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中毒高發季,認識3種常見毒蘑菇。美食雖然好,避免中毒!

2021-01-17 巡匠江湖

本期導讀:每年6月梅雨季節,是大量野生蘑菇上市的季節,更是毒蘑菇致命的高發季,很多野生蘑菇含有劇毒。本文將介紹3種常見毒蘑菇,讓您在追求味道鮮美同時,也能增加防範漲知識!

每年6月,在我們湖南,就正式進入梅雨季節了。持續的陰雨,綿綿不絕,不但影響了人們的出行、農工生產,而且家裡很容易起潮發黴,讓人很不省心。但恰是這雨水多、高溫度、大溼度,卻是野生蘑菇最喜歡的環境,如果漫步在山鄉野地,可以看到各種野蘑菇,有時候星星點點,有時候堆堆叢叢,如果運氣好還會碰上漫山遍野,採都採不過來。這可是大自然賦予給鄉村,最好的純天然綠色美食了。

仍然記得小時候,天剛麻麻亮,我和哥哥就會趕早起來放牛吃露水草。奶奶每次都會遞給我們一個竹簍,叮囑我們上山時多尋些樅菇回來。樅菇,貌似是湘西地區的特產,這在深山中生長的,是非常難得,但凡吃過的人都戀戀不忘它的美味。常常在松樹叢中,扒開小蔥茅草,就能看到黃綠相間色的樅菇,真的是非常誘人。

我們會用又細又長又硬的茅草杆子,將樅菇從從頭到尾的串起來,像糖葫蘆一樣,等到了放牛回家時,手上和竹簍就都是。回到家用五花肉、茶油、辣椒烹炒,那絕對是美味,看著讓人垂涎欲滴,食慾大增。

就是因為樅菇不能種植,且運輸不便,在城市裡要想吃到那是很少有機會,所以很多人千裡迢迢跑到農村去採摘。但是你可不知道,在鄉村山野,並不是每種蘑菇都可以吃的哦,稍微出錯,採摘錯了蘑菇,那可是要中毒的,輕則嘔吐、腹瀉,重則有生命危險。

許多品種的野生蘑菇都含有足以致人死亡的劇毒!毒蘑菇傷人甚至致死事件屢見不鮮敲響人們舌尖上的警鐘,特別是4-6月是蘑菇中毒高發季節!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有毒的蘑菇。

青褶傘

在中國,造成中毒事件最多、最常見的毒蘑菇,當屬青褶傘,據統計僅2019年就有至少55起中毒事件,133人中毒。這種蘑菇可引起嚴重的腸胃道症狀,包含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該種蘑菇主要分布在我國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東北偶有分布。青褶傘在我國不同地區一年四季均有分布,具體時間為3-12月(驚蟄至大雪),集中出現在6-10月份(芒種至寒露)。青褶傘常生長於山坡、草坪、草坪、菜地、荒地、鋸末堆上,甚至是垃圾堆邊,儼然成為了離人群最近的毒蘑菇種類。

歐氏鵝膏

同樣是劇毒的白色鵝膏,和造成急性肝損害型的劇毒鵝膏形態上極為相似,具有「頭上戴帽(菌蓋),腰間系群(菌環),腳上穿靴(菌託)的特徵。但是該種卻能聲東擊西,成為了專門攻擊腎臟的劇毒殺手。

歐氏鵝膏分布範圍廣泛,從溫帶的東北地區到亞熱帶、熱帶的華中、華東和西南等地區。近年來在我國湖南、湖北、貴州、浙江、雲南等省份造成數十起中毒事件。該種生於闊葉樹或針闊混交林中,生長時間為6月中下旬或9月。

「魔界雙煞」-灰花紋鵝膏和裂皮鵝膏

廣泛分布於我國南方地區,且經常成雙陳隊出現在同一片闊葉樹或針闊混交林的劇毒蘑菇。因其一黑一白,而被稱為毒蘑菇界的「黑白雙煞」。

近30年來,這兩個劇毒蘑菇在我國造成至少超過100人死亡!!!

