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吃的麵粉安全嗎?檢測5份樣本1份有致癌物

2020-12-06 華商網

家住西安城南的張先生非常關注食品安全,把自家買的許多食品送去檢測,發現其中一份麵粉檢測出了致癌物溴酸鉀。隨後,華商報記者聯合檢測人員購買5份麵粉,其中一份檢出溴酸鉀。

家裡食材安全嗎?有市民主動送檢

張先生是一位熱愛養生的人,對家裡的食材安全尤為關注。最近,他看到華商報好奇心欄目檢測的煎炸油、花生米等食品,部分食品檢出不合格。張先生於是帶著自家買的多種食品,包括幾種麵粉、幾種大米、部分調味品等,到陝西中食安第三方監管有限公司實驗室進行檢測。結果顯示,一種麵粉中檢測出致癌物溴酸鉀。

「這些麵粉有的是超市買的 ,有的是朋友送的,也有自由市場買的,都放在一樣的保鮮盒裡。」張先生說,想不起來這些麵粉是從哪買的,他回家立即把那盒檢出問題的麵粉扔了,以免影響他和家人的健康。

溴酸鉀能食用嗎?或致癌 已禁止添加

提到溴酸鉀,很多市民會覺得陌生,其實生活中可能都接觸過。

溴酸鉀是一種無機鹽,室溫下為無色晶體,主要用作分析試劑、氧化劑、食品添加劑(中國現已禁用)、羊毛漂白處理劑。對眼睛、皮膚、黏膜有刺激性。口服後可引起噁心、嘔吐、胃痛、腹瀉等。

那麼,為什麼有人會把溴酸鉀添加到麵粉裡呢?溴酸鉀是一種用於麵包烘焙的添加劑,可增加麵筋的強度和彈性,形成好的麵筋網絡,從而顯著改善麵包的烘焙效果和口感。也就是說,添加了溴酸鉀的麵粉,製作出來的面點會非常筋道,而且口感較好。

華商報記者了解到,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業委員會表示,通過口服的長期的毒性/致癌性研究表明,溴酸鉀會導致老鼠患腎細胞瘤,腹膜間皮瘤,以及甲狀腺小囊泡細胞瘤並且使倉鼠腎細胞瘤發病率輕微上升。由這些研究以及通過活體及實驗室的誘變試驗結果可以得出,溴酸鉀是一種致癌的有害物質。

馬上實驗 有一種麵粉檢出溴酸鉀

我們經常食用的麵粉是否含有溴酸鉀呢?華商報記者和陝西中食安第三方監管有限公司的檢測人員一起選購了五種麵粉,帶回實驗室檢測。

記者和檢測人員隨機選購了超市的兩種麵粉、社區便利店的一種麵粉、農村自磨麵粉、自由市場散裝麵粉等樣品進行檢測。

■實驗地點:陝西中食安第三方監管有限公司實驗室

■實驗人員:檢測師 蒲少妮 朱妍 華商報記者

■實驗樣品:

在超市購買的兩種麵粉分別為樣品1,樣品2;

在便利店購買的麵粉為樣品3;

農村自磨麵粉為樣品4;

在自由市場購買的麵粉為樣品5。

■實驗工具:天平,比色管,多功能食品檢測儀,離心機等

■實驗原理:酸性介質中,溴酸根能顯著使顯色劑褪色,且褪色程度與溴酸根離子的量有關。

■實驗步驟:

樣品前處理:稱取麵粉樣品1.0g,加蒸餾水25ml,振搖提取,加試劑a和試劑b各0.5ml,振搖,加蒸餾水至50ml,過濾,濾液備用。

樣品管:取1.0ml樣品液於10ml比色管中,分別加入c試劑0.6ml,d試劑1.2ml,加蒸餾水至10ml刻度線,搖勻,靜置5分鐘。

空白管:用蒸餾水替代樣品液,其餘步驟與樣品管相同。

按照多功能食品檢測儀界面提示,將裝有空白溶液的比色皿放入相應的檢測通道,點擊「對照/校零」

儀器界面上顯示「校正已完成」後,按照界面上的提示,將裝有樣品管溶液的比色皿放入相應的檢測通道,點擊「樣品/測量」,遂顯示檢測結果。

■實驗結果:

