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份新米樣品3份檢出石蠟 專家建議買米最好選真空包裝

2021-01-15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吳潔)  「這些都是今年的東北新米,蒸飯熬粥都很香。」小販熱情地介紹。又到了新米上市的時節,但市場上出售的「新米」都是真正今年種植生產的新米呢,還是網傳的陳米拋光的新米呢?

《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在小攤上購買了7份東北「新米」,連同檢測人員自家食用的兩份「新米」,一起進行專業檢測。檢測結果顯示,3份樣品檢出石蠟,說明可能是石蠟拋光的陳米。9個樣品均未檢出黃麴黴毒素B1,證明樣品大米均未腐敗變質。

專家告訴《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液體石蠟來源石油分餾產物,對人體腸胃有刺激作用,長期大量食用石蠟米會導致腹部不適,加重了對人體健康危害。

市場發現  小販出售東北新米 價格3至5元

入冬以來,賣冬儲白菜、柿子、蘿蔔的多起來。記者發現,在一些街頭和市場,不少人商販開始推銷東北新米。

一位在農貿市場看大米的大媽告訴記者,「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家裡都會買新米吃,有時候在超市買,有時候在市場買。一般都是聽街坊鄰居念叨哪買的米好吃,也去買點嘗嘗。先少買點,好吃再多買。平時買米可能買個5斤10斤的,碰上好吃的新米,一次可能買個50斤100斤的,讓孩子們都帶回去嘗嘗。」

說起如何辨別,這位大媽表示,「也就是看看整齊不整齊,聞聞有沒有米香,但也經常買的不對付。有時候聞著挺香,蒸出飯來並不好吃。」

說起新米,賣米小販指著攤開的七八個米袋子說,「這些全是東北新米,最好的5塊多一斤,便宜的3塊。」對於會不會有陳米冒充新米賣的問題,小販說不會,「咱家的保證是新米」。

記者發現,網上也有不少賣新米的店鋪,店主多自稱農民,曬出自家種植稻米的照片和視頻,有人甚至曬出身份證以證誠信。新米價格多在每斤5元以上,10斤起售,發貨周期都比較長,有些甚至超過一個月,店家解釋,「自家加工量有限,從種植加工到物流,每斤低於5元的不可能是新米,誰會做賠本的買賣?」

那小販賣的散米真的都是新米嗎,記者購買樣品送檢。   

實驗步驟

樣品來源:共9份樣品,7份是記者從4個小攤購買的樣品,還是兩份檢測工作人員自家購買的正食用的「新米」

檢測項目:大米中石蠟、黃麴黴毒素B1檢測

檢測單位:北京智雲達食品安全檢測中心(檢測為快速檢測方法,屬於初篩,只對樣品負責,檢測結果不具備法律效力)

檢測試劑:石蠟快速檢測試劑、黃麴黴毒素B1膠體金速測卡

結果判定:大米中不允許檢出石蠟。根據GB 2761-2011對糧油中黃麴黴毒素B1限量的規定:稻穀、糙米、大米≤10μg/kg

檢測過程

石蠟檢測

樣品處理:取大米樣品,放入樣品杯,達到一半體積即可,加入 70℃以上的熱水至樣品杯近滿處,用潔淨牙籤輕輕攪動30秒以上,靜置片刻使溶液溫度降低到 50℃以下(固體石蠟的熔點為 50℃~ 65℃)。

如果樣品中摻有石蠟,液面上會出現細微的油珠,隨著溫度的降低和時間的延長液體石蠟的油珠聚集加大,固體石蠟的油珠會結成白色片狀物浮於液面上。

檢測結果顯示:9個樣品中其中1號、4號、7號樣品中檢測出石蠟。

黃麴黴毒素B1檢測

樣品處理:大米樣品粉碎5~10g,稱2g置於5ml離心管中,加入2ml快速檢測提取試劑,蓋緊管塞,搖動5分鐘,靜置3分鐘,吸取上層清液,放入離心機離心1分鐘。吸取上清液檢測。

將檢測卡平放,用移液器或滴管吸取待檢樣品溶液,加入3滴於加樣孔中,加樣後開始計時;在5~8分鐘讀取結果。陽性:位置C顯示出條帶,位置T無條帶,表明樣品中黃麴黴毒素B1濃度高於限量。