這兩種可以造成急性肝損傷的劇毒蘑菇,廣分分布於我國華中、華東、華南和西南地區,其中湖南、湖北、浙江、貴州等省份是該危害最為嚴重的地區。生長周期為5月中下旬至7月底,偶爾可持續到9月。

避免蘑菇中毒的方法:

很多朋友問,如何鑑別蘑菇中毒,作為一個農村人,我給的建議就是,不亂採、不亂買、不亂吃。

不亂採

越是毒性大的蘑菇越是好看,「好奇害死貓」,要管住家裡的小孩,如果發現不認識的蘑菇,特別是樹林、垃圾堆、草叢中的蘑菇,千萬不要去動。

不亂買

儘量大型正規市場或超市購買,不要輕易聽信別人的建議,對不認識的蘑菇,不能隨意買來品嘗。

不食用

即使是家庭注意了,但是難免在外就餐、朋友聚會、各地土特中,會遇到售賣和吃蘑菇的場景,此時就一定不能放鬆警惕。

加強防範

在城市中,例如小區草叢、公園、植物園、景點、果園等,一定要做好預警,及時做好警示牌,防止民眾不要亂採摘蘑菇,同時發現後及時剷除。

蘑菇雖好,但也不能貪吃哦,切記做好防範。

如果您喜歡今天的分享,別忘了點讚、收藏、轉發哦,也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看法,歡迎關注。我來自農村,將會每天與您分享農村見聞與美物!

