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慎!米粉、木耳、四季豆……這七種高風險食品需警惕!

2020-11-22 騰訊網

中秋國慶佳節在即,如何才能玩得開心、吃得放心?廣東省市場監管局提醒消費者,在食用黑木耳、溼米粉、野生蘑菇、珊瑚魚、五指毛桃、河豚等高風險食品時需警惕食物中毒的風險。一旦出現噁心、腹痛、腹瀉、發熱等不適反應時,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儘快就近就醫,並保留可疑食物樣本。

1.警惕黑木耳、銀耳和溼米粉等米酵菌酸中毒

近日廣東天氣潮溼多雨,氣溫持續在25℃以上,泡發的黑木耳、銀耳,河粉、腸粉(卷粉)、陳村粉、粿條、米線(米粉)、瀨粉等溼米粉,發酵玉米面、糯玉米湯圓粉、玉米澱粉、發酵糯小米、吊漿粑、餈粑、醋涼粉等穀類發酵製品以及馬鈴薯粉條、甘薯面、山芋澱粉等薯類製品,存放時間過長,容易被環境中的椰毒假單胞菌汙染,進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會損害人的肝、腦、腎等器官,導致食物中毒。

費者要注意以下兩方面:一方面,要注意選擇正規渠道購買上述食品。在選購河粉、米粉(線)尤其是散裝稱重的溼河粉、米粉(線)時,要確認產品生產日期、保質期;在選購木耳、銀耳或其他穀類發酵製品、薯類製品時,要選取具備正規資質的食品經營者進行購買,同時要注意銷售環境的衛生狀況,選購有生產許可的正規產品,並注意產品標籤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和儲存條件。餐飲服務經營者及單位食堂在購進上述食品時,還應進一步做好進貨查驗及索證索票工作,確保來源可溯。另一方面,要注意貯存時間並及時食用。應儲存在陰涼、通風乾燥處,儘可能冷藏儲存。溼米粉、米粉(線)等穀類發酵製品應在購買當天、木耳或銀耳應在泡發當天食用完。不要採食鮮銀耳或鮮木耳,特別是已變質的鮮銀耳或鮮木耳。

2.警惕食用野生蘑菇引起中毒

近日廣東持續降雨,在潮溼環境下野生蘑菇遍地可見。野生蘑菇難以分辨有毒或無毒,一些野生的毒蘑菇與食用菇類外形相似,鑑別需要具備專業知識並藉助一定的儀器設備,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徵難以辨別。在野外,無毒的蘑菇往往與有毒的蘑菇混生,無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絲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蘑菇種類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無毒品種的蘑菇,仍然會有中毒的危險。毒蘑菇所含毒素較複雜,或因地區、季節、品種和生長條件的不同而各異。毒蘑菇中毒潛伏期為2小時至24小時,有的僅為10分鐘左右。誤食毒蘑菇,肝損害型中毒最為兇險,表現為噁心、嘔吐、肝區疼痛等症狀,部分患者可能會伴有精神症狀。目前對有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且中毒症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

為避免誤食有毒野生蘑菇,要謹記:1.不採摘。不要因為好奇或為滿足口腹之慾採摘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對於路邊草叢的野生蘑菇,由於鑑別毒蘑菇並不容易,不要輕易採摘不認識的蘑菇。2.慎購買。勿在路邊攤販購買蘑菇,即使在正規市場上購買野生蘑菇,也不能放鬆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偏聽偏信,輕易買來食用。3.莫貪食。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體聚餐、餐飲服務、民俗旅遊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確保飲食消費安全。特別是各類餐飲單位等食品經營者要落實主體責任,嚴格把好原料進貨關,進貨渠道要正規,並做好原料進貨登記臺帳,對可食用的蘑菇要嚴格挑選,避免有毒有害物質混入其中;各類單位食堂,尤其是學校食堂嚴禁採摘、採購野生蘑菇,嚴禁使用野生蘑菇作為食品原料。

