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常見的有毒蘑菇:8種常見毒菇毒性及圖片

2020-12-05 廣州本地寶

  事件:

  東莞5人吃野生蘑菇被毒倒:廣東常見毒蘑菇有8種

  東莞又現一起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昨日,東莞市食品藥監局通報,5月8日,東莞大嶺山鎮楊屋村一行5人前往馬鞍山遊玩,途中採回野蘑菇食用後被毒倒。目前,5人已轉入東莞市人民醫院治療,其中2人症狀較重。「時值雨季,菌類瘋長,容易出現誤食毒蘑菇事件。」昨日,東莞市食藥局再次提醒廣大群眾,不要再採摘、食用野生蘑菇。

  南都記者了解到,野蘑菇已成為東莞「頭號毒物」,是近年來引發食物中毒導致死亡的主要因素,僅2012年~2014年,東莞就有8人因誤食野蘑菇死亡。南都記者梳理了常見毒蘑菇種類,希望能為市民日常防範提供指引,做好警示。

  5人誤食中毒2人病重

  此次發生中毒意外的是東莞大嶺山鎮楊屋村第三工業區一家店鋪的5位店員。東莞市食品藥監局通報稱,5月8日下午,一行5人前往大嶺山鎮楊屋村的馬鞍山遊玩,途中採回約半斤野生蘑菇以作食材,於8日晚上20時左右煲湯食用。

  5月9日凌晨4時至6時,魏某和肖某等人,先後發病,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被送往大嶺山醫院治療。大嶺山醫院根據患者病症,結合飲食史,初步懷疑為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當日9時30分,5人先後轉診至東莞市人民醫院進行治療。目前,2人症狀較重,已入東莞市人民醫院ICU監護。

  南都記者了解到,這也是今年東莞市食藥局通報的首宗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東莞市食品藥監局表示,目前東莞市衛計局已組織專家對中毒人員會診,全力救治。同時,已要求大嶺山鎮在公園、草地等易生長野蘑菇的地方做好警示,防止群眾自行採摘和食用野蘑菇引起中毒事故。

廣東常見毒蘑菇 8種

  致命鵝膏(致命白毒傘)

  形態:菌體幼時卵形,後菌蓋展開成傘狀,白色。菌肉白色。

  習性:常在黧蒴樹的樹蔭下群生或散生,為菌根菌,大量發生於廣東三四月,五至七月也有少量出現。

  分布:廣州、清遠、肇慶等地。

  毒性:劇毒,毒素主要為毒傘肽和毒肽類,在新鮮蘑菇中含量甚高。對人體肝、腎、血管內壁細胞及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極嚴重,死亡率高達95%以上。

  

