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蘑菇別亂吃,有的毒蘑菇致死率高達80%!

2021-01-17 安安科普

山東7歲男孩誤食毒蘑菇住進ICU

毒素導致男孩心臟和腎出現衰竭症狀

經記者採訪知

其家人是被民間流傳的「土方法」誤導了

(認為顏色鮮豔的蘑菇有毒,淺淡顏色的蘑菇沒毒)

這種判斷方法是不科學的

野生蘑菇毒性難以辨別

食用還需謹慎!

毒蘑菇又稱毒蕈(dú xùn),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實體食用後對人或畜禽產生中毒反應的物種。野生蘑菇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長,但毒蘑菇的發生季節主要集中在6-9月,由於部分有毒的野生蘑菇與平常的可食用蘑菇在形態上很相似難以區分,因此容易導致誤食進而引起中毒。

誤食毒蘑菇危害大

一般誤食後2-24小時會出現上腹部不適、噁心、嘔吐、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等症狀,重者可出現皮膚黃染、肝脾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躁不安、驚厥、抽搐、休克等症狀,部分毒蘑菇甚至可致死。

其中具有肝毒性的鵝膏菌屬品種中毒後死亡率甚至高達80%。不僅如此,毒菇種類繁多,所含毒素複雜,幾乎可對所有組織器官造成傷害,且目前醫學上還沒有特效藥,只能見招拆招,對症治療。

這些辨別毒蘑菇的方法不可靠

鮮豔的或外觀好看的蘑菇有毒

事實上,沒有具體絕對的標準。可食用蘑菇有顏色鮮豔的,而毒蘑菇也有顏色樸素的。比如,色彩不豔、長相併不好的肉褐鱗小傘、秋盔孢傘等極毒。但同樣很漂亮的橙蓋鵝膏,卻是著名的食用菌。

無毒蘑菇多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溼的骯髒地帶

蘑菇生長環境的「清潔」與否以及是否生長在松樹、櫟樹上,不能作為蘑菇有無毒性的判斷依據。食用菌雞腿菇常常野生在糞便上,栽培時也常用牛馬糞便作為培養基;而包括白毒傘在內的很多毒蘑菇卻生長在相對清潔的林中地上。

不生蛆、蟲子不吃、味苦、腥臭的蘑菇有毒

人和昆蟲的生理特徵相差很大,同一種蘑菇很可能是「彼之砒霜,我之蜜糖」。比如,著名毒菌——豹斑毒傘常常被蛞蝓吃,不少有毒種類可以生蛆。

和銀器、大蒜、米飯一起炒或煮後變黑色的蘑菇有毒

實際上蘑菇毒素不會與銀器發生反應。銀針驗毒的原理是銀與硫或硫化物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而毒蘑菇不含有硫或硫化物,無法令銀器變黑。

廣東常見毒蘑菇圖鑑

對野生蘑菇要做到「三不」!

①不採摘

不要因為好奇或為滿足口腹之慾採摘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對於路邊草叢的野生蘑菇,不要輕易採摘,因為鑑別毒蘑菇並不容易。

②不購買

勿在路邊攤販購買蘑菇,即使在正規市場上購買野生蘑菇,也不能放鬆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偏聽偏信,輕易買來食用。

③不食用

為避免類似中毒事件,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體聚餐、餐飲服務、民俗旅遊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確保飲食安全。

一旦出現中毒現象,要立即到就近醫院儘早洗胃、導瀉、清除吸收毒物,避免延誤治療造成危害。

參考資料:

1.《不能簡單通過外觀顏色鑑別 雨季謹防野生毒蘑菇中毒》,信網,2020

2.《毒蘑菇高發季!一家六口被「毒倒」,這些分辨方法都不靠譜!》,廣西普法,2020

3.《吃了「荔枝菌」,放倒一家人!廣東常見毒蘑菇圖鑑,請收藏》,廣東衛生在線,2020

部分圖源來自網絡

編輯 / 廣東省藥監局政務服務中心(QueenY)

