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菌子中毒高發季節,如何分辨蘑菇是否有毒?

2021-01-09 科學興農

又到了食用蘑菇的季節了,雲南地區一直是我國的野生菌類生長最多的地方,當地自然環境非常適合菌類生長,野生菌類非常豐富,但是這些菌類裡面也有很多是不能夠食用的。這裡科學興農就介紹幾種常見鑑別毒蘑菇的辦法。

1、顏色

這種方法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大家普遍認為的是顏色鮮豔的蘑菇一般是有毒的,顏色不鮮豔的就是無毒的。不過這種方法只適合部分蘑菇,專家稱我國的毒蘑菇有四百多種,其中也有很多是顏色不鮮豔甚至顏色很灰暗的。所以大家採蘑菇的時候還是要謹慎一些。

2、外觀

有一種類型的蘑菇專家稱是絕對不可以吃的,這種蘑菇就是「頭頂戴帽子,腰間系裙子,腳下穿靴子」的樣子,具體來說就是蘑菇的菌蓋成帽子的形狀,菌蓋下面會有像裙子一樣的菌環,還有就是菌柄底部會有突出的部分,像是鞋子一樣。這種蘑菇是一定不能吃的。

3、生長地帶

很多有毒的蘑菇都喜歡生長在比較陰暗、潮溼,並且環境並不是很潔淨的地區,不像沒有毒的蘑菇一般生長在樹下,草地裡並且周圍環境比較乾淨。

4、聞氣味

這一點就比較考驗摘蘑菇人的經驗了,一般沒有毒的蘑菇氣味比較清香,或者有種蔬菜的味道,但是有毒的蘑菇就比較強烈了,可能會有一股腥味、辛辣味等,總之不是很友好的氣味。

5、變色

沒有毒的蘑菇一般把它的菌杆或者菌蓋撕爛以後會有透明或者白色的液體流出,但是在空氣中並不會發生變色的情況。而有毒的蘑菇這樣做之後一般會有褐色的液體,而且在空氣中可能會有變色的情況發生。

不過我國的蘑菇數量非常多,中科院專家楊祝良研究員表示目前我國的蘑菇種類就有900多種,而其中400多種是有毒的蘑菇,而且在鑑別方面還存在很大的困難。所以如果你要去山上採蘑菇的的話,遇到不認識的蘑菇不要輕易嘗試採摘。

以上菌子的回答來自科學興農,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花卉或者農業信息,歡迎添加本人關注,或者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相關焦點

