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的海鮮被查出毒素超標!可引發食物中毒,如何預防有妙招

2020-11-22 澎湃新聞

常吃的海鮮被查出毒素超標!可引發食物中毒,如何預防有妙招

2020-07-11 0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全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發布

海鮮,大海給人類最好的饋贈。

由於其營養價值高,味道美味而廣受消費者歡迎。

近日,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警示稱,受赤潮影響,當地部分養殖貽貝被檢出貝毒素超標。

消費者經常會在各省市市場監管局的檢測公示信息裡發現海鮮中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一般是以非法添加、攜帶海洋病菌為主,大部分都是人為問題。

但是此次貝毒素超標根據浙江省舟山市嵊泗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提示,此次貝類毒素的產生來源於赤潮。

赤潮是水體中的藻類等浮遊生物在特定環境條件下驟然增殖高度聚集,引起水體變色的現象。通常每年的5-7月份是赤潮高發期。

海產品中最容易被赤潮影響的當屬貝類。因為貝類是濾食性動物,這種攝食方式導致其非常容易富集有毒藻類產生的毒素。

貝類毒素主要由海洋中的有毒藻類通過食物鏈傳遞給藻食性的貝類等生物,並在其體內蓄積形成的有毒高分子化合物。

貝類毒素危害較大,包括麻痺性貝類毒素(PSP)、腹瀉性貝類毒素(DSP)、神經性貝類毒素(NSP)和健忘性貝類毒素(ASP)。

麻痺性貝類毒素,顧名思義,可引起神經麻痺的表現,主要發生在口周、面部、四肢等部位,輕者表現為口唇和手腳麻木,後期可能伴有噁心、嘔吐、頭暈等症狀,重症患者可發展至呼吸困難、四肢無力甚至昏迷。

腹瀉性貝類毒素則主要引起消化道表現,引起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失憶性貝類毒素毒性很強,可導致記憶功能的長久性損害,好在這類毒素在我國海域非常少見。

貝類毒素危害具有突發性和廣泛性,由於其毒性大、反應快、無適宜解毒劑,給防治帶來了許多困難。

不過,並不是發生赤潮就一定有貝類毒素,能引起赤潮的藻類很多,其中只有小部分能產生毒素。同樣的,也並非只有赤潮海域出產的貝類才可能有毒素,即使不發生赤潮,海水中也存在有毒藻類,其產生的毒素也可能在該海域的貝類體內富集。

嵊泗縣食安辦特此發出消費警示,食用貝毒素超標的貝類可能引發食物中毒,提醒廣大群眾近期不要採集、購買養殖貽貝和野生貝類「毛娘」等海產品。

怎樣預防中毒?

貝類毒素比較耐熱,一般的烹調加工過程不易將其破壞。消費者要想預防貝類毒素中毒,應做到以下幾點:

