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檢測三份花生米樣品 兩份黃麴黴毒素超標)
- 檢測師黃曉豪對三種花生米進行檢測 華商報記者 陳團結 攝
" >
花生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接觸的食物,花生奶、麻辣花生、虎皮花生……花生被製作成各種美食,供我們享用。可今天我們要說的,卻是花生最容易滋生的一種毒素——黃麴黴毒素。
網帖
花生會滋生黃麴黴毒素
近日,有網友在朋友圈中轉發帖子,稱花生很容易滋生一種名為黃麴黴素的毒素,會致癌。
帖子中說:花生米一旦受潮,最易滋生黃麴黴毒素。滋生黃麴黴毒素的花生米,鴿子久食後,會侵害肝腎等器官。這種黃麴黴毒素毒性為砒霜的68倍,人久食用後,還易誘發肝癌、胃癌等病。
這是危言聳聽,還是真的呢?
調查
多數市民不知道黃麴黴毒素
12月1日,華商報記者走訪了西安的一些超市和自由市場,發現花生及花生製品很受歡迎。但提起花生容易滋生的毒素,大多數市民並不了解。
「我們家平時熬稀飯習慣放花生米,不知道花生會產生黃麴黴毒素。」市民劉女士說道。
市民齊先生說:「平時常吃油炸花生米,或者醋泡花生,沒關注過花生是否也會滋生毒素。」
市民周女士說:「一般買花生米時,看表皮沒啥問題就買了。」
實驗
三份樣品中兩份檢出黃麴黴毒素超標
那麼,我們平時接觸的花生中,有沒有黃麴黴毒素呢?昨日,華商報記者分別在一家大型連鎖超市、一家社區便利店和自由市場,購買了三種散裝的紅皮花生米。這三份花生米的外觀都沒有異常,表皮完好無損,顆粒比較均勻,沒有發生黴變。
隨後,華商報記者將三份樣品帶到陝西中食安第三方監管有限公司實驗室,對三份花生米進行檢測。
實驗目的:檢測花生米中是否含有黃麴黴毒素
實驗地點:陝西中食安第三方監管有限公司實驗室
實驗人員:檢測師黃曉豪朱妍華商報記者
實驗樣品:
在大型超市購買的花生米為樣品1,在社區便利店購買的花生米為樣品2,在自由市場購買的花生米為樣品3。
實驗原理:黃麴黴毒素B1快速檢測卡應用競爭抑制免疫層的原理,樣本中的黃麴黴毒素B1在側向移動的過程中與膠體金標記的特異性單克隆抗體結合,抑制了抗體和NC膜檢測線上黃麴黴毒素B1-BSA偶聯物的結合。
實驗步驟:
1.配製樣本稀釋液:用去離子水將樣本按1:9體積比進行稀釋,準確稱取1.5克氯化鈉於50ml離心管中,加入25ml去離子水充分溶解,再加入25ml甲醇充分混勻。
2.分別取樣品1、樣品2、樣品3花生米若干,用料理機打碎。稱取2g粉碎後的樣品,分別置於10ml離心管中,再加入4ml樣本提取液,將離心管蓋蓋緊密封,震蕩5分鐘,於4000rpm離心2分鐘,得上清液。取上清液0.1ml於1.5ml離心管中,依據所需檢測限,加入樣本稀釋液混勻。
3.將檢測卡平放,用滴管吸取待檢樣品溶液,垂直緩慢滴加2-3滴無氣泡樣品溶液於加樣孔中。
實驗結果:如果檢測區T區出現紅線,說明樣品中未檢出黃麴黴毒。如果T區未出現紅線,說明樣品中檢出黃麴黴毒素超標。
8分鐘後觀察檢測卡,樣品1和樣品3的T區沒有任何變化,樣品2的T區出現了一條紅線。
也就是說,樣品1、3中均檢測出了黃麴黴毒素超標,樣品2中未檢出黃麴黴毒素。
>>釋疑
花生米外觀無異樣 為什麼檢出黃麴黴毒素?
