蘑菇瘋狂生長,無論是公園,還是河邊綠地,都能尋找到一些野蘑菇的蹤跡。而由於雨水集中,加上本市有市民因採食野生蘑菇而發生中毒,且有部分是重症病例,危及到了生命。因此,青島市疾控中心根據食源性疾病監測系統已經發布了安全提醒。那如果市民在遇到這些叫不出名字卻又非常漂亮的蘑菇時,應該如何處理呢?
  • 無錫老伯山上採食蘑菇 18小時後中毒 不幸身亡
    夏季高溫潮溼,正是蘑菇生長旺盛的季節。近日,無錫市濱湖區桃源社區68歲的F先生採食野生蘑菇後因病情兇險搶救無效身亡。圖文無關老人食用野生蘑菇後18小時才有中毒反應據了解,23日F先生在梅園附近的山上採摘野生蘑菇後回家煮食,晚上吃了一頓,24日早上,又食用了一些剩下的湯湯水水,到中午就開始起了劇烈反應,後送二院搶救。
  • 河北人,誤食野生毒蘑菇事件頻發,這些誤區要認清!
    最近,誤食野生毒蘑菇的事件時有發生。 今年7月,因石家莊西部山區發生一起食用野生蘑菇不幸中毒身亡的案例,河北省石家莊市疾控中心發布健康提醒:千萬不要為了飽口舌之欲、貪其鮮美,自己採食野生蘑菇。
  • 野生毒蘑菇的九大誤區,切勿擅自採食野生蘑菇!
    野生毒蘑菇的九大誤區,切勿擅自採食野生蘑菇!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發期所以,大家需要警惕了千萬別隨意採食!!誤區三:有辛辣、酸澀、惡腥或其他惡味的蘑菇有毒許多毒蘑菇都沒有明顯的特殊氣味。「毒蘑菇有土豆或蘿蔔味。無毒蘑菇為杏仁或水果味」的說法也毫無依據。當然,氣味不好的蘑菇人們一般是不願採食的。誤區四:蟲食或生蛆的蘑菇無毒很多劇毒蘑菇成熟後常會生蛆或被蟲食。如成熟的致命鵝膏常常被蟲啃食。
  • 「路邊的蘑菇不要採」,誤食會要人命!這些常見毒蘑菇記清了
    可是,蘑菇雖然漂亮,誤食可是要人命呀!近日,市教育局提醒家長和孩子:路邊的野蘑菇切莫採!對路邊小攤上出售的來路不明的蘑菇也不能購買,尤其不要購買、製作和食用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莞城等鎮街的學校今日也向家長轉發了食藥安辦發布的《食品安全預警提示》和《預防毒蘑菇中毒宣傳手冊》。
  • 野生毒蘑菇可致命,勿採勿賣勿買勿食!
    「不要隨便吃野生蘑菇!不要隨便吃野生蘑菇!不要隨便吃野生蘑菇!」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時值春夏之交,氣溫回暖,溼度回升,各種菌類進入生長旺盛期,也進入了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導致的中毒事故易發多發期,並且食用有毒野生蘑菇中毒後沒有特效療法,病死率高、風險極大。
  • 一家吃野生菌中毒 15種野生蘑菇不要吃!
    夏天潮溼的環境讓路邊樹下、公園草地上以及野外讓野生蘑菇開始瘋長,吸引了很多人去採摘。小編要提醒大家:每年因為吃菌子中毒的事件很多。以下這些常見的野生蘑菇有毒,千萬別吃。  1.毒蠅傘  毒蠅傘因可以毒殺蒼蠅而得名。其毒素有毒蠅鹼、毒蠅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傘素等。
  • 親手採的蘑菇差點成了催命符!專家:野蘑菇是否有毒外表...
    然而,罪魁禍首隻是幾朵小小的蘑菇。親手採摘的野蘑菇,為何差點成了催命符?那些流傳的毒蘑菇識別方法不能避免嗎?近日,省兒童醫院收治了多名兒童,他們皆因食用野蘑菇中毒。瀟湘晨報記者李姝張樹波長沙報導隨著氣溫回暖,雨水充沛,野生菌類進入生長旺季。但要注意,「食菌季」同時也是蘑菇中毒的高發季。
  • 雲南近九成野生菌死亡病例因誤食這兩種菌:亞稀褶紅菇和鵝膏菌
    郭昌熙說,6月29號,他的堂弟郭昌胤上山採草藥,順便採了將近一公斤的菌子,其中一種是牛肝菌,另外一種不是很熟悉。△資料圖單從這兩種菌的外形來看,實在無法分辨他們和雞樅菌的區別,也難怪前文提到的中毒患者也誤將毒菌當雞樅採食。
  • 宜賓5孩子誤食鵝膏菌中毒 3男童身亡2女孩仍在醫院搶救
    9月8日中秋節,宜賓市筠連縣雙騰鎮新田村5名孩子在食用野生菌後出現中毒症狀,其中3名男孩在送醫途中不幸死亡,另外兩名女孩仍在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搶救治療。  據新田村黨支部書記李晏鵬介紹,中毒事件發生在該村饒忠發家。當天,饒忠發在外打工沒回家,其妻吳雲前往娘家過中秋,留下四個孩子及其奶奶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