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的夏雨,溼潤的草地裡長出了一朵白色的大蘑菇。菌蓋直徑超過5釐米。隨著生長,菌褶之間的間隙會越來越寬;菌蓋會變平,也越來越大。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蘑菇的結構。如下圖所示:
筆者在觀看此蘑菇時,一同事看見我,問我,「聞一聞,有沒有香味,沒有的話,是不可以吃的」。香味?我覺得每個人對香味的定義是不一樣的,你覺得香,他未必覺得香,僅靠氣味來判斷此蘑菇是否可吃,是不可取的。
曾經在某個電視節目裡看到用大蒜來炒野外採摘的蘑菇,來判斷是否有毒。此節目中有一環節是介紹東北某個地方的農家樂的特色菜(山林中採摘的菌),農家樂經營者說在炒蘑菇時加入大蒜,若大蒜沒有變色,說明沒有毒,若大蒜變色(變綠或變黑),就說明有毒。但是,筆者有在網上看到一些權威的網站上報導:有人用大蒜,他們就是用了他們當地的土方法來檢驗蘑菇是否有毒,結果一家人都進了重症監護室。因此專家、醫生都發話了「用大蒜煮蘑菇『測毒』不靠譜」、「『大蒜檢測毒蘑菇』這種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
現在網絡上仍有許多「用大蒜檢測毒蘑菇」視頻、文章,造成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信以為真,好像有法寶似的,什麼蘑菇都敢採回來吃。網絡上的信息真真假假,沒有一定的鑑別能力,還真容易受影響。遇上不懂、不明白、不知道的事或物,我們很多人都習慣了在一些搜尋引擎查詢,在篩選信息時,我們儘量參閱官方的、權威的、可信度高的網站。
潮溼的天氣,適宜的溫度,在草地、樹木上、林下等很多地方都可以看見各種蘑菇的生長。有些人(尤其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居多)看見了蘑菇,就想到它們的鮮美,就想著採回家煮著吃,若你能真正認識哪些菇可以吃,那可以這樣去做,若不認識或是疑似認識,就不要去採摘,別拿自己的生命當玩笑。我們也經常看到新聞報導有人採摘野外蘑菇做菜吃,輕者中毒、身體某些器官受損,重者身亡。所以,想吃菌類食物,建議購買人工種植的菌類較為妥當。
本文為筆者所寫,純屬個人見解。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