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溝通會之熱點二:誤食毒蘑菇——我國食品安全頭號致死因子

2021-01-10 食品夥伴網

吳清平 研究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 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

  食品夥伴網訊,2021年1月8日下午,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在中國科技協會指導下,舉辦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研究員就「誤食毒蘑菇--我國食品安全頭號致死因子」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分享。

 

  熱點二:誤食毒蘑菇--我國食品安全頭號致死因子


  解讀專家:

 

  吳清平   研究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

 

  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大家下午好!

 

  今天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和大家來做交流。大家都知道,影響食品安全主要有三個大的要素,其中微生物是最重要的,微生物裡其中的毒蘑菇也是非常重要的致病因子,目前各類食物中毒裡的微生物因素佔了50%以上。在食品微生物安全裡,其中毒蘑菇所造成的食物中毒,應該說造成死亡因素是最多的。食用菌我們國家佔了全球產量70%以上,從業人口有3000多萬,因此食用菌產業對我們國家產業非常重要,解決毒蘑菇不單是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對人民健康也非常重要,而且對於未來怎麼樣使我們產業能夠行穩致遠也很關鍵。但是野生蘑菇一定要鑑定,蘑菇裡含有很多豐富的東西,可食用的蘑菇有非常多的品種,其中毒蘑菇也很多,有四五百種,其中劇毒的有40多種。

 

  我們建議非常重要的是「不採、不買、不吃」不認識的蘑菇是預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根本方法。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們不是完全做分類的專家很難區分毒蘑菇,因為蘑菇有幾千個品種,所以我們還是要非常重視,沒吃過、不認識的絕對不能食用。出現了中毒情況要立即就醫,出現中毒症狀有七種:胃腸中毒型、肝臟損害型、溶血型、神經精神型、腎衰竭型、呼吸與循環衰竭型、光過敏性皮炎型等,一般10分鐘就出現問題,最長6-12小時發病,如果出現了頭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等要立即催吐馬上就醫。

 

  我們建議:

 

  第一,生產經營者要做到「三不」,就是不採集、不加工、不經營不認識的蘑菇,確保在加工和經營裡確保沒有放入有毒的毒蘑菇。

 

  第二,消費者提高警惕,不能貪一時口腹之慾,心存僥倖採食野生蘑菇和購買不認識的蘑菇,同時還要加強野生毒蘑菇採摘及食用危害性的宣傳。

 

  第三,監管這要加強風險提示,特別是在野生蘑菇採食期,產菇和有採食野生蘑菇的地方,監管部門要廣而告之,不要讓大家採食,做好警示牌,防止大家採摘。

 

  第四,加強中毒救治和新藥研發,因為現在沒有特效藥物,一般中毒是採用催吐、洗胃、導瀉,要加大科技投入才有可能去做。因為面不是太廣,經濟效益不是一下能起的來,主要是社會效益大,所以要加強政府的投入,非常重要。

 

  以上我就把有關毒蘑菇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相關怎麼預防,怎麼救治,包括有一些建議給大家做一個介紹,謝謝大家!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三:米酵菌酸--「酸湯子」中毒的罪魁禍首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四:免疫力——後疫情時代消費者的首要健康需求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五:植物基食品——健康飲食的新潮流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六:糧食安全——喚醒危機意識,杜絕食物浪費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七:直播帶貨——堵住火熱營銷下的安全漏洞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八:進口冷鏈食品——疫情防控下的難點與重點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九:諾如病毒--導致食源性疾病的「慣犯」