判定:位置C顯示出條帶,位置T同時出現條帶,表明樣品中黃麴黴毒素B1濃度低於限量。檢測卡中出現兩條槓說明樣品符合國家限量標準,即符合GB2761-2011對糧油中黃麴黴毒素B1限量的規定:稻穀、糙米、大米≤10μg/kg

檢測結果顯示:1-9號樣品中黃麴黴毒素B1濃度均低於國家限量標準(陰性)。

結果分析

3份樣品「新米」 為石蠟整容陳米

檢測工程師楊宇斯介紹,從檢測結果可以看出,9個樣品的大米中,有3個樣品檢出了石蠟,說明這3份大米可能是用石蠟拋光過的陳米。在黃麴黴毒素B1的檢測中,9個樣品均呈陰性,說明限量符合國家標準,9個樣品的大米沒有腐敗變質。

對於大米為什麼沒有腐敗變質,還要拋光處理的問題,楊宇斯表示,可能是商販為了讓大米看上去更像新米,以便於銷售。    

專家觀點

石蠟拋光陳米冒充新米 對腸胃有刺激

北京智雲達消費者食品安全檢測中心技術經理、中國農業大學農學博士張玉萍告訴《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大米是我國乃至世界第一大主糧,富含碳水化合物,還含有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供給我們能量和其他營養素,具有較高營養價值。雖然我國大米消費量大,但難免會出現庫存積壓導致大米品質下降、變質等問題,這樣的米俗稱「陳米」。

張玉萍說,「為減少庫存積壓帶來的經濟損失,有些商家打起了陳米的主意,將液體石蠟摻進陳米中,將陳米進行拋光處理來冒充新鮮大米進行銷售。液體石蠟來源石油分餾產物,對人體腸胃有刺激作用,長期大量食用石蠟米會導致腹部不適,甚至有致癌風險,石蠟米也掩蓋了變質陳米問題,加重了對人體健康危害。」

建議去正規市場買米 最好選真空包裝

張玉萍介紹,發黴大米中黃麴黴毒素B1極易超標,而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寄生麴黴的次生代謝產物,存在於土壤、動植物、各種堅果中,特別容易汙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麥等糧油食品或飼料,其中毒性最強的當屬數麴黴毒素B1。

如果大米存儲不當,可能發黴變質,存在黃麴黴大量繁殖,黃麴黴毒素超標的情況。黃麴黴毒素B1毒性極強,可以發生急性中毒,對肝臟破壞極大,發生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幹細胞脂肪變性和膽管增生等問題。黃麴黴毒素是公認的最強致癌物之一如果長期微量攝入黃麴黴毒素,可造成慢性中毒。

張玉萍提醒市民,購買大米時不要貪圖便宜,儘量去正規的商場、超市,選擇大品牌的產品,最好能選擇真空包裝的大米。如果不經常做飯,不要一次性購入大包裝的大米,以免發黴變質,增加健康隱患。買回的大米要妥善保存,不要裸露放置,防塵防蟲,還要防潮,最好能密封保存,降低大米受潮變質風險。