審稿 / 鄒宇華教授

相關焦點

  • 致幻毒蘑菇突然受追捧 醫生緊急提醒:致死率達80%
    每逢菌子季,雲南的各種野生菌便成了必吃的美味,但吃毒菌子中毒的新聞也隨之刷屏。當地有關部門每年從野生菌上市就要發布各種預警和科普,也是操碎了心。  但即使這樣,還是會有人在看到吃蘑菇中毒致幻能有小人跳舞、能欣賞大片的新聞後,忍不住動起親身體驗一把的「歪心思」。
  • 別亂嘗鮮!野生蘑菇有毒沒毒,你真的分不清
    別亂嘗鮮!為此,廣東省市場監管部門提醒:為預防野生毒蘑菇中毒事故的發生,請廣大群眾以及餐飲單位不要自行採摘、食用、製售野生蘑菇等菌類。充分認識毒蘑菇的危害我國野生蘑菇廣泛分布於森林、草原、平原、路邊等。蘑菇種類繁多,超過3.6萬種。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種,但毒蘑菇也達480多種,其中含劇毒可致死的蘑菇有40多種。
  • 四川敘永一家人出現毒蘑菇誤食悲劇,不要亂吃野生蘑菇了!
    因「吃了十幾年沒事」,敘永老人摘回有毒野生菌,一家6人中毒、17歲女孩和89歲老人不幸去世。,醫院急診科每年都會接診因吃野生蘑菇中毒的患者。蘑菇中毒表現多樣,但無論哪一類型的蘑菇中毒一旦發生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類似中毒症狀,患者應儘快到醫院救治,最好保留或重新採集毒菌的樣本或留存毒菌圖片,送到就診醫院,有助於確定毒素的種類及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但毒蘑菇所含毒素較複雜,或因地區、季節、品種和生長條件的不同而各異。毒蘑菇中毒潛伏期為2小時至24小時,有的僅為10分鐘左右。
  • 青島一市民採食野生蘑菇中毒身亡 這十餘種毒蘑菇最常見
    青島新聞網4月10日訊(記者 張萍 通訊員 綦斐)青島新聞網記者從市疾控中心獲悉,近日,我市一市民因食用野生蘑菇,引發多臟器功能衰竭,經搶救無效死亡。目前,我市開始進入雨水豐沛季節,也進入野生蘑菇生長季節。市疾控中心再次提醒市民:珍愛生命,不要採食野生蘑菇!
  • 野生蘑菇千萬別亂吃!
    本是和家人團圓的日子,卻進了醫院,罪魁禍首是野生蘑菇。9月30日晚至10月6日,淥口區發生5起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這些人均為在自家菜地邊或樹林裡採摘蘑菇,食用後均出現噁心、嘔吐現象。據淥口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介紹,野生蘑菇因味道鮮美,是不少人心目中的山珍。
  • 野生蘑菇美味怕致死?疾控專家教您「四招」
    野生菌味道鮮美,亂採亂食沒中毒那是舌尖美味,吃起來中毒了一定會讓你悔青腸子。那貪吃野生菌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均為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所致,不採不食野生菌是預防中毒的最好辦法。2學「悟空」,火眼金睛也難辨不要相信民間所謂的鑑別毒蘑菇的方法,都不靠譜,很多毒蘑菇跟可食的蘑菇形態極其相似,肉眼難辨。
  • 野生毒蘑菇的九大誤區,切勿擅自採食野生蘑菇!
    野生毒蘑菇的九大誤區,切勿擅自採食野生蘑菇!也是毒蘑菇中毒的高發期所以,大家需要警惕了千萬別隨意採食!!有些野生蘑菇含有對人體有害成分,進食後能造成傷害,甚至中毒、死亡,這類蘑菇統稱為毒蘑菇。如含有鵝膏毒肽、鬼筆毒肽和毒傘肽的致命鵝膏、灰花紋鵝膏和黃蓋鵝膏等。我國民間流傳著許多識別毒蘑菇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存在誤區。誤區一:顏色鮮豔的蘑菇有毒可食用蘑菇也有顏色鮮豔的,而毒蘑菇也有顏色樸素的。
  • 【提示】請周知,多人因吃這種蘑菇中毒身亡,千萬別亂吃了!
    「吃野生菌中毒致幻」頻上熱搜 1 雲南曲靖一男子吃菌中毒失憶,他在路上轉圈圈見車就攔、見人就問:「我是誰,家在哪......」雲南女子吃野生菌後看到小精靈(央視頻號:中華網新聞) 3 一位野生菌中毒患者講述中毒感受,「燈會變人形,手上長各種小人,有鼻子、眼睛,很有立體感,閉上眼睛後還能看到成群的牛羊馬......」
  • 青島一老人採食毒蘑菇中毒身亡!青島常見白毒傘菌等10餘種毒蘑菇...
    青島常見毒蘑菇有十餘種海慈醫院急診科安朋朋主治醫生介紹,每年急診科都會接診因誤食野蘑菇或不明野菜而中毒的患者。青島疾控中心發布信息提醒市民,毒蘑菇致病原因複雜,致死率高。近年來,毒蘑菇中毒以成為我們國家食源性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因素,佔死亡總人數的60%以上。
  • 內含福利|毒蘑菇出沒!請收好這份毒蘑菇圖鑑!
    吃了不知名的野生蘑菇後,發生了幻覺,聲稱看到了很多小精靈、雲朵、小fafa等...鮮豔的蘑菇有毒這一印象做註解的,是毒蠅鵝膏。鮮豔的形象構成了「我有毒,別吃我」的警戒色。但不是所有長相樸素的蘑菇就沒毒,比如大名鼎鼎的「毀滅天使」白毒傘就又樸素又毒。
  • 肝損傷型毒蘑菇中毒「九死一生」
    夠刺激的幻覺實質是中毒了  採食野蘑菇後出現幻覺的濟南老兩口,所吃的毒蘑菇是半球形或鐘形的,表面平滑。「看上去不起眼,有的呈灰褐色,有的呈灰白色。」9月23日,張興國告訴記者,老人所採菌株以中國疾控中心檢測,確認為糞生斑褶菇,其所含毒素主要是光蓋傘素、光蓋傘辛等胺類化合物。