  灰花紋鵝膏

  形態:擔子果小型至中等。幼時鐘形至半球形,成熟時扁平,深灰色、鼻煙褐色、暗褐色至近黑色,中部色較深。菌肉白色,較薄。

  習性:夏秋季生於針闊混交林或闊葉林地上。

  分布:廣州、肇慶、始興、連州。

  毒性:劇毒,在湖南、江西因誤食此菌曾發生多起多人死亡的惡性中毒事件。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誤食毒蘑菇的7歲男孩不幸離世,這些蘑菇在廣東也很常見!
    這就是7歲男孩誤食的毒蘑菇據介紹,男孩誤食的肉褐鱗環柄菇是我國北方最為常見的劇毒蘑菇之一,分布時間為4月下旬至9月中旬。這種蘑菇與劇毒的鵝膏菌一樣可以造成急性肝損害,但是個頭明顯比鵝膏菌小,是名副其實的「小個子大『魔』王」。肉褐鱗環柄菇多生長在針葉樹林地上,以松樹下最為常見,在雲杉、冷杉等樹下也有發現。它最大的特徵就是:「小個子,頭長草(鱗片),腿長毛(鱗片),松杉樹下常見到。」肉褐鱗環柄菇是一種含鵝膏毒肽蘑菇。
  • 雨後草地野菇生 當心有毒莫貪吃
    「夏季防毒指南」  之毒蘑菇篇  夏季雨後,廣州不少草地上出現了一種白色的蘑菇,看起來與食用的蘑菇很像,因而成為一些市民的「美食」。然而腹瀉接踵而來。事實上,這可能是廣東最常見的毒蘑菇——鉛綠褶菇。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00~2017年廣東毒蘑菇中毒人數442人,其中鉛綠褶菇引起中毒事件就多達139起,149人因此中毒。
  • 農村常見的五種蘑菇 五種顏色 大家千萬不要採食
    農村叢林茂密,漫山遍野長有各種各樣的野生蘑菇。野生蘑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是上天賜予農村人的特殊美食。每年的6-10月份,是蘑菇生長的旺盛期,許多農民都會上山採食蘑菇。由於蘑菇種類繁多,不易辨認,許多人都會採到有毒的蘑菇。下面介紹五種不同顏色的蘑菇,毒性極強,千萬不要採食。
  • 路邊的蘑菇不要採啊!不要採!附華南華中華北常見毒蘑菇圖片
    夏季天氣炎熱,雨水充沛,氣溫適宜,野生蘑菇生長旺盛,容易發生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自然界中的蘑菇種類繁多,但並非均可食用,據悉,我國的毒蘑菇約有100種。毒蘑菇又稱毒蕈,食用野蘑菇中毒事件一年四季都有發生,但以春夏季蘑菇生長繁殖季節最為多見。
  • 「路邊的蘑菇不要採」,誤食會要人命!這些常見毒蘑菇記清了
    毒蠅傘很漂亮,不少蘑菇藝術品都是以它為原型創作的,它的確有毒;但同樣很漂亮的橙蓋鵝膏,卻是著名的食用菌。廣東毒性最大的致命白毒傘是純白色的,許多人卻誤認它無毒。❌錯誤說法4受傷變色、流汁液者有毒真相:其實這並不絕對,像松乳菇、紅汁乳菇受傷處及乳汁均變藍綠色,卻是味道鮮美的食用菌。❌錯誤說法5菌蓋上有疣、柄上有環和具菌託的有毒真相:雖然這類菌有毒種類的比例較大,但也並非絕對如此。
  • 它們可不能「惹」 常見的6種有毒蘑菇要認清楚
    其中,毒蘑菇種類也不少,在韓省華總結的這份「華東地區主要有毒蘑菇實圖」中,收納了42種毒蘑菇,分別是紅黃蘑菇、暗藍粉褶菌、肉褐鱗環柄菇、禿頂口蘑、擬卵蓋鵝膏菌、斑鬼傘、黃蓋鵝膏菌、簇生垂暮菇、純黃白鬼傘、白橙黃蓋鵝膏、白斑褶菇、臭黃菇、紅鬼傘、墨汁鬼傘、赭紅擬口蘑、汙白鱗鵝膏菌、網孢牛肝菌、黃斑蘑菇、苦粉孢牛肝菌、假褐雲斑鵝膏菌、角鱗白鵝膏、毒光蓋傘、白霜杯傘、角鱗灰鵝膏、毒紅菇、塊鱗灰毒鵝膏菌、竹林擬口蘑
  • 「嶺南毒蘑王」教你識毒菇
    有「嶺南毒蘑王」之稱的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李泰輝又一次登上白雲山,尋找令人「聞風喪膽」的毒蘑菇——致命白毒傘,沒想到半天之內就找到8株。,胃腸炎毒性   「2000年3月,廣州天鹿湖發生了9名外來人員誤食致命白毒傘8人死亡的事件,當時很多人還一直以為它是個歐洲的物種,後來我們研究才發現,它並不一樣,屬於一個未發表的新物種。」
  • 7歲男孩誤食後不幸離世,這60種常見的毒蘑菇要認清楚!
    7歲男孩誤食後不幸離世,這60種常見的毒蘑菇要認清楚!隨著病情的加重,8月29日,男孩被轉送到濟南進一步治療。後來,家人把蘑菇和男孩的血液送相關機構鑑定,才知道當時吃的是肉褐鱗環柄菇,是一種劇毒蘑菇。這種蘑菇與劇毒的鵝膏菌一樣可以造成急性肝損害,但是個頭明顯比鵝膏菌小,是名副其實的「小個子大『魔』王」。肉褐鱗環柄菇多生長在針葉樹林地上,以松樹下最為常見,在雲杉、冷杉等樹下也有發現。它最大的特徵就是:「小個子,頭長草(鱗片),腿長毛(鱗片),松杉樹下常見到。」肉褐鱗環柄菇是一種含鵝膏毒肽蘑菇。
  • 野生蘑菇有毒沒毒,你真的分不清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野生的毒蘑菇與食用菇類外形相似,鑑別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並藉助一定的儀器設備,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徵難以辨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在野外,無毒的蘑菇往往與有毒的蘑菇混生,無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絲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蘑菇種類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無毒品種的蘑菇,仍然會有中毒的危險。
