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蘑菇後 市民出現中毒症狀(一)

2020-12-05 株洲傳媒網

株洲傳媒網6月18日訊(公共頻道記者張長江 龍羽)隨著氣溫升高、雨水增多,蘑菇進入到了生長旺季,誤採誤食野生蘑菇中毒進入高發季節。根據市疾控中心食安科的統計,今年3月至今,我市已接到兩起因食用野生蘑菇而中毒的事件。

6月15號,市民羅女士的媽媽從菜市場買了一種表皮為灰色,個頭較大的蘑菇。當時羅女士還在朋友圈裡開玩笑說這些蘑菇是在小區裡摘的,不知道能不能吃。可令羅女士沒有想到的是,在吃了這些蘑菇之後,她和媽媽真的出現了噁心、反胃、肚子疼等症狀,她懷疑自己中了毒。羅女士吃的是什麼蘑菇呢?帶著她拍攝的照片,記者走訪了市內的一些蘑菇經銷商,他們覺得羅女士食用的蘑菇很有可能叫豬肚菌。

經銷商表示,豬肚菌是人工培養的,沒有毒性。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賀曉豔認為,雖然人工種植的蘑菇引發中毒的概率很低,但為了安全起見,建議市民將蘑菇煮熟煮透。

今年入夏以來,市中心醫院已經接診了兩起因誤食有毒野蘑菇而中毒的病例,因為發現搶救及時,未造成嚴重後果。根據市疾控中心食安科的統計,每年夏秋季都是食用蘑菇中毒的高發季節。2018年,他們共收到了29起食物中毒事件的上報,其中8起是食用蘑菇中毒。

根據統計,我省每年上報的食物中毒案例中,因誤食毒蘑菇而中毒的案例是最多的,而且還出現過死亡案例。而根據疾控人員對我市野蘑菇中毒案例的分析,鵝膏菌是引發中毒最多的一種蘑菇,特別是灰花紋鵝膏菌,因為其中毒症狀有個假愈期,極易引發死亡。


