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福建這片海域出現赤潮!這種海鮮近期少吃,嚴重可致命!

2021-01-15 瀟湘晨報

緊急通知

@所有人請注意!

據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消息

近日,莆田南日島、泉州惠安縣大港灣附近海域發生赤潮

赤潮海域水體呈棕褐色

網絡圖

4月22日,據泉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報告

惠安縣大港灣附近赤潮仍在持續

赤潮海域水體呈棕褐色

面積縮小為1平方公裡

赤潮附近海域有牡蠣養殖

目前未受赤潮影響

赤潮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

一種異常現象

每年4至6月是赤潮高發期

過去因赤潮導致的貝類中毒事件

時有發生

還不了解赤潮以及赤潮危害的小夥伴們

速速一起往下看

什麼是赤潮?

赤潮,國際上把它稱為「有害藻華」,它發生時常常在海洋或湖面上形成一大片紅色景象,因此被許多人比喻成「紅色幽靈」。其實,它是水中的一些細菌、原生動物和浮遊植物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地增殖或高度聚集從而引起水體變色現象。

赤潮 網絡圖

赤潮分無毒赤潮和有毒赤潮。無毒赤潮一般是無害的。而有毒赤潮中的赤潮生物能夠產生麻痺性貝毒、下痢性貝毒、神經性貝毒等毒素,人類一旦食用就易引起中毒反應。

注意了!

由赤潮引發的貝類中毒

是一種毒性較強的有機毒素

網絡圖

貝類毒素要警惕!

麻痺性貝類毒素

是我國海洋赤潮毒素中最常見的毒素之一

約佔藻毒素引起中毒事件的87%

據統計

全球每年因麻痺性貝毒

而引發的中毒事件約為2000起

死亡率達到15%

貝類中毒有這些症狀!

一旦食用含有麻痺性貝毒的貝類

毒素很快在體內釋放

從而引起人體神經肌肉麻痺

輕者出現口唇麻木和刺痛感

四肢肌肉麻痺等症狀

重者可導致呼吸肌麻痺而死亡

目前,麻痺性貝類毒素、河豚毒素等

尚無特效解毒方法

為有效預防貝類毒素中毒

以下事項大家近期一定要注意

遠離赤潮海域!千萬不要自行採食野外貝類!

專家表示,即便有毒赤潮已經消亡一段時間,受汙染的水產品依然會有毒素反應,尤其是對雙殼貝類的影響較大。

吃海鮮一定去正規市場購買!