相關焦點

  • 9份新米樣品3份檢出石蠟 長期食用不利於健康
    「這些都是今年的東北新米,蒸飯熬粥都很香。」小販熱情地介紹。又到了新米上市的時節,但市場上出售的「新米」都是真正今年種植生產的新米呢,還是網傳的陳米拋光的新米呢?《法制晚報》記者在小攤上購買了7份東北「新米」,連同檢測人員自家食用的兩份「新米」,一起進行專業檢測。檢測結果顯示,3份樣品檢出石蠟,說明可能是石蠟拋光的陳米。
  • 你買的新米或被石蠟拋光,牢記這些鑑別法
    說起新米,賣米小販指著攤開的七八個米袋子說,「這些全是東北新米,最好的5塊多一斤,便宜的3塊。」對於會不會有陳米冒充新米賣的問題,小販說不會,「咱家的保證是新米」。      實驗步驟      樣品來源:共9份樣品,7份是記者從4個小攤購買的樣品,還是兩份檢測工作人員自家購買的正食用的「新米」      檢測項目:大米中石蠟、黃麴黴毒素B1檢測      陳米打蠟成新米常吃可能致癌,建議在WIFI下觀看。
  • 石蠟整容陳米變「新米」 ,快來看專家怎麼說
    又到了新米上市的時節,但市場上出售的「新米」都是真正今年種植生產的新米嗎?還是網傳的陳米拋光的呢? 對此,記者在小攤上購買了7份東北「新米」,連同檢測人員自家食用的兩份「新米」,一起進行了專業檢測。 一位在農貿市場看米的大媽告訴記者,「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家裡都會買新米吃。
  • 檢測三份花生米樣品 兩份黃麴黴毒素超標
    市民周女士說:「一般買花生米時,看表皮沒啥問題就買了。」  實驗  三份樣品中兩份檢出黃麴黴毒素超標   那麼,我們平時接觸的花生中,有沒有黃麴黴毒素呢?   實驗步驟:   1.配製樣本稀釋液:用去離子水將樣本按1:9體積比進行稀釋,準確稱取1.5克氯化鈉於50ml離心管中,加入25ml去離子水充分溶解,再加入25ml甲醇充分混勻。   2.分別取樣品1、樣品2、樣品3花生米若干,用料理機打碎。
  • 送檢3份花生米 兩份黃麴黴毒素超標
    市民周女士說:「一般買花生米時,看表皮沒啥問題就買了。」  實驗  三份樣品中兩份檢出黃麴黴毒素超標   那麼,我們平時接觸的花生中,有沒有黃麴黴毒素呢?   實驗步驟:   1.配製樣本稀釋液:用去離子水將樣本按1:9體積比進行稀釋,準確稱取1.5克氯化鈉於50ml離心管中,加入25ml去離子水充分溶解,再加入25ml甲醇充分混勻。   2.分別取樣品1、樣品2、樣品3花生米若干,用料理機打碎。
  • 健康頭條|3天9地冷鏈凍品檢出陽性!那海淘的快遞怎麼辦?
    山東濟南、河南鄭州、湖北武漢、福建泉州、甘肅蘭州、福建廈門等9地通報,在冷鏈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陽性。 3天內9地檢出陽性! ●山東濟南: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陽性 濟南市衛健委14日早上通報:11月13日下午5時,濟南市疾控中心在蓋世物流園區冷庫貯存的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 河粉製品中竟檢出石蠟? 長期食用將致癌
    河粉中竟然添加了石蠟。記者日前從省質監局獲悉,珠海市質監局近日在對生產加工河粉(粉條、粉絲)的企業和小作坊進行檢查時發現,部分企業和小作坊使用石蠟等其它非食用物質生產加工產品或類似產品。省質監局目前已對廣州市場上的11個河粉樣品進行了抽查,未檢出石蠟。
  • 檢測5份樣本1份有致癌物
    隨後,華商報記者聯合檢測人員購買5份麵粉,其中一份檢出溴酸鉀。家裡食材安全嗎?有市民主動送檢張先生是一位熱愛養生的人,對家裡的食材安全尤為關注。最近,他看到華商報好奇心欄目檢測的煎炸油、花生米等食品,部分食品檢出不合格。張先生於是帶著自家買的多種食品,包括幾種麵粉、幾種大米、部分調味品等,到陝西中食安第三方監管有限公司實驗室進行檢測。結果顯示,一種麵粉中檢測出致癌物溴酸鉀。「這些麵粉有的是超市買的 ,有的是朋友送的,也有自由市場買的,都放在一樣的保鮮盒裡。」
  • 新學期,千萬別給孩子買這些有毒文具
    其中,5款樣品被檢出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超標;6款樣品被檢出含有短鏈氯化石蠟,5款超過歐盟標準限量要求,其中被檢出的短鏈氯化石蠟含量最高的是標準限量要求的2.1倍。《報告》中還指出,某寶上,一款月銷量上千,有上萬條評論的無品牌包書皮樣品被檢出的鄰苯二甲酸酯類含量是標準限量要求的110倍。
