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份新米樣品3份檢出石蠟 長期食用不利於健康

2020-11-22 中國網

「這些都是今年的東北新米,蒸飯熬粥都很香。」小販熱情地介紹。又到了新米上市的時節,但市場上出售的「新米」都是真正今年種植生產的新米呢,還是網傳的陳米拋光的新米呢?

《法制晚報》記者在小攤上購買了7份東北「新米」,連同檢測人員自家食用的兩份「新米」,一起進行專業檢測。檢測結果顯示,3份樣品檢出石蠟,說明可能是石蠟拋光的陳米。9個樣品均未檢出黃麴黴毒素B1,證明樣品大米均未腐敗變質。

專家告訴《法制晚報》記者,液體石蠟來源石油分餾產物,對人體腸胃有刺激作用,長期大量食用石蠟米會導致腹部不適,加重了對人體健康危害。

市場發現小販出售東北新米 價格3至5元

入冬以來,賣冬儲白菜、柿子、蘿蔔的多起來。記者發現,在一些街頭和市場,不少人商販開始推銷東北新米。

一位在農貿市場看大米的大媽告訴記者,「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家裡都會買新米吃,有時候在超市買,有時候在市場買。一般都是聽街坊鄰居念叨哪買的米好吃,也去買點嘗嘗。先少買點,好吃再多買。平時買米可能買個5斤10斤的,碰上好吃的新米,一次可能買個50斤100斤的,讓孩子們都帶回去嘗嘗。」

說起如何辨別,這位大媽表示,「也就是看看整齊不整齊,聞聞有沒有米香,但也經常買的不對付。有時候聞著挺香,蒸出飯來並不好吃。」

說起新米,賣米小販指著攤開的七八個米袋子說,「這些全是東北新米,最好的5塊多一斤,便宜的3塊。」對於會不會有陳米冒充新米賣的問題,小販說不會,「咱家的保證是新米」。

記者發現,網上也有不少賣新米的店鋪,店主多自稱農民,曬出自家種植稻米的照片和視頻,有人甚至曬出身份證以證誠信。新米價格多在每斤5元以上,10斤起售,發貨周期都比較長,有些甚至超過一個月,店家解釋,「自家加工量有限,從種植加工到物流,每斤低於5元的不可能是新米,誰會做賠本的買賣?」

那小販賣的散米真的都是新米嗎,記者購買樣品送檢。

實驗步驟

樣品來源:共9份樣品,7份是記者從4個小攤購買的樣品,還是兩份檢測工作人員自家購買的正食用的「新米」

檢測項目:大米中石蠟、黃麴黴毒素B1檢測

檢測單位:北京智雲達食品安全檢測中心(檢測為快速檢測方法,屬於初篩,只對樣品負責,檢測結果不具備法律效力)

檢測試劑:石蠟快速檢測試劑、黃麴黴毒素B1膠體金速測卡

結果判定:大米中不允許檢出石蠟。根據GB 2761-2011對糧油中黃麴黴毒素B1限量的規定:稻穀、糙米、大米≤10μg/kg

檢測過程

石蠟檢測

樣品處理:取大米樣品,放入樣品杯,達到一半體積即可,加入70℃以上的熱水至樣品杯近滿處,用潔淨牙籤輕輕攪動30秒以上,靜置片刻使溶液溫度降低到 50℃以下(固體石蠟的熔點為 50℃~65℃)。

如果樣品中摻有石蠟,液面上會出現細微的油珠,隨著溫度的降低和時間的延長液體石蠟的油珠聚集加大,固體石蠟的油珠會結成白色片狀物浮於液面上。

檢測結果顯示:9個樣品中其中1號、4號、7號樣品中檢測出石蠟。

黃麴黴毒素B1檢測

樣品處理:大米樣品粉碎5~10g,稱2g置於5ml離心管中,加入2ml快速檢測提取試劑,蓋緊管塞,搖動5分鐘,靜置3分鐘,吸取上層清液,放入離心機離心1分鐘。吸取上清液檢測。

