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東莞5人吃野生蘑菇被毒倒:廣東常見毒蘑菇有8種
東莞又現一起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昨日,東莞市食品藥監局通報,5月8日,東莞大嶺山鎮楊屋村一行5人前往馬鞍山遊玩,途中採回野蘑菇食用後被毒倒。目前,5人已轉入東莞市人民醫院治療,其中2人症狀較重。「時值雨季,菌類瘋長,容易出現誤食毒蘑菇事件。」昨日,東莞市食藥局再次提醒廣大群眾,不要再採摘、食用野生蘑菇。
南都記者了解到,野蘑菇已成為東莞「頭號毒物」,是近年來引發食物中毒導致死亡的主要因素,僅2012年~2014年,東莞就有8人因誤食野蘑菇死亡。南都記者梳理了常見毒蘑菇種類,希望能為市民日常防範提供指引,做好警示。
5人誤食中毒2人病重
此次發生中毒意外的是東莞大嶺山鎮楊屋村第三工業區一家店鋪的5位店員。東莞市食品藥監局通報稱,5月8日下午,一行5人前往大嶺山鎮楊屋村的馬鞍山遊玩,途中採回約半斤野生蘑菇以作食材,於8日晚上20時左右煲湯食用。
5月9日凌晨4時至6時,魏某和肖某等人,先後發病,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被送往大嶺山醫院治療。大嶺山醫院根據患者病症,結合飲食史,初步懷疑為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當日9時30分,5人先後轉診至東莞市人民醫院進行治療。目前,2人症狀較重,已入東莞市人民醫院ICU監護。
南都記者了解到,這也是今年東莞市食藥局通報的首宗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東莞市食品藥監局表示,目前東莞市衛計局已組織專家對中毒人員會診,全力救治。同時,已要求大嶺山鎮在公園、草地等易生長野蘑菇的地方做好警示,防止群眾自行採摘和食用野蘑菇引起中毒事故。
廣東常見毒蘑菇 8種
致命鵝膏(致命白毒傘)
形態:菌體幼時卵形,後菌蓋展開成傘狀,白色。菌肉白色。
習性:常在黧蒴樹的樹蔭下群生或散生,為菌根菌,大量發生於廣東三四月,五至七月也有少量出現。
分布:廣州、清遠、肇慶等地。
毒性:劇毒,毒素主要為毒傘肽和毒肽類,在新鮮蘑菇中含量甚高。對人體肝、腎、血管內壁細胞及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極嚴重,死亡率高達95%以上。
灰花紋鵝膏
形態:擔子果小型至中等。幼時鐘形至半球形,成熟時扁平,深灰色、鼻煙褐色、暗褐色至近黑色,中部色較深。菌肉白色,較薄。
習性:夏秋季生於針闊混交林或闊葉林地上。
分布:廣州、肇慶、始興、連州。
毒性:劇毒,在湖南、江西因誤食此菌曾發生多起多人死亡的惡性中毒事件。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