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深圳這些地方有毒蘑菇出沒!

2021-01-18 澎湃新聞

在雲南曲靖,一位女士誤食毒蘑菇後,被送院救治時,產生了強烈的幻覺,一個人在床上唱忐忑。

幸虧吃蘑菇中毒的女士

得到及時的救治

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誤食毒蘑菇,中毒身亡比比皆是

深圳市民因誤食毒蘑菇

而中毒身亡的案例比比皆是

小編要再次提醒大家

千萬別吃毒蘑菇!!

深圳最常見的毒蘑菇種類有這些

山上蘑菇一般長在山坡背陰地帶

氣候溫熱潮溼的灌木叢裡面

深圳夏季高溫多雨

氣候環境適合蘑菇生長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

深圳山上出現的那些毒蘑菇

白毒傘

致命鵝膏,鳳凰山、碧嶺均有發現,俗稱白毒傘或白毒鵝膏。致命鵝膏2001年最早在廣州發現,是目前為止造成廣東毒蘑菇中毒死亡數量最多的一種。發現十餘年間,已有近百人死於該蘑菇中毒。中毒患者目前也無特效解毒劑。

假褐雲斑鵝膏

假褐雲斑鵝膏,食用10分鐘內可發病。坪山碧嶺有大量假褐雲斑鵝膏分布。其含微量的2-氨基-4、5-己二烯酸,中毒後潛伏期短,食後10分鐘至6小時內發病,主要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也有造成腎損傷的報導。

粉孢牛肝菌

粉孢牛肝菌,毒性不一外形難辨。在鳳凰山、碧嶺、梧桐山均發現多種不同類型的牛肝菌。其中有些種類可以食用,有些中毒後有消化道反應、有些可以引起神經精神症狀。不同種類的牛肝菌混生在同一林地,外形很難辨別。

絲蓋傘

絲蓋傘,梧桐山登山道邊就曾出現這類真菌,其含有神經精神型毒素。食客誤食中毒表現為瞳孔縮小、流汗、口鼻分泌物增多等類似有機磷殺蟲劑中毒的「毒蕈鹼」樣症狀。

鉛綠褶菇

鉛綠褶菇,出現蓮花山公交總站紅荔路入口附近草地。這些蘑菇現在看著白白嫩嫩,成熟後,頸褶處會變成鉛綠色。如果誤食則會產生噁心嘔吐導致腸胃炎。

憑經驗辨別毒蘑菇?不靠譜!

1

鮮豔的蘑菇有毒,顏色普通的蘑菇沒毒?

雞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紅菌等顏色鮮豔,美味可食;而灰花紋鵝膏、致命鵝膏等劇毒蘑菇,其顏色則為灰色或白色。

2

毒蘑菇蟲蟻不食,有蟲子取食痕跡的蘑菇是無毒的?

事實上,很多對人有毒的蘑菇是其他動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鵝膏經常被蛞蝓取食。白毒傘也有被蟲齧食的記錄。

3

有分泌物或受傷變色的蘑菇有毒?

多汁蘑菇受傷後,多有乳汁分泌,同時顏色也會發生變化,不能成為蘑菇是否有毒的區分標準。

4

毒蘑菇往往有鱗片、粘液,菌杆上有菌託和菌環?

按照「有菌託、菌環和鱗片的蘑菇有毒」的鑑別標準,可以避開包括白毒傘和毒蠅鵝膏在內的一大波毒蘑菇。

但是,這條標準的適用範圍非常狹窄,不能類推到形態高度多樣化的整個蘑菇世界,更不能引申為「沒有這些特徵的蘑菇就是無毒的」。很多毒蘑菇並沒有獨特的形態特徵,如亞稀褶黑菇,沒有菌託、菌環和鱗片,顏色也很樸素,誤食會導致溶血症狀,嚴重時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

另一方面,這條標準讓很多可食蘑菇躺著也中槍。例如,常見食用菌中大球蓋菇有菌環、草菇有菌託、香菇有毛和鱗片。

市民和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

都需要對毒蘑菇打起十二分精神

市民如何避免食用毒蘑菇?