將檢測卡平放,用移液器或滴管吸取待檢樣品溶液,加入3滴於加樣孔中,加樣後開始計時;在5~8分鐘讀取結果。陽性:位置C顯示出條帶,位置T無條帶,表明樣品中黃麴黴毒素B1濃度高於限量。

判定:位置C顯示出條帶,位置T同時出現條帶,表明樣品中黃麴黴毒素B1濃度低於限量。檢測卡中出現兩條槓說明樣品符合國家限量標準,即符合GB2761-2011對糧油中黃麴黴毒素B1限量的規定:稻穀、糙米、大米≤10μg/kg

檢測結果顯示:1-9號樣品中黃麴黴毒素B1濃度均低於國家限量標準(陰性)。

結果分析

3份樣品「新米」為石蠟整容陳米

檢測工程師楊宇斯介紹,從檢測結果可以看出,9個樣品的大米中,有3個樣品檢出了石蠟,說明這3份大米可能是用石蠟拋光過的陳米。在黃麴黴毒素B1的檢測中,9個樣品均呈陰性,說明限量符合國家標準,9個樣品的大米沒有腐敗變質。

對於大米為什麼沒有腐敗變質,還要拋光處理的問題,楊宇斯表示,可能是商販為了讓大米看上去更像新米,以便於銷售。

專家觀點

石蠟拋光陳米冒充新米 對腸胃有刺激

北京智雲達消費者食品安全檢測中心技術經理、中國農業大學農學博士張玉萍告訴《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大米是我國乃至世界第一大主糧,富含碳水化合物,還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供給我們能量和其他營養素,具有較高營養價值。雖然我國大米消費量大,但難免會出現庫存積壓導致大米品質下降、變質等問題,這樣的米俗稱「陳米」。

張玉萍說,「為減少庫存積壓帶來的經濟損失,有些商家打起了陳米的主意,將液體石蠟摻進陳米中,將陳米進行拋光處理來冒充新鮮大米進行銷售。液體石蠟來源石油分餾產物,對人體腸胃有刺激作用,長期大量食用石蠟米會導致腹部不適,甚至有致癌風險,石蠟米也掩蓋了變質陳米問題,加重了對人體健康危害。」

建議去正規市場買米最好選真空包裝

張玉萍介紹,發黴大米中黃麴黴毒素B1極易超標,而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寄生麴黴的次生代謝產物,存在於土壤、動植物、各種堅果中,特別容易汙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麥等糧油食品或飼料,其中毒性最強的當屬數麴黴毒素B1。

如果大米存儲不當,可能發黴變質,存在黃麴黴大量繁殖,黃麴黴毒素超標的情況。黃麴黴毒素B1毒性極強,可以發生急性中毒,對肝臟破壞極大,發生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幹細胞脂肪變性和膽管增生等問題。黃麴黴毒素是公認的最強致癌物之一如果長期微量攝入黃麴黴毒素,可造成慢性中毒。

張玉萍提醒市民,購買大米時不要貪圖便宜,儘量去正規的商場、超市,選擇大品牌的產品,最好能選擇真空包裝的大米。如果不經常做飯,不要一次性購入大包裝的大米,以免發黴變質,增加健康隱患。買回的大米要妥善保存,不要裸露放置,防塵防蟲,還要防潮,最好能密封保存,降低大米受潮變質風險。