相關焦點

  • 青島一市民採食野生蘑菇中毒身亡 這十餘種毒蘑菇最常見
    青島新聞網4月10日訊(記者 張萍 通訊員 綦斐)青島新聞網記者從市疾控中心獲悉,近日,我市一市民因食用野生蘑菇,引發多臟器功能衰竭,經搶救無效死亡。目前,我市開始進入雨水豐沛季節,也進入野生蘑菇生長季節。市疾控中心再次提醒市民:珍愛生命,不要採食野生蘑菇!
  • 澳地區出現劇毒蘑菇 如何預防蘑菇中毒
    當蓋茨確定遊客看到的是致命毒蘑菇後,立即致電提醒市議會。  蓋茨說,食用「死亡之帽」會引起慢性疼痛性死亡。近8毫克的攝入量就能毒死一名體重80公斤的人,且過程非常痛苦。在食用這種蘑菇6小時後會首先出現嘔吐腹瀉症狀,之後幾天症狀會有所減輕,看起來似乎有所好轉,但其實並非如此,食用者會出現肝功能衰竭和腎臟功能衰竭等,而那時就醫則為時已晚。
  • 劇毒蘑菇少量食用可致死 專家提醒市民不要採食野生蘑菇
    劇毒蘑菇難鑑別 少量食用可致死 專家提醒市民不要採食野生蘑菇 長沙晚報6月23日訊(全媒體記者 彭放 通訊員 張勁夫)近期,長沙已連續發生幾起誤食灰花紋鵝膏菌和裂皮鵝膏菌導致的蘑菇中毒事件。這兩種野生菌均為劇毒蘑菇,少量食用即可致人死亡。
  • 青島一老人採食毒蘑菇中毒身亡!青島常見白毒傘菌等10餘種毒蘑菇...
    在青島,常見的毒蘑菇有10餘種,市民一定要注意不採不食不賣。上山採摘野蘑菇吃後中毒4月7日中午13時,海慈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名疑為蘑菇中毒患者。患者是一名老年男性,來到醫院時神志還清晰,但是煩躁不安,不能自己控制。這位患者告訴醫生,他在食用野外採摘的野蘑菇之後,幾乎立即出現了喘憋、全身麻木、腹痛、噁心、嘔吐的症狀。
  • 預防食物中毒提示 野生蘑菇、蝦虎魚都不能食用
    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昨天發出最新一期的日常預防食物中毒提示,近期到了因誤食四季豆、毒蘑菇、毒草藥而中毒的案例高發季節,並提醒市民不要食用相關植物和菌類。    跳跳魚  蝦虎魚,有毒!  據介紹,河豚毒素是一種毒性很強的神經性毒素,鹽醃、日曬、一般加熱燒煮等方法都不能分解毒素,也暫無特效治療藥物,中毒的病死率則高達40%~50%。如出現中毒症狀,要儘早催吐處理,併到正規醫療機構救治。  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醒市民,不要食用陌生的魚類,尤其不要擅自吃沿海地區捕撈或撿拾的不認識或未吃過的魚。
  • 銀川野外出現多個新品種蘑菇,千萬不要食用!
    近日,銀川市民馬女士因誤食野生蘑菇導致中毒住院的事件,不得不讓我們警惕起來!那麼,我市野外的蘑菇品種多不多?大家是否認識?8月7日上午,記者採訪了從事食用菌研究20多年的銀川市農業農村局農業綜合執法支隊副支隊長賀永喜,向他了解相關知識。
  • 三人食用野生蘑菇中毒致肝腎損傷 「元兇」鎖定這些菌菇
    毒蘑菇圖譜 赤腳鵝膏菌 劇毒,毒素尚不明確,誤食後會造成急性腎損傷。  灰花紋鵝膏菌 劇毒,含有的肽類毒素是環肽化合物,誤食進入人體後對肝臟和腎臟有強烈的損傷作用。  白毒鵝膏菌 劇毒,成年人吃一個溼重50g的白毒鵝膏菌就可以出現嚴重肝衰竭,這種毒素潛伏期可達24小時。  溫州網訊 記者昨天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9月1日至30日中午12時全市共接到18例毒蘑菇中毒報告病例,而今年1月份至9月份累計達40例。市疾控中心為此發布風險警示:不採不食野生菌,遠離風險保健康。
  • 預防毒蘑菇中毒,這些事情你該知道!
    2019年,我省近3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並有死亡病例發生。2020年1-10月份,金華市共報告7起毒蘑菇中毒事件,雖然我市今年未發生毒蘑菇中毒事件,但仍應引起廣大市民重點關注。毒蘑菇又稱毒蕈、毒菌等,是指食用後能造成人毒性反應的大型真菌的子實體,其中大部分屬於擔子菌,少數屬於子囊菌。世界範圍內已報導的毒蘑菇約有1000種,我國目前已報導480種。
  • 美味背後的危險:路邊的蘑菇你不要採 青島已有市民因採食野生蘑菇...
    更為特殊的是,如果誤食有毒鵝膏菌,6~48小時內會出現急性胃腸炎上吐下瀉,12~24小時後,症狀消失,很多中毒者認為病已好,沒來得及去醫院的認為不必去了,到醫院的也可能會要求出院,這就是鵝膏中毒的「假愈期」,最可怕的是這一階段過後就開始內臟損害、肝腎功能惡化,主要器官衰竭,最終導致病人死亡。蓋宇鵬博士與隊友在野外採樣。
  • 野生蘑菇中毒風險提示
    >素有採摘、食用野生菌類的習慣,而毒菌類混淆其中,誤食後會導致嚴重中毒,危及生命。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後出現中毒症狀,要立即催吐,並儘快就醫。4、發生食物中毒時要及時處置消費者在家食用或在外就餐誤食野生蘑菇後出現疑似中毒或中毒症狀,要儘早採用催吐、洗胃、導瀉、灌腸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時應儘快到醫療機構接受治療,同時還應保留病歷和化驗報告等相關資料
  • 致幻蘑菇刷屏!專家:野生蘑菇中毒死亡率高達20%
