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楊一凡 通訊員 周亦穎
進入五月,氣溫時高時低,蘑菇開始進入大量生長的時節。而每年的這個時候,誤食蘑菇中毒的事情也開始多起來。
這段時間,幾張關於蘑菇的高清手繪圖在朋友圈流傳,圖的作者是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食藥用菌研究所的林文飛老師。
4月29日,記者聯繫上了林文飛。
關注錢江晚報的讀者對林老師應該不陌生,去年我們就曾報導過他,他開出的通識課《神奇的菌菇世界》,課容量只有25人,卻吸引了上千名來自全校各個專業的學生選課。
林老師還是絕對的靈魂畫手。他手繪的蘑菇就跟真的一樣:「這幾天,高高低低的氣溫下,已經有些菌類生長出來了,像毛頭鬼傘(吃這種蘑菇可不能喝酒)、羊肚菌等,隨著氣溫升高,更多種類的菌菇也會冒出來。」
蘑菇味美,但是弄的不好是會中毒的,這一次林老師用手繪的形式專門整理出了五個蘑菇認知的誤區。
手繪蘑菇美到爆!
畫筆記錄下200餘種菌菇
在浙江大學大型真菌標本實驗室,錢報記者見到了林老師。看到記者來,他熱情地遞上了一杯「外面喝不到的水」,林老師說:「這可是十幾種菌類熬製出來的,對身體很有好處」。
說起結緣手繪,林老師說一開始也是條件所限。
「以前沒有相機、手機能夠記錄蘑菇的形貌。有的菌類像鬼傘類,可能早上剛冒出來,到了晚上就會變形,再加上有些標本也帶不回來,所以那個時候用手繪快速記錄下來。畫的時候,用鉛筆或者鋼筆,也沒有什麼講究,有時候走到哪裡了就在哪畫,在便籤紙上也能隨手畫」。
朋友圈流傳的那幾副,是林老師之前畫的,最近給慢慢塗上了顏色。截至記者發稿,林老師用手繪形式記錄下的菌菇已經有200餘種。
不少長在凡間少有人知其名字的菌菇,在畫紙上異彩紛呈,美得不像話。
話不多說,直接上圖!
便籤紙上的手繪,畫面中建築的牆角下點綴著蘑菇/林文飛繪
手繪帶你了解五個蘑菇認知的誤區
「死亡之帽」小菇,在浙江多地有分布
儘管蘑菇對人類有很多好處,但是大多數人對於它們的認知還很不足,也因此會出現誤食蘑菇中毒的事情。
細心又可愛的林文飛老師,這一次用手繪的形式專門整理出了五個蘑菇認知的誤區。
誤區一:顏色鮮豔的蘑菇有毒,顏色普通的蘑菇沒毒
不能僅靠顏色來辨別蘑菇是否有毒。因為很多顏色鮮豔的野生蘑菇,如牛肝菌屬、紅菇屬、雞油菌屬中的很多種類,是無毒且可以食用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劇毒蘑菇種類最多的鵝膏菌屬中,紅黃鵝膏雖然顏色豔麗,卻是美味的食用菌。
紅黃鵝膏菌(可食)/林文飛繪
大部分劇毒蘑菇,如鵝膏屬中的劇毒種類,灰花紋鵝膏菌、致命鵝膏菌、裂皮鵝膏、淡紅鵝膏,以及紅菇屬中的亞稀褶紅菇,顏色是純白色或灰色,是我國誤食野生蘑菇導致死亡的主要種類。
毒蠅鵝膏菌(特別提醒,菌蓋是紅色的,林老師還沒來得及上色)/林文飛繪
還有一種毒蠅鵝膏菌,菌蓋紅色,有白色的星點,菌柄是白色的,劇毒,有「死亡之帽」的稱號。致死率很高,目前在杭州市區的小和山、浙大紫金港校區,以及周邊的臨安、溫州永嘉等地都有發現。
錢報在2015年曾報導過溫州永嘉一起慘劇,一家人因誤食一種叫「白毒鵝膏菌」的菌類,一家六口五人相繼去世。
誤區二:蘑菇跟大蒜、大米、銀器、瓷片等一起煮,顏色變黑則有毒,沒變顏色就無毒。
蘑菇毒素種類繁多,目前已知的劇毒蘑菇的毒素並不與大蒜、大米、銀器、瓷片等發生化學反應。經實驗驗證,我國的幾種劇毒蘑菇不會使這些物質變黑。
誤區三:生蟲、生蛆的蘑菇沒毒。
很多昆蟲、動物對毒素的吸收與作用與人類是不一樣的。一些相對於人類是劇毒的種類,但是對於昆蟲或者小鼠是沒有毒性的。所以不能以此來推斷能不能吃。
舉個例子,劇毒的鵝膏菌成熟爛掉後很容易生蟲、生蛆。用劇毒的鵝膏菌經口服餵養小白鼠,小白鼠也不會死。那是因為人體腸道可以吸收鵝膏菌的鵝膏毒肽,而小白鼠的腸道卻不吸收鵝膏毒肽。
誤區四:受傷變色或者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
受傷變色或者有乳汁流出是很多科屬,例如牛肝菌科、紅菇科的一個特徵。實際上,牛肝菌科和紅菇科的很多種類是可以食用的。而很多劇毒蘑菇,例如鵝膏菌、毒溝褶菌、盔孢傘等很多種類受傷後並不變色。因此,不能憑藉受傷變色或者有分泌物來判斷蘑菇是否有毒。
誤區五:長在潮溼處或家畜糞便上的蘑菇有毒,長在松樹下等清潔地方的蘑菇無毒。
蘑菇的有毒無毒與生長環境沒有關係。例如,生長於松樹林或者闊葉混交林中的蘑菇大多屬於共生菌,牛肝菌、紅菇、乳菇、口蘑等大部分是可以食用的,但是,很多有毒蘑菇也是共生菌,如鵝膏菌、亞稀褶紅菇等也都是生長在松樹林或者混交林中。
紅網牛肝菌(可食用)/林文飛繪
林文飛老師特別提醒,蘑菇味道鮮美,營養價值很高,但採食之前務必小心,僅憑民間的經驗並不能準確鑑別蘑菇是否有毒。最好的辦法還是不要去食用野外採摘的蘑菇。「我想把手繪燒制在青瓷上,也在爭取辦一個手繪蘑菇的畫展,讓更多人通過手繪這種形式認識菌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