3.警惕珊瑚魚(海魚)雪卡毒素中毒

新鮮海鮮大量上市,海鮮也成為廣大消費者特別是沿海居民在節假日聚餐的優選食材,然而,食用海魚要特別警惕雪卡毒素中毒。雪卡毒素(又名西加毒素)是一種脂溶性高醚類物質,毒性非常強,比河豚毒素強100倍,無色無味,不溶於水,耐熱,不易被胃酸破壞,主要存在於珊瑚魚的內臟、肌肉中,尤以內臟的含量為高。雪卡毒素非魚類本身固有,對魚類自身沒有危險,屬獲得性毒素,毒素會慢慢積聚,魚體越大,含有的毒素也越多。蘇眉、東星斑、西星斑、老鼠斑、青斑、杉斑、芝麻斑、老虎斑、龍躉、紅斑、紅曹等11個種類,均為易感染雪卡毒素的魚種,都曾發生過雪卡毒素中毒事件。

雪卡毒素中毒最顯著的特徵是「乾冰的感覺」和熱感顛倒,即當觸摸熱的東西會感覺冷,把手放入水中會有觸電或摸乾冰的感覺,並有消化系統症狀、心血管系統症狀和神經系統症狀等。因此,食用海魚尤其珊瑚魚,要注意:1.儘量避免在3—4月(繁殖期)購買和進食珊瑚魚;2.避免進食1.5kg重以上的珊瑚礁魚,而且勿吃魚的內臟、魚頭、魚皮,尤其是卵巢;3.已經出現雪卡毒素中毒的人在3—6個月內應避免再次食用海魚。

4.警惕五指毛桃等中草藥混入鉤吻引起中毒

五指毛桃是我省居民常用於煲湯的中草藥,具有去暑、化溼的作用。然而因其根莖的形狀與劇毒的鉤吻相似,容易誤採、混淆。故在學校食堂是作為高風險食品進行管控,禁止食用。

網絡圖片。

鉤吻(斷腸草、大茶藥)全株有劇毒,誤食者輕則呼吸困難,重則致命,常見於村旁、路邊、山坡草叢或灌木叢中,呈藤狀爬行生長,埋於泥土的根系發達,常與周邊其他植物根系纏繞共生。對素來有用藥材泡酒或煲湯飲用習慣的廣東居民來說,可能因誤挖鉤吻根系或混入鉤吻根系的樹根而引起中毒,且類似案例不時發生。因此,切記不要自行採食不明野生植物,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的中藥材;在自製藥酒和利用中藥材煲湯前,一定要從正規渠道購買,以確保健康和生命安全。

5.警惕未煮熟四季豆引起中毒

四季豆是菜豆的別名,也稱為架豆、芸豆、芸扁豆。食用未烹熟煮透的四季豆會引發食物中毒,其有毒成分主要是皂苷和胰蛋白酶抑制物。四季豆中的皂素會強烈刺激消化道,且豆中的凝血素具有凝血作用,此外還含有亞硝酸鹽和胰蛋白酶,可刺激人體的腸胃,使人中毒,並出現胃腸炎症狀。

預防四季豆中毒的方法非常簡單,只要把四季豆烹熟煮透即可。此外,要注意不買、不吃老四季豆,還要把四季豆兩頭和豆筋摘掉,因為這些部位含毒素較多。烹煮時要使四季豆外觀失去原有的生綠色,吃起來沒有豆腥味,確保熟透就不會引發中毒。

6.警惕食用鮮黃花菜引起中毒

鮮黃花菜中含有一種秋水仙鹼,也被稱作秋水仙素的毒素,這種物質本身並無毒性,但當它進入人體被氧化後,會迅速生成二秋水仙鹼,對人體的胃腸道和呼吸系統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可能使人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等中毒症狀。秋水仙鹼對人體的致死量是8到65毫克,即吃鮮黃花菜100克就可以中毒。

秋水仙鹼成份在高溫60℃下就可以化解,因此,食用鮮黃花菜需先用開水焯過後才可食用,但是一餐也不能多吃。建議食用黃花菜乾製品,因其在生產製作過程中已消除有毒成分。

7.警惕食用河豚魚引起中毒

河豚魚,因含有河豚毒素,食用後易中毒而導致神經麻痺,進而發生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無力等症狀,嚴重者危及生命。目前尚無特效的解毒藥和治療方法。

