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所遁形 直擊黃麴黴毒素檢測過程

2020-12-06 OFweek儀器儀表網

  兩套設備防數據「打架」

  「我們公司去年花200多萬元進口的設備,除了檢測黃麴黴毒素外,還能檢測三聚氰胺、重金屬、藥殘等指標,以前主要檢測三聚氰胺,現在黃麴黴毒素也是檢測重點。」王紅衛說,一旦這些有害物質中檢出含量比較大,還會用更準確的儀器進行再一次檢查,「比如牛奶裡黃麴黴毒素M1的檢測,國家規定是不能超過0.5微克/千克,我們一般都要求不能超過0.1微克/千克,如果一旦超過0.1微克/千克,我們將會用液相色譜儀進行更加詳細的檢測,液相色譜儀的檢測時間比酶標儀長,需要七八個小時,但更加準確,檢測三聚氰胺也是用這個液相色譜儀。」

  王紅衛說,每天的檢測數據都會留檔,然後統一發到新希望乳業集團總部,由公司總部及時掌握動態。除了公司外,集團總部的飼料檢測中心也會不定期開展黃麴黴毒素的檢測。王紅衛給記者展示了一份新希望集團飼料檢測中心發來的數據表,記者看到,上面有詳細的黃麴黴毒素檢測數據。記者比對了一下新希望集團飼料檢測中心、琴牌公司的黃麴黴素監測數據,發現兩者的數字差別很小,「到現在為止,我們還沒有檢出過一次黃麴黴毒素超標的情況。」王紅衛說。

  業內人士:喝本地奶更放心

  在青島新希望琴牌乳業有限公司,記者注意到,除了常溫純牛奶外,酸奶、低溫巴氏奶等也都需要進行批批檢測。「酸奶、巴氏奶和純奶的檢測過程是一樣的,不過,酸奶要先經過離心機處理,降低濃度之後才能整理成待檢樣品檢測。」劉威說。

  青島迎春樂乳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潘瑞春也表示,黃麴黴毒素的問題出現在飼料上,終端是奶牛,這和產品類型沒有關係。黃麴黴毒素在純奶、酸奶和巴氏奶上都有可能出現。

  青島市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宗緒貴還表示,按照產品覆蓋範圍劃分的話,乳品企業可分為全國性乳企和地方性乳企,全國性乳品企業主要是指蒙牛、伊利等大企業,他們實力雄厚,生產的產品主要是保質期比較長的高溫奶。而本地乳品企業主要生產保質期短的巴氏奶。由於布局全國市場,銷量較大,因此奶源不足一直是全國性乳企的通病,因此就需要從散戶手中收奶。而散戶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在飼料、檢測等方面肯定不如自有牧場嚴格,「尤其現在是節前消費旺季,各個企業都趕著生產,收奶時就容易出現放鬆要求的情況。」

  宗緒貴說,本地乳品企業主要是面向當地市場供應,一般都擁有多處自由牧場或合作牧場,由於實行的是統一管理,飼料、原奶的收購相對來說更容易得到控制,從這個角度講,本地乳品企業的產品安全係數更高一些。