不採摘

路邊草叢或者上山的野生蘑菇,很難通過肉眼辨別,最好不要採摘不認識的蘑菇。

不購買

注意不要在路邊購買蘑菇,即使在正規市場上購買野生蘑菇,也不能放鬆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偏聽偏信,輕易買來食用。

不食用

欲避免類似中毒事件,關鍵在於不隨意食用野生蘑菇。集體聚餐、餐飲服務、民俗旅遊等儘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確保飲食消費安全。

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該怎麼做?

應做到「三不」:不採摘、不加工、不經營來歷不明的蘑菇。採購蘑菇等食品原料時要做到索證索票,確保所加工、經營的蘑菇中未混入有毒品種。

誤食毒蘑菇,可以這樣做

① 立即呼叫救護車;

② 要立刻進行催吐,可先讓誤食者服用大量溫鹽水,5-10ml一次,然後用手指(最好用布包著指頭)刺激咽部,促使嘔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

③ 孕婦慎用催吐;

④ 如果中毒者出現昏迷,則不宜進行人為催吐,否則容易引起窒息;

⑤ 加蓋毛毯保溫;

⑥ 凡同食用過同樣蘑菇者,無論是否發病,也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

⑦ 食用過的剩餘蘑菇,應留存以供檢驗,查明中毒原因。

相信大家看完今天的毒蘑菇

對路邊的蘑菇會有新的看法

中毒致幻可大可小

總之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寶安在行動

原標題:《注意!!!深圳這些地方有毒蘑菇出沒!》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深圳市民:天熱,這些地方注意防蛇!
    市民五一出行要注意,深圳開始有蛇出沒了!記者從@深圳天氣 獲悉,最近天氣炎熱,蛇活動比較活躍。前幾日一位鹽田的朋友在沙頭角恩上公路上差點和一條兇猛的眼鏡蛇來一個亡命親密接觸。據不完全統計,深圳蛇類的數量有三四十種。深圳所有公園、綠道幾乎都曾有過蛇出沒的記錄。其中,竹葉青、銀環蛇、眼鏡蛇是深圳數量排名前三的毒蛇,市內公園、社區等地可能會出現它們的蹤跡。如何預防被蛇咬?被咬後怎麼辦?這些方法收藏好!
  • 怎樣科學的辨別有毒蘑菇
    白毒傘具有光滑挺拔的外形和純潔樸素的顏色, 還有微微的清香,符合傳說中無毒蘑菇的形象,很容易被誤食。以極高的中毒者死亡率(不同文獻記載高達50-90%)殘酷地嘲諷著這些傳說的信眾,因此還有個別名,愚人菇(Fool’s mushroom)。經常被用來為「鮮豔的蘑菇有毒」這一印象做註解的,是與白毒傘同屬的毒蠅鵝膏( Amanita muscaria)。
  • 這些蘑菇有毒 常見毒蘑菇圖鑑出爐
    這種蘑菇極毒,含鵝膏毒肽。中毒後,發病初期為胃腸炎症狀,然後肝、腎受害、煩躁、抽搐、昏迷,死亡率高。 根據媒體公開報導,近年來,山東、湖南、寧夏、雲南等全國多地曝出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其中,山東省2018年因為誤食毒蘑菇導致死亡的有2人,2019年因為誤食毒蘑菇導致死亡的有5人。 毒蘑菇到底有多少種?長什麼樣?
  • 毒蘑菇出沒 請收好這份重慶毒蘑菇圖鑑
    以上僅僅是部分有毒的蘑菇,還有很多沒有列出來的毒蘑菇。在民間,也流傳著許多識別毒蘑菇的方法,然而其中存在不少誤區,並不完全靠譜。>真相:蘑菇是否有毒,在外形上沒有具體絕對的標準。誤區6:長在松樹下等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真相:長在潮溼處或家禽糞便上的蘑菇有毒,長在松樹下等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誤區7:高溫或油炸可去毒真相:許多毒素的化學結構相當穩定,高溫或油炸都不足以將其破壞。
