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毒蘑菇中毒,這些事情你該知道!

2021-01-19 健康永康


在我省,從初夏到深秋都能看到蘑菇的身影,一般在夏秋季是蘑菇茂盛生長期,毒蘑菇中毒時有發生。2019年,我省近3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並有死亡病例發生。2020年1-10月份,金華市共報告7起毒蘑菇中毒事件,雖然我市今年未發生毒蘑菇中毒事件,但仍應引起廣大市民重點關注。


毒蘑菇又稱毒蕈、毒菌等,是指食用後能造成人毒性反應的大型真菌的子實體,其中大部分屬於擔子菌,少數屬於子囊菌。世界範圍內已報導的毒蘑菇約有1000種,我國目前已報導480種。


進食毒蘑菇後可出現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也可出現幻聽幻視等精神症狀,還可導致肝腎損傷,引起死亡是毒蘑菇中毒的嚴重結果。常見蘑菇中毒有7個臨床型,分別是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橫紋肌溶解型、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和光敏性皮炎型,除此外還可造成其他系統臟器損傷。在實際的中毒案例中,還有患者食用了多種毒蘑菇,中毒症狀更為複雜。


我省最常見的毒蘑菇是大青褶傘(鉛綠褶菇)、日本紅菇(背土菌、石灰菌)等,此類毒蘑菇以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為主的普通胃腸炎症狀,在5月~11月都屬於高發的中毒品種,每年全省均會出現中毒病例。誤食會出現嗜睡、頭暈、乏力、四肢麻木等神經中毒症狀,重症會出現神志不清甚至昏迷,溫州和麗水等地曾出現中毒病例,多發生於9、10月份。


腎毒性的假褐雲斑鵝膏菌、歐氏鵝膏和鱗柄白毒傘等,中毒多出現在6~8月份,麗水、杭州、湖州和金華曾出現中毒病例。




肝毒性的裂皮鵝膏、灰花紋鵝膏、褐鱗傘和毒環柄菇等,中毒多出現在6、7月份,溫州、寧波、杭州、紹興、金華等地曾出現中毒病例。

                 



導致橫紋肌溶解症的亞稀褶紅菇,中毒多出現在7月底到9月初,杭州、湖州、麗水等地曾出現中毒病例。


因野生蘑菇種類繁多,毒蘑菇的品種遠多於所謂的「可食用野生菌」,且同一品種不同生長期的毒蘑菇外表差異非常大,迷惑性強,普通老百姓很難從外形上或者憑藉經驗分辨出野生蘑菇是否有毒,其鑑定需要豐富的專業生物分類學知識。為了防止中毒,請不要相信自己的識別能力,不要自行採摘和食用野生蘑菇。

如果在24小時內吃了野蘑菇,並出現了可疑中毒症狀,千萬不要猶豫,請第一時間去醫院就診,主動告訴醫生曾經吃了野蘑菇,並積極配合醫生或疾控中心開展相關調查。對於毒蘑菇中毒,早就醫、早確診、早治療,可以救命,更可以省醫藥費。