大家在購買貝類(如牡蠣、青蛤)等水產品時,應選擇去大型、正規的超市或市場購買。在購買水產品時可查看憑證,儘量避免購買來自赤潮地區的貝類。

【來源:廈門日報社】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多地緊急提醒!近期少吃海虹,嚴重可致命
    要知道因它導致的貝類中毒事件時有發生曾造成福建多人中毒泉州石獅:8名人員誤食貝類中毒!2017年6月7、8日受赤潮影響石獅市永寧鎮梅林村至西岑村海域的貝類產品受到汙染發生兩起8名外來務工人員因撿貝類海產品失誤中毒事件漳州漳浦:36人吃淡菜中毒!
  • 這片海域來了赤潮……
    據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消息,近日福建石獅紅塔灣、莆田南日島、泉州大港灣和福清海域先後出現赤潮,赤潮海域水體呈棕褐色。其中,根據4月20日發布的信息,惠安縣大港灣附近海域的赤潮面積達到約4平方公裡,4月24日仍有新赤潮發生。
  • 爆發赤潮≠海鮮有毒,福建海鮮表示:這鍋我不背!
    由於在人們印象中,「赤潮」一詞經常與「有毒海鮮」掛勾,加上多家媒體宣傳,近期海鮮銷量(尤其是貝類)出現了明顯下滑。這對於尚未從疫情寒冬期回暖的貝類產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 近期慎食這種海鮮,會引起中毒,嚴重可致命
    點擊播放 GIF 0.0M不過愛吃海鮮的吃貨們最近就有點不淡定了因為這種大多數人都愛吃的海鮮最近出問題了……前幾天唐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食用海虹安全警示秦皇島山海關區政府也發布緊急通知檢測出其貝類毒素超標4倍以上提醒消費者近期不宜食用海虹消息一出
  • 福建這片海域發生赤潮,已致大量魚類死亡!買海鮮要謹慎!
    平潭蘇澳某村的養殖區魚苗也出現大量死亡,這對於養殖戶們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成片的魚兒死亡,養殖戶們心都碎了,真的好可惜!昨天,平潭綜合實驗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也發布了一則通告:廣大經營者、消費者:近期我省沿海區域進入赤潮易發期。
  • 比眼睛蛇毒強80倍的劇毒,為何會出現在海鮮裡?
    2017年6月8日,福建漳州漳浦縣的村民們在吃過一頓普通的海鮮後出現了明顯的身體不適。「嘴麻、手麻、腳麻,喘不過氣來,感覺快要撐不過去了。」其中一位中毒村民回憶起當時的情況是這樣描述的。當地接收中毒村民的醫院急診科醫生說,有些群眾來到醫院時的狀態很差,有的甚至都站不穩,需要他人攙扶。
  • 福建這片海域的海兔千萬別吃!
    福建人近期千萬別碰這東西!福建這片海域的海兔,有人食用後住院!  「利織母」學名為「海兔」,屬淺海生活的貝類,殼已退化為肉殼,背面有透明的薄薄的殼皮,殼皮一般呈白色。  突發!東山多個村民食用利織母(海兔)入院治療。日前,記者從東山縣海洋與漁業局獲悉,近日東山縣有村民由於食用海兔而出現食源性疾病的現象。
  • 福建省現赤潮近期慎食貝類海鮮 藻類毒性極強
    原標題:福建省現赤潮 近期慎食貝類海鮮海峽網6月10日訊(海都記者 章微)昨日,福建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預警:因6月6日,泉州石獅市梅林碼頭附近海域(位於預警海區Ⅶ區)發現赤潮,該赤潮中含麻痺性貝毒的藻類,毒素毒性極強,尚無特效的解毒方法,提醒近期慎食貝類海鮮。
  • 福建海域進入赤潮高發期 部分海域出現赤潮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21日發布福建赤潮監測預警信息,4月18日中午,赤潮監視志願者發現莆田南日島東岱附近海域水色異常。送檢水樣中浮遊植物第一優勢種為無毒的細弱海鏈藻,最高細胞密度為2.10×106個/升(基準密度:6×105個/升)。
  • 溫州部分海域發生赤潮 近期最好別吃貝殼類海鮮
    針對近期我市部分海域發生赤潮現象,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近日發布消費警示,提醒市民慎食貝殼類海產品,以免發生中毒。  資料圖  溫州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人士介紹,近段時間以來,平陽、蒼南海域連續發生赤潮現象,主要是「米氏凱倫藻」等有毒藻種的蔓延。
  • 如何避免赤潮反覆成災?福建赤潮導致群眾中毒事件追蹤