記者 吳潔

原標題:9份新米樣品3份檢出石蠟

相關焦點

  • 9份新米樣品3份檢出石蠟 專家建議買米最好選真空包裝
    《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在小攤上購買了7份東北「新米」,連同檢測人員自家食用的兩份「新米」,一起進行專業檢測。檢測結果顯示,3份樣品檢出石蠟,說明可能是石蠟拋光的陳米。9個樣品均未檢出黃麴黴毒素B1,證明樣品大米均未腐敗變質。
  • 石蠟整容陳米變「新米」 ,快來看專家怎麼說
    又到了新米上市的時節,但市場上出售的「新米」都是真正今年種植生產的新米嗎?還是網傳的陳米拋光的呢? 對此,記者在小攤上購買了7份東北「新米」,連同檢測人員自家食用的兩份「新米」,一起進行了專業檢測。 一位在農貿市場看米的大媽告訴記者,「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家裡都會買新米吃。
  • 你買的新米或被石蠟拋光,牢記這些鑑別法
    記者在小攤上購買了7份東北「新米」,連同檢測人員自家食用的兩份「新米」,一起進行專業檢測。      說起新米,賣米小販指著攤開的七八個米袋子說,「這些全是東北新米,最好的5塊多一斤,便宜的3塊。」對於會不會有陳米冒充新米賣的問題,小販說不會,「咱家的保證是新米」。
  • 河粉製品中竟檢出石蠟? 長期食用將致癌
    河粉中竟然添加了石蠟。記者日前從省質監局獲悉,珠海市質監局近日在對生產加工河粉(粉條、粉絲)的企業和小作坊進行檢查時發現,部分企業和小作坊使用石蠟等其它非食用物質生產加工產品或類似產品。省質監局目前已對廣州市場上的11個河粉樣品進行了抽查,未檢出石蠟。
  • 檢測三份花生米樣品 兩份黃麴黴毒素超標
    (原標題:檢測三份花生米樣品 兩份黃麴黴毒素超標)
  • 送檢3份花生米 兩份黃麴黴毒素超標
    送檢3份花生米 兩份黃麴黴毒素超標 2017
  • 檢測5份樣本1份有致癌物
    隨後,華商報記者聯合檢測人員購買5份麵粉,其中一份檢出溴酸鉀。家裡食材安全嗎?有市民主動送檢張先生是一位熱愛養生的人,對家裡的食材安全尤為關注。張先生說,想不起來這些麵粉是從哪買的,他回家立即把那盒檢出問題的麵粉扔了,以免影響他和家人的健康。溴酸鉀能食用嗎?或致癌 已禁止添加提到溴酸鉀,很多市民會覺得陌生,其實生活中可能都接觸過。溴酸鉀是一種無機鹽,室溫下為無色晶體,主要用作分析試劑、氧化劑、食品添加劑(中國現已禁用)、羊毛漂白處理劑。對眼睛、皮膚、黏膜有刺激性。
  • 健康頭條|3天9地冷鏈凍品檢出陽性!那海淘的快遞怎麼辦?
    山東濟南、河南鄭州、湖北武漢、福建泉州、甘肅蘭州、福建廈門等9地通報,在冷鏈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 3天內9地檢出陽性! ●河南鄭州:5份阿根廷冷凍豬肉外包裝陽性 鄭州14日下午通報:11月13日晚,鄭州市疾控中心在一批產地為阿根廷的冷凍豬肉的外包裝抽檢標本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 網傳商家在炒板慄時加入石蠟,市民在家可自檢
    如何辨別糖炒板慄中是否添加了石蠟?「其實市民在家就可以通過簡單的實驗進行檢測。」昨日,本報記者邀請瀏陽田家炳實驗中學化學老師朱老師對兩份糖炒板慄樣品進行了檢測,朱老師介紹,固態石蠟熔點為50℃至65℃,市民可以通過將板慄放在水中加熱,來判斷其中是否含有石蠟。
  • 新國標|塑膠跑道成品中六類有害物質有誰
    4、短鏈氯化石蠟(SSCPs)   根據歐盟化學物質信息系統(ESIS),短鏈氯化石蠟屬於可能致癌的物質,長期接觸可能引起皮膚乾裂,可增加鼠類肝、甲狀腺、腎的腺瘤和癌的發病率,並對水生生物有劇毒,可能對水生環境造成長期有害影響,是具有持久性、生物積累性、有毒物質的一類化合物。
  • 41天10地冷凍食品檢出新冠病毒,多地緊急通報!世衛組織回應……
    41天10地進口凍品檢出新冠8月13日,陝西省疾控中心報告稱在對西安市蓮湖區方欣海鮮市場海鮮產品採樣核酸檢測中,發現一個批次的進口厄瓜多凍白蝦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14日,陝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了排查情況。
  • 綠色和平:武漢大米樣品近3成含有轉基因成分
