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記者 黃河 整理報導
11月25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野生毒蘑菇中毒是中國導致死亡人數比較多的一類食物中毒。野生毒蘑菇有很多品種,消費者很難辨認,主要因誤採誤食引起。據評估中心今年食物中毒監測數據,截至目前,今年將近8000人因誤食毒蘑菇引起中毒,導致74人死亡。
據了解,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治療藥物,且毒蘑菇中毒症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應以預防為主。那麼,如何預防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萬一誤食了毒蘑菇該如何處置?
不要隨意採食和購買野生蘑菇
我國的蘑菇種類繁多,分布的地域也非常廣,森林、草原、平原、路邊等都可以採到。我國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種,有毒蘑菇有400多種,其中含劇毒可對人有致死危險的蘑菇有40多種。對於野生蘑菇,目前尚未形成消費者可以用來鑑別其是否有毒的簡易科學方法,預防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要採食野生蘑菇,不要購買個人採摘售賣的野生蘑菇。同時,也不要輕易食用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
對不認識的蘑菇不採摘、不加工、不經營
學校食堂、企事業單位食堂、餐飲單位對不認識的蘑菇應做到「三不」,即不採摘、不加工、不經營。由於有毒蘑菇與普通蘑菇很難鑑別,僅依靠民間流傳下來的所謂經驗並非科學可靠,以致時常發生「誤食」野生毒蘑菇引起的中毒事件。食品生產經營者要做到不採摘、不加工、不經營野生蘑菇,堅決防止誤食野生蘑菇引發的食物中毒事件發生。
毒蘑菇中毒特點
毒蘑菇中毒最快10分鐘發病,最慢30小時。中毒的臨床表現複雜多樣,一般早期中毒症狀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者可導致抽搐、痙攣、幻覺,甚至出現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治療藥物,致死率極高。
誤食毒蘑菇的處置方法
吃完蘑菇後如感不適,包括噁心、頭暈、嘔吐、幻視、幻聽等症狀應立即前往醫院治療;如果來不及就醫,應立即採用簡易的方法進行催吐、洗胃、灌腸等處理,儘快排出體內尚未被吸收的殘餘蘑菇從而減輕有毒物質的吸收,防止病情加重,並儘快到醫院進行診治。
湖南常見的毒蘑菇
青褶傘。
俗稱大青褶傘、鉛綠褶菇等,在中國主要集中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我省不同地區一年四季均有分布,具體時間為3月至12月。
青褶傘常生長於公園或小區草坪上、菜地裡、路邊草地裡、荒地上,甚至是垃圾堆旁,儼然成了離人群最近的毒蘑菇種類。
最近兩周,青褶傘中毒事件明顯增多,中毒後可表現為嚴重的胃腸道症狀,包含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亞稀褶紅菇。
亞稀褶紅菇,夏秋季7月上旬—9月下旬生長於馬尾松與栲樹等三毛櫸科植物的混交林中。該毒蘑菇在全省各地均有分布,有劇毒,近年來在湖南、湖北、浙江、貴州、雲南頻頻發生中毒事件。該毒蘑菇與老百姓經常採食的紅菇屬中的其他種類如稀褶紅菇、密褶紅菇極為相似,老百姓都稱為火炭菌,很難從外觀形態上將它們區分開來。誤食亞稀褶紅菇後,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並有乏力感,24小時後,出現全身乏力明顯,肌肉痙攣性疼痛,肢體乏力,明顯的腰背痛,肌肉酸痛,並出現胸悶、心悸、呼吸急促困難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