為避免食用河豚魚中毒,建議不購買、不自行捕撈和食用野生河豚魚,不購買、不食用未經國家審批的企業加工的河豚整魚。

【記者】王佳欣

【通訊員】粵市監

【作者】 王佳欣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這幾種高風險食物個個不敢亂吃,官方提醒來了!
    為避免類似事件發生,並給廣大消費者日常飲食提供參考,省市場監管局整理了部分常見高風險食品,發布消費提醒如下:一、警惕黑木耳、銀耳和溼米粉、河粉等米酵菌酸中毒潮溼多雨的天氣,泡發的黑木耳、銀耳和溼河粉、米粉、發酵玉米面、糯玉米湯圓粉、玉米澱粉、發酵糯小米、吊漿粑、餈粑、醋涼粉等穀類發酵製品以及馬鈴薯粉條、甘薯面、山芋澱粉等薯類製品,存放時間過長,容易被環境中的椰毒假單胞菌汙染
  • 深圳進入高溫潮溼天氣,這類極易引起中毒的食物需注意
    近期,廣東省進入高溫潮溼天氣,河粉、腸粉(卷粉)、陳村粉、粿條、米線(米粉)、瀨粉等溼米粉;銀耳和木耳等菌類容易受椰毒假單胞菌汙染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椰毒假單胞菌在自然界普遍存在,若上述食品未及時冷藏保存或超過保質期,食用引發米酵菌酸毒素中毒的風險增大。
  • 【食品安全】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知識你要知道
    ,這喜宴真的「喜」嗎? 集體聚餐最容易疏忽事項 聚餐時需查看廚師是否有咳嗽、腹瀉等身體健康狀況 野生菌、發芽土豆、四季豆;草烏、附片、河豚魚等毒性風險食品、剁生、百(血)旺等有生肉(血)成分的高風險食品、無合格檢測報告和生產廠家不明的酒類和其它食品、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食用涼菜和外購的散裝直接入口熟食製品。
  • 避免「酸湯子」中毒發生,秋冬食品安全關注三點!食物中毒如何急救...
    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通常,我們在夏季,對食物中毒的警惕性會高一些,但現在看來,秋冬季預防食物中毒也不容忽視。 日常有三類食品容易被環境中的椰毒假單胞菌汙染,進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導致食用者中毒。 一是穀類發酵製品如發酵玉米面、糯玉米湯圓粉、發酵糯小米、醋涼粉等; 二是變質銀耳、木耳; 三是薯類製品如馬鈴薯粉條、甘薯面、山芋澱粉等。
  • 吃上紅肉和高鐵米粉,娃竟然還缺一大半鐵
    吃上高鐵米粉就足量了嗎?國產和海淘的高鐵米粉到底選哪個? 我們以為的含鐵高的木耳,真的含鐵高嗎? 到底市面上的鐵劑屬於哪種類型的鐵呢?吸收率哪個好?對孩子的胃腸刺激哪個小?
  • 泡木耳可能引起中毒,涼拌木耳還能不能吃了?
    「因為吃涼拌木耳,一家幾口出現食物中毒,甚至一個孩子因為多臟器衰竭而生命垂危,處於急救狀態。」如果你查查食品安全新聞,就有不少泡發木耳、泡發銀耳之後吃出中毒的事件。但小姨媽說,這個還真不能怪種木耳銀耳的農民,也不是食品企業加了什麼添加劑。
  • 魚腥草致腎衰竭...這5種常見蔬菜你吃對了嗎?
    實在要吃,需進行特別處理:首先去掉毒素含量很高的花蕊,然後清洗乾淨並且用水焯一下,接著放到涼水充分浸泡漂洗,最後吃的時候充分加熱熟透,才可安全食用。不僅是鮮黃花菜,有些蔬菜還真是有毒,比如接下來要說的魚腥草。
  • 青島佳樂家木耳中混有小老鼠 萬洋食品:無法判斷來源
    事後他找到超市,超市表示可以幫助他聯繫廠商,生產廠商萬洋食品有限公司稱,由於包裝袋已經拆封,且已經過去很長時間,無法判定老鼠的來源,因此,「我們沒法給他處理」。  9月13日,家在膠州的市民盧先生反映說,自己從一包木耳的包裝袋裡倒出了一隻小老鼠。
  • 木耳久泡有毒?這些食品安全熱點的真相你都知道嗎
    編者短評:正規渠道購買+高溫烹飪=放心吧  解讀專家: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肉類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肉類加工工程技術中心主任王守偉  科學解讀:豬是非洲豬瘟唯一的自然宿主,世界範圍內還沒有一例其他哺乳動物感染這一病毒。
