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樹摘蘑菇》追蹤
記者 張一諾 李娜 攝影 朱凌飛
昨天本報刊登快拍小友「巴山夜雨」的照片,一家三口在金華清風公園江邊的柳樹上摘蘑菇,摘了一袋子,說這叫樹菇,可好吃了。這個樹菇真的能吃嗎?會不會有毒呢?
下午1點多,記者來到清風公園,主幹道的南側每隔兩三米就種著一棵柳樹。我們毛估估得有上百棵,可樹上的蘑菇已經難覓蹤影。
「樹上還有蘑菇啊?我們每天都沿著這條路散步,從來沒有看見過。」張大伯和老伴4年前搬到上浮橋居住,只要天氣好都來散步。
不過按照快拍小友的描述,我們仔細找遍上百棵柳樹,只在兩棵樹上看到幾朵灰色小蘑菇,還有一朵黃色蘑菇。
「柳樹菇」專在柳樹上生根發芽,可比比資料照片,採的蘑菇又不像。我們拿著樣品,找到金華職業技術學院農學院的教授張樹生。他拿著蘑菇聞了聞,又用手搓了搓,說提供的樣本太少,具體的種類不能判斷,要確認品種,以及這種蘑菇有沒有毒,還得經過化驗。
我們又求助浙江師範大學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的教授蔣冬花,和植物分類學教授陳建華,他們拿著放大鏡對蘑菇細細研究了一番,得出的結論是蘑菇表面細膩,香味與香菇類似,「但樣本實在太少,只能說是猜測。」
蔣教授說,很多菇類都是在冬天生長的,比如金針菇,在低溫下生長得緩慢,但慢工出細活,蘑菇的質地也比較細膩。
柳樹上怎麼會長出蘑菇?
張教授猜測,可能有人把廢棄的菌棒遺棄在附近,孢子飛到樹上,樹皮上的養分又正好對蘑菇胃口,它們就在樹上安家落戶了。
不過蘑菇落戶在樹上,對樹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蔣教授說,如果蘑菇的菌絲在樹的身體裡越長越多,把樹裡的木質素和纖維素吸收殆盡,樹就命不久了。
我們把長著蘑菇的柳樹照片給陳教授看了之後,陳教授說,從柳樹的樹皮上來看,樹還很健康。「對這棵樹來說,就像人得了蛀牙一樣,小問題,不會對樹造成太大影響的。」
專家支招
鑑定毒蘑菇
1.大蒜鑑定法
有些蘑菇,長得很平凡,但毒性絲毫不亞於毒蛇的毒液,一鍋湯裡只要放上一兩個,就能把全家撂倒。那些長得不鮮豔又有劇毒的蘑菇怎麼鑑別呢?有一次,陳教授去北京開會,一個北京的菌菇類專家告訴他,用大蒜就可以簡單鑑別出蘑菇的毒性。做蘑菇之前,先把大蒜切片放進油裡,然後放蘑菇下去一起炒,如果蘑菇切面是白色或偏淡黃色,可放心食用,如果切面慢慢變黑或直接發綠,那麼就是毒蘑菇。這些專家常常在野外挖蘑菇,就是用這個方法鑑別的。
2.昆蟲鑑定法
一般來說,有蟲叮的蘑菇比較安全。不過這個方法也有不靠譜的時候,蔣教授說,她曾看到一個實驗,有人給鼻涕蟲餵蘑菇,結果鼻涕蟲吃蘑菇吃得很歡,可餵的蘑菇卻是劇毒的。
眼見天氣回暖,蘑菇會爭先恐後地從地裡鑽出來,我們也要提醒快報的讀者們,野生蘑菇雖然味道鮮美,但最好遠觀,萬一遇上毒蘑菇,那就追悔莫及了。
有些人依靠經驗去採蘑菇吃,陳教授說,其實,這樣也很危險,寧波有戶人家,到山上摘了不少小時候常吃的蘑菇,表面是粉紅色的,看起來很可愛,一家三口吃了之後,死了兩個。原來連蘑菇都學會了「物是人非」,發生了變異,裡面含有一種分解蛋白質的酶,連高溫都殺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