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人,這種食物近期慎食,4月、5月是中毒高發期!

2020-12-04 澎湃新聞

@黑河人,這種食物近期慎食,4月、5月是中毒高發期!

2020-04-26 11: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貽貝亦稱海虹,是一種雙殼類軟體動物

煮熟後加工成幹品——淡菜,

生活在海濱巖石上。

海虹鮮美又營養,

是一些食客的「心頭好」。

但在4-5月,

部分地區的海虹,

或因赤潮高峰累積一定毒性,

食用有中毒風險。

目前,河北唐山、秦皇島等地已發布安全警示,

建議不要在4-5月食用海虹。

多地發布關于謹慎食用海虹的安全提示

近年來,唐山市周邊發生多起因食用海虹而引發的中毒事件。食用海虹引起中毒的原因是由於海虹等貝類攝食有毒藻類在體內蓄積毒素造成的。

秦皇島市人民政府發布消費警示:暫不要購買和食用海虹。秦皇島市第二醫院也發出提醒,建議廣大群眾暫時不要捕撈、購買和食用海虹。

因為食用海虹而導致食物中毒的事件在多地都發生過。

去年4月,河北省昌黎縣部分醫療機構先後接診多例疑似因食用海虹造成的中毒病例,患者初期症狀均為口唇、手腳麻木,後期伴有噁心、嘔吐、頭暈、呼吸困難等症狀。2017年6月,福建省漳浦縣36名村民因海虹中毒被緊急送醫救治。

為什麼現在吃海虹易中毒?

赤潮是海水中的浮遊生物(微藻)爆發性增殖或集聚引起水色變化,危害漁業與生態環境的一種現象,主要發生在近海海域。赤潮的水色因形成時佔優勢浮遊微生物的種類而異,有呈粉紅色、醬紅色、黃褐色甚至綠色,赤潮的海水帶有腥臭味。赤潮發生時,海水的溶氧量明顯降低,赤潮微藻帶有強烈毒性。

海虹有毒,主要是由於海虹食用了一種具有毒性的赤潮之後,毒素在其體內蓄積所導致的。赤潮毒素的種類繁多,食用貝類引起的麻痺性貝毒、腹瀉性貝毒、失憶性貝毒中毒都可歸因於赤潮毒素。

麻痺性貝毒是一種與河豚毒素的毒力與毒性近似的神經毒,也是我國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見的毒素之一,毒性極強。

一旦食用含有此毒素的貝類,可引起人體神經肌肉麻痺,輕者出現口唇麻木和刺痛感、四肢肌肉麻痺等症狀,重者可導致呼吸肌麻痺而死亡。

這類毒素極耐高溫,家中普通的加熱方式並不能降解毒素;就算是吃了已經烹調過的海虹,也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