陝西中食安第三方監管有限公司食品工程師李明分析說,黃麴黴菌肉眼看來往往是綠色的,但是,黃麴黴毒素卻是無臭、無味、無色的,當這樣的毒素潛入花生裡,肉眼很難發現,所以即使你買的看起來沒問題的花生米,也可能含有黃麴黴毒素。如果你看到花生米發黃髮綠,那說明已經被黃麴黴毒素感染得非常嚴重了。
李明說,由於黃麴黴毒素很容易在土壤、穀物中滋生傳播,所以難以避免花生中會檢測出黃麴黴素,所以我國對食品中的黃麴黴毒素設了上限,根據國家標準,玉米中黃麴黴毒素的允許量為 12 g/kg。「我們今天檢測的三個樣品,其中兩個已經超過了這個標準,是不能安全食用的。」
黃麴黴毒素毒性有多強?
黃麴黴毒素B1的急性毒性是砒霜的68倍
黃麴黴毒素是一類化學結構類似的化合物,為二氫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黃麴黴毒素是主要由黃麴黴寄生麴黴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在溼熱地區食品和飼料中出現黃麴黴毒素機率最高。它們存在於土壤、動植物、堅果中,特別是容易汙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麥等糧油產品,是對人類健康危害極為突出的一類黴菌毒素。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黃麴黴毒素在一類致癌物清單中。
李明介紹說,黃麴黴毒素B1是已知的化學物質中致癌性最強的一種。黃麴黴毒素B1的急性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慢性毒性可誘發癌變。
「黃麴黴毒素是由消化道進入人體的,因此主要引發肝癌、胃癌等,還可以誘發骨癌、腎癌、直腸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只有嚴重黴變的食品才可能會含有大量毒素,導致急性毒性。」李明表示,一次性攝入過量黃麴黴毒素是非常危險的,如果是體重70公斤的人,一次性攝入20毫克黃麴黴毒素就會有致命危險。
>>提醒
即便只發現一兩顆生黴花生 整瓶花生漿都不能喝
「花生是最易感染黃麴黴菌的農作物之一。」李明說,很多人在冬天外出就餐時喜歡點一杯花生漿,但如果有一兩顆壞的、生黴了的花生,那整瓶花生漿都會受汙染。油酥花生、滷花生也要少吃,因為烹飪過後,很難吃出有沒有變味。
黃麴黴毒素被人或動物食用後,一部分就會蓄積在人或動物的體內,另外一部分則會轉化到乳汁和尿液中,如果牛吃了被黃麴黴毒素汙染的穀物,牛奶就會被汙染。
>>支招
這樣做可應對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的化學結構為大分子的環狀結構,很穩定,所以它不容易被破壞,黃麴黴毒素B1的分解溫度需要達到268 左右,那麼,該怎麼去除食物中的黃麴黴毒素呢?李明說,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細節,還是能夠有效地避免黃麴黴毒素的危害。「最好的防治方法是預防花生等穀物的黴變。黃麴黴菌產毒要求的溫度為12 ~42 ,最適溫度為25.7 ~32 。溫度越高,黃麴黴菌生長越快,黃麴黴毒素就越高,容易發黴的食物,最好乾燥、低溫存儲。」
「購買堅果、花生、糧食等時,儘量選擇小包裝,不要儲存太久。食用花生時,可掰開花生仁,如果發現果仁有輕微變黃,就說明已經被汙染了。如果花生有芽了,也不能吃,因為黃麴黴毒素在花生受潮的情況下生長更快。」
李明建議,花生、核桃等最好是帶殼保存,曬乾後,用保鮮盒等密閉儲存,可達到防黴的目的。
黃麴黴毒素多存在食物的表面,家庭食用加工前,要充分搓揉,淘洗乾淨,搓洗可去除食物表面的大量毒素。 華商報記者毛蜜娜
(原標題:檢測三份花生米樣品 兩份黃麴黴毒素超標)
本文來源:華商網-華商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