  • 八月深圳蛇出沒!「..」「∧」形牙印為毒蛇,這些醫院有抗毒血清
    在交通繁忙、高樓聳立的深圳裡我們很少會去想到會有蛇但是其實深圳蛇的種類和數量還真不少幾乎所有綠道、公園都曾有蛇出沒的記錄據深圳市急救中心統計,深圳2020年首宗毒蛇傷人事件發生在3月28日。而在五一假期更是發生了兩宗毒蛇傷人事件。
  • 十大毒蘑菇,在野外遇到這些毒蘑菇可千萬不能摘!
    很多人在郊遊的時候,可能會遇到野生的蘑菇。很多蘑菇既美味可口,又賞心悅目。但這個時候,你一定要提防自然界這些美麗的「誘惑」。 10【毀滅天使】主要在歐洲出沒,與北美有毒的雙抱鵝膏和赭鵝膏同源性極高,以一種難聞的氣味告誡人們不要靠近。這並不能阻止一些人品嘗其白色的肉。
  • 內含福利|毒蘑菇出沒!請收好這份毒蘑菇圖鑑!
    吃了不知名的野生蘑菇後,發生了幻覺,聲稱看到了很多小精靈、雲朵、小fafa等...究竟這些害人不淺的野生菌長啥樣?1.越迷人的越危險?鮮豔的蘑菇都是有毒的,無毒蘑菇顏色樸素。」這一條是流傳最廣、影響力最大、殺傷力最強的一句,甚至上升到了箴言的高度。鮮豔的蘑菇有毒這一印象做註解的,是毒蠅鵝膏。鮮豔的形象構成了「我有毒,別吃我」的警戒色。
  • 進食蘑菇要小心,夜裡發光的蘑菇含有螢光素,它是有毒的
    蘑菇我們最熟悉不過了,它是我們所熟悉的菌類植物,它們喜歡生長在山間或者是樹林裡面,一到了夏季就會破土而出。另外它的種類也是非常的豐富的,比如:金針菇,杏鮑菇,茶樹菇,紅菇等等,種類繁雜,那麼那麼多種類的蘑菇都是可以供人類食用的嗎?
  • 致命毒蘑菇又來了!碰到這些蘑菇可千萬不要採摘食用
    一起來瞧瞧除了視頻提到的幾類毒蘑菇以下這些毒蘑菇也千萬要注意哦切勿自行採摘食用野生蘑菇不採摘。踏春郊遊期間,廣大群眾不要因為好奇或為滿足口腹之慾採摘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溫馨TIPS:毒蘑菇的識別誤區根據傳統的個別簡單方法和特定經驗來識別不同地方複雜多樣的毒菌和食用菌是造成誤食中毒的原因之一。不要嘗試用聽來的所謂的「民間偏方」去分辨毒蘑菇,因為很多方法都是訛傳,沒有科學依據。即使是專家,在分辨的時候可能也需要用到專業的儀器才能將外形相似的品種分辨開來。
  • 有些蘑菇長得很「低調」但有毒
    樣子和平時吃的平菇差不多8月14日,本報報導了商洛洛南縣田阿姨祖孫三代誤食毒蘑菇中毒,目前仍在緊急救治一事。那麼,這有毒的蘑菇到底長什麼樣?昨天中午,田阿姨坐在病床前極力回憶。「其實樣子就和平時吃的平菇差不多。」
  • 進入菌子中毒高發季節,如何分辨蘑菇是否有毒?
    又到了食用蘑菇的季節了,雲南地區一直是我國的野生菌類生長最多的地方,當地自然環境非常適合菌類生長,野生菌類非常豐富,但是這些菌類裡面也有很多是不能夠食用的。這裡科學興農就介紹幾種常見鑑別毒蘑菇的辦法。1、顏色這種方法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大家普遍認為的是顏色鮮豔的蘑菇一般是有毒的,顏色不鮮豔的就是無毒的。不過這種方法只適合部分蘑菇,專家稱我國的毒蘑菇有四百多種,其中也有很多是顏色不鮮豔甚至顏色很灰暗的。所以大家採蘑菇的時候還是要謹慎一些。
  • 這種蘑菇有毒!惠州一對夫妻雙雙「中招」緊急就醫……
    蘑菇本來是一種美味食材, 可是有毒的野生蘑菇, 真是不能隨便吃! 就算毒蘑菇被曬乾了, 其毒性依然無法去除!
  • 誤食中毒事件頻發 採食野生蘑菇要知道這些常識
    梁進軍說,農村中老年人缺少對劇毒蘑菇的鑑別能力,誤食中毒的情況常有發生。如,如邵陽縣、祁陽縣、寧鄉市均發生過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  據湖南師範大學真菌研究室的調查顯示,在我省,有毒蘑菇種類達30多種,可產生7種不同的中毒症狀類型。
