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一個充滿美食誘惑的季節,但細菌、病毒也喜歡刷存在感,一旦食物儲存、加工不當,拉稀跑肚的事兒就會經常發生。
食物中毒一般在用餐後4~10小時發病,高峰期出現在用餐後6小時左右。
食物中毒後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腹部不適,中毒者首先會感覺到腹脹,一些患者還會腹痛,個別的還會發生急性腹瀉。
與腹部不適伴發的還有噁心,隨後會發生嘔吐的情況。
其症狀以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為主,往往伴有發燒。吐瀉嚴重的還能發生脫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狀。
不一樣的食物中毒,症狀不一樣!
1. 細菌性食物中毒
① 沙門氏菌
潛伏期:12~14小時;
症狀:有發熱、嘔吐、腹瀉(黃綠色水樣便),甚至引起致命的出血性腹瀉和各類中毒症狀;
② 副溶血性弧菌
潛伏期:多為14~20小時;
症狀:有陣發性腹痛、洗肉水樣糞便、發熱;
③ 金黃色葡萄球菌
潛伏期:一般小於6小時;
症狀:劇烈嘔吐。
2. 真菌毒素和黴變食品中毒
① 黃麴黴毒素
肝癌元兇之一,主要出現在發黴、變質的食物中。
症狀:急性中毒後主要產生肝、腎損害,食慾低下,黃疸;
② 黴變甘蔗食物中毒
主要出現在變質的甘蔗中。
症狀:除了拉肚子、嘔吐等胃腸道症狀外,嚴重的中毒者隨後出現神經系統受損的一系列臨床表現,如:頭暈、頭疼、抽搐甚至昏迷、死亡。就算經搶救而生存下來,也常常留下嚴重的神經系統受損後遺症而導致終生殘廢。
3. 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
① 河豚魚中毒
潛伏期:10分鐘-3小時;
症狀:拉肚子、嘔吐等胃腸道症狀,口唇、舌尖、指/趾端麻木、眼瞼下垂、四肢無力等,逐漸影響呼吸和心血管等中樞,甚至危及生命;
② 毒蘑菇中毒
潛伏期:15-30小時;
症狀:胃腸炎、精神症狀不好,重者可有溶血和肝腎損傷、神經精神症狀,嚴重的也會要命。
4. 化學性食物中毒
① 亞硝酸鹽食物中毒
潛伏期:不超過3小時
症狀: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膚紫紺等組織缺氧表現。
食物中毒怎麼辦 ?發生食物中毒如何處理
一旦有人出現上吐、下瀉、腹痛等食物中毒症狀,首先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同時,立即撥打120呼救。在急救車到來之前,可以採取以下自救措施:
1、催吐
對中毒不久而無明顯嘔吐者,可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的方法催吐,或讓中毒者大量飲用溫開水並反覆自行催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經大量溫水催吐後,嘔吐物已為較澄清液體時,可適量飲用牛奶以保護胃黏膜。
2、導瀉
如果病人吃下中毒食物的時間較長(超過兩小時),而且精神較好,可採用服用瀉藥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體外。用大黃、番瀉葉煎服或用開水衝服,都能達到導瀉的目的。
3、保留食物樣本
由於確定中毒物質對治療來說至關重要,因此,在發生食物中毒後,要保留導致中毒的食物樣本,以提供給醫院進行檢測。如果身邊沒有食物樣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嘔吐物和排洩物,以方便醫生確診和救治。
遠離食物中毒,記住這5點!
選新鮮的
吃水果蔬菜前,要洗乾淨,不要吃過期食物。
像黴變了的食物,就不要消掉壞的部分食用了。
生熟分開
生鮮肉類、禽類和海產類食物要和其它食物分開;加工處理生鮮食物要用單獨的刀、案板。
冷藏保存
熟食在室溫下不得存放>2小時;熟食和易腐爛的食物應及時冷藏,最好在<5°C;不過,即便在冰箱中,食物也不能儲存過久。
保持清潔
廚房要隨時打掃乾淨,經常洗手,別讓老鼠蟑螂接近廚房。
完全煮熟
肉、禽、蛋類和海產品要完全煮熟,特別是肉和禽類,不能帶血絲;燉湯、燉菜要煮沸,食物中心溫度至少>70°C;剩菜再次加熱要熱透。
不過,高溫對於寄生蟲、細菌是有作用的,但並不是說只要經過高溫的食物,吃了就絕對不會食物中毒。比如,黃麴黴素就不買高溫的帳,裂解溫度為280℃,一般烹飪方法對它沒有影響。所以長黴了的玉米、大米、花生,不要想到洗一洗、蒸一蒸、煮一煮就可以安心吃,建議全部倒掉。
來源:健康中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