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毒蘑菇難鑑別 少量食用可致死
專家提醒市民不要採食野生蘑菇
長沙晚報6月23日訊(全媒體記者 彭放 通訊員 張勁夫)近期,長沙已連續發生幾起誤食灰花紋鵝膏菌和裂皮鵝膏菌導致的蘑菇中毒事件。這兩種野生菌均為劇毒蘑菇,少量食用即可致人死亡。長沙市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市民,野生蘑菇種類繁多,很難鑑別其是否為毒蘑菇,預防中毒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採食野生蘑菇。
灰花紋鵝膏菌和裂皮鵝膏菌生長期是每年6至9月,都生長於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地上。誤食上述兩種毒蘑菇後,可能出現以下中毒症狀:
潛伏期(6~12小時),誤食鵝膏菌後,發病較慢,曾有病例20小時後才出現症狀;胃腸炎期(8~48小時),潛伏期過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痛、「霍亂型」腹瀉等腸胃症狀;假愈期(48~72小時),胃腸炎期過後症狀明顯緩解,近似康復,1~2天內無明顯症狀;內臟損害期(72~96小時),假愈期過後,患者重新出現腹痛、帶血樣腹瀉等症狀,病情迅速惡化,出現肝功能異常和黃疸、肝腫大,最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疾控專家提醒,一旦發現誤食毒蘑菇,應馬上撥打120急救電話,及時前往醫院治療。在就醫前,可立即催吐,用溫鹽水或肥皂水灌腸將毒素從體內排出;飲用少量鹽糖水,補充丟失的體液,防止脫水導致休克;對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強行向其口內灌水,防止窒息。就醫時應攜帶毒蘑菇樣品或照片供專業人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