      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之熱點十:食物過敏——被忽視的食品安全「隱形殺手」

相關焦點

  • 2020食品安全熱點二:提防毒蘑菇!專家:不採不吃陌生野生菌
    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中國經濟網協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
  • 冷凍海鮮、毒蘑菇、酸湯子,2020食品安全10大熱點全在這兒!
    新冠兇猛,冷凍食品還能吃嗎?誤食毒蘑菇還能「看小人」?這個段子可不好笑!一碗「酸湯子」殺死9個人,木耳銀耳裡也能出現這種毒?堅決反對餐桌浪費,是因為糧食不夠吃了?「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多位專家對2020年度十大食品相關熱點詞進行了深入解讀。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 冷鏈食品、毒蘑菇、米酵菌酸...
    新華網北京1月11日電(胡可璐)2020年,中國食品產業在疫情中經歷了一場大考,承擔起確保市場穩定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免疫力、冷鏈食品、「酸湯子」中毒等一系列食安健康熱點問題也受到人們廣泛關注。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 冷鏈食品、毒蘑菇、米酵菌酸上榜
    1月8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在京召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多位權威專家分別對春節防疫、米酵菌酸、植物基食品等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十大熱點進行了科學解讀,表達學術界觀點。
  • 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新冠疫情、酸湯子、毒蘑菇備受...
    原標題: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新冠疫情、酸湯子、毒蘑菇備受關注 進口冷鏈食品會不會傳播新冠病毒?如何提高自身免疫力?……食品安全問題牽動著所有人的心。 1月8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2020年食品安全和健康十大熱點發布,數十位專家對過去一年公眾關注的食品安全和健康熱點事件作了系統梳理和科學解讀。
  • 新年,別再踩這些食品安全的「雷」
    我國食品安全頭號致死因子是什麼?一直被忽視的食品安全「隱形殺手」是什麼?疫情防控下如何預防「帶毒」進口冷鏈食品、控制食品汙染……1月8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舉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多位權威專家分別對春節防疫、進口冷鏈食品、植物基食品等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進行了科學解讀。
  • 春節還能正常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嗎?權威專家給出科學解讀
    1月8日,在由中國科協指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20年食品安全與健康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指出,要正確了解新冠肺炎的流行特點和傳播途徑,不必害怕購買和製備冷凍食品,包括冷凍海鮮、冷凍肉類。食物被新冠病毒汙染的概率極低,幾十萬份食品樣品中檢出核酸的陽性率僅有萬分之0.48。
  • 今年近80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 來認識一下湖南常見的毒蘑菇
    紅網時刻記者 黃河 整理報導11月25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野生毒蘑菇中毒是中國導致死亡人數比較多的一類食物中毒。不要隨意採食和購買野生蘑菇我國的蘑菇種類繁多,分布的地域也非常廣,森林、草原、平原、路邊等都可以採到。我國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種,有毒蘑菇有400多種,其中含劇毒可對人有致死危險的蘑菇有40多種。
  • 今年近80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
    11月25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據今年食物中毒監測數據,截至目前,今年近80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導致74人死亡什麼是毒蘑菇?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影響?毒蘑菇又稱毒蕈、毒菌等,是指食用後能造成人毒性反應的大型真菌的子實體,其中大部分屬於擔子菌,少數屬於子囊菌。
  • 2020年國際食品安全教育論壇召開
