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麴黴毒素一種毒性很強的天然毒素
對於黃麴黴毒素很多人都不陌生,甚至談之色變,從它的名字上我們就知道這是一種有毒物質,其中以黃麴黴毒素B1毒性最厲害,含量超過5ug/kg就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食用油作為每天都接觸的用油,尤其是花生油在眾多食用油中是黃麴黴毒素高發率的植物油之一。
這是因為花生油是油作坊主要生產加工的食用油,造成花生油中含有黃麴黴毒素的主要原因都是原料在進行壓榨前,因存儲不當使得花生中產生了黴變粒,100顆花生中有一粒黴變粒,加工出的花生油就會黃麴黴毒素超標,而油作坊通常沒有相應的解決手段,這也是榨油坊花生油成為黃麴黴毒素高發地的原因。
當然黃麴黴毒素並非花生油專利,像大豆油、玉米油等也是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的食用油,只不過相比花生油產生的風險要低很多,尤其是玉米油通常都是大油廠生產,對於黃麴黴毒素都有相應的去除手段。

黃麴黴毒素常用去除手段
紫外線照射法,這是去除黃麴黴毒素相對簡單的方法,不管是大廠還是油作坊都可以用得起,使用365nm波長紫外線去除率可高達94%以上, 不過在去除黃麴黴毒素過程中,紫外線會使油中的過氧化值等指標升高。加鹼去除法:往含有黃麴黴毒素的食用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鹼液,可有效去除黃麴黴毒素70%-90%,這在精煉工藝中屬於脫酸工段。物理吸附法:使用高嶺白土、活性碳等去除黃麴黴毒素,這在精煉工藝中屬於脫色工段。檸檬酸脫毒法:取一定量的檸檬酸溶液加入到含有黃麴黴毒的食用油中,檸檬酸還可以起到去除非親水性膠質的作用。生物酶降解法,這是近年來一種新型的黃麴黴毒素去除法,在去除過程中不會對食用油造成任何品質影響,但目前因技術等方面限制僅限於實驗室等場所。

以上方法都是黃麴黴毒素產生後的解決辦法,正所謂治病要治本,最好的方法就是杜絕要加工的油料作物發生病變、黴變等情況,通過篩選、改善存儲環境等從根本上杜絕黃麴黴毒素的產生。
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
對於食用油等食品中的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目前國內採用的有酶聯免疫吸附法、薄層層析法、高效液相色譜法、溴化螢光分光光度法等。
各方法對比
薄層層析法操作工序都比較複雜,一般用於實驗室在實際應用中通常不採用這種方法。高效液相色譜法操作較為簡便,但對操作人員的專業度要求較高。酶聯免疫吸附法,使用較為安全,檢測精度有待提高。溴化螢光分光光度法,成品低,可大批量檢測AF,且不用進行AF對照品即可檢測出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