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南曲靖,一位女士誤食毒蘑菇後,被送院救治時,產生了強烈的幻覺,一個人在床上唱忐忑。
幸虧吃蘑菇中毒的女士
得到及時的救治
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誤食毒蘑菇,中毒身亡比比皆是
深圳市民因誤食毒蘑菇
而中毒身亡的案例比比皆是
小編要再次提醒大家
千萬別吃毒蘑菇!!
深圳最常見的毒蘑菇種類有這些
山上蘑菇一般長在山坡背陰地帶
氣候溫熱潮溼的灌木叢裡面
深圳夏季高溫多雨
氣候環境適合蘑菇生長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
深圳山上出現的那些毒蘑菇
白毒傘
致命鵝膏,鳳凰山、碧嶺均有發現,俗稱白毒傘或白毒鵝膏。致命鵝膏2001年最早在廣州發現,是目前為止造成廣東毒蘑菇中毒死亡數量最多的一種。發現十餘年間,已有近百人死於該蘑菇中毒。中毒患者目前也無特效解毒劑。
假褐雲斑鵝膏
假褐雲斑鵝膏,食用10分鐘內可發病。坪山碧嶺有大量假褐雲斑鵝膏分布。其含微量的2-氨基-4、5-己二烯酸,中毒後潛伏期短,食後10分鐘至6小時內發病,主要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也有造成腎損傷的報導。
粉孢牛肝菌
粉孢牛肝菌,毒性不一外形難辨。在鳳凰山、碧嶺、梧桐山均發現多種不同類型的牛肝菌。其中有些種類可以食用,有些中毒後有消化道反應、有些可以引起神經精神症狀。不同種類的牛肝菌混生在同一林地,外形很難辨別。
絲蓋傘
絲蓋傘,梧桐山登山道邊就曾出現這類真菌,其含有神經精神型毒素。食客誤食中毒表現為瞳孔縮小、流汗、口鼻分泌物增多等類似有機磷殺蟲劑中毒的「毒蕈鹼」樣症狀。
鉛綠褶菇
鉛綠褶菇,出現蓮花山公交總站紅荔路入口附近草地。這些蘑菇現在看著白白嫩嫩,成熟後,頸褶處會變成鉛綠色。如果誤食則會產生噁心嘔吐導致腸胃炎。
憑經驗辨別毒蘑菇?不靠譜!
1
鮮豔的蘑菇有毒,顏色普通的蘑菇沒毒?
雞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紅菌等顏色鮮豔,美味可食;而灰花紋鵝膏、致命鵝膏等劇毒蘑菇,其顏色則為灰色或白色。
2
毒蘑菇蟲蟻不食,有蟲子取食痕跡的蘑菇是無毒的?
事實上,很多對人有毒的蘑菇是其他動物的美食,比如豹斑鵝膏經常被蛞蝓取食。白毒傘也有被蟲齧食的記錄。
3
有分泌物或受傷變色的蘑菇有毒?
多汁蘑菇受傷後,多有乳汁分泌,同時顏色也會發生變化,不能成為蘑菇是否有毒的區分標準。
4
毒蘑菇往往有鱗片、粘液,菌杆上有菌託和菌環?
按照「有菌託、菌環和鱗片的蘑菇有毒」的鑑別標準,可以避開包括白毒傘和毒蠅鵝膏在內的一大波毒蘑菇。
但是,這條標準的適用範圍非常狹窄,不能類推到形態高度多樣化的整個蘑菇世界,更不能引申為「沒有這些特徵的蘑菇就是無毒的」。很多毒蘑菇並沒有獨特的形態特徵,如亞稀褶黑菇,沒有菌託、菌環和鱗片,顏色也很樸素,誤食會導致溶血症狀,嚴重時可能因器官衰竭致死。
另一方面,這條標準讓很多可食蘑菇躺著也中槍。例如,常見食用菌中大球蓋菇有菌環、草菇有菌託、香菇有毛和鱗片。
市民和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
都需要對毒蘑菇打起十二分精神
市民如何避免食用毒蘑菇?
不採摘
路邊草叢或者上山的野生蘑菇,很難通過肉眼辨別,最好不要採摘不認識的蘑菇。
不購買
注意不要在路邊購買蘑菇,即使在正規市場上購買野生蘑菇,也不能放鬆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偏聽偏信,輕易買來食用。
不食用
欲避免類似中毒事件,關鍵在於不隨意食用野生蘑菇。集體聚餐、餐飲服務、民俗旅遊等儘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確保飲食消費安全。
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該怎麼做?
應做到「三不」:不採摘、不加工、不經營來歷不明的蘑菇。採購蘑菇等食品原料時要做到索證索票,確保所加工、經營的蘑菇中未混入有毒品種。
誤食毒蘑菇,可以這樣做
① 立即呼叫救護車;
② 要立刻進行催吐,可先讓誤食者服用大量溫鹽水,5-10ml一次,然後用手指(最好用布包著指頭)刺激咽部,促使嘔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
③ 孕婦慎用催吐;
④ 如果中毒者出現昏迷,則不宜進行人為催吐,否則容易引起窒息;
⑤ 加蓋毛毯保溫;
⑥ 凡同食用過同樣蘑菇者,無論是否發病,也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
⑦ 食用過的剩餘蘑菇,應留存以供檢驗,查明中毒原因。
相信大家看完今天的毒蘑菇
對路邊的蘑菇會有新的看法
中毒致幻可大可小
總之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寶安在行動
原標題:《注意!!!深圳這些地方有毒蘑菇出沒!》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