儘量避免食用赤潮海域出產的貝類產品。

不要一次性大量食用貝類產品。

扇貝對貝類毒素的富集能力很強,吃扇貝時應該去除內臟再進行烹調。

文章來源:嵊泗市場監管、新京報等。

本微信號內容同步在以下平臺發布

稿件整理:中國食品安全報社

全國食品安全監管信息辦公室

原標題:《常吃的海鮮被查出毒素超標!可引發食物中毒,如何預防有妙招》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食物中毒的預防和自救小妙招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食物中毒呢? 1.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 2.提倡食物「現買、現做、現吃」,儘量不要食用剩菜、隔夜菜; 3.蔬菜水果浸泡、清洗後再食用; 4.選購食材、熟食、涼菜應慎重; 5.慎食易引起食物中毒的水產品,如河豚、螃蟹等;
  • 吃了自製食物中毒了?關於黑龍江事件我們該如何預防
    2、飲食中為什麼會產生米酵菌酸毒素? 3、如何預防飲食中有米酵菌酸類似情況?  一、什麼是米酵菌酸? 說起米酵菌酸,它其實一種小分子脂肪酸,是由椰毒假單胞菌屬酵米麵亞種產生的一種可以引起食物中毒的毒素。
  • 雞西家庭聚餐中毒致死原因有變:為米酵菌酸引發,非黃麴黴毒素
    新京報訊(記者 劉歡)黑龍江雞西市雞東縣一家庭聚餐中毒已致8人死亡,其初判黃麴黴毒素的中毒致死原因被多位專家質疑而在網上引起爭議。10月12日晚,黑龍江衛健委在官方微信發布預防食物中毒文章時,表示該事件初步定性是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高濃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
  • 尿酸偏高的人,可以吃海鮮嗎?幾個排酸妙招,讓你飲食不再糾結
    導語:大家都知道有句老話叫病從嘴入,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疾病確實與飲食不合理有一定關聯,其中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就是高尿酸問題,當代生活節奏變快,飲食不規律等原因可能引起很多群體漸漸出現尿酸過高的問題,如果出現尿酸超標情況時,控制好自己的飲食是不錯的方法之一,把尿酸水平降回正常值很重要,如果尿酸長期處於超標的狀態,很有可能會誘發各種併發症,比如痛風、腎衰竭。
  • 查出尿酸超標怎麼辦?醫生忠告:除了少喝酒,2種食物也儘量少吃
    當查出體內尿酸值偏高的時候,就要進行外在的幹預控制,如果長期置之不理,很容易引發各種併發症。高尿酸的情況是怎樣出現的?尿酸原本是體內一種正常的代謝產物,正常人會將尿酸及時排出體外,所以尿酸也會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中,不過當代謝出現問題或者是攝入過多的高嘌呤失誤時也會導致尿酸無法被及時排出體外,出現尿酸值過高的情況。查出尿酸值超標怎麼辦?
  • 吃海鮮要注意什麼 吃海鮮有哪些好處
    現代人的飲食方式越來越多樣,吃海鮮已經成為一種風向。很多人偏愛海鮮,因為海鮮是營養非常豐富的食材。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介紹吃海鮮要注意什麼、吃海鮮的好處以及不適合吃海鮮的人群有哪些。一起來看一下吧。吃海鮮要注意什麼海鮮水果同吃會腹痛魚、蝦、蟹等海產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鈣食品)等營養素。
  • 雞西一家聚餐吃酸湯子致7死,黃麴黴毒素超標還是米酵菌酸中毒?
    而該酸湯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凍一年,疑似該食材黃麴黴毒素超標引發食物中毒。不過,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網上目前對此事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多位食品安全專家發文稱根據酸湯子的特性推測,可能是米酵菌酸中毒。黃麴黴毒素有極強的致毒性據了解,中毒家庭在聚餐期間食用的自製酸湯子,是一種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口感細膩爽滑。
  • 夏季食物中毒高發!這5種食物吃不對會中毒
    張某吃的黑木耳足足泡發了兩天兩夜,早已腐敗變質,而在變質的黑木耳中,會產生致命毒素「米酵菌酸」。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潛伏期一般在2~40小時,主要症狀有嘔吐、腹痛、腹瀉、糞便呈洗肉水樣或膿血樣。 細菌不耐熱,烹調至90℃時,1分鐘即可殺死,所以吃海鮮的時候記得把食物煮熟、煮透。
  • 這個地方貽貝發現毒素!食安辦發布通告!不要採集購買...
    愛吃海鮮的人近期千萬別碰這東西!這個地方檢測發現含有對人體貝毒素超標的貽貝!此次貝類毒素的產生來源於赤潮嵊泗縣食安辦特此發出消費警示食用貝毒素超標的貝類可能引發食物中毒提醒廣大群眾近期不要採集、購買養殖貽貝和野生貝類「毛娘」等海產品去年福建疾控曾發布緊急提醒