  •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提醒:謹防誤食野生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
    在野外,無毒的蘑菇往往與有毒的蘑菇混生,無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絲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蘑菇種類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無毒品種的蘑菇,仍然會有中毒的危險。  毒蘑菇所含毒素較複雜,或因地區、季節、品種和生長條件的不同而各異。毒蘑菇中毒潛伏期為2小時至24小時,有的僅為10分鐘左右。
  • 怎樣鑑定蘑菇是否有毒呢? 看顏色鑑別靠譜嗎?
    因為蘑菇種類實在太多,而且總有新品種發現,所以很多幾十年研究蘑菇的專家也不敢隨意判斷野生蘑菇的毒性,也需要通過實驗和圖鑑才好判斷。因此,在野外遇到蘑菇,最安全的辦法就是不吃。 在遊戲《植物大戰殭屍》   原標題:怎樣鑑定蘑菇是否有毒呢? 看顏色鑑別靠譜嗎?
  • 怎樣科學的辨別有毒蘑菇
    全世界約有14000種大型真菌,形態和成分都具有很高的多樣性,辨別它們是否有毒需要專業知識,並非簡單方法和特定經驗所能勝任。因此對於不認識的野生菌,唯一安全的辦法是絕對不要採食。下面就來分析一下,到底怎麼分辨有毒蘑菇。有不科學說法,鮮豔的蘑菇都是有毒的,無毒蘑菇顏色樸素。
  • 這些蘑菇有毒 常見毒蘑菇圖鑑出爐
    (圖力古爾 王建瑞 魯鐵 劉宇 程顯好 著) 9月6日,一則「7歲男孩誤食毒蘑菇被送重症監護室搶救 急需AB型血救命」的消息,牽動著廣大網友的心。廣大愛心人士立刻行動,紛紛從四面八方前往山東省血液中心獻血。截至9月7日15時,近千人共捐獻AB型血液168400毫升。 經過專家鑑定,7歲男童誤食的毒蘑菇屬於肉褐鱗環柄菇。
  • 誤食毒蘑菇的7歲男孩不幸離世
    後來,家人把蘑菇和男孩的血液送相關機構鑑定,才知道當時吃的是肉褐鱗環柄菇,是一種劇毒蘑菇。據介紹,男孩誤食的肉褐鱗環柄菇是我國北方最為常見的劇毒蘑菇之一,分布時間為4月下旬至9月中旬。這種蘑菇與劇毒的鵝膏菌一樣可以造成急性肝損害,但是個頭明顯比鵝膏菌小,是名副其實的「小個子大『魔』王」。肉褐鱗環柄菇多生長在針葉樹林地上,以松樹下最為常見,在雲杉、冷杉等樹下也有發現。
  • 正值春季 這些曾毒倒東莞人的野生蘑菇勿摘
    毒蘑菇又叫毒蕈,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已知具較明顯毒性的毒蘑菇種類約有200多種,廣東則有100多種。廣東最常見的劇毒蘑菇種類有白毒傘(致命鵝膏)、灰花紋鵝膏、黃蓋鵝膏白色變種、粘蓋包腳菇、簇生沿絲傘(簇生黃韌傘)等。目前,識別毒蘑菇的唯一可靠方法是做物種鑑定,而由於有的毒蘑菇與可食用蘑菇長得太像,即使是專家,有時也需要用到專業儀器才能分辨出來。極易誤採誤食而引起中毒。
  • 這種蘑菇有毒!惠州一對夫妻雙雙「中招」緊急就醫……
    蘑菇本來是一種美味食材, 可是有毒的野生蘑菇, 真是不能隨便吃! 就算毒蘑菇被曬乾了, 其毒性依然無法去除!
  • 毒蘑菇出沒 請收好這份重慶毒蘑菇圖鑑
    蘑菇中毒事件大多數是由鵝膏引起的。外形特徵:傘狀,小型至大型均有;菌肉通常白色,有時一傷變色,孢子印多為白色,有時米黃色,淡黃色或淡黃綠色等。毒性特徵:含有毒肽、毒傘肽兩大類毒素,耐高溫,一般烹調加工不能消滅毒素,對肝臟和腎臟有強烈的毀壞作用,致死率極高。生長分布:常見於林中地上。常見種類:毒鵝膏菌、毒蠅鵝膏菌等。
  • 深圳這些地方有毒蘑菇出沒!
    深圳最常見的毒蘑菇種類有這些山上蘑菇一般長在山坡背陰地帶氣候溫熱潮溼的灌木叢裡面深圳夏季高溫多雨氣候環境適合蘑菇生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深圳山上出現的那些毒蘑菇白毒傘致命鵝膏2001年最早在廣州發現,是目前為止造成廣東毒蘑菇中毒死亡數量最多的一種。發現十餘年間,已有近百人死於該蘑菇中毒。中毒患者目前也無特效解毒劑。假褐雲斑鵝膏假褐雲斑鵝膏,食用10分鐘內可發病。坪山碧嶺有大量假褐雲斑鵝膏分布。
  • 5種常見的毒蘑菇,你見過幾種?第1種很多人見過,但叫不出名字
    8月正是野生蘑菇生長的好時節,在林子裡、路邊、山坡上、草地裡到處都能看見蓬勃生長的野蘑菇。在這些野蘑菇當中,隱藏著一些毒性非常大的毒蘑菇。如果大家誤食這些毒蘑菇,往往會出現嘔吐、噁心、腹痛、頭暈、胡言亂語等不適症狀,甚至危及生命。
  • 這15種蘑菇千萬不能吃!盤點青島常見的15種毒蘑菇
    近日,家住山東青島城陽的姜女士與兒媳因食用雨後採的野蘑菇而中毒,被緊急送入齊魯醫院搶救。9月由於天氣潮溼悶熱,很適合有毒野蘑菇生長,青島新聞網盤點青島較為常見的15種毒蘑菇。  記者查閱資料獲悉,我國毒蘑菇約有100種,常見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10種,如褐鱗小傘、肉褐鱗小傘、白毒傘、褐柄白毒傘、毒傘、殘託斑毒傘、毒粉褶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