    論壇上,中國兒童食品安全與健康保護行動主任韓麗娜專門就「兒童食品安全教育在中國的實踐」同與會者進行了分享與互動。 以人為本,精準施策,清晰科普路逕取成績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陳思,以野生蘑菇中毒風險為例,介紹了為什麼要開展、如何開展「以受眾為中心的食品安全風險交流」。陳思表示,採食野生蘑菇中毒是我國持續了十年食品安全頭號致死因子。
  • 這些常見的鑑定毒蘑菇的辦法都不靠譜!萬一誤食毒蘑菇這樣做
    山東每年都會發生幾起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7日下午,記者在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了解到,山東省每年都會有多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發生。近年來監測發現的食物中毒死亡病例,基本都是因為誤食毒蘑菇導致的。根據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的食源性疾病監測結果,2018年山東省因為誤食毒蘑菇導致死亡的有2人,2019年因為誤食毒蘑菇導致死亡的有5人。
  • 雲南人 今年近8000人誤食毒蘑菇引起中毒!冬季食用這些也要注意
    今年近80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 25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主任李寧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據今年食物中毒監測數據,截至目前,今年有將近8000人因誤食毒蘑菇引起中毒,導致74人死亡,提醒消費者不採不食野生蘑菇。
  • 廣東毒蘑菇頭號殺手「白毒傘」現身白雲山
    「頭號殺手」——致命白毒傘也開始「冒頭」!致命白毒傘有個學名,叫致命鵝膏,是廣東毒蘑菇頭號殺手。「白毒傘」則是幾種白色毒蘑菇的統稱。李泰輝,一位與毒蘑菇打交道的專家,又被稱為「嶺南毒蘑王」。李泰輝告訴記者,在廣州,致命白毒傘是最早出現的毒菇種類,每年3~4月大量出現,但有時早的話1~2月都有,通常和回南天有關。「回南天來得早就早一點,空氣的溼度和溫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 海南發布食品消費提示:四種毒蘑菇千萬別吃
    人民網海南視窗海口6月22日電(記者李學山)夏季來臨,各種蘑菇和菌類又成為很多市民餐桌上的食品,但很少有人意識到,一些蘑菇在美麗的外表下隱藏著劇烈的毒性,在海南的鄉村,幾乎每年都有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發生。
  • 誤食毒蘑菇的7歲男孩不幸離世,這些蘑菇在廣東也很常見!
    8月27日,山東淄博7歲的圓圓誤食毒蘑菇中毒,在當地醫院救治一天後,因為病情嚴重於8月29日轉到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小兒重症醫學科進行救治。救治中,圓圓每天需要血濾和血漿的置換。這就是7歲男孩誤食的毒蘑菇據介紹,男孩誤食的肉褐鱗環柄菇是我國北方最為常見的劇毒蘑菇之一,分布時間為4月下旬至9月中旬。
  • 深圳這些地方有毒蘑菇出沒!
    在雲南曲靖,一位女士誤食毒蘑菇後,被送院救治時,產生了強烈的幻覺,一個人在床上唱忐忑。這些蘑菇現在看著白白嫩嫩,成熟後,頸褶處會變成鉛綠色。如果誤食則會產生噁心嘔吐導致腸胃炎。憑經驗辨別毒蘑菇?不靠譜!1鮮豔的蘑菇有毒,顏色普通的蘑菇沒毒?雞油菌、褶孔牛肝菌和大紅菌等顏色鮮豔,美味可食;而灰花紋鵝膏、致命鵝膏等劇毒蘑菇,其顏色則為灰色或白色。
  • 野生蘑菇別亂吃,有的毒蘑菇致死率高達80%!
    毒蘑菇又稱毒蕈(dú xùn),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實體食用後對人或畜禽產生中毒反應的物種。野生蘑菇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長,但毒蘑菇的發生季節主要集中在6-9月,由於部分有毒的野生蘑菇與平常的可食用蘑菇在形態上很相似難以區分,因此容易導致誤食進而引起中毒。
  • 誤食毒蘑菇的7歲男孩不幸離世
    8月27日,山東淄博7歲的圓圓誤食毒蘑菇中毒,在當地醫院救治一天後,因為病情嚴重於8月29日轉到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小兒重症醫學科進行救治。救治中,圓圓每天需要血濾和血漿的置換。他的血型是AB型,屬於4個血型中人數最少的一種,而山東省血液中心的AB型血漿庫存嚴重不足,因此,該中心於9月6日發出緊急招募令,呼籲愛心市民積極獻血以挽救圓圓。
  • 我國今年近80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74人死亡
    今天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冷鏈食品及秋冬季食品安全有關情況。近期,黑龍江發生的食用酸湯子的中毒事件造成9名中毒者死亡,多起採食毒蘑菇引起的中毒事件也引發關注。冬季如何預防食物中毒?
  • 【食品安全】警惕野生毒蘑菇中毒
    【食品安全】警惕野生毒蘑菇中毒 2020-09-03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