來源:永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相關焦點

  • 澳地區出現劇毒蘑菇 如何預防蘑菇中毒
    蘑菇是屬於野生的食物,很多人在野外看到蘑菇都會摘回家食用。因此一旦蘑菇盛開的季節都會出現不少誤食毒蘑菇的情況。下面就教教大家毒蘑菇中毒如何急救。  澳大利亞維州首席衛生官格斯特  表示,這些蘑菇含劇毒,食用一顆就會引發嚴重後果。他指出,食用黃斑蘑菇會引起數天嚴重胃痛,而「死亡之帽」則會毒害肝臟,若不能及時就醫,後果將非常嚴重。
  • 【食品安全】警惕野生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又稱毒蕈,屬於真菌,我國蘑菇種類可達幾千種,其中,有毒蘑菇達幾百種。毒蘑菇危害嚴重,病人病死率高,蘑菇中毒常發生在夏秋季多雨季節,常由於缺乏專業知識,誤採、誤食而引起中毒,多為散發,並呈現家庭聚集性。
  • 肝損傷型毒蘑菇中毒「九死一生」
    所幸他們之前看過有關毒蘑菇中毒的新聞,趕緊打了求救電話,得以迅速被送往省立醫院救治。  有人中毒產生幻覺趕緊上醫院,有人卻把「幻覺」當噱頭在網上兜售毒蘑菇。看起來,不把毒蘑菇毒性當回事的,還是大有人在。事實上,毒蘑菇中毒是我國食物中毒致人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國毒蘑菇有上百種,其中能引起人嚴重中毒的有10多種。
  • 今年近80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 來認識一下湖南常見的毒蘑菇
    野生毒蘑菇有很多品種,消費者很難辨認,主要因誤採誤食引起。據評估中心今年食物中毒監測數據,截至目前,今年將近8000人因誤食毒蘑菇引起中毒,導致74人死亡。據了解,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治療藥物,且毒蘑菇中毒症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應以預防為主。那麼,如何預防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萬一誤食了毒蘑菇該如何處置?
  • 湖南31人誤食毒蘑菇中毒 這些毒菇最常見
    近來我省雨水豐沛,蘑菇生長旺盛,但在山裡採摘野生蘑菇大家可要注意了,誤食毒蘑菇,後果不堪設想。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今天從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湖南中心了解到,我省蘑菇中毒大多發生在5—9月,今年僅6月份,共收到蘑菇中毒報告8起,發病31人。
  • 這些常見的鑑定毒蘑菇的辦法都不靠譜!萬一誤食毒蘑菇這樣做
    山東每年都會發生幾起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7日下午,記者在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了解到,山東省每年都會有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發生。近年來監測發現的食物中毒死亡病例,基本都是因為誤食毒蘑菇導致的。根據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的食源性疾病監測結果,2018年山東省因為誤食毒蘑菇導致死亡的有2人,2019年因為誤食毒蘑菇導致死亡的有5人。
  • 蘑菇中毒高發季,認識3種常見毒蘑菇。美食雖然好,避免中毒!
    本期導讀:每年6月梅雨季節,是大量野生蘑菇上市的季節,更是毒蘑菇致命的高發季,很多野生蘑菇含有劇毒。本文將介紹3種常見毒蘑菇,讓您在追求味道鮮美同時,也能增加防範漲知識!每年6月,在我們湖南,就正式進入梅雨季節了。持續的陰雨,綿綿不絕,不但影響了人們的出行、農工生產,而且家裡很容易起潮發黴,讓人很不省心。
  • 【健康與生活】6人中毒2人死亡,這些毒蘑菇千萬別吃!教你正確解鎖...
    老年人經常食用草菇對預防高血壓、冠心病有益。 金針菇 金針菇能增強記憶力,開發智力,特別是對兒童智力開發有特殊的功能,在日本被譽為「益智菇」。長期食用金針菇可預防和治療潰瘍病、降低膽固醇、預防高血壓等。
  • 青島一市民採食野生蘑菇中毒身亡 這十餘種毒蘑菇最常見
    青島新聞網4月10日訊(記者 張萍 通訊員 綦斐)青島新聞網記者從市疾控中心獲悉,近日,我市一市民因食用野生蘑菇,引發多臟器功能衰竭,經搶救無效死亡。目前,我市開始進入雨水豐沛季節,也進入野生蘑菇生長季節。市疾控中心再次提醒市民:珍愛生命,不要採食野生蘑菇!
  • 毒蘑菇又惹禍!2019年全國22起因蘑菇中毒死亡 採食野蘑菇有經驗者...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7日訊 9月6日中午,山東省血液中心發布緊急招募令:「一名7歲兒童因誤食毒蘑菇出現中毒症狀,危及生命,已在醫院重症監護搶救9天,每天使用3000毫升血漿,急需您獻血救治。」男童誤食的肉褐鱗環柄菇在感受眾人緊急救援的溫暖之外,不禁讓人思考為什麼誤食毒蘑菇事件屢有發生。根據山東省疾控中心開展的食源性疾病監測結果,2018年山東省因為誤食毒蘑菇導致死亡的有2人,2019年因為誤食毒蘑菇導致死亡的有5人。
  • 珍愛生命,遠離毒蘑菇!權威專家教你識別常見毒蘑菇
    隨著天氣回暖、雨水增多, 各種菌類進入生長旺盛期, 也是誤食有毒蘑菇中毒的高發季節。 3月16日,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於做好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的通知》,部署加強誤食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 野生蘑菇種類繁多,有毒無毒蘑菇僅憑肉眼難以辨別,一旦誤採誤食,發病急,病死率高,對群眾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危害極大。
  • 河北人,誤食野生毒蘑菇事件頻發,這些誤區要認清!
