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海鮮千萬不能吃,吃了會中毒呢?海鮮在人們心中可是好東西,它的營養價值十分的高,雖然吃海鮮的好處有很多,但是,吃海鮮禁忌也有很多,你知道海鮮不能和什麼一起吃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吃海鮮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這種海鮮千萬別吃 一顆或能致命
美味的螺類是夏秋季節的熱門美食,但是近期在浙江等地卻發生多起因食用織紋螺引起的中毒事件。前日,衛生廳發出通知,嚴禁任何餐飲服務單位經營織紋螺。昨日,記者走訪水產品市場、海鮮超市及一些餐飲店,暫無發現有人擅自售賣織紋螺。
專家 尚無特效解毒藥
據了解,織紋螺俗稱海絲螺、海獅螺、麥螺或白螺等,是一種生活在近海礁石附近和泥沙質海底的螺類,主要分布於我國東南沿海一帶。
織紋螺的外部特徵為螺絲狀外殼,有螺旋部和體螺層兩部分,螺旋部尾部較尖,體螺層較大,整個螺體細長,長度約為1釐米左右、寬度約為0.5釐米,約指甲蓋大小,殼面常具有1~3條紫褐色或紅黃色螺帶,肉體為淡黃色。眼睛正對螺口觀察,可發現其螺紋生長方向為逆時針方向,與常見的蝸牛、田螺等相反。
「這種毒素類似河豚毒,是一種神經性毒素。該毒素通常耐熱,一般烹調溫度很難將其破壞。人食用後會因神經傳導中斷而中毒,出現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症狀,潛伏期最短為5分鐘,最長為4個小時,重症者常因呼吸麻痺而死亡。」相關負責人介紹,織紋螺旺汛期(從4月份開始)也是食用織紋螺導致中毒的高峰期。對食用織紋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解毒藥物。
為何織紋螺會帶有毒性?
記者了解到,織紋螺本身無毒,其致命毒性是由於織紋螺攝食有毒藻類,富集和蓄積藻類毒素而被毒化所致。
其實織紋螺本身是一種可食性的動物,但是為何現在卻變成有毒的「毒螺」呢?其實,織紋螺的毒性是外源性的,而不是內源性的。現有的研究發現,織紋螺體內含有的毒素或有兩種,一種是麻痺性貝毒,另一種是河豚毒素以及衍生物。也就是說,其毒素來源有兩個,一個植物性的,一個動物性的。
由於織紋螺是一種食腐動物,所以它們獲取麻痺性貝毒,主要是從有麻痺性貝毒的貝類甚至魚蝦身上獲得的,這是織紋螺富集毒素的主要來源。織紋螺中毒也和麻痺性貝毒中毒症狀相似,所以容易與其混淆。此外,也有報導織紋螺食用有毒藻類,從而變成「毒螺」,比如像塔瑪亞歷山大藻、鹽多加藻這些附著在巖石上的微生藻類,都是有毒藻類。另有研究發現,在水域中有毒藻類富集如赤潮時,織紋螺體內會大量積聚來自藻類的毒素。這幾十年來我國赤潮增多,有可能是織紋螺中毒事件增多的誘因。
走訪,市場未見織紋螺
在一家海鮮超市裡,各類海鮮產品琳琅滿目,其中就包括不少螺類,如紅螺、錢螺、大旺螺和苦螺。「這裡有賣織紋螺嗎?」記者問。「織紋螺有毒,早就不讓賣了。」店員告訴記者,幾年前,國家明令禁止銷售有毒的織紋螺。
在文化宮,記者看到不少大排檔上都擺放著螺類產品,如釘螺和吸吸螺等。這是什麼螺?田螺。這裡有賣海螺嗎?沒有。
攤主張先生介紹,他們所售賣的螺類多以河螺居多,海螺較少。「有聽說過一些螺類有毒,但我們這裡的螺類都是安全無毒的。」記者走訪市區東街等多家餐飲店,也均未發現織紋螺的身影。
市民如果有發現餐飲單位擅自經營織紋螺,可撥打電話舉報,市民一旦誤食織紋螺,如發生口唇麻木等類似神經系統症狀的,須立即到醫院就診。
近期,市海洋與漁業局已在產區、農貿市場、水產品批發市場等場所的明顯位置張貼常見織紋螺及其毒性的彩圖,提高市民對有毒織紋螺的認識,防止發生誤食中毒事件。同時積極向生產者宣傳採捕、銷售有毒織紋螺的嚴重後果,從源頭上控制水產品的質量。
吃海鮮禁忌 這些必須懂
鮮美海鮮讓人無法停嘴,可是,吃完海鮮後,有的人就會腹瀉,這是因為什麼呢?因為吃海鮮也是有一些禁忌哦!這不,有媒體報導,某旅行團的13名內地旅客在乘坐飛機從泰國返回香港時,出現嘔吐及腹瀉,而這批遊客在曼谷登機前均曾在當地吃過海鮮,不排除集體食物中毒。那麼吃海鮮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供應美國阿拉斯加刺海參(活凍,含有桂花蚌),各類雲南野生靈芝
電話 :13157622178(可加微信)
微信 :china-schy98
中國水產行業網:http://www.schy98.com/
生蠔、切蟹,,電話、微信:13605128266(秦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