  • 預防食物中毒提示 野生蘑菇、蝦虎魚都不能食用
    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昨天發出最新一期的日常預防食物中毒提示,近期到了因誤食四季豆、毒蘑菇、毒草藥而中毒的案例高發季節,並提醒市民不要食用相關植物和菌類。    跳跳魚  蝦虎魚,有毒!  據介紹,河豚毒素是一種毒性很強的神經性毒素,鹽醃、日曬、一般加熱燒煮等方法都不能分解毒素,也暫無特效治療藥物,中毒的病死率則高達40%~50%。如出現中毒症狀,要儘早催吐處理,併到正規醫療機構救治。  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醒市民,不要食用陌生的魚類,尤其不要擅自吃沿海地區捕撈或撿拾的不認識或未吃過的魚。
  • 哪些食物自帶毒素? 「無毒河豚」你敢吃嗎?
    左小霞解釋說,卟啉是一種光感物質,人食用鮮木耳後,經太陽的照射,會引發植物日光性皮炎,可引起皮膚瘙癢紅腫。而幹木耳在曝曬過程中會分解大部分卟啉,食用前又經水浸泡,所以是安全的。「無毒」河豚你敢吃嗎俗話說「三月河豚九月蟹」,河豚魚雖含有劇毒,卻因為有「天下第一鮮」的美譽,讓「老饕客」們又愛又恨,欲罷不能。
  • 赤潮導致舟山嵊泗貽貝貝毒素超標 誤食會致中毒
    專家提示,貝類毒素不會使貝體發生肉眼可見的變化,消費者在購買和食用貝類需把好購物關,注意捕撈地,科學吃貝類。目前,貝類毒素中毒均無特效治療藥物。食用後如出現噁心、嘔吐、腹瀉、四肢肌肉麻痺等症狀,要立即趕往醫院治療。
  • 黑龍江省衛健委專家:做到以下幾點 預防秋冬季食物中毒
    我省9月以來,連續多地發生食品安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哈爾濱市呼蘭區多所學校學生食物中毒事件、雞西市家庭聚餐食用「酸湯子」致多人死亡事件等,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高度關注。記者採訪黑龍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食品處專家教你,秋冬季如何預防食物中毒。
  • 春節海鮮大餐誘惑 孕媽這樣吃
    不過,吃了一頓火鍋之後就開始鬧肚子,懷孕7個月,家人很擔心趕忙送去醫院,現在不敢隨便吃海鮮了!   春節到了,沿海地區每天海鮮盛宴,吃得不亦樂乎。不過,海鮮雖然好吃,但並不是誰都可以吃,也不是可以隨意多吃的食物。對於孕媽朋友來說,海鮮並非不能碰,但是吃海鮮要注意的事項還真不少,一起來看看吧。
  • 食物中毒如何急救...
    10月5日,國內某地發生食物中毒的悲劇事件。居民王某及其親屬9人在家中聚餐,共同食用了自製的酸湯子(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引發食物中毒,造成8人死亡。 經調查,該事件是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
  • 近期少吃海虹,嚴重可致命
    秦皇島山海關區政府也發布緊急通知檢測出其貝類毒素超標4倍以上提醒消費者近期不宜食用海虹食物中毒?赤潮生物第一優勢種為細弱海鏈藻,最高細胞密度為1.28×107個/升,較昨日略有下降。赤潮附近海域有牡蠣養殖,目前未受赤潮影響。
  • 吃海鮮必須要了解的最基本常識,看看你都掌握了多少?
    及時清理存養池(箱、缸)中死亡的海鮮品,避免由於死海鮮腐爛而引發水質惡化。勤觀察。要經常觀察存養海鮮品是否有不正常的反應,水質狀況是否保持良好,遇到情況,應及時查出原因,立即進行處理。海鮮的選購方法新海鮮一、魚、蝦、蟹1.蟹:挑選活蟹都應該先將其拎起掂一掂,舞爪有力的則好。
  • 驗血可以查出癌症嗎 預防癌症的小妙招
    驗血可以查出癌症嗎?現在又很多的人在傳驗血可以檢查出癌症,有些不是血液型癌細胞該怎麼查出呢?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如何預防癌細胞呢?怎麼知道自己患上了癌症,癌症早期表現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驗血可以查出癌症嗎光憑驗血是不完全檢查出癌症的。
  • 檢測三份花生米樣品 兩份黃麴黴毒素超標
    可今天我們要說的,卻是花生最容易滋生的一種毒素——黃麴黴毒素。  網帖  花生會滋生黃麴黴毒素   近日,有網友在朋友圈中轉發帖子,稱花生很容易滋生一種名為黃麴黴素的毒素,會致癌。   「我們家平時熬稀飯習慣放花生米,不知道花生會產生黃麴黴毒素。」市民劉女士說道。   市民齊先生說:「平時常吃油炸花生米,或者醋泡花生,沒關注過花生是否也會滋生毒素。」   市民周女士說:「一般買花生米時,看表皮沒啥問題就買了。」
  • 送檢3份花生米 兩份黃麴黴毒素超標
    可今天我們要說的,卻是花生最容易滋生的一種毒素——黃麴黴毒素。  網帖  花生會滋生黃麴黴毒素   近日,有網友在朋友圈中轉發帖子,稱花生很容易滋生一種名為黃麴黴素的毒素,會致癌。   「我們家平時熬稀飯習慣放花生米,不知道花生會產生黃麴黴毒素。」市民劉女士說道。   市民齊先生說:「平時常吃油炸花生米,或者醋泡花生,沒關注過花生是否也會滋生毒素。」   市民周女士說:「一般買花生米時,看表皮沒啥問題就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