相關焦點

  • 今年近80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 來認識一下湖南常見的毒蘑菇
    野生毒蘑菇有很多品種,消費者很難辨認,主要因誤採誤食引起。據評估中心今年食物中毒監測數據,截至目前,今年將近8000人因誤食毒蘑菇引起中毒,導致74人死亡。據了解,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治療藥物,且毒蘑菇中毒症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應以預防為主。那麼,如何預防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萬一誤食了毒蘑菇該如何處置?
  • 青島一老人採食毒蘑菇中毒身亡!青島常見白毒傘菌等10餘種毒蘑菇...
    在青島,常見的毒蘑菇有10餘種,市民一定要注意不採不食不賣。上山採摘野蘑菇吃後中毒4月7日中午13時,海慈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名疑為蘑菇中毒患者。患者是一名老年男性,來到醫院時神志還清晰,但是煩躁不安,不能自己控制。這位患者告訴醫生,他在食用野外採摘的野蘑菇之後,幾乎立即出現了喘憋、全身麻木、腹痛、噁心、嘔吐的症狀。
  • 【食品安全】警惕野生毒蘑菇中毒
    近日,我國發生多起自採劇毒黃蓋鵝膏中毒事件,鵝膏菌引起的中毒是最常見的毒蕈中毒,黃蓋鵝膏及其白色變種常見於每年夏秋季節,是我國的劇毒鵝膏之一,誤食後可引起嚴重的中毒事故甚至導致人員死亡。毒蘑菇又稱毒蕈,屬於真菌,我國蘑菇種類可達幾千種,其中,有毒蘑菇達幾百種。毒蘑菇危害嚴重,病人病死率高,蘑菇中毒常發生在夏秋季多雨季節,常由於缺乏專業知識,誤採、誤食而引起中毒,多為散發,並呈現家庭聚集性。
  • 預防毒蘑菇中毒,這些事情你該知道!
    2019年,我省近3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並有死亡病例發生。2020年1-10月份,金華市共報告7起毒蘑菇中毒事件,雖然我市今年未發生毒蘑菇中毒事件,但仍應引起廣大市民重點關注。毒蘑菇又稱毒蕈、毒菌等,是指食用後能造成人毒性反應的大型真菌的子實體,其中大部分屬於擔子菌,少數屬於子囊菌。世界範圍內已報導的毒蘑菇約有1000種,我國目前已報導480種。
  • 肝損傷型毒蘑菇中毒「九死一生」
    所幸他們之前看過有關毒蘑菇中毒的新聞,趕緊打了求救電話,得以迅速被送往省立醫院救治。  有人中毒產生幻覺趕緊上醫院,有人卻把「幻覺」當噱頭在網上兜售毒蘑菇。看起來,不把毒蘑菇毒性當回事的,還是大有人在。事實上,毒蘑菇中毒是我國食物中毒致人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國毒蘑菇有上百種,其中能引起人嚴重中毒的有10多種。
  • 青島一市民採食野生蘑菇中毒身亡 這十餘種毒蘑菇最常見
    青島新聞網4月10日訊(記者 張萍 通訊員 綦斐)青島新聞網記者從市疾控中心獲悉,近日,我市一市民因食用野生蘑菇,引發多臟器功能衰竭,經搶救無效死亡。目前,我市開始進入雨水豐沛季節,也進入野生蘑菇生長季節。市疾控中心再次提醒市民:珍愛生命,不要採食野生蘑菇!
  • 致幻蘑菇刷屏!專家:野生蘑菇中毒死亡率高達20%
    每逢夏季,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屢屢發生,甚至有人為尋求刺激專門購買特定種類蘑菇,以求達到致幻目的。中毒防治專家提醒,蘑菇中毒沒有特效解毒劑,購買食用蘑菇時要做到「不確定的不吃、不認識的不吃」。「以身試毒」容易傷人傷己日前,「雲南吃菌中毒死亡人數超過新冠」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
  • 澳地區出現劇毒蘑菇 如何預防蘑菇中毒
    人們很難區分哪些蘑菇是有毒的,因為它們多與安全的蘑菇長得相似。蓋茨提醒,這種毒蘑菇一般生長在橡樹邊,為白色囊狀,表面有綠色的黏稠物質,底部為黃色。  澳大利亞朗塞斯頓的市長扎騰則表示,市議會正在努力清除這些蘑菇。  毒蘑菇中毒在生活中十分常見,那麼你知道如何去預防嗎?
  • 野生蘑菇別亂吃,有的毒蘑菇致死率高達80%!
    毒蘑菇又稱毒蕈(dú xùn),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實體食用後對人或畜禽產生中毒反應的物種。野生蘑菇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長,但毒蘑菇的發生季節主要集中在6-9月,由於部分有毒的野生蘑菇與平常的可食用蘑菇在形態上很相似難以區分,因此容易導致誤食進而引起中毒。
  • 野生蘑菇中毒風險提示
    為此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發出以下風險提示:1、毒蘑菇的危害毒蘑菇毒性成分複雜,中毒表現各異,主要有噁心、嘔吐、流涎、流淚、精神錯亂、急性貧血、黃疸、臟器損害等,嚴重者可死亡。3、對食品生產經營者的提示各類餐飲單位、食堂等要加強自我管理,嚴格把好原料進貨關,進貨渠道要正規,並做好原料進貨登記臺帳;嚴禁採摘、採購野生蘑菇,嚴禁使用野生蘑菇作為食品原料;對可食用的蘑菇要嚴格挑選
  • 毒蘑菇出沒 請收好這份重慶毒蘑菇圖鑑
    第1眼消息,數據顯示,我國的蘑菇種類達400餘種,毒蘑菇約有100餘種,分布廣泛,引起人嚴重中毒的有10餘種。氣溫回升,雨水滋潤……又到了野生蘑菇的生長旺季,然而,也是誤食毒蘑菇而食物中毒的高發期。