    最近,誤食野生毒蘑菇的事件時有發生。 今年7月,因石家莊西部山區發生一起食用野生蘑菇不幸中毒身亡的案例,河北省石家莊市疾控中心發布健康提醒:千萬不要為了飽口舌之欲、貪其鮮美,自己採食野生蘑菇。
  • 野生毒蘑菇的九大誤區,切勿擅自採食野生蘑菇!
    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發期所以,大家需要警惕了千萬別隨意採食!!有些野生蘑菇含有對人體有害成分,進食後能造成傷害,甚至中毒、死亡,這類蘑菇統稱為毒蘑菇。如含有鵝膏毒肽、鬼筆毒肽和毒傘肽的致命鵝膏、灰花紋鵝膏和黃蓋鵝膏等。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識別毒蘑菇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存在誤區。誤區一:顏色鮮豔的蘑菇有毒可食用蘑菇也有顏色鮮豔的,而毒蘑菇也有顏色樸素的。
  • 致命毒蘑菇又來了!碰到這些蘑菇可千萬不要採摘食用
    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高發期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此提醒:為預防野生毒蘑菇中毒事故的發生請廣大群眾不要自行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等菌類充分認識毒蘑菇的危害一些野生的毒蘑菇與食用菇類外形相似在野外,無毒的蘑菇往往與有毒的蘑菇混生,無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絲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蘑菇種類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無毒品種的蘑菇,仍然會有中毒的危險。毒蘑菇所含毒素較複雜,或因地區、季節、品種和生長條件的不同而各異。毒蘑菇中毒潛伏期為2小時至24小時,有的僅為10分鐘左右。
  • 毒蘑菇又惹禍!2019年全國769人中招!這份「毒蘑菇」圖鑑要收好
    9月6日中午,山東省血液中心發布緊急招募令:「一名7歲兒童因誤食毒蘑菇出現中毒症狀,危及生命,已在醫院重症監護搶救9天,每天使用3000毫升血漿,急需您獻血救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周報》發布的「2019年中國蘑菇中毒事件報告」顯示,在過去的2019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牽頭處理了來自全國17個省份的276起蘑菇中毒事件,共計769人中毒,造成22人死亡。我國蘑菇中毒發病集中在每年6~10月份,全年均有發生。西南地區和華中地區是我國毒蘑菇中毒的重災區,其次為華南、華東地區,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最少。
  • 這些蘑菇有毒 常見毒蘑菇圖鑑出爐
    (圖力古爾 王建瑞 魯鐵 劉宇 程顯好 著) 9月6日,一則「7歲男孩誤食毒蘑菇被送重症監護室搶救 急需AB型血救命」的消息,牽動著廣大網友的心。廣大愛心人士立刻行動,紛紛從四面八方前往山東省血液中心獻血。截至9月7日15時,近千人共捐獻AB型血液168400毫升。 經過專家鑑定,7歲男童誤食的毒蘑菇屬於肉褐鱗環柄菇。
  • 野生蘑菇中毒風險提示
    為此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發出以下風險提示:1、毒蘑菇的危害毒蘑菇毒性成分複雜,中毒表現各異,主要有噁心、嘔吐、流涎、流淚、精神錯亂、急性貧血、黃疸、臟器損害等,嚴重者可死亡。2、對消費者的提示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專業機構和人員幫助,目前沒有簡單易行的鑑別方法,民間流傳著一些識別方法經證明並不可靠,預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採食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購買個人採摘售賣的蘑菇
  • 今年近80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
    首先,使用的食材要新鮮、沒有黴變,在製作過程中勤換水、勤攪拌,預防汙染,特別是針對一些學校和集體食堂,最好不要製作和食用這類自製酵米麵類食品。今年近80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導致74人死亡什麼是毒蘑菇?常見蘑菇中毒有7個臨床型,分別是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橫紋肌溶解型、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和光敏性皮炎型,除此外還可造成其他系統臟器損傷。在實際的中毒案例中,還有患者食用了多種毒蘑菇,中毒症狀更為複雜。
  • 十大毒蘑菇,在野外遇到這些毒蘑菇可千萬不能摘!
    很多人在郊遊的時候,可能會遇到野生的蘑菇。很多蘑菇既美味可口,又賞心悅目。但這個時候,你一定要提防自然界這些美麗的「誘惑」。劇毒,其毒素主要為毒傘肽和毒肽類,在新鮮的蘑菇中其毒素含量甚高。這些毒素對人體肝、腎、血管內壁細胞及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極為嚴重,可致使人體內各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達95%以上。
  • 蘑菇的食與毒
    我國至少有10萬種蘑菇,已知的不到1萬種。蘑菇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只要能生長綠色植物的地方幾乎都能見到其身影,尤以山野、草原、樹林地帶最為多見。同一種蕈菌的生長是有季節性的,須具備一定溫度和溼度才能生長,我國每年的6-9月是蘑菇生長的高峰期。蘑菇的存活時間較短,短的幾小時,長的不過幾天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