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腹痛、便秘、反酸噯氣、不愛吃飯,可能是幽門螺桿菌惹的禍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嘟媽DuMa 嘟嘟醫生

最近嘟媽在後臺看到了有寶媽對於孩子得幽門螺桿菌的諮詢,這是個非常好的提問,今天嘟媽就展開來講講。希望可以幫到更多有相同困擾的家長朋友!

孩子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會有哪些表現?

臨床發現,反覆腹痛、厭食和消瘦是兒童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三大主要症狀。

所以當孩子出現腹痛、食慾下降、噁心嘔吐、噯氣、反酸、嘔血、便血、營養不良、便秘、早飽等症狀時,家長就要考慮到孩子有無幽門螺桿菌感染。

寶寶如果感染幽門螺桿菌,會導致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欠佳,從而生長發育落後,甚至患上胃部慢性疾病。

幽門螺桿菌怎麼感染的?

幽門螺桿菌是典型的「病從口入」的細菌,具體的傳播途徑為:

口—口傳播,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

大人和孩子嘴對嘴的親吻;

家庭共餐中,用自己的筷子給孩子夾菜;

用嘴把飯嚼碎了餵孩子。

……

以上這些行為在我們日常育兒和家庭生活中經常發生。所以幽門螺桿菌在家庭之間的傳播最為廣泛。如果家裡父母或者老人,有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其子女的感染機會要比其他家庭高得多。

糞—口傳播,是通過被汙染食物、水源傳播。

所以——

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洗乾淨,肉類一定要做熟了再吃;

飯前、便後一定要洗好手再照顧孩子。

要給孩子做幽門螺桿菌檢查嗎?

經常有家長問用不用專門帶孩子定期檢查幽門螺桿菌。其實,不建議14歲以內的孩子做常規性的幽門螺桿菌檢測。

但是孩子出現以下情況,家長就要警惕:

孩子有明顯症狀

如果孩子經常(注意,是經常)胃痛、胃脹、反酸、噯氣、噁心、嘔吐、腹瀉、便秘、大便發黑,胃口不好而且體重不增反減,就需要檢查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家裡有帶菌者或者相關病史

跟孩子親密接觸的成人,包括家長、保姆、親戚等,每年做常規體檢的時候,需要檢查幽門螺桿菌。

家裡有消化道潰瘍家族史的情況,家長就需要特別注意,建議諮詢醫生。

小孩子怎麼做幽門螺桿菌的檢查?

推薦兒童選用C13呼氣試驗。

C13呼氣試驗具有無創性,無放射性的特點,是兒童檢測幽門螺旋桿菌的首選。另外,胃鏡下胃黏膜組織活檢等均適用於兒童。需要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不推薦對血清、全血、尿液、唾液進行抗體檢測,這些結果適用於流行病學調查,不能用於診斷現在是否處於感染狀態。

孩子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需不需要治療?

孩子沒有消化道症狀的時候,不需要治療。

首先,感染後的發病率其實並不高,可能隨著孩子體質增強,這個細菌自己就沒了。

其次,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主要是選用抗生素聯合治療,而且需要連續大劑量用藥2周。抗生素對孩子整個腸道菌群的傷害特別大,孩子整個脾系功能都會一落千丈,絕對的得不償失。

只有確診為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潰瘍的孩子,或是因慢性胃炎、消化不良做內鏡檢查的孩子,才需要做根除治療。

如果確定需要治療,怎麼做?

到底該怎麼治療,應該由醫生來決定,千萬不要擅自給孩子胡亂吃滅菌藥,因為感染者初始治療不規範,有可能會出現細菌耐藥。細菌一旦耐藥以後,即使找到有經驗的醫生,治療起來也比較難。

父母能做的就是遵醫囑,讓孩子按時服藥。若不按規定、療程使用,容易導致治療失敗及繼發細菌耐藥。

怎麼預防?

除了分餐制,家長平時還應做些什麼預防幽門螺旋桿菌?