樣品1、樣品2、樣品3、樣品4中溴酸鉀的含量均為0,結果判定「合格」

樣品5中溴酸鉀含量為1.752mg/kg,結果判定為「不合格」。

相關熱詞搜索:溴酸鉀食品工程師麵粉加工

相關焦點

  • 一晚做74份樣本檢測 他們是病毒檢驗人員!
    1月30日晚上9點,臨近下班的他接到領導的支援通知。他立即答應下來,第二天一早就直奔西湖區疾控中心。為了讓醫院在送出病毒樣本後12小時內得到檢測結果,西湖區疾控中心連同杭州市屬醫院的增援力量在內,共有9名檢驗技師分3個小組,日夜輪崗,全力保障檢測效率。一夜最多做74份樣本檢測2月10日早晨六點。
  • 送檢3份花生米 兩份黃麴黴毒素超標
    「我們家平時熬稀飯習慣放花生米,不知道花生會產生黃麴黴毒素。」市民劉女士說道。   市民齊先生說:「平時常吃油炸花生米,或者醋泡花生,沒關注過花生是否也會滋生毒素。」   市民周女士說:「一般買花生米時,看表皮沒啥問題就買了。」
  • 檢測三份花生米樣品 兩份黃麴黴毒素超標
    「我們家平時熬稀飯習慣放花生米,不知道花生會產生黃麴黴毒素。」市民劉女士說道。   市民齊先生說:「平時常吃油炸花生米,或者醋泡花生,沒關注過花生是否也會滋生毒素。」   市民周女士說:「一般買花生米時,看表皮沒啥問題就買了。」
  • 南京352份進口生鮮食品新冠檢測樣本全為陰性
    2020-07-09 07:33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市衛健委公布最新結果352份進口生鮮食品新冠檢測樣本全為陰性  南報網訊 (融媒體記者  李花)  2020年7月3日至8日,市區衛生健康部門會同市場監督管理、工信、商務、海關等部門對相關冷庫進口生鮮食品和單位食堂從業人員開展新冠病毒監測工作,分別對14家單位食堂和4家冷庫開展了新冠病毒採樣檢測,共採集各類樣本352份。
  • 麵粉疑含溴酸鉀追蹤 西安市場未檢出含溴酸鉀麵粉
    2017年12月10日,華商報刊發《你家吃的麵粉安全嗎?》,檢測5份麵粉一份疑似含有溴酸鉀。報導刊發後,西安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高度重視,立即對市場上的麵粉進行檢查、抽檢,27日華商報記者獲悉,西安市場未檢出含溴酸鉀麵粉。  《你家吃的麵粉安全嗎?》
  • 40家機構同時開工日均檢測量1.4萬份 武漢核酸檢測存量全面清零
    長江網2月21日訊 連日來,武漢市40家核酸檢測機構同時開工,日均檢測量達14000份,實現全市臨床確診、疑似、密切接觸者、發熱患者的核酸檢測存量全面清零。武漢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四類人員」核酸檢測工作一直備受關注,武漢市目前核酸檢測能力達到每天20000人次。
  • 【最新】蘭州市焦家灣冷凍廠1份進口冷鏈食品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的情況通告 11月13日,蘭州市疾控部門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對城關區焦家灣冷凍廠進口冷鏈食品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抽樣檢測,發現從天津海關入關的進口冷凍蝦內包裝樣本有1份檢測結果呈陽性。
  • 麵粉有小黑蟲還能吃嗎?麵粉能放多久?
    平時買多了散裝的麵粉,你會發現這樣的麵粉中一旦放久了就容易生蟲子,而且還是那種小黑蟲,不知道麵粉裡長有小黑蟲的情況下還能不能吃呢?麵粉有小黑蟲還能吃嗎不能吃。麵粉裡面長有的小黑蟲,叫做赤擬谷盜,俗稱為「牛子」,它能寄生於食用菌、玉米、小麥、稻、高粱、油料、乾果、豆類、中藥材、生藥材、生薑、乾魚、幹肉、皮革、蠶繭、菸葉等東西上面,常見的危害對象就是麵粉,而且該蟲有臭腺,可分泌臭液,使麵粉發生黴腥味,其分泌物還含有致癌物苯醌,如果存放的麵粉裡面長有這樣的蟲子,為了健康安全期間,還是不吃為好。
  • 「最快45分鐘內出結果、單日最大檢測量達42.5萬份」 內蒙古核酸...
    晨報融媒記者 溫曄峰 蘇勤本報訊 12月30日,記者在內蒙古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發布會現場獲悉,內蒙古實現核酸檢測103個旗縣(市區)全覆蓋,核酸檢測最快可在45分鐘內出結果,單樣本單日最大檢測量達42.5萬份。
  • 9份新米樣品3份檢出石蠟 長期食用不利於健康
    《法制晚報》記者在小攤上購買了7份東北「新米」,連同檢測人員自家食用的兩份「新米」,一起進行專業檢測。檢測結果顯示,3份樣品檢出石蠟,說明可能是石蠟拋光的陳米。9個樣品均未檢出黃麴黴毒素B1,證明樣品大米均未腐敗變質。專家告訴《法制晚報》記者,液體石蠟來源石油分餾產物,對人體腸胃有刺激作用,長期大量食用石蠟米會導致腹部不適,加重了對人體健康危害。
  • 河北省疾控中心公共檢測實驗室檢測能力達1萬份/天(單檢)