  • 廣東中山檢出鎘大米 同一批次米在珠海檢測合格
    在問題大米名單中,記者發現,除了珠海檢出市場上有鎘超標大米之外,珠海本地企業加工生產的大米也被中山檢出鎘超標。  原料米購自廣西及江西供應商  名單中,在中山市坦洲鎮德兄商店檢出的稻中皇壹叄捌米來源顯示為「珠海市香洲僑升糧油貿易有限公司」,發現批次為2013.1.3的抽樣米鎘含量數值為0 .22,比國家規定的0 .2,高出0 .02。
  • 至少10起冷凍食品包裝新冠陽性事件 新冠病毒可在冷鏈長時間存活...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 8月13日,廣東省深圳市發現1份從巴西進口的凍雞翅表面樣品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同日,陝西省西安市1份厄瓜多進口凍蝦的外包裝被檢測出新冠病毒。據不完全統計,自7月以來,國內至少已有10起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事件,均與進口冷凍生鮮相關。為什麼進口生鮮外包裝上多次發現新冠病毒?是否存在疫情傳播風險?
  • 被石蠟「美容」的板慄長什麼樣?吃貨們選慄子時要注意了,這些雷區...
    不過網絡上關於糖炒慄子的各種傳言也是層出不窮:石蠟、糖精、發黴慄子等讓人觸目驚心。特別是石蠟炒慄子,嚴重的會導致神經末稍病變。那麼,被"石蠟"、"糖精"等"美容"後的板慄是什麼樣的呢?又該怎麼辨別呢,我們一起做個實驗。此次,《360實驗室》共抽檢25批次板慄,包裝密封后送實驗室。
  • 三天8地檢出陽性!
    ▎山東濟南: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陽性 濟南市衛健委消息,11月13日下午5時,濟南市疾控中心在蓋世物流園區冷庫貯存的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標本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山東梁山縣:進口冷凍牛肉外包裝陽性 11月12日,山東濟寧梁山縣在對進口冷鏈食品檢測中,發現1份外地銷往梁山縣的進口冷凍牛肉製品外包裝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
  • 綠色和平:武漢大米樣品近3成含有轉基因成分
    原標題:綠色和平:武漢大米樣品近3成含有轉基因成分   5月13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報告稱,2013年11月在湖北省武漢市的超市和農貿市場隨機購買了大米及米製品共15份並送交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檢測結果顯示,15個樣品中的4個樣品含有轉基因成分,其中3個樣品的轉基因成分為抗蟲轉基因Bt63。
  • 一人份的米飯,巧用馬克杯來做
    原標題:一人份的米飯,巧用馬克杯來做 華龍網5月28日9時訊 一個人的飯不好做,煮飯的時候特別難拿捏份量,尤其是米飯,一不小心就會過量而吃不完。過一人份吃不完。今天小編就來教你一招「一人份白米飯」的烹煮方法,只需要非常簡單的工具,就可以在6~7分鐘時間完成自己煮飯的願望。
  • 41天10地冷凍食品檢出新冠病毒,多地緊急通報!世衛組織回應……
    通報稱,截至13日20時,相關4個市共排查追溯檢測密切接觸人員樣本5079人份,厄瓜多冷凍生南美白蝦外包裝及外環境樣本1360份,結果均為陰性。據公開報導不完全統計,這是7月以來,41天內我國第10次報告在進口冷凍食品外包裝及表面樣本上檢出新冠病毒。
  • 回力、快鹿、集美拖鞋樣品鄰苯二甲酸酯類超標百倍
    15款樣品中,8款為一體式鞋底拖鞋,涉及品牌有回力、南極人、快鹿、上舒、POSEE(樸西)、集美、miniso、卡駱馳;7款為組合式鞋底拖鞋,涉及品牌有科柔、鞋博士、菲爾芙、寶人、網易嚴選、利達妮、george.。
  • 網傳商家在炒板慄時加入石蠟,市民在家可自檢
    市民吳女士說,冬季正是糖炒板慄熱賣的季節,但是自從看到了網上的相關報導,她就不太敢買板慄吃了。   如何辨別糖炒板慄中是否添加了石蠟?「其實市民在家就可以通過簡單的實驗進行檢測。」昨日,本報記者邀請瀏陽田家炳實驗中學化學老師朱老師對兩份糖炒板慄樣品進行了檢測,朱老師介紹,固態石蠟熔點為50℃至65℃,市民可以通過將板慄放在水中加熱,來判斷其中是否含有石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