  • 注意風險!野生蘑菇不要採
    很多人有採摘、食用野生蘑菇的習慣,但由於對野生菌菇認識不足,在國內,近年因採摘、誤食毒菌菇引起中毒的事件時有發生。在高明,西水菌、牛肝菌等都是市民最愛的「高明味道」。專家表示,市民需掌握正確的蘑菇辨別和烹飪方式。但目前仍沒有簡單易行、快速有效的方法識別蘑菇是否有毒,因此,不採、不食野生蘑菇才是預防和控制蘑菇中毒的關鍵。
  • 浙大老師手繪蘑菇圖張張美爆,哪些有毒你可能想不到
    細心又可愛的林文飛老師,這一次用手繪的形式專門整理出了五個蘑菇認知的誤區。誤區一:顏色鮮豔的蘑菇有毒,顏色普通的蘑菇沒毒不能僅靠顏色來辨別蘑菇是否有毒。因為很多顏色鮮豔的野生蘑菇,如牛肝菌屬、紅菇屬、雞油菌屬中的很多種類,是無毒且可以食用的。
  • 它們可不能「惹」 常見的6種有毒蘑菇要認清楚
    這些杉木樁,因為時間比較長,開始腐爛了,腐爛的木樁上,長了不少褐黃色的野蘑菇,看上去還很漂亮。浙江食用菌協會副會長韓省華介紹,這種看似漂亮的蘑菇,可是毒蘑菇,它的名字叫裸傘菌,吃了後會讓人產生幻覺,因此又稱「致幻蘑菇」。在國外個別城市,有人專門賣「致幻蘑菇」,裸傘菌就是其中一種。因此,市民朋友要當心,不要被它漂亮的外表所迷惑。
  • 野生蘑菇有毒沒毒,你真的分不清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野生的毒蘑菇與食用菇類外形相似,鑑別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並藉助一定的儀器設備,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徵難以辨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在野外,無毒的蘑菇往往與有毒的蘑菇混生,無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絲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蘑菇種類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無毒品種的蘑菇,仍然會有中毒的危險。
  • 在吃蘑菇「以身試毒」這件事上,湖南這些地方的人最...
    △圖片上的蘑菇部分是記者在壺瓶山尋訪過程中遇到的,並不都是毒蘑菇。      圖/陳作紅記者錢燁蘑菇能致幻?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在古代,人們已經注意到了毒蘑菇的某些獨特之處。中國最古老的食用菌專著,南宋陳仁玉撰寫的《菌譜》,就記載了一種毒蘑菇,吃了之後讓人大笑不止,以至癲狂。
  • 草地裡的大白蘑菇,請勿採摘做菜吃,可能有毒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蘑菇的結構。如下圖所示:筆者在觀看此蘑菇時,一同事看見我,問我,「聞一聞,有沒有香味,沒有的話,是不可以吃的」。香味?我覺得每個人對香味的定義是不一樣的,你覺得香,他未必覺得香,僅靠氣味來判斷此蘑菇是否可吃,是不可取的。曾經在某個電視節目裡看到用大蒜來炒野外採摘的蘑菇,來判斷是否有毒。
  • 誤食毒蘑菇的7歲男孩不幸離世,這些蘑菇在廣東也很常見!
    據介紹,8月27日,男孩在東營老家和家人一起出去玩時,採集了一些野生蘑菇。因為這些蘑菇和平時食用的普通蘑菇非常相似,家人誤以為是可食用的蘑菇,當天中午便做了蘑菇湯,男孩吃了不少。第二天凌晨3點左右,男孩開始出現嘔吐等不適症狀,被家人緊急送到當地醫院救治。隨著病情的加重,8月29日,男孩被轉送到濟南進一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