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嘟媽DuMa 嘟嘟醫生
最近嘟媽在後臺看到了有寶媽對於孩子得幽門螺桿菌的諮詢,這是個非常好的提問,今天嘟媽就展開來講講。希望可以幫到更多有相同困擾的家長朋友!
孩子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會有哪些表現?
臨床發現,反覆腹痛、厭食和消瘦是兒童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三大主要症狀。
所以當孩子出現腹痛、食慾下降、噁心嘔吐、噯氣、反酸、嘔血、便血、營養不良、便秘、早飽等症狀時,家長就要考慮到孩子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
寶寶如果感染幽門螺桿菌,會導致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欠佳,從而生長發育落後,甚至患上胃部慢性疾病。
幽門螺桿菌怎麼感染的?
幽門螺桿菌是典型的「病從口入」的細菌,具體的傳播途徑為:
口—口傳播,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
大人和孩子嘴對嘴的親吻;
家庭共餐中,用自己的筷子給孩子夾菜;
用嘴把飯嚼碎了餵孩子。
……
以上這些行為在我們日常育兒和家庭生活中經常發生。所以幽門螺桿菌在家庭之間的傳播最為廣泛。如果家裡父母或者老人,有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其子女的感染機會要比其他家庭高得多。
糞—口傳播,是通過被汙染食物、水源傳播。
所以——
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洗乾淨,肉類一定要做熟了再吃;
飯前、便後一定要洗好手再照顧孩子。
要給孩子做幽門螺桿菌檢查嗎?
經常有家長問用不用專門帶孩子定期檢查幽門螺桿菌。其實,不建議14歲以內的孩子做常規性的幽門螺桿菌檢測。
但是孩子出現以下情況,家長就要警惕:
孩子有明顯症狀
如果孩子經常(注意,是經常)胃痛、胃脹、反酸、噯氣、噁心、嘔吐、腹瀉、便秘、大便發黑,胃口不好而且體重不增反減,就需要檢查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家裡有帶菌者或者相關病史
跟孩子親密接觸的成人,包括家長、保姆、親戚等,每年做常規體檢的時候,需要檢查幽門螺桿菌。
家裡有消化道潰瘍家族史的情況,家長就需要特別注意,建議諮詢醫生。
小孩子怎麼做幽門螺桿菌的檢查?
推薦兒童選用C13呼氣試驗。
C13呼氣試驗具有無創性,無放射性的特點,是兒童檢測幽門螺旋桿菌的首選。另外,胃鏡下胃黏膜組織活檢等均適用於兒童。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不推薦對血清、全血、尿液、唾液進行抗體檢測,這些結果適用於流行病學調查,不能用於診斷現在是否處於感染狀態。
孩子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需不需要治療?
孩子沒有消化道症狀的時候,不需要治療。
首先,感染後的發病率其實並不高,可能隨著孩子體質增強,這個細菌自己就沒了。
其次,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主要是選用抗生素聯合治療,而且需要連續大劑量用藥2周。抗生素對孩子整個腸道菌群的傷害特別大,孩子整個脾系功能都會一落千丈,絕對的得不償失。
只有確診為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潰瘍的孩子,或是因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做內鏡檢查的孩子,才需要做根除治療。
如果確定需要治療,怎麼做?
到底該怎麼治療,應該由醫生來決定,千萬不要擅自給孩子胡亂吃滅菌藥,因為感染者初始治療不規範,有可能會出現細菌耐藥。細菌一旦耐藥以後,即使找到有經驗的醫生,治療起來也比較難。
父母能做的就是遵醫囑,讓孩子按時服藥。若不按規定、療程使用,容易導致治療失敗及繼發細菌耐藥。
怎麼預防?
除了分餐制,家長平時還應做些什麼預防幽門螺旋桿菌?
•教育兒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不要吸吮手指、玩具等;
•成人應避免對兒童「口-口」餵食、用口試食物溫度、用嘴去吹飯降溫或嘗味、吻兒童等行為;
•提倡分餐。在就餐時,使用公筷、公勺,兒童可以使用單獨的餐具;
•家庭成員之間不混用水杯、牙刷、漱口杯等;
•使用流動自來水清潔;
•安裝抽水馬桶,座便器經常消毒。
其實在中國分餐制是很難的一件事。嘟媽在家能堅持的就是,孩子有自己單獨的餐具、水杯,別人都不能碰,平時單獨清洗和消毒放置。給嘟仔買了香香的兒童洗手液,反覆洗腦飯前便後和回家第一件事要洗手……
當媽真是一場修行,一輩子都有操不完的心。
END
原標題:《孩子腹痛、便秘、反酸噯氣、不愛吃飯,可能是幽門螺桿菌惹的禍!》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