    每逢夏季,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屢屢發生,甚至有人為尋求刺激專門購買特定種類蘑菇,以求達到致幻目的。中毒防治專家提醒,蘑菇中毒沒有特效解毒劑,購買食用蘑菇時要做到「不確定的不吃、不認識的不吃」。「以身試毒」容易傷人傷己日前,「雲南吃菌中毒死亡人數超過新冠」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
  • 四川敘永一家人出現毒蘑菇誤食悲劇,不要亂吃野生蘑菇了!
    蘑菇中毒表現多樣,但無論哪一類型的蘑菇中毒一旦發生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類似中毒症狀,患者應儘快到醫院救治,最好保留或重新採集毒菌的樣本或留存毒菌圖片,送到就診醫院,有助於確定毒素的種類及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但毒蘑菇所含毒素較複雜,或因地區、季節、品種和生長條件的不同而各異。毒蘑菇中毒潛伏期為2小時至24小時,有的僅為10分鐘左右。
  • 雲南一女子吃野生菌中毒後出現幻覺,野生蘑菇你不要採
    近日,雲南昆明,一名女子吃野生菌後中毒,被朋友拍下匪夷所思的一幕。女子躺在病床上手舞足蹈,她自稱看到了小精靈、雲彩還有花,女子稱,自己是食用了未煮熟的牛肝菌(俗稱「手見青」),導致中毒後出現幻覺。近期,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盛期,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導致的中毒事故易發、多發。
  • 擴散|銀川野外近年出現了這些新品種蘑菇,不認識千萬不要食用!
    能不能食用? 今天我們的記者也特意採訪了食用菌研究專家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野生蘑菇一些知識擴散 || 銀川野外近年出現了這些新品種蘑菇,不認識千萬不要食用!這叫墨汁鬼傘,我們本地老百姓叫柳樹蘑,那這種幼嫩的時候是可以採食的一個星期之內吃這個蘑菇不要喝酒,喝酒不要吃這個蘑菇,同時食用會引起輕微的中毒症狀嚴重會引起腹瀉造成脫水。
  • 省食安辦:警惕食用常用食材中毒 黴變甘蔗等勿食用
    省食安辦提醒,我們身邊常見的食材,都有可能成為健康殺手,引發中毒和感染。所以,一定要學會識別身邊可能引起中毒的食品。  (一)黴變的甘蔗  食用發黴的甘蔗後會導致丙酸中毒,中毒的症狀與羊角風發病相似,最初為嘔吐、頭暈、陣發性抽搐、四肢強直,嚴重者出現昏迷、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 今年近80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 來認識一下湖南常見的毒蘑菇
    野生毒蘑菇有很多品種,消費者很難辨認,主要因誤採誤食引起。據評估中心今年食物中毒監測數據,截至目前,今年將近8000人因誤食毒蘑菇引起中毒,導致74人死亡。據了解,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治療藥物,且毒蘑菇中毒症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應以預防為主。那麼,如何預防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萬一誤食了毒蘑菇該如何處置?
  • 肝損傷型毒蘑菇中毒「九死一生」
    糞生斑褶菇也是「致幻蘑菇」的一種,春季至秋季單個或成群生長在廄肥、牲畜糞及肥沃地上,各類人工草坪上也容易大量生長。  「它會造成神經精神型中毒。」張興國表示,其潛伏期一般為10分鐘至6小時,人誤食後除出現消化道症狀外,精神症狀主要表現為興奮、狂躁、幻視、幻聽、頭暈、無力、喉頭麻木等。  對於神經精神型毒蘑菇意外中毒患者,通常經過治療可以較好恢復。
  • 急尋毒蘑菇!廣州警方凌晨通報|這種食物兒童食用或快速死亡
    >而是食用野生菌中毒��此外,還有一男子在食用了一種叫「見手青」的野生菌後曾出現幻覺看到天花板上的燈變形手上出現很多小人還能看到大批牛羊馬朱廣權提醒大家:當下正是野生菌大量上市的時節兒童食用野生菌中毒頻現症狀比成年人嚴重相對於成年人,兒童由於身體發育不完全,一旦食用不明野生菌中毒,症狀可能比成年人還嚴重。7月以來,雲南省昆明市兒童醫院幾乎每天都會接診一到兩例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患兒,截至目前,已經接診了20多例。
  • 無錫老伯山上採食蘑菇 18小時後中毒 不幸身亡
    夏季高溫潮溼,正是蘑菇生長旺盛的季節。近日,無錫市濱湖區桃源社區68歲的F先生採食野生蘑菇後因病情兇險搶救無效身亡。圖文無關老人食用野生蘑菇後18小時才有中毒反應據了解,23日F先生在梅園附近的山上採摘野生蘑菇後回家煮食,晚上吃了一頓,24日早上,又食用了一些剩下的湯湯水水,到中午就開始起了劇烈反應,後送二院搶救。
  • 野生蘑菇不要採
    很多人有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的習慣,但由於對野生菌菇認識不足,在國內,近年因採摘、誤食毒菌菇引起中毒的事件時有發生。在高明,西水菌、牛肝菌等都是市民最愛的「高明味道」。專家表示,市民需掌握正確的蘑菇辨別和烹飪方式。但目前仍沒有簡單易行、快速有效的方法識別蘑菇是否有毒,因此,不採、不食野生蘑菇才是預防和控制蘑菇中毒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