•教育兒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不要吸吮手指、玩具等;

•成人應避免對兒童「口-口」餵食、用口試食物溫度、用嘴去吹飯降溫或嘗味、吻兒童等行為;

•提倡分餐。在就餐時,使用公筷、公勺,兒童可以使用單獨的餐具;

•家庭成員之間不混用水杯、牙刷、漱口杯等;

•使用流動自來水清潔;

•安裝抽水馬桶,座便器經常消毒。

其實在中國分餐制是很難的一件事。嘟媽在家能堅持的就是,孩子有自己單獨的餐具、水杯,別人都不能碰,平時單獨清洗和消毒放置。給嘟仔買了香香的兒童洗手液,反覆洗腦飯前便後和回家第一件事要洗手……

當媽真是一場修行,一輩子都有操不完的心。

END

原標題:《孩子腹痛、便秘、反酸噯氣、不愛吃飯,可能是幽門螺桿菌惹的禍!》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幽門螺桿菌:輕則導致胃炎 重則導致胃癌
    幽門螺桿菌病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細菌。1983年首次從慢性活動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檢組織中分離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夠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種類。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幽門螺桿菌(感染)在一類致癌物清單中。幽門螺桿菌病的不良預後是胃癌。胃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在我國,每年大約有16萬人死於胃癌。 預防和控制胃癌已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
  • 幽門螺旋菌會自愈嗎 幽門螺桿菌的症狀有哪些
    如果患上幽門螺桿菌的話,一定要儘快的治療。就算是平時要特別注意體育鍛鍊,身體素質很好,但是體內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也不能夠得到自行消退,這種病菌非常的容易導致胃病,也是形成胃病的主要原因,而且是用一般的藥物非常的難根治,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進行嚴格的治療,才有可能治癒。在平日裡,吃飯要注意飲食的習慣和衛生。儘量少喝酒,不能亂吃藥。有時藥吃錯了也會導致感染幽門螺桿菌的。
  • 可能是幽門螺桿菌惹的禍
    根據臨床經驗,徐芳判斷該患者很有可能為幽門螺桿菌感染,讓其做了呼氣試驗,結果提示:幽門螺桿菌檢測陽性!徐芳介紹,幽門螺旋桿菌經口到達胃後定居,經數周或數月可以引起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胃癌、胃淋巴瘤等疾病,可表現為口臭、噯氣、噁心、腹脹、腹部不適等胃腸疾病症狀。通過呼氣、抽血或者做胃鏡檢查,可以判斷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
  • 經常反酸燒心,小心是幽門螺桿菌在「作祟」,不管不顧,胃病難好
    平時的上腹疼痛、腹部和胃部的脹氣、有口氣我們可能會聯想到,胃病犯了。但經常出現比如反酸和燒心,你知道可能也是因為幽門桿菌搗亂,是胃病犯了嗎?胃病發生的幾大因素之一,是感染了幽門桿菌。幽門菌是我們人類目前所能知道的,唯一能在人胃種存在的微生物品種,它程螺旋狀,有點厭氧,進入人胃中主要藏於胃幽門部位,非常常見,世界上多數的人都被這種病菌感染過。被感染的人很可能發生萎縮性胃炎、慢性的胃炎和消化道上的潰瘍。 幽門桿菌在腸胃「作祟」時,除了反酸燒心,還會出現什麼反應呢?
  • 辦公室一半人「幽門螺桿菌」超標,是聚餐惹的禍?
