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警惕野生毒蘑菇中毒

2021-01-18 澎湃新聞
【食品安全】警惕野生毒蘑菇中毒

2020-09-03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近日,我國發生多起自採劇毒黃蓋鵝膏中毒事件,鵝膏菌引起的中毒是最常見的毒蕈中毒,黃蓋鵝膏及其白色變種常見於每年夏秋季節,是我國的劇毒鵝膏之一,誤食後可引起嚴重的中毒事故甚至導致人員死亡。

夏秋季節正值蘑菇生長季節,由於蘑菇肉質細嫩,味美可口並含有多種營養成分,深受人們喜愛,但有毒蘑菇和可食蘑菇往往混生,形態相似,辨別困難,從而誤食造成中毒的屢見不鮮,甚至有死亡病例,給社會和群眾造成了嚴重危害和損失。

毒蘑菇又稱毒蕈,屬於真菌,我國蘑菇種類可達幾千種,其中,有毒蘑菇達幾百種。毒蘑菇危害嚴重,病人病死率高,蘑菇中毒常發生在夏秋季多雨季節,常由於缺乏專業知識,誤採、誤食而引起中毒,多為散發,並呈現家庭聚集性。

根據蘑菇中毒症狀可分為: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肝腎損害型,光過敏性皮炎型等幾型。其中肝腎損害型病人症狀最重,病死率最高。

我省最常見的兩種病死率很高的菌類

黃蓋鵝膏

主要引起急性肝損害,病死率較高。

肉褐鱗環柄菇

主要引起急性肝損害,病死率較高。

毒蘑菇中毒後,沒有特效療法,病死率高,預防尤其重要,引起中毒主要原因是誤採、誤服和烹調方法不當所致。

預防毒蘑菇中毒應抓住以下幾點!

加強宣傳

應在野生蘑菇類大量生長季節和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毒蘑菇掛圖、預防及搶救治療資料、常見的標本樣品。加強野生蘑菇的收購、銷售檢驗管理工作,嚴防毒蘑菇混購、混銷。

熟識毒蘑菇的形態,並不能防止誤採、誤食

有人說:「熟識毒蘑菇的形態,就能防止誤採、誤食」,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全面。凡有菌環、菌託的野生蘑菇最好不要食用,雖然這一大類野生蘑菇包括一些可食蘑菇,但其毒蘑菇形態與可食蘑菇相似,很難辨別,易誤食。對不認識的野生蘑菇千萬不要採集食用,為了自身的健康,最好不採不吃野蘑菇,食入幹毒蘑菇也可導致中毒。

民間流傳方法並不完全可靠

民間流傳很多毒蘑菇的辨別方法,如與大蒜、燈芯、銀器共煮,能使之變黑;蟲子能吃的或能生蛆的無毒;樣子不好看的或破損不變色的可食用等等。經調查與試驗證實這些方法均不夠完善可靠。

一旦發生毒蘑菇中毒時要妥善處理,應儘早採用催吐、洗胃、導瀉、灌腸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時,在催吐後應儘快到醫療機構接受治療。