    省疾控中心病毒病防治所實驗室承擔著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標本的檢測和陽性病例標本的覆核任務。自疫情發生以來,實驗室檢驗人員全員上崗,每天三班倒,24小時不間斷開展檢測,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確保第一時間出檢測結果,為阻斷疫情傳播贏得時間。  截至目前,省疾控中心堅持「平戰結合、填平補齊」的原則,完成了1萬份/天(單檢)的公共檢測實驗室檢測能力建設。
  • 多家知名品牌薯片檢出致癌物!看看有沒有你常吃的
    現在的你是不是正邊吃薯片邊刷手機?肥宅快樂薯加肥宅快樂水真是快樂似神仙不過吃吃吃的同時,這一則消息提醒你,薯片也有不能吃的!深圳市消委會質量部部長助理崔霞表示,天然的馬鈴薯在超過120度以上的溫度條件下處理時,就有可能形成丙烯醯胺。丙烯醯胺為2A類致癌物,兒童是最容易受到危害的人群。研究表明,丙烯醯胺對生殖和遺傳有一定的毒性,但是目前國際上以及國內並沒有指定食物中丙烯醯胺限量的法規和相關標準。
  • 探訪山西省城市核酸檢測基地:日最高可檢30萬份
    (抗擊新冠肺炎)探訪山西省城市核酸檢測基地:日最高可檢30萬份    中新網太原1月12日電 題:探訪山西省城市核酸檢測基地:日最高可檢30萬份  中新網記者 範麗芳  在位於山西省人民醫院的城市核酸檢測基地內,身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樣本滅活、核酸提取。
  • 天津3份雪糕樣本新冠檢測呈陽性 冷鏈食品防疫如何「不掉鏈」?
    央廣網北京1月15日消息(記者 申珅)14日,天津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博發布消息,津南區疾控部門在對天津市大橋道食品有限公司(位於津南區雙港鎮)送檢的雪糕樣本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時,發現3份雪糕樣本檢測結果呈陽性。
  • 西安市食藥監局抽檢市場上麵粉 未檢出含溴酸鉀麵粉
    去年12月10日,華商報A03版刊發了《你家吃的麵粉安全嗎?》一文,檢測5份麵粉,一份疑似含有溴酸鉀。西安市食藥監局高度重視,立即對市場上的麵粉進行檢查、抽檢,昨日,華商報記者獲悉,未檢出含溴酸鉀麵粉。據了解,西安市食藥監局安排蓮湖區食藥監局對小南門早市流動攤點的散裝麵粉進行抽樣檢測,共送檢四個批次,全部合格。
  • 上海3所高校自助賣HIV尿檢包:回收37份2份呈陽性
    記者近日在上海市性病愛滋病防治協會採訪時了解到,截至5月29日,三臺自助售賣機運轉正常,共計售出59份檢測包,回收37份。通過檢測,陰性結果32份,陽性結果2份,3份因故檢測不合格。HIV匿名尿檢包是啥?在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3號樓教育超市門口,記者看到,一臺自動售賣機最底部擺放著幾盒HIV尿液匿名檢測包。
  • 9份新米樣品3份檢出石蠟 專家建議買米最好選真空包裝
    《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在小攤上購買了7份東北「新米」,連同檢測人員自家食用的兩份「新米」,一起進行專業檢測。檢測結果顯示,3份樣品檢出石蠟,說明可能是石蠟拋光的陳米。9個樣品均未檢出黃麴黴毒素B1,證明樣品大米均未腐敗變質。
  • 日檢測核酸樣本逾300份丨始興縣第一個PCR實驗室投入使用
    日檢測核酸樣本逾300份丨始興縣第一個PCR實驗室投入使用 2020-07-09 16: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安68118份進口冷鏈食品相關樣本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
    1月14日,記者走訪我市部分進口冷鏈食品銷售場所,發現這些場所都張貼有從業人員、環境的核酸檢測證明,進口冷鏈食品的外包裝上貼著「陝冷鏈」二維碼,消費者用手機一掃就能查到這些食品的檢驗檢疫證明、核酸檢測報告等相關信息。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我市已對進口冷鏈食品防控實施全流程、全環節監管。
  • 石家莊「火眼實驗室」10小時建成 每日最高可檢測樣本量100萬人份
    6日,石家莊在全市範圍內全面啟動全員核酸檢測。8日,每日最高可檢測樣本量達100萬人份的「火眼」實驗室(氣膜版),在河北體育館網球館建成投用。當日零時許,實驗室開建,僅用10小時小時基本建成,21小時投入使用。當日21時45分,檢測人員準備進入實驗室開始工作,為石家莊核酸檢測工作提供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