  • 今年近80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
    世界範圍內已報導的毒蘑菇約有1000種,我國目前已報導480種。不同毒蘑菇含有不同的毒素,一種毒蘑菇也可能含有多種毒素,對人體造成的損害也有所不同。常見蘑菇中毒有7個臨床型,分別是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橫紋肌溶解型、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和光敏性皮炎型,除此外還可造成其他系統臟器損傷。
  • 貴州最常見的30種毒蘑菇曝光
    貴州最常見的30種毒蘑菇曝光 2020-07-31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致命毒蘑菇又來了!碰到這些蘑菇可千萬不要採摘食用
    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高發期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此提醒:為預防野生毒蘑菇中毒事故的發生請廣大群眾不要自行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等菌類充分認識毒蘑菇的危害一些野生的毒蘑菇與食用菇類外形相似誤食毒蘑菇,肝損害型中毒最為兇險,表現為噁心、嘔吐、肝區疼痛等症狀,部分患者可能會伴有精神症狀。目前對有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且中毒症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廣東常見的野生毒蘑菇有哪些類型?長什麼樣呢?
  • 湖南31人誤食毒蘑菇中毒 這些毒菇最常見
    近來我省雨水豐沛,蘑菇生長旺盛,但在山裡採摘野生蘑菇大家可要注意了,誤食毒蘑菇,後果不堪設想。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今天從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湖南中心了解到,我省蘑菇中毒大多發生在5—9月,今年僅6月份,共收到蘑菇中毒報告8起,發病31人。
  • 這15種蘑菇千萬不能吃!盤點青島常見的15種毒蘑菇
    近日,家住山東青島城陽的姜女士與兒媳因食用雨後採的野蘑菇而中毒,被緊急送入齊魯醫院搶救。9月由於天氣潮溼悶熱,很適合有毒野蘑菇生長,青島新聞網盤點青島較為常見的15種毒蘑菇。  記者查閱資料獲悉,我國毒蘑菇約有100種,常見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10種,如褐鱗小傘、肉褐鱗小傘、白毒傘、褐柄白毒傘、毒傘、殘託斑毒傘、毒粉褶蕈等。
  • 食用蘑菇後 市民出現中毒症狀(一)
    株洲傳媒網6月18日訊(公共頻道記者張長江 龍羽)隨著氣溫升高、雨水增多,蘑菇進入到了生長旺季,誤採誤食野生蘑菇中毒進入高發季節。根據市疾控中心食安科的統計,今年3月至今,我市已接到兩起因食用野生蘑菇而中毒的事件。6月15號,市民羅女士的媽媽從菜市場買了一種表皮為灰色,個頭較大的蘑菇。
  • 珍愛生命,遠離毒蘑菇!權威專家教你識別常見毒蘑菇
    隨著天氣回暖、雨水增多, 各種菌類進入生長旺盛期, 也是誤食有毒蘑菇中毒的高發季節。 3月16日,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於做好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的通知》,部署加強誤食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 野生蘑菇種類繁多,有毒無毒蘑菇僅憑肉眼難以辨別,一旦誤採誤食,發病急,病死率高,對群眾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危害極大。
  • 這些常見的鑑定毒蘑菇的辦法都不靠譜!萬一誤食毒蘑菇這樣做
    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與營養所所長趙金山介紹,雖然山東並不是誤食毒蘑菇導致中毒的高發地區,但是每年都會發生幾起類似事件,尤其是在雨水較多的夏秋季節,山林、公園、綠化帶、草地等都可能發現毒蘑菇。男孩的哥哥告訴記者,經過鑑定,弟弟誤食的毒蘑菇屬於肉褐鱗環柄菇。針對肉褐鱗環柄菇,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大家,這是我國北方最為常見的劇毒蘑菇之一,分布時間為4月下旬至9月中旬。
  • 吃了毒蘑菇六旬夫婦搶救一夜仍未脫險,醫生提醒:蘑菇中毒沒有特效...
    長江網9月16日訊(記者張劍 通訊員李晗)9月15日,湖北黃梅一對六旬夫婦因食用毒蘑菇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礙。雖經當地醫院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全力搶救,截至記者發稿,二人仍未脫離生命危險。胡先生今年6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