    原標題:綠色和平:武漢大米樣品近3成含有轉基因成分   5月13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報告稱,2013年11月在湖北省武漢市的超市和農貿市場隨機購買了大米及米製品共15份並送交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檢測結果顯示,15個樣品中的4個樣品含有轉基因成分,其中3個樣品的轉基因成分為抗蟲轉基因Bt63。
  • 這3批淡水魚吃不得,都被檢出「孔雀石綠」,小心你的健康!
    通告稱,東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開展食品餐飲、流通、生產環節監督抽檢工作,共抽檢食用農產品等762批次樣品,抽樣檢驗不合格樣品含3批次淡水魚。具體情況如下:東莞市虎門章記水產品批發部購進的黃骨魚(淡水魚),孔雀石綠(以孔雀石綠與隱色孔雀石綠之和計)檢驗值為4.59μg/kg,規定不得使用,不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
  • 南都鑑定抽檢 佛山6個生蠔樣品 2個檢出甲醛,1個檢出孔雀石綠且汞...
    不是微生物超標,就是檢出水產品中禁用的孔雀石綠。到底還能不能愉快地吃生蠔?8月8日,南都鑑定在佛山的超市和水產品市場抽檢6個生蠔樣品,針對吃貨們最擔心的三個項目進行了檢測。結果……生蠔還是謹慎吃的好。6個樣品中,2個樣品檢出甲醛超標,1個樣品檢出孔雀石綠且重金屬汞超標。
  • 成都19餐館食用魚檢出孔雀石綠 長期使用致癌
    原標題:成都19餐館食用魚檢出孔雀石綠 長期超量使用可致癌   9月22日,成都青石橋海鮮市場的商家正在運輸海鮮。   通報   19家餐飲店食用魚查出違禁添加物   清蒸桂魚、紅燒鰱魚、石鍋三角峰等水產菜餚,隨著中秋和國慶的臨近,備受成都市民青睞。
  • 福州市市場監管局:9批次食品不合格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規定,二氧化硫在米麵製品中不得檢出。  三、脫氫乙酸  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作為食品添加劑,廣泛用作防腐劑,對黴菌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長期大量食用脫氫乙酸及其鈉鹽超標產品,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一定影響。
  • 吉林公布2021年首期食品抽檢信息 9批次樣品檢出不合格
    近期,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組織抽檢4類食品共492批次樣品,合格樣品483批次,不合格樣品9批次。   7批次豆芽檢出4-氯苯氧乙酸鈉不合格   不合格樣品中,有7批次豆芽檢出不合格4-氯苯氧乙酸鈉不合格,分別為:伊通滿族自治縣伊通鎮果蔬鮮水果蔬菜大賣場銷售的標稱浩源菜站為進貨來源的黃豆芽(計量稱重)、二道區新苑市場麗華豆製品攤床銷售的標稱寬城區永升蔬菜種植園為進貨來源的黃豆芽(計量稱重)、伊通滿族自治縣伊通鎮優品生鮮超市銷售的標稱伊通滿族自治縣伊通鎮胡三蔬菜商店為進貨來源的黃豆芽
  • 貴州公布17批次不合格樣品 近六成為食用農產品
    食品夥伴網訊 12月3日,貴州省市場監管公布了第50期食品抽檢情況,該局組織抽檢食用農產品、糕點、食糖、調味品、酒類、肉製品、茶葉及相關製品、蔬菜製品、飲料、糧食加工品、餅乾等22大類食品1600批次樣品。其中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1583批次,不合格樣品17批次。
  • 深圳發布拖鞋比較試驗結果 回力等樣品鄰苯二甲酸酯類超標百倍
    從比較試驗結果看,15款塑料拖鞋所檢的使用性能及感官指標均符合我國現行輕工行業標準及化工行業標準要求,部分產品的化學安全性未滿足歐盟法規的相關要求,例如鄰苯二甲酸酯類、短鏈氯化石蠟等指標,使用性能整體表現優秀。具體來看,6款塑料拖鞋樣品被檢出含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4款樣品超出歐盟標準限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