來源:河北疾控

原標題:《【食品安全】警惕野生毒蘑菇中毒》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野生蘑菇中毒風險提示
    為此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發出以下風險提示:1、毒蘑菇的危害毒蘑菇毒性成分複雜,中毒表現各異,主要有噁心、嘔吐、流涎、流淚、精神錯亂、急性貧血、黃疸、臟器損害等,嚴重者可死亡。2、對消費者的提示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專業機構和人員幫助,目前沒有簡單易行的鑑別方法,民間流傳著一些識別方法經證明並不可靠,預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採食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購買個人採摘售賣的蘑菇
  •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提醒:謹防誤食野生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
    為此,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此提醒:為預防野生毒蘑菇中毒事故的發生,請廣大群眾以及餐飲單位不要自行採摘、食用、製售野生蘑菇等菌類。  一些野生的毒蘑菇與食用菇類外形相似,鑑別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並藉助一定的儀器設備,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徵難以辨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
  • 青島一市民採食野生蘑菇中毒身亡 這十餘種毒蘑菇最常見
    青島新聞網4月10日訊(記者 張萍 通訊員 綦斐)青島新聞網記者從市疾控中心獲悉,近日,我市一市民因食用野生蘑菇,引發多臟器功能衰竭,經搶救無效死亡。目前,我市開始進入雨水豐沛季節,也進入野生蘑菇生長季節。市疾控中心再次提醒市民:珍愛生命,不要採食野生蘑菇!
  • 2020食品安全熱點二:提防毒蘑菇!專家:不採不吃陌生野生菌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
  • ...媒體溝通會之熱點二:誤食毒蘑菇——我國食品安全頭號致死因子
    大家都知道,影響食品安全主要有三個大的要素,其中微生物是最重要的,微生物裡其中的毒蘑菇也是非常重要的致病因子,目前各類食物中毒裡的微生物因素佔了50%以上。在食品微生物安全裡,其中毒蘑菇所造成的食物中毒,應該說造成死亡因素是最多的。
  • 今年近80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 來認識一下湖南常見的毒蘑菇
    紅網時刻記者 黃河 整理報導11月25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野生毒蘑菇中毒是中國導致死亡人數比較多的一類食物中毒。野生毒蘑菇有很多品種,消費者很難辨認,主要因誤採誤食引起。據評估中心今年食物中毒監測數據,截至目前,今年將近8000人因誤食毒蘑菇引起中毒,導致74人死亡。據了解,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治療藥物,且毒蘑菇中毒症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應以預防為主。那麼,如何預防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萬一誤食了毒蘑菇該如何處置?
  • 野生毒蘑菇的九大誤區,切勿擅自採食野生蘑菇!
    野生毒蘑菇的九大誤區,切勿擅自採食野生蘑菇!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發期所以,大家需要警惕了千萬別隨意採食!!有些野生蘑菇含有對人體有害成分,進食後能造成傷害,甚至中毒、死亡,這類蘑菇統稱為毒蘑菇。如含有鵝膏毒肽、鬼筆毒肽和毒傘肽的致命鵝膏、灰花紋鵝膏和黃蓋鵝膏等。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識別毒蘑菇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存在誤區。誤區一:顏色鮮豔的蘑菇有毒可食用蘑菇也有顏色鮮豔的,而毒蘑菇也有顏色樸素的。
  • 野生蘑菇別亂吃,有的毒蘑菇致死率高達80%!
    山東7歲男孩誤食毒蘑菇住進ICU毒素導致男孩心臟和腎出現衰竭症狀經記者採訪知其家人是被民間流傳的「土方法」誤導了(認為顏色鮮豔的蘑菇有毒,淺淡顏色的蘑菇沒毒)這種判斷方法是不科學的野生蘑菇毒性難以辨別毒蘑菇又稱毒蕈(dú xùn),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實體食用後對人或畜禽產生中毒反應的物種。野生蘑菇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長,但毒蘑菇的發生季節主要集中在6-9月,由於部分有毒的野生蘑菇與平常的可食用蘑菇在形態上很相似難以區分,因此容易導致誤食進而引起中毒。
  • 致命毒蘑菇又來了!碰到這些蘑菇可千萬不要採摘食用
    誤食毒蘑菇,肝損害型中毒最為兇險,表現為噁心、嘔吐、肝區疼痛等症狀,部分患者可能會伴有精神症狀。目前對有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且中毒症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廣東常見的野生毒蘑菇有哪些類型?長什麼樣呢?