    對此,大家常常會說很不衛生,但背後到底有哪些風險?幽門螺桿菌傳染可能就是其中一種。近日,南京白領孫小姐在體檢中就發現自己 " 幽門螺桿菌 " 超標。體檢醫生表示,這可能與她常常在外集體就餐有關。更令她感到震驚的是,一個辦公室 8 個小夥伴,竟有 4 個都查出了幽門螺桿菌 " 超標 "。這是怎麼回事?
  • 吃大蒜能殺死幽門螺桿菌?沒有症狀無需治療?真相來了
    比起一人一份的西餐,圍成一桌吃飯的中國人顯得更親近。但是,這份熱鬧歡樂的背後,卻也藏著一些健康風險:比如很多人都有所耳聞的:幽門螺桿菌。當人體內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之後,大多數的患者是沒有什麼症狀的。還有一部分患者,會出現一些類似消化不良的症狀,比如說腹脹,噁心,噯氣等。還可能出現消化性潰瘍、消化不良的情況,當出現消化性潰瘍時,患者可能會出現劇烈的腹痛,甚至可能會有嘔血黑便的情況。
  • 感染上幽門螺桿菌的這幾大症狀,千萬別忽略了
    其實相當大一部分的胃癌都是由於一種細菌——幽門螺桿菌所引起的,幽門螺桿菌又是感染了它會有什麼表現?身體一旦出現以下5個信號,提醒您要小心幽門螺桿菌感染,因為這5個症狀很容易與其他疾病症狀混淆,所以大多數人都忽略了。
  • 檢查出「幽門螺桿菌(HP)」陽性也不必驚慌
    世界範圍內半數以上是感染幽門螺桿菌,但是絕大多數人不是患病,也沒有任何症狀。目前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中的某些致病菌株可以引起慢性胃炎,稱之為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性胃炎。有可能發展為胃萎縮、腸化生,可能極少部分發展為胃癌。67%~80%胃潰瘍患者和95%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幽門螺桿菌感染檢測是陽性。
  • 幽門螺桿菌「來訪」,身體往往有5個反應,自測一下
    說到幽門螺桿菌,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都不陌生,大量相關數據研究證明,機體在感染幽門螺桿菌後一般難以自行清除,通常情況下,胃壁有更好的自衛能力,幫助消化道抵禦微生物。但幽門螺桿菌感染後,胃黏膜的抵抗力便會減弱,幽門螺桿菌可以穿透黏膜層,固定胃上皮細胞,導致慢性腸道感染,這可能會導致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等。幽門螺桿菌感染不易根除,如果出現5種症狀,表明你即已感染。1、上腹部疼痛胃腸道感染幽門螺桿菌時間較長的患者,細菌在胃裡繁殖,不斷刺激胃酸分泌,破壞胃黏膜的防禦機制,表現出上腹疼痛和脹痛的症狀。
  • 胃怎麼也好不起來,或許是幽門螺桿菌在作怪,4個跡象可幫助判斷
    原因其實比較簡單——很可能是感染上了幽門螺桿菌。什麼是幽門螺桿菌?「幽門螺桿菌」簡稱「Hp」,是一種螺旋形、可以寄生在人體胃部的細菌。它黏附於胃黏膜的細胞間隙中。並通過釋放氨氣來構建鹼性微環境,從而中和胃酸,胃酸傷不了它。
  • 幽門螺桿菌「剋星」找到,若你常吃,修復黏膜,擁有「好胃」!
    感染幽門螺桿菌危害 有些人長期感染幽門螺桿菌,可能沒有症狀,可能會出現胃炎、胃潰瘍,這跟幽門螺桿菌的菌種毒性、人體免疫力都有關係。還有一部分人可能會從慢性胃炎發展為萎縮性胃炎,不加阻止的話,最後會發展成胃癌。目前認為,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群中大約有1%~2%會發生胃癌。
  • 三種食物是幽門螺桿菌「天敵」,常吃點,老胃病「不藥而愈」
    幽門螺桿菌和胃癌的不解之緣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中,幽門螺桿菌(感染)被放在了一類致癌物清單中。 現已證明,胃癌的發生和幽門螺旋桿菌呈陽性分不開,在進行幽門螺旋桿菌檢測之後,若是指標長期居高不下,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 闢謠:幽門螺桿菌陽性一定要根治嗎?醫生這次終於說出了真相