    赤潮災害導致群眾誤食水產品中毒  「有些群眾中毒後站都站不穩,被扶著送到醫院。」解放軍175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鄭志鵬說,這些群眾都是中午吃了貽貝。一開始只是口舌麻木,後來出現頭暈、走路不穩、手腳活動受限等中毒症狀。  「我們一接到群眾食用貝類產品中毒的消息後,連夜組織技術人員趕赴現場開展調查監測。」
  • 食品安全提醒!近期海洋赤潮!食用海鮮時應注意……
    說起海鮮,這可是很多人都超級喜歡吃的美食呢。特別是一些海邊城市,外地遊客居多,所以大家也都想嘗嘗鮮。但是,海鮮可不是什麼時候都沒問題的,最近,有人發朋友圈稱,「食用海虹也能中毒」!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 浙江海域出現7000多平方公裡大面積赤潮(附圖)
    鍾光偉袁忠平/Photobase  新華網浙江頻道6月9日電浙江海域最近出現面積超過7000平方公裡的大面積赤潮,主要分布在舟山、溫州海域。  赤潮是水體中某些微小的浮遊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範圍內一段時間中水體變色現象。通常水體顏色因赤潮生物的數量、種類而呈紅、黃、綠和褐色等。
  • 常吃的海鮮被查出毒素超標!可引發食物中毒,如何預防有妙招
    常吃的海鮮被查出毒素超標!近日,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警示稱,受赤潮影響,當地部分養殖貽貝被檢出貝毒素超標。消費者經常會在各省市市場監管局的檢測公示信息裡發現海鮮中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一般是以非法添加、攜帶海洋病菌為主,大部分都是人為問題。
  • 這種海鮮近期少吃 什麼是海虹
    麻痺性貝類毒素(PSP)會導致人出現四肢肌肉麻痺、頭痛噁心、流涎發燒、皮疹等症狀,嚴重的會導致呼吸停止,僅0.5mg就能使人死亡。  為防止中毒事件的發生,提醒廣大居民近期不要採集、買賣、食用海虹,在食用其他貝類海鮮時,一定要去除內臟食用,而且一次不宜食用過多。
  • 為什麼四五月份海虹等貝類要少吃?來聽專家怎麼說
    海虹因肉嫩味鮮,一直是許多食客的海鮮必選產品。但每年4月-5月,海虹或因赤潮高峰累積一定毒性,食用有中毒風險,全國各地也紛紛出臺了一些安全提示,提醒市民少食慎食海虹。為此,小布也邀請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的陳舜勝教授為市民答疑解惑。
  • 這種海鮮的毒不好解
    海鮮在人們心中可是好東西,它的營養價值十分的高,雖然吃海鮮的好處有很多,但是,吃海鮮禁忌也有很多,你知道海鮮不能和什麼一起吃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吃海鮮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這種海鮮千萬別吃 一顆或能致命  美味的螺類是夏秋季節的熱門美食,但是近期在浙江等地卻發生多起因食用織紋螺引起的中毒事件。
  • 深圳灣海域泛起大片紅褐物質?莫慌!那是赤潮!
    蜿蜒綿長的海岸線 海天一色的視覺衝擊 讓深圳灣濱海休閒帶 成為了深圳人休閒觀光的好去處 然而這兩天 家住蛇口片區的鐘先生發現 深圳灣遊艇會附近海水中 突然出現5月3號深圳灣海域發生赤潮易彎藻和中肋骨條藻赤潮 ,現場觀測赤潮海域海水呈淺紅褐色,連續片狀分布在深圳灣內海域,赤潮面積為6平方千米,未見魚類死亡現象。
  • @黑河人,這種食物近期慎食,4月、5月是中毒高發期!
    @黑河人,這種食物近期慎食,4月、5月是中毒高發期!為什麼現在吃海虹易中毒?赤潮是海水中的浮遊生物(微藻)爆發性增殖或集聚引起水色變化,危害漁業與生態環境的一種現象,主要發生在近海海域。赤潮的水色因形成時佔優勢浮遊微生物的種類而異,有呈粉紅色、醬紅色、黃褐色甚至綠色,赤潮的海水帶有腥臭味。赤潮發生時,海水的溶氧量明顯降低,赤潮微藻帶有強烈毒性。
  • 廈門海域發現無毒赤潮 已啟動三級響應!
    繼上個月之後,廈門海域近日再度出現了無毒赤潮,據通報,廈門已於3日晚啟動了赤潮災害預警三級響應發現赤潮!赤潮監測是我市海洋部門的一項常規工作。✔6月29日,監測機構在同安灣後田海域發現赤潮,生物第一優勢種為無毒的中肋骨條藻,赤潮海域水色呈淺褐色,面積約4平方公裡。✔從7月1日開始,在同一片海域的第一優勢種轉變為尖刺擬菱形藻,赤潮影響範圍也在繼續擴大;✔至7月3日,赤潮已經擴展至西海域寶珠嶼附近,面積約達30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