  • 野生蘑菇有毒沒毒,你真的分不清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野生的毒蘑菇與食用菇類外形相似,鑑別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並藉助一定的儀器設備,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徵難以辨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在野外,無毒的蘑菇往往與有毒的蘑菇混生,無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絲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蘑菇種類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無毒品種的蘑菇,仍然會有中毒的危險。
  • 敲醒舌尖上的警鐘:警惕毒蘑菇、河豚魚、蓖(bì)麻子
    ,穗東街安監中隊結合安全生產月開展綜合宣傳活動,通過派發宣傳單張等形式向群眾科普食品安全小知識,進一步推動2020年黃埔區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工作進展。每年三、四月份和七、八月份是蘑菇生長旺盛期,春夏季節雨量及溫溼度適合各類野生毒蘑菇的生長。廣東的三、四月份天氣潮溼溫暖,非常適合各種野外毒菇的生長。多數毒蘑菇的毒性較低,中毒表現輕微,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極高,可迅速致人死亡。
  • 湖南加強野生蘑菇中毒防控 爭取今年全省農村居民毒蘑菇防控知曉率...
    日前,省食安委辦公室印發《關於做好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的通知》,部署加強誤食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爭取2020年全省農村居民毒蘑菇防控知識知曉率超70%。《通知》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應在鄉鎮、村組、高發地區入山口、農村集市、農貿市場等地,採取設立警示牌、張貼宣傳畫、懸掛宣傳標語等方式,反覆提示誤採誤食野生蘑菇的風險;要加強家庭食物中毒應急救治知識科普,一旦發生中毒症狀,要立即催吐,立即送醫,並提供誤食蘑菇實物或圖片。
  • 米粉、木耳、四季豆……這七種高風險食品需警惕!
    廣東省市場監管局提醒消費者,在食用黑木耳、溼米粉、野生蘑菇、珊瑚魚、五指毛桃、河豚等高風險食品時需警惕食物中毒的風險。一旦出現噁心、腹痛、腹瀉、發熱等不適反應時,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儘快就近就醫,並保留可疑食物樣本。
  • 青島一老人採食毒蘑菇中毒身亡!青島常見白毒傘菌等10餘種毒蘑菇...
    在青島,常見的毒蘑菇有10餘種,市民一定要注意不採不食不賣。上山採摘野蘑菇吃後中毒4月7日中午13時,海慈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名疑為蘑菇中毒患者。患者是一名老年男性,來到醫院時神志還清晰,但是煩躁不安,不能自己控制。這位患者告訴醫生,他在食用野外採摘的野蘑菇之後,幾乎立即出現了喘憋、全身麻木、腹痛、噁心、嘔吐的症狀。
  • 致幻蘑菇刷屏!專家:野生蘑菇中毒死亡率高達20%
    每逢夏季,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屢屢發生,甚至有人為尋求刺激專門購買特定種類蘑菇,以求達到致幻目的。中毒防治專家提醒,蘑菇中毒沒有特效解毒劑,購買食用蘑菇時要做到「不確定的不吃、不認識的不吃」。「以身試毒」容易傷人傷己日前,「雲南吃菌中毒死亡人數超過新冠」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
  • 珍愛生命,遠離毒蘑菇!權威專家教你識別常見毒蘑菇
    3月16日,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於做好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的通知》,部署加強誤食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 野生蘑菇種類繁多,有毒無毒蘑菇僅憑肉眼難以辨別,一旦誤採誤食,發病急,病死率高,對群眾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危害極大。
  • 蘑菇中毒高發季,認識3種常見毒蘑菇。美食雖然好,避免中毒!
    本期導讀:每年6月梅雨季節,是大量野生蘑菇上市的季節,更是毒蘑菇致命的高發季,很多野生蘑菇含有劇毒。本文將介紹3種常見毒蘑菇,讓您在追求味道鮮美同時,也能增加防範漲知識!每年6月,在我們湖南,就正式進入梅雨季節了。持續的陰雨,綿綿不絕,不但影響了人們的出行、農工生產,而且家裡很容易起潮發黴,讓人很不省心。
  • 今年近80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
    今年有將近8000人因誤食毒蘑菇引起中毒,導致74人死亡,提醒消費者不採不食野生蘑菇!其中鵝膏屬的毒蘑菇和亞稀褶紅菇造成的中毒死亡人數佔我國毒蘑菇中毒死亡總人數的95%以上;⑤家庭聚集性,80%的中毒發生在家庭,因毒蘑菇中毒家破人亡的案例不時見於媒體。毒蘑菇中毒的預防和控制措施毒蘑菇識別困難、中毒後果嚴重,杜絕食用毒蘑菇是毒蘑菇中毒防控的關鍵。
  • 毒蘑菇有哪些特徵?如何識別野生毒蘑菇?(圖解)
    60多歲的劉興梅老人在山頂誤食毒蘑菇中毒,幸好民警、消防隊員還有120等及時上山救援。劉興梅老人說:「有這麼多好人幫,才讓我撿回來一條命。」  西安市食藥監局發布公告  農家樂嚴禁加工野蘑菇  近期西安降水多、氣溫高、溼度大,是野生蘑菇生長旺季,也是誤食毒蘑菇的多發期,西安市食藥監局發布公告,提醒市民勿購勿採勿食有毒蘑菇,農家樂嚴禁加工製售野生蘑菇。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 冷鏈食品、毒蘑菇、米酵菌酸...
    新華網北京1月11日電(胡可璐)2020年,中國食品產業在疫情中經歷了一場大考,承擔起確保市場穩定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免疫力、冷鏈食品、「酸湯子」中毒等一系列食安健康熱點問題也受到人們廣泛關注。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