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季必須高度警惕的是以下這類危及生命而又難以避免的急性事件發生。
前幾天,張某在家自製的涼拌木耳,食用不久就出現上吐下瀉、頭暈,120送到到醫院後,很快出現昏迷和肝功能衰竭---
這是典型的食物中毒症狀,究其原因,他忽略了一個重要細節,就是正常的
木耳泡發3~4小時為宜,最好不要超過8小時。
張某吃的黑木耳足足泡發了兩天兩夜,早已腐敗變質,而在變質的黑木耳中,會產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
中毒者初期
會有噁心、嘔吐、腹瀉、頭暈、全身無力等輕度表現,
隨後可出現
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意識不清、甚至器官衰竭的症狀。
2018年第二季度全國18個省份報告:
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在家庭的佔事件總數的40%,死亡人數佔事件總數的72.73%。
尤其夏季這類事件更易發生,一定高度重視。那麼,
哪些食物更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呢?
1、未煮熟的海鮮
海鮮中潛伏著
「副溶血性弧菌」
又稱嗜鹽桿菌,在海產品中的染菌率較高。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潛伏期一般在2~40小時,主要症狀有嘔吐、腹痛、腹瀉、糞便呈洗肉水樣或膿血樣。
細菌不耐熱,烹調至90℃時,1分鐘即可殺死,所以吃海鮮的時候記得把食物煮熟、煮透。
2、放太久的滷味
市面上的滷味、熟食,基本不是現做現吃,往往一次製作很多。 但是沙門氏菌會在20℃以上的室溫迅速繁殖! 所以,吃滷味熟食記得加熱後再吃。
3、隨處採摘的蘑菇
全國食源性疾病監測2016年結果顯示,食物中毒事件中,蘑菇中毒佔24.43%,死亡人數佔68.54%。 使用野外採蘑菇,不了解其毒性,食用後導致食物的中毒事件已經屢見不鮮了。
要食用蘑菇必須去正規市場購買,徹底煮熟後再食用。
食用毒蘑菇除了會有嘔吐腹瀉的表現外,還會有致幻的可能,嚴重會出現不可逆的肝腎損害。
4、發青發芽的土豆
沒有成熟的青土豆或者發了芽的土豆中有大量的龍葵鹼,龍葵鹼對胃腸道黏膜有較強的刺激性和腐蝕性,使中樞神經麻痺,紅細胞溶血,中毒後會出現胃痛加劇,噁心、嘔吐、呼吸困難、急促,伴隨全身虛弱和衰竭的症狀。 所以一定要注意
土豆應該在陰涼乾燥的地方保存,防止土豆發芽
;土豆發芽或是表皮有黑青色的話,就不要吃啦。
5、未煮熟的豆類
有關皂素中毒報導越來越多。如
沒煮熟的四季豆和豆角中致命的毒素—皂素。
另外,豆中含有的凝血素、亞硝酸鹽和胰蛋白酶,可刺激腸胃,產生凝血症狀,食用不當常會引起中毒現象。
如果
食用未煮熟豆漿,也可引起食物中毒。
蠶豆-蠶豆種子中含有巢菜鹼苷,食用不當,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貧血(蠶豆黃病)。春夏兩季吃青蠶豆時,如果烹製不當,常會使人發生中毒現象。而且一般在吃
生蠶豆後4~24小時後發病。
一定要煮熟後再食用。
部分豇豆中還存在
溶血毒素
,會引起心慌、胸悶、冷汗、四肢發麻等症狀。
總之,上述所有毒素都都怕高溫,所以
煮熟煮透就能有效殺死這些毒素
,有效避免食物中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