通過麻痺性貝類毒素的發展規律發現,貽貝動物中麻痺性貝類毒素的含量在每年4、5月份將達到最高,這也是每年到了此時「海虹中毒事件」高發的根本原因。

異形:懷疑中毒時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進行催吐處理,並儘快前往醫療機構治療。

海鮮這些部位不要吃

1、螃蟹:蟹腮、蟹腸、蟹胃和蟹心不能吃

蟹腮:螃蟹的呼吸器官,是用來過濾水質的,很髒,腮下的三角形蟹白也要去除。

蟹腸:裡面有排洩物,掰開蟹身後,看到蟹黃、蟹肉處有一根根黑色的東西,要去掉。

蟹胃:躲在蟹黃裡的三角包,內有排洩物。

蟹心:藏在蟹腹中間黃膏最厚的地方,是最寒的。掀開蟹殼,可以看到一層黑色的膜衣,白色片裝的蟹心就在黃膏與黑色膜衣之間。

2、海蝦:蝦頭儘量不要吃

蝦頭儘量不吃,因為有些毒素以及重金屬殘留物都存於蝦頭裡。蝦線也應儘量剔除,一是因為蝦的消化道裡有髒東西,另外也影響口感。

3、扇貝:儘量別生吃

去掉黑色內臟

扇貝的裙邊也可以涼拌或爆炒著吃,但裙邊裡面藏垢較多,儘量不要生吃。另外,扇貝柱底部黑色的小部分是扇貝的內臟,建議去掉,不要食用。

4、海星:吃多了易過敏

很多人吃海星會過敏,不要因為味道好就猛吃。

5、鮑魚:綠色內臟有毒素

易引起皮炎等過敏反應

鮑魚肉旁邊的綠色東西就是內臟,通常裡面具有毒素,容易引起皮炎等過敏反應,不建議食用。鮑魚毒素的中毒症狀為臉和手出現紅色水腫,體質過敏者反應更大。

監製:徐曉巖

來源:生活報

原標題:《@黑河人,這種食物近期慎食,4月、5月是中毒高發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提醒:海虹近期慎食,4月、5月是中毒高發期!
    但在4-5月,部分地區的海虹,或因赤潮高峰累積一定毒性,食用有中毒風險。目前,河北唐山、秦皇島等地已發布安全警示,建議不要在4-5月食用海虹。多地發布關于謹慎食用海虹的安全提示近年來,唐山市周邊發生多起因食用海虹而引發的中毒事件。
  • 愛吃海虹的朋友忍一忍,4月、5月是中毒高發期
    但4月-5月,海虹或因赤潮高峰累積一定毒性,食用有中毒風險。目前,唐山市、秦皇島山海關區多地已發布安全警示,建議群眾不要在4—5月採購和食用海虹。赤潮致使海虹累積毒素海虹,也被稱為貽貝、青口貝等,煮熟加工的幹品被稱為「淡菜」。
  • 福建省現赤潮近期慎食貝類海鮮 藻類毒性極強
    原標題:福建省現赤潮 近期慎食貝類海鮮海峽網6月10日訊(海都記者 章微)昨日,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預警:因6月6日,泉州石獅市梅林碼頭附近海域(位於預警海區Ⅶ區)發現赤潮,該赤潮中含麻痺性貝毒的藻類,毒素毒性極強,尚無特效的解毒方法,提醒近期慎食貝類海鮮。
  • 近期少吃海虹,嚴重可致命
    據了解赤潮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異常現象每年4至6月是赤潮高發期沿海水質毒性強嚴禁任何人員下海遊泳、入海採捕切勿食用貝類等海鮮品竹筏不得出海釣魚以免發生中毒事件!要知道因它導致的貝類中毒事件時有發生曾造成福建多人中毒泉州石獅:8名人員誤食貝類中毒!2017年6月7、8日受赤潮影響石獅市永寧鎮梅林村至西岑村海域的貝類產品受到汙染發生兩起8名外來務工人員因撿貝類海產品失誤中毒事件漳州漳浦:36人吃淡菜中毒!
  • 近期慎食這種海鮮,會引起中毒,嚴重可致命
    點擊播放 GIF 0.0M不過愛吃海鮮的吃貨們最近就有點不淡定了因為這種大多數人都愛吃的海鮮最近出問題了……前幾天唐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食用海虹安全警示秦皇島山海關區政府也發布緊急通知檢測出其貝類毒素超標4倍以上提醒消費者近期不宜食用海虹消息一出
  • 已進入高發期,山區農村要特別注意,小心誤食中毒!
    這一條腿指的就是蘑菇可見這蘑菇的營養確實不一般啊~4月以來,十堰雨水充沛野生蘑菇瘋長所有人警惕了十堰市疾控預防控制中心發布健康預警野蘑菇千萬別隨意採食曾有人中毒身亡一家四口吃野蘑菇中毒兩兄弟喪命十堰市疾控預防控制中心食源性疾病預防控制科科長高海波介紹,根據我省風險評估結果提示,5月-10月,是野生毒蘑菇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高發期,山區農村居民為重點關注人群。
  • 廈門目前處於水痘、諾如病毒感染高發期,疾控提醒做好科學預防
    [新聞頁-臺海網]臺海網1月2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李方芳 通訊員 陳贇)隨著近日冷空氣來襲,氣溫大幅降低,又到了水痘和諾如病毒的高發期。此外,還應重點關注一氧化碳中毒和低溫燙傷。接種水痘疫苗後 密接者也可能感染廈門市疾控專家介紹,本市近期處於水痘發病高峰期,兒童、青少年等易發病人群應積極預防,全市各中小學、幼兒園均有學生感染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傳染性強,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
  • 這種海鮮近期少吃 什麼是海虹
    肉味鮮美,營養豐富,幹品含蛋白質53.5%、脂肪6.9%、糖類17.6%、無機鹽8.6%,以及各種維生素、碘、鈣、磷、鐵等微量元素和多種胺基酸,由於海虹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被人們稱為「海中雞蛋」。  海虹體內的毒素一般是通過攝食有毒單胞藻,在體內富集形成的。也許與當地水質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有關。淋痺性貝類毒素一般可能存在於雙貝類體內,烹煮並不能把該種耐熱的毒素消除。
  • 這種海鮮近期少吃,嚴重可致命!