  • 蘑菇中毒高發季,認識3種常見毒蘑菇。美食雖然好,避免中毒!
    本期導讀:每年6月梅雨季節,是大量野生蘑菇上市的季節,更是毒蘑菇致命的高發季,很多野生蘑菇含有劇毒。本文將介紹3種常見毒蘑菇,讓您在追求味道鮮美同時,也能增加防範漲知識!每年6月,在我們湖南,就正式進入梅雨季節了。持續的陰雨,綿綿不絕,不但影響了人們的出行、農工生產,而且家裡很容易起潮發黴,讓人很不省心。
  • 又到吃菌子的季節,這5種菌子常與樅菌同生,毒性大,別摘回家了
    導讀:又到吃菌子的季節,這5種菌子常與樅菌同生,毒性大,別摘回家了最近這段時間一直在不停地下雨,山裡樹林下野生菌成群生長,又到了一年一度人人上山採菌子的季節。特別是這個季節,天氣溼熱,適合野生菌生長,野外不止有眾多的樅菌,也有很多種毒性大的其他菌子,以下這5種毒菌子常與樅菌同時生長,一定要注意辨認,別把有毒的菌子採回家了。1、毒鵝膏菌。毒鵝膏菌是最常見的有毒蘑菇之一,它的分布範圍很廣,南方地區的大部分森林之中都有生長。
  • 雲南通報多起食用毒蘑菇中毒事件 如何分辨可食用的菌種、遠離有毒...
    主治醫生表示,現在科室裡很多病人都是因為吃野生菌中毒而入院的:「中毒的,差不多佔了一半多的病人。像鵝膏,包括亞稀褶紅菇、百毒傘的,都是致命的。」&nbsp&nbsp&nbsp&nbsp昆明市民張女士也經歷過野生菌中毒。她告訴記者:「我有一年買了紅見手,吃了以後,那天走到街上突然就暈倒了,去醫院,醫生說是菌子中毒了。
  • 雲南衛健委發布預防野生菌中毒預警公告(附毒蘑菇圖片)
    每經編輯:張楊運夏季來臨,雲南省到了野生菌採摘上市季節,同時也進入了野生菌中毒高發季節。1.頭上戴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腳上穿鞋(菌託)的菌子多有毒,儘量不吃!2.不易識別的菌子不要吃!亞稀褶紅菇,俗稱「火炭菌",是我省中毒最嚴重的毒菌品種,歷年來已造成多人中毒、多人死亡事件,而外形極為相似的密褶紅菇、稀褶紅菇卻是食用菌,一般人很難區分,需要專業人員結合顯微鏡及分子生物學鑑定手段才能進行準確鑑別,建議這類菌子最好不要食用。
  • 野生蘑菇中毒風險提示
    2、對消費者的提示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專業機構和人員幫助,目前沒有簡單易行的鑑別方法,民間流傳著一些識別方法經證明並不可靠,預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辦法就是不採食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也不要購買個人採摘售賣的蘑菇
  • 野生蘑菇美味怕致死?疾控專家教您「四招」
    又是一年6月來,湖南進入野生蘑菇中毒高發季節。僅6月1日一天,我省在道縣、冷水灘等地相繼報告5起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有時候野生蘑菇「殺手」還被搬到了街邊。均為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所致,不採不食野生菌是預防中毒的最好辦法。2學「悟空」,火眼金睛也難辨不要相信民間所謂的鑑別毒蘑菇的方法,都不靠譜,很多毒蘑菇跟可食的蘑菇形態極其相似,肉眼難辨。
  • 親手採的蘑菇差點成了催命符!專家:野蘑菇是否有毒外表...
    然而,罪魁禍首隻是幾朵小小的蘑菇。親手採摘的野蘑菇,為何差點成了催命符?那些流傳的毒蘑菇識別方法不能避免嗎?近日,省兒童醫院收治了多名兒童,他們皆因食用野蘑菇中毒。瀟湘晨報記者李姝張樹波長沙報導隨著氣溫回暖,雨水充沛,野生菌類進入生長旺季。但要注意,「食菌季」同時也是蘑菇中毒的高發季。
  • 有些蘑菇長得很「低調」但有毒
    樣子和平時吃的平菇差不多8月14日,本報報導了商洛洛南縣田阿姨祖孫三代誤食毒蘑菇中毒,目前仍在緊急救治一事。那麼,這有毒的蘑菇到底長什麼樣?昨天中午,田阿姨坐在病床前極力回憶。「其實樣子就和平時吃的平菇差不多。」
  • 野生蘑菇有毒沒毒,你真的分不清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馬燦圖/受訪者提供進入春季,氣溫回暖、溼度回升,各種菌類進入生長旺盛期,且隨著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響應由一級調整為二級,郊遊、踏青等戶外活動也被廣大群眾列入了生活日程,當前正進入因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故的高發期。
  • 雲南可以吃的菌子有900種,有毒的200種!吃菌不規範,親人淚兩行
    菌子千萬種,無毒第一種。吃菌不規範,親人淚兩行。雲南可以吃的菌子有900種,有毒的有200種,加起來就是1100種……政府專門給雲南人——野生菌食物鏈頂端人類專屬的簡訊提示!這是為什麼?原來雲南人野生菌中毒很普遍,大家還在微博上討論。
  • 已進入高發期,山區農村要特別注意,小心誤食中毒!
