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氣炎熱,雨水充沛,氣溫適宜,野生蘑菇生長旺盛,容易發生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自然界中的蘑菇種類繁多,但並非均可食用,據悉,我國的毒蘑菇約有100種。毒蘑菇又稱毒蕈,食用野蘑菇中毒事件一年四季都有發生,但以春夏季蘑菇生長繁殖季節最為多見。野生蘑菇生長於山坡草原或曠野草叢中,通常可分為食用野蘑菇、條件可食用野蘑菇和有毒野蘑菇三大類。毒蘑菇與食用菇外觀相似,公眾並不能自己鑑別野蘑菇是否有毒,目前也沒有簡單易行的鑑別方法,因此,並不存在所謂的「識別毒蘑菇的方法」。預防中毒的根本方法只有不採摘、不食用。
一、別信民間「鑑毒」秘方
需要提醒的是,民間流傳的幾種辨別毒蘑菇的方法都不正確。小編整理了鑑別毒菇五大誤區,快來學習一下吧!
誤區1 顏色鮮豔的是有毒的,顏色灰白的就是可以食用的! 錯!
挑選蘑菇時,不能挑顏色鮮豔的;顏色普通的沒毒,可以挑選。
真相:根據顏色與形狀,不能簡單區別蘑菇是否有毒。比如,紅菇是顏色鮮豔的食用菌,而灰白色的灰花紋鵝膏菌是毒蘑菇。
誤區2 跟大蒜煮不變色的是就可食用的,變色就是有毒的!錯!
毒蘑菇跟大蒜銀器、生薑、大米、生蔥一起煮,液體變黑就是有毒,顏色不變則無毒。
真相:「銀針驗毒」是小說和電視劇情節,可以驗砷化物(比如砒霜)、硫化物。但蘑菇毒素多為生物鹼,不能與銀器發生化學反應,不會產生顏色變化。
誤區3 長在乾淨的地方的是可食用的,長在不乾淨的地方的是不可食用的!錯!
長在潮溼處或家禽糞便上的蘑菇有毒,長在松樹下等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
真相:這個說法是錯誤的。乾淨的樹下一樣可以長毒蘑菇,比如鵝膏菌一些有毒種類也可以生在松林中。
誤區4 蟲子咬過的就是沒有毒的!錯!
被蟲叮咬過的蘑菇沒有毒。
真相:許多劇毒的鵝膏菌在成熟、凋謝後腐爛,同樣會生蛆、生蟲。
誤區5 蘑菇煮熟後就沒有毒了! 錯!
毒蘑菇做熟就沒有毒了,越毒的菌子做熟後,味道越鮮美。
真相:一些毒蘑菇(如鵝膏菌屬)毒性強,具有耐熱、耐高溫的特性,一般的蒸、煮、悶、燒等烹調方法根本無法破壞毒性。
二、華南、華北、華中地區有毒蘑菇大全
小編提醒:為了生命安全,千萬不要採摘、食用野生蘑菇,不買、不賣不明品種、不明來源野生蘑菇,確保不發生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