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吃涼拌木耳,一家幾口出現食物中毒,甚至一個孩子因為多臟器衰竭而生命垂危,處於急救狀態。」
如果你查查食品安全新聞,就有不少泡發木耳、泡發銀耳之後吃出中毒的事件。
但小姨媽說,這個還真不能怪種木耳銀耳的農民,也不是食品企業加了什麼添加劑。之所以發生這麼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原因是家庭掌廚人嚴重缺乏食品安全知識。
木耳也好,銀耳也好,香菇蘑菇也好,這些菌類都含有營養成分,可以成為細菌的培養基。
幹的時候,微生物沒法生長。
一旦泡水,在環境溫度較高的情況下,就不可避免地滋生多種微生物,變成培養基。
如果運氣不好,其中可能會增殖一種叫做「椰毒假單胞菌」的致病菌。它會產生一種叫做「米酵菌酸」的毒素,其毒性非常兇猛。
一旦中毒,輕則噁心嘔吐、腹痛腹脹等,吃得量少還能恢復健康,如果攝入量多一些,則可能出現黃疸、腹水、皮下出血,乃至驚厥、抽搐、血尿、血便等情況,可能導致人體多器官衰竭,還沒有特效藥,中毒病例的死亡率竟高達50%以上!
最可怕的一點是,這種毒素非常耐熱。就泡過的木耳認真清洗過,又在沸水中焯燙過,毒素還是沒法完全去掉。
幸好,這種毒素並不是經常出現在泡木耳的碗裡。浙江省疾控中心的專家經過實驗發現,危險可能在於泡木耳時不夠乾淨。
如果木耳泡的時間短,容器清潔,還經常換水,保持浸泡水清澈、木耳沒有黏性也沒有味道的狀態,是不至於產生這種危險的。
但是,很多家庭廚房衛生條件很差,而且完全不在意環境溫度高低,也不在乎碗是不是乾淨,泡發食物的時候想泡多久就多久,看到水渾了木耳發黏了也不警惕,照吃不誤。這種態度,是對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完全不負責任的啊!
就浙江這個木耳中毒案例來說,女主人把木耳在大熱天時露天泡了兩天兩夜!在如此高溫的季節,食物在室溫放3個小時以上都非常不安全,何況是兩天兩夜呢!
即便不是這個超級可怕的「椰毒假單胞菌」,也有可能滋生其他細菌,讓家人出現胃腸不適、腹痛、腹瀉等輕微細菌性食物中毒的情況。
所以,這裡鄭重提示各位朋友:
1.在從春夏之交到夏秋之交的氣溫較高季節,發泡木耳、銀耳、各種蘑菇、各種乾貨、各種乾菜的時候,都要放在冰箱冷藏室裡泡,抑制致病菌的產毒效率。
2.泡發的時候,一定要先把食材表面洗乾淨,然後使用乾淨的容器和乾淨的水來泡。不要給微生物提供更多的營養來源。
3.泡發各種乾貨之後,如果發現它們表面黏糊糊的,或者是有異味產生,都意味著微生物已經大舉進駐,一定要毫不可惜地丟掉。
4.不要一次泡發過多的乾貨。不管是木耳銀耳,蘑菇海帶,還是海米乾貝,海蜇海參,泡發之後一定要儘快吃完,泡好之後在冰箱裡儲藏也不要超過24小時。
5.如果泡發後24小時吃不完,建議分裝在保鮮袋裡,放冷凍室保存。取出之後再蒸一次或煮一次,保證殺菌。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孩事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