    緊急通知@所有人請注意!據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消息近日,莆田南日島、泉州惠安縣大港灣附近海域發生赤潮赤潮海域水體呈棕褐色網絡圖4月22日,據泉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報告惠安縣大港灣附近赤潮仍在持續赤潮海域水體呈棕褐色面積縮小為1平方公裡赤潮附近海域有牡蠣養殖目前未受赤潮影響赤潮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
  • 4名兒童食用野蘑菇中毒,僅1人倖存
    對於美味可口的食物大部分人難以抵擋誘惑比如野外生長的蘑菇▼▼▼近一個月來陝西省西安市兒童醫院已經收治4名兒童患者都是因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其中,僅有一名1歲半兒童倖存……4名兒童食用野蘑菇中毒 僅1人倖存8月20日,西安市兒童醫院同時收治了1歲半的女孩婷婷(化名)和2歲半的男孩晨晨(化名),兩人均是一起10人聚集性中毒事件裡的兒童
  • 邯鄲市疾控中心:關於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的健康提示
    近期,國內呈現零星散發病例、局部聚集性疫情連發態勢,防控形勢極其複雜嚴峻。截至2021年1月4日24時,我省已報告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9例,其中石家莊14例、邢臺5例,當日新增無症狀感染者30例。
  • 廈門人最近這些食物慎吃!
    生食這些食物很危險還很可能患上肺吸蟲肺吸蟲也稱「衛氏並殖吸蟲」,通常寄生在人的肺臟內,引起陣發性咳嗽、咳痰、咯血,也可異位寄生在腦部,在腦組織中移行和破壞組織,引起頭痛、嘔吐,少數有偏癱、癲癇等症狀醫生表示, 洋洋體內是一種名為肺吸蟲的寄生蟲,一旦進入人體就會到處遊走「四處為家」,還會以人體組織為食。而洋洋感染這種可怕寄生蟲的原因就是生吃了帶有肺吸蟲卵的螃蟹所致。
  • 這些蔬果類食物食用不當會中毒甚至致命
    大洋網訊 一提起食物中毒很多人總會誤以為只有一些陌生野生植物才會引發中毒,其實不然,一些我們日常熟悉的傳統蔬果類食物,比如黃花菜、大豆、扁豆、蠶豆、芒果、西紅柿、馬鈴薯、芋頭等傳統蔬果類食物,若食用不當,同樣容易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 夏季食物中毒高發!這5種食物吃不對會中毒
    那麼, 哪些食物更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呢? 3、隨處採摘的蘑菇 全國食源性疾病監測2016年結果顯示,食物中毒事件中,蘑菇中毒佔24.43%,死亡人數佔68.54%。 使用野外採蘑菇,不了解其毒性,食用後導致食物的中毒事件已經屢見不鮮了。
  • 6人聚餐時中毒!這東西毒力強、致死風險高!千萬別吃!
    附近一居民告訴記者,8月20日晚,大排檔的人聚餐時食用河豚出現中毒症狀,被緊急送往醫院。 根據店招牌上的電話,記者聯繫了該大排檔相關經營人員,對方稱確有食用河豚魚中毒的事。 他告訴記者,河豚是一朋友帶到店裡給他們聚餐用的,由於「不懂殺」,不懂如何製作,就用來涮火鍋,結果食用後中毒,「當時大家只吃了一條河豚魚,沒想到會有這麼嚴重的後果,食用人員中,2人中毒較重、4人中毒較輕。」
  • 當心中毒!溫州部分海域發生赤潮 近期最好別吃貝殼類海鮮
    針對近期我市部分海域發生赤潮現象,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近日發布消費警示,提醒市民慎食貝殼類海產品,以免發生中毒。研究資料顯示,這種藻類主要具備溶血毒素,會導致機體紅細胞及其他有核細胞裂解,人體感染後患者的尿液呈醬油色,造成腎功能衰竭。  溫州海洋環境監測中心抽檢的「米氏凱倫藻」中,已檢測出毒素存在。這種毒素通過生物鏈會進入貽貝(淡菜)、鮑魚、扇貝等貝殼類海產品體內,人食用後容易產生中毒現象。不過,像蟶子、血蛤等貝類,因生活在灘涂附近,攜帶這種毒素的可能性則較小。
  • 這種特徵的蘑菇千萬不能採食
    紅網時刻記者 劉璇 長沙報導6月份,雨水多,氣溫逐漸升高,為野外蘑菇的生長提供了充足養分,湖南進入野生蘑菇中毒高發期。特別是灰花紋鵝膏菌等劇毒蘑菇在省內多地生長活躍,有不明真相的群眾因誤採誤食而引發中毒。
  • 【防控指南】12月防病提示
    近期我省由於氣溫大幅下降,冬季取暖,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頻發。因此,在取暖或沐浴時,應特別注意預防一氧化碳中毒。12月仍處於新冠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人體容易受到呼吸道傳染病的侵襲,同時,一些腸道傳染病如諾如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性腹瀉有可能增加。
  • 河北人注意!吃這種常見食材可能會中毒!目前已有地區禁售、禁加工...
    4月到了,疫情好轉,天氣漸熱 唐山各餐飲店也已恢復了堂食 朋友們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 喝酒擼串、燒烤海鮮,甚是愜意 且慢!!! …… 你知道嗎?
  • 8齡童吃石斑魚卵中毒後全身癱瘓(組圖)
    專家提醒:臨床來看,在珊瑚魚、老虎斑、東星斑等石斑魚身上,都發生過人食用後雪卡毒素中毒的病例,深海魚內臟較易積聚此毒素,最好少吃魚內臟。一旦魚裡藏毒,加熱、冷藏及曬乾等辦法皆不能把毒素清除。4月初,亮亮媽媽在菜市場看到一條大石斑魚的魚卵又大又新鮮,便買回家做菜,亮亮非常喜歡吃。父母認為魚卵蛋白質含量高,也讓亮亮儘量多吃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