  • 魚肉輔食講究多 這七種魚千萬別給寶寶吃!
    魚肉輔食講究多 這七種魚千萬別給寶寶吃!時間:2016-10-17 18:11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魚肉輔食講究多 這七種魚千萬別給寶寶吃! 媽媽絞盡腦汁希望給寶寶準備豐盛的食物。魚肉富含蛋白質、EPA和DHA,是媽媽們最喜歡端上寶寶餐桌的食物之一。
  • 2019年嬰幼兒米粉比較試驗報告
    摘  要        本次比較試驗站在消費者視角,從消費者強烈關注的食品安全與營養問題兩個方面,對嬰幼兒米粉開展測試。食品安全測試指標按照要求更高更嚴的歐盟標準,食品營養測試指標按照更多更全的中國國家標準。
  • 江西會昌:打好米粉產業特色牌
    日前,走進會昌縣內的江西五豐食品有限公司,只見工人們在生產線上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一粒粒優質大米經過一道道工序被製成一根根潔白的米粉。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會昌米粉不僅獲得出口歐盟資格,還經過申報、初審、現場審核、公示等各項環節程序,正式成為全國首個米粉類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這一個個喜訊讓公司上下異常振奮,公司正開足馬力,加緊生產。
  • 考研作文詞彙寶典——食品英文名稱
    鱈魚塊Cod Fillets (可做魚羹,或炸酥魚片都很好吃)海鰻Conger (Eel)海鯉Sea Bream鱈魚類 Hake紅鰹Red Mullet (可煎或紅燒 來吃)燻鮭*Smoked Salmon帶有黑胡椒粒的燻鯖*Smoked mackerel with crushed pepper corn鯡魚子Herring roes鱈魚子Boiled Cod roes  *以上兩種魚只需烤好手放檸檬汁就十分美味了
  • 警惕!工程院院士提醒取這類快遞要做好消殺工作
    尤其是來自外國進口的冷藏食品,一定要多加小心並預防。國外防疫情況尚不明朗,又有了日趨嚴重的現象。來自海外的食品經過冷藏運輸的途中,很可能會有病毒附著在包裝表面,天氣寒冷加上環境影響,這些病毒的存活時間會延長,所以我們我要嚴控境外輸入病例的同時,也要時刻預防物品傳播病毒的可能。
  • 長沙3家米粉生產企業因車間有蒼蠅等問題被警示
    6月11日,長沙銀洲食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產米粉。近日,湖南省食藥監局發布飛行檢查警示函,對長沙翔祥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長沙市常津米粉有限公司、長沙銀洲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進行警示。檢查人員發現,在米粉生產過程中,三家公司在生產環境、生產過程等方面存在不同問題,如車間有蒼蠅,有些設備有黴斑,廠商使用未經消毒的水冷卻產品等。 目前,銀洲、常津這兩家公司已完成整改,翔祥食品公司仍在整改中。
  • 137人陽性,4地升為高風險!江蘇緊急提醒
    需要離開喀什的外地遊客,只需持七日內有效核酸檢測陰性報告,即可以正常離開喀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一時間組織抽調600餘名核酸檢測人員緊急支援喀什開展核酸檢測工作,喀什地區也已抽調本地區2500餘名專業人員組建檢測團隊,支援疏附縣對全縣人員進行核酸檢測。
  • 青海這10批次食品檢出不合格,涉及牛羊肉、草魚、米粉等
    2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問題   2批次食品檢出食品添加劑問題,分別為西寧家樂購超市有限公司城中分公司銷售的米粉(生產日期為2020-10-13),經青海省食品檢驗檢測院檢驗,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不符合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