  • 珍愛生命,遠離毒蘑菇!權威專家教你識別常見毒蘑菇
    3月16日,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印發《關於做好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的通知》,部署加強誤食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 野生蘑菇種類繁多,有毒無毒蘑菇僅憑肉眼難以辨別,一旦誤採誤食,發病急,病死率高,對群眾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危害極大。
  • 【食品安全】警惕野生毒蘑菇中毒
    毒蘑菇又稱毒蕈,屬於真菌,我國蘑菇種類可達幾千種,其中,有毒蘑菇達幾百種。毒蘑菇危害嚴重,病人病死率高,蘑菇中毒常發生在夏秋季多雨季節,常由於缺乏專業知識,誤採、誤食而引起中毒,多為散發,並呈現家庭聚集性。
  • 湖南省人民醫院2周收治10名蘑菇中毒者 專家提醒:野生的蘑菇不要採
    華聲在線6月12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傳新 通訊員 梁輝 田晶晶)近來,湖南雨水豐沛,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季,誤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件屢見不鮮。記者今天從湖南省人民醫院獲悉,該醫院急診一科最近兩周就收治10名野蘑菇中毒者。
  • 蘑菇中毒高發季,認識3種常見毒蘑菇。美食雖然好,避免中毒!
    本期導讀:每年6月梅雨季節,是大量野生蘑菇上市的季節,更是毒蘑菇致命的高發季,很多野生蘑菇含有劇毒。本文將介紹3種常見毒蘑菇,讓您在追求味道鮮美同時,也能增加防範漲知識!每年6月,在我們湖南,就正式進入梅雨季節了。持續的陰雨,綿綿不絕,不但影響了人們的出行、農工生產,而且家裡很容易起潮發黴,讓人很不省心。
  • 野生蘑菇不能想吃就吃
    當前,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季,湖南省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頻發。   今年1月1日至7月7日,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收到有毒蘑菇中毒事件報告88起,死亡10人,死亡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50%。   7月8日,省食安辦邀請專家舉辦「毒蘑菇」專題科普活動,教授大家採食野生蘑菇的基本常識,提醒大家野生蘑菇不能亂吃。
  • 今年近80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 來認識一下湖南常見的毒蘑菇
    野生毒蘑菇有很多品種,消費者很難辨認,主要因誤採誤食引起。據評估中心今年食物中毒監測數據,截至目前,今年將近8000人因誤食毒蘑菇引起中毒,導致74人死亡。據了解,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治療藥物,且毒蘑菇中毒症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應以預防為主。那麼,如何預防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萬一誤食了毒蘑菇該如何處置?
  • 「路邊的蘑菇不要採」,誤食會要人命!這些常見毒蘑菇記清了
    可是,蘑菇雖然漂亮,誤食可是要人命呀!近日,市教育局提醒家長和孩子:路邊的野蘑菇切莫採!對路邊小攤上出售的來路不明的蘑菇也不能購買,尤其不要購買、製作和食用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莞城等鎮街的學校今日也向家長轉發了食藥安辦發布的《食品安全預警提示》和《預防毒蘑菇中毒宣傳手冊》。
  • 毒蘑菇出沒 請收好這份重慶毒蘑菇圖鑑
    氣溫回升,雨水滋潤……又到了野生蘑菇的生長旺季,然而,也是誤食毒蘑菇而食物中毒的高發期。蘑菇中毒事件大多數是由鵝膏引起的。外形特徵:傘狀,小型至大型均有;菌肉通常白色,有時一傷變色,孢子印多為白色,有時米黃色,淡黃色或淡黃綠色等。毒性特徵:含有毒肽、毒傘肽兩大類毒素,耐高溫,一般烹調加工不能消滅毒素,對肝臟和腎臟有強烈的毀壞作用,致死率極高。生長分布:常見於林中地上。常見種類:毒鵝膏菌、毒蠅鵝膏菌等。
  • 致命毒蘑菇又來了!碰到這些蘑菇可千萬不要採摘食用
    在野外,無毒的蘑菇往往與有毒的蘑菇混生,無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絲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蘑菇種類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無毒品種的蘑菇,仍然會有中毒的危險。毒蘑菇所含毒素較複雜,或因地區、季節、品種和生長條件的不同而各異。毒蘑菇中毒潛伏期為2小時至24小時,有的僅為10分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