    野蘑菇千萬別隨意採食曾有人中毒身亡一家四口吃野蘑菇中毒兩兄弟喪命十堰市疾控預防控制中心食源性疾病預防控制科科長高海波介紹,根據我省風險評估結果提示,5月-10月,是野生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高發期,山區農村居民為重點關注人群。
  • 這個季節劇毒鵝膏菌正在瘋長!這種特徵的蘑菇千萬不能採食
    「頭上戴帽、腰間系裙、腳上還穿鞋」的蘑菇就是鵝膏菌。紅網時刻記者 劉璇 長沙報導6月份,雨水多,氣溫逐漸升高,為野外蘑菇的生長提供了充足養分,湖南進入野生蘑菇中毒高發期。特別是灰花紋鵝膏菌等劇毒蘑菇在省內多地生長活躍,有不明真相的群眾因誤採誤食而引發中毒。
  • 小心中毒!吃蘑菇也是一門學問……
    這個季節最易發生因誤採食用有毒蘑菇導致中毒甚至死亡的事故發生↓↓↓在美味與生命面前,吃蘑菇也是一門學問啊!菌菇其實也是一把雙刃劍,在處理或者烹飪菌菇的時候,如果用錯了方法,很有可能會引起中毒哦~野山菌就是野生的蘑菇,富含多種維生素、優質蛋白及其它有益於人體的成分,營養豐獨特,一直以來都以營養n價值高備受好評。野山菌雖好,但食用時務必注意安全性,在野外也不要誤採有毒的野山菌,很多有毒的菌子和食用菌長相形似度極高,因此經常發生誤食致死事件。
  • 致幻毒蘑菇突然受追捧 醫生緊急提醒:致死率達80%
    每逢菌子季,雲南的各種野生菌便成了必吃的美味,但吃毒菌子中毒的新聞也隨之刷屏。當地有關部門每年從野生菌上市就要發布各種預警和科普,也是操碎了心。  但即使這樣,還是會有人在看到吃蘑菇中毒致幻能有小人跳舞、能欣賞大片的新聞後,忍不住動起親身體驗一把的「歪心思」。
  • 9年近萬人中毒入院,雲南吃蘑菇有多野?
    《雲南省生物物種名錄(2017)》顯示,全省已知2759種野生菌,這意味著在雲南除了882種可食用的菌子,還有1800多種是「不可食用的」或者「不知道可不可以食用」,當然,此外還有很多菌子可能根本就是「未知的」……所以,在雲南吃蘑菇(劃掉)菌子還是一件很冒險的事,一不小心就能碰上有毒的、甚至劇毒的,輕則致幻,重則致命。
  • 預防毒蘑菇中毒,這些事情你該知道!
    2019年,我省近3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並有死亡病例發生。2020年1-10月份,金華市共報告7起毒蘑菇中毒事件,雖然我市今年未發生毒蘑菇中毒事件,但仍應引起廣大市民重點關注。毒蘑菇又稱毒蕈、毒菌等,是指食用後能造成人毒性反應的大型真菌的子實體,其中大部分屬於擔子菌,少數屬於子囊菌。世界範圍內已報導的毒蘑菇約有1000種,我國目前已報導480種。
  • 怎樣識別毒蘑菇?這裡有幾招
    同時雲南同學的手機裡,會收到一條關懷簡訊:人工養殖的蘑菇,在雲南同學的嘴裡是莫得靈魂的。在雲南同學夏天的餐桌上,沒有菌子是不完整的。雲南同學對菌子的熱愛,究竟到哪一步了呢?對罵時也要帶上菌子每年,全國因為吃毒蘑菇和有毒動植物而中毒的人數超過1000人,死亡近100人,可以說是用生命在吃菌子了。一、毒菇為什麼會致幻?早在數千年前,原始宗教中的巫師們,便經常用天然致幻劑,比如曼陀羅、苦艾草、墨西哥仙人掌、大麻、致幻蘑菇(又叫迷幻蘑菇、魔術蘑菇)等,實現和神靈的「溝通」。
  • 食用蘑菇後 市民出現中毒症狀(一)
    株洲傳媒網6月18日訊(公共頻道記者張長江 龍羽)隨著氣溫升高、雨水增多,蘑菇進入到了生長旺季,誤採誤食野生蘑菇中毒進入高發季節。根據市疾控中心食安科的統計,今年3月至今,我市已接到兩起因食用野生蘑菇而中毒的事件。6月15號,市民羅女士的媽媽從菜市場買了一種表皮為灰色,個頭較大的蘑菇。
  • 路邊的蘑菇不要採啊!不要採!附華南華中華北常見毒蘑菇圖片
    夏季天氣炎熱,雨水充沛,氣溫適宜,野生蘑菇生長旺盛,容易發生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自然界中的蘑菇種類繁多,但並非均可食用,據悉,我國的毒蘑菇約有100種。毒蘑菇又稱毒蕈,食用野蘑菇中毒事件一年四季都有發生,但以春夏季蘑菇生長繁殖季節最為多見。
  • 四川敘永一家人出現毒蘑菇誤食悲劇,不要亂吃野生蘑菇了!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急診科主任副教授林勇提醒群眾:6-9月是食用野生蘑菇引起中毒高發期蘑菇中毒表現多樣,但無論哪一類型的蘑菇中毒一旦發生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類似中毒症狀,患者應儘快到醫院救治,最好保留或重新採集毒菌的樣本或留存毒菌圖片,送到就診醫院,有助於確定毒素的種類及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但毒蘑菇所含毒素較複雜,或因地區、季節、品種和生長條件的不同而各異。毒蘑菇中毒潛伏期為2小時至24小時,有的僅為10分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