    雖然長期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是導致胃癌的因素之一,但是幽門螺桿菌呈陽性並不代表據統計,只有不到1%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最終會發展成胃癌。 因此,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不代表一定會發生胃癌。
  • 31歲男子,家中常備1物當「水」喝,幽門螺桿菌奇沒有了
    31歲男子,家中常備1物當「水」喝,幽門螺桿菌奇沒有了。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很常見的細菌,你可能很少聽說過這個名詞,但它一直就在我們的身邊。甚至,可能已經不知不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了。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寄生在人體胃酸裡面的細菌,它主要活躍在胃的幽門處,而且尾部帶有螺旋狀的鞭毛,因此稱它為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都有哪些症狀?感染幽門螺桿菌通常會有:胃痛、胃脹、胃酸、消化不良、便秘、食慾低下、反酸、噁心、噯氣以及各種胃不適的症狀。幽門螺桿菌可以通過C13或C14呼氣實驗來檢測。
  • 關於幽門螺桿菌的最全科普,一篇終結你所有疑問!
    人是幽門螺桿菌的唯一傳染源,主要藏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糞便裡。1.主要症狀是反酸、燒心以及胃痛、口臭。2.會引起慢性胃炎,主要臨床表現有:上腹部不適、隱痛,有時發生噯氣、反酸、噁心、嘔吐,病程緩慢,但是容易反覆發作。3.可能引起胃黏膜損害,臨床疾病的發生呈現多樣性,患者多出現反酸、噯氣、飽脹感等。
  • 關於「幽門螺桿菌」的最全科普,一文解決所有疑問!
    1.主要症狀是反酸、燒心以及胃痛、口臭。 2.會引起慢性胃炎,主要臨床表現有:上腹部不適、隱痛,有時發生噯氣、反酸、噁心、嘔吐,病程緩慢,但是容易反覆發作。
  • 不小心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身體或出現4個反應,自測一下有沒有
    據了解,如今有很大一部分人的生活和工作壓力都極大,甚至需要犧牲用吃飯的時間去加班,這讓很多人的飲食開始越來越不規律,一次兩次這樣可能並不會產生危害,但時間長了以後,我們的身體尤其是腸胃就會受到影響,當腸胃的抵抗力下降時,最容易出現的就是幽門螺桿菌,大家一定要重視起來。
  • 47歲打工夫妻雙雙感染幽門螺桿菌,醫生:跟妻子脫不了關係!
    張姐夫妻為何感染幽門螺桿菌?原來進了廠後,張姐夫妻努力勤奮,張姐夫妻倆又是都愛吃辣的人,吃飯幾乎是無辣不歡,飲食上也沒有忌過口,長久以往夫妻倆腸胃就出現了問題。剛開始時只是張姐老公吃完飯偶爾腹脹腹痛,有些噯氣,倒是還能忍受,直到後來吃什麼吐什麼,張姐就埋怨他老公嬌氣,說有什麼大不了的,不用去看醫生的,忍忍就好了。後來張姐也出現這種情況,這下夫妻倆只能去醫院了,做了胃鏡並且活檢,檢測結果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並且胃裡都是,張姐夫妻瞬間嚇到哭了。
  • C13呼氣試驗:吹口氣就能讓幽門螺桿菌無所遁形
    現在人們生活節奏快,長期的情緒緊張、加班熬夜、飲食不規律,會導致自身免疫力下降;再加上餐具不潔,飲食重口味等不良生活方式,很容易出現消化系統的症狀,主要有:胃痛、胃酸、胃脹、消化不良、噯氣等等。說到這很多人都有同感。
  • 胃部最怕「兩種水」,你若愛喝,攆走幽門螺桿菌,口臭悄悄溜了!
    28歲的王先生,患有胃病4年了,只因他從大學畢業就開始跑銷售,加上平日裡東奔西走、忙於談客戶和應酬,常常因為趕不上飯點餓著肚子,要麼就是跟客戶應酬喝酒太多,不久之後就老感覺到胃脹、胃痛,整個人變瘦了,口氣也難聞,到醫院檢查過胃感染幽門螺桿菌,而且HP值還高達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