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就是大家十分關注的「致癌明星」——黃麴黴毒素家族!
我們是麴黴屬黴菌產生的複合毒素,我特別喜歡汙染那些儲存不妥的堅果、穀物、餐點及某些其他食物,主要汙染糧油、動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麥、豆類、堅果類、肉類、乳及乳製品、水產品等。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汙染最嚴重。家庭自製發酵食品也能檢出我們,尤其是高溫高溼地區的糧油及製品檢出率更高。
長期以來,我一直不為人類所知,一直到1960年英國爆發「土耳其X病」後才被發現。當時在英國有十萬隻火雞突發死亡,最後事件被確認與從巴西進口的花生粕有關,研究人員最後在這些花生粕裡面發現了我們。我的家族有黃麴黴毒素B1、B2、G1、G2、M1、M2。其中M1就是曾經的「牛奶中毒事件」中被檢測出來的物質。在天然汙染的食品中以「大哥」——黃麴黴毒素B1最為多見,它的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強。
1993年,我正式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一類致癌物,也成就了我們家族的臭名昭著。和大家知道的一樣,我們是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
我們可以使肝功能下降,降低牛奶產量和產蛋率,並使動物的免疫力降低,易受有害微生物的感染,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降低生育能力,降低飼料利用率,貧血等。我們不僅能夠使奶牛的產奶量下降,而且還使牛奶中含有轉型的黃麴黴毒素M1和M2。據美國農業經濟學家統計,由於食用被我們汙染的飼料,每年至少要使美國畜牧業遭受10%的經濟損失。在中國,被我們帶來的畜牧業損失可能會更大。
我們進入人體後,在肝臟中的量較其他組織器官要高,如不連續攝入,一般不在體內積蓄。一次攝入後約1周即經呼吸、尿、糞等將大部分排出。我們的毒性遠遠高於氰化物、砷化物和有機農藥的毒性,以黃麴黴毒素B1為例,它的毒性比氰化物大10倍,比砒霜大68倍,僅次於肉毒黴素。當人攝入量大時,可發生急性中毒,出現急性肝炎、出血性壞死、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膽管增生。當微量持續攝入,可造成慢性中毒,生長障礙,引起纖維性病變,致使纖維組織增生。
同時,我們還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化學物質,我們的致癌能力比「六六六」大1萬倍,是奶油黃的900倍,是二甲基亞硝胺誘發肝癌能力的75倍,比苯並芘大4000倍。可以誘發多種癌症,主要誘發肝癌,還可誘發胃癌、腎癌、淚腺癌、直腸癌、乳腺癌,以及卵巢及小腸等部位的腫瘤,甚至還可能導致畸胎。我們的惡行可以說是罄竹難書啊!
我們喜歡的生長溫度為12~42℃,最樂意的溫度是33℃,環境中適宜的水分和空氣都是我們樂意的條件。我們的體質十分健壯,生存能力也十分頑強,裂解溫度為280℃,一般烹調加工溫度不能將我們破壞,我們不太能夠溶解在水中。因此想除掉我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然我們這個家族毒性那麼強,而且頑固,作為人類該如何預防應對呢?
其實想對付我們還是有方法的。
一是「小心選」:在選購食品時,切記不要選購明顯生黴、破損的糧食、花生籽粒。食用前,一定要聞一下味道,如有變味且不能食用。另外,則要關注食品監管部門的抽檢公告,如有不合格食物一定不要購買和食用。
二是「乾燥藏」:家中食品在貯藏時,都要貯藏在低溫乾燥處。必要時可以定期晾曬密封保存,達到防黴的目的。對於家中儲存不當,已經發生黴變的食物,要立即處理掉。另外,陽光下晾曬是十分有必要的,因為紫外線可以殺滅低濃度的我們。
三是「用心洗」:食物在烹飪前,要充分搓揉,淘洗乾淨,儘量去除食物表面附著的有害物質。
四是「科學吃」:絕對不要因為可惜、捨不得丟棄黴爛變質的食物,還可以多食用新鮮的蔬菜。國外有研究表明,天然葉綠素可以抑制黃麴黴毒素B1的致癌作用,葉綠素的抗癌機制可能是因為它能大幅度減少人體對我們的吸收率。總而言之,養成良好的購買、儲存及飲食習慣,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會將我們對人類的危害降到最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最終會真正戰勝我們。
本文來自《家庭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