相關焦點

  • 如何實現對黃麴黴毒素的快速準確定量檢測?
    如何實現對黃麴黴毒素的快速準確定量檢測?    結果準確、法定認可是理化方法最大的優點,但是儀器設備價格昂貴,前處理過程複雜、操作繁瑣、效率低,成本極高,因此不適用於大規模樣本的篩查和日常的內控檢測。
  • 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以及危害
    黃麴黴毒素B1作為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不應在食品中超標,一但超標食用油被消費者購買並且使用的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危害。黃麴黴檢測儀可現場快速檢測黃麴黴毒素B1,採用了智能化的操作平臺,先進的光源驅動及檢測技術,具有便捷的操作方式,優異的檢測精度,實現了結果可靠與高效測量的完美統一。
  • 檢測三份花生米樣品 兩份黃麴黴毒素超標
    實驗原理:黃麴黴毒素B1快速檢測卡應用競爭抑制免疫層的原理,樣本中的黃麴黴毒素B1在側向移動的過程中與膠體金標記的特異性單克隆抗體結合,抑制了抗體和NC膜檢測線上黃麴黴毒素B1-BSA偶聯物的結合。
  • 李培武:黃麴黴毒素靶向抗體創製與高靈敏檢測技術
    儀器信息網訊 黃麴黴毒素是廣泛汙染農產品的一類強致癌、劇毒性真菌毒素,黃麴黴毒素又分多種。目前常用黃麴黴毒素快速檢測方法常見以酶聯免疫為基礎的免疫分析法、免疫親和分析法等。但是這類方法通常有抗原抗體特異性差,檢測靈敏度低等缺點。
  • 「螢光檢測技術及裝備」和「黃麴黴毒素分析儀的研發及應用」項目...
    所研製的螢光檢測器對黃麴黴毒素B1的檢測下限≤0.03ng/mL。由於食品類中必檢的黃麴黴毒素有B1、B2、G1、G2及代謝產物M1等,其中B1的毒性最強,具有強烈的致癌、致畸和致突變作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於2013年10月研製出了黃麴黴毒素檢測器工程樣機,其先後經過浙江疾病控制中心分析室、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和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的使用,於2016年6月正式推出商品儀器DFD-1200和FD-1200S兩個型號的黃麴黴毒素檢測器。2017年8月,正式推出DFD-2200型黃麴黴毒素檢測器。
  • 黃麴黴毒素、磺胺類藥物(HPLC-柱後衍生法)的檢測方案
    影響食品衛生品質的因素很多,如生物汙染、物理汙染、農藥和藥物殘留汙染、重金屬及其它化學汙染、濫用食品添加劑等,其中影響食品安全的真菌毒素類物質的代表性物質一黃麴黴毒素,因其汙染所造成的危害已經備受關注。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菌、寄生麴黴菌產生的代謝物,有劇毒,同時還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作用,為迄今發現的各種真菌毒素中最穩定的一種。
  • 食品中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研究進展
    摘要:黃麴黴毒素(aflatoxin,AFT)是一種致癌性較強的劇毒物質,主要由麴黴屬真菌產生,廣泛存在於食品及其動物飼料中,嚴重危害著人體健康。黃麴黴毒素具有穩定的結構,一般的處理很難將其去除。因此如何將黃麴黴毒素有效檢測確保食品安全一直是研究的重點。
  • 花生油黃麴黴毒素常用去除手段
    當然黃麴黴毒素並非花生油專利,像大豆油、玉米油等也是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的食用油,只不過相比花生油產生的風險要低很多,尤其是玉米油通常都是大油廠生產,對於黃麴黴毒素都有相應的去除手段。,不管是大廠還是油作坊都可以用得起,使用365nm波長紫外線去除率可高達94%以上, 不過在去除黃麴黴毒素過程中,紫外線會使油中的過氧化值等指標升高。
  • 黃麴黴毒素毒性超砒霜100倍!黃麴黴毒素快速檢測儀
    黃麴黴毒素毒性超砒霜100倍!黃麴黴毒素快速檢測儀黴菌毒素是黴菌代謝產生的一類有毒產物,會損害機體的肝臟、腎臟、神經組織、造血組織及皮膚組織等,對人和動物都具有急性或慢性毒性。黴菌毒素中的黃麴黴毒素,毒性超砒霜100倍,具有最強的致癌性。
  • 送檢3份花生米 兩份黃麴黴毒素超標
    實驗原理:黃麴黴毒素B1快速檢測卡應用競爭抑制免疫層的原理,樣本中的黃麴黴毒素B1在側向移動的過程中與膠體金標記的特異性單克隆抗體結合,抑制了抗體和NC膜檢測線上黃麴黴毒素B1-BSA偶聯物的結合。
  • 黃麴黴毒素的自白
    大家好,我們就是大家十分關注的「致癌明星」——黃麴黴毒素家族!長期以來,我一直不為人類所知,一直到1960年英國爆發「土耳其X病」後才被發現。當時在英國有十萬隻火雞突發死亡,最後事件被確認與從巴西進口的花生粕有關,研究人員最後在這些花生粕裡面發現了我們。我的家族有黃麴黴毒素B1、B2、G1、G2、M1、M2。其中M1就是曾經的「牛奶中毒事件」中被檢測出來的物質。
  • 深圳消委會共測評十款普洱茶:均未檢出黃麴黴毒素
    普洱中有無黃麴黴素?深圳消委會測評解密求證結果:深圳消委會共測評十款普洱茶 均未檢出黃麴黴毒素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十年調查亦未發現茶葉中存在真菌毒素危險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阮元元 通訊員胡蓉 近日,方舟子發表了一篇名為《喝茶能防癌還是致癌?》
  • 白雲花生油用黃麴黴毒素B1 毒性比砒霜大68倍
    記者從公告中看到,由白雲區一家花生油廠生產的花生油竟然檢測出了黃麴黴毒素B1。該種毒素被劃定為最毒的1類致癌物,毒性比砒霜大68倍!食用後最嚴重的可引起肝癌、急性中毒或死亡。除澱粉製品和雞精雞粉、食用植物油等檢查出不合格產品外,其餘產品合格率均達100%。
  • 【科普知識】如何遠離黃麴黴毒素?
    你吃進嘴裡的,可能還有致癌物黃麴黴毒素!1毫克致癌,20毫克致命有毒!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尤其是黃麴黴毒素B1,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致癌!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
  • 哪些東西發黴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
    你吃進嘴裡的,可能還有致癌物——黃麴黴毒素。  上饒市人民醫院預防保健科繆麗華告訴記者,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長期接觸濃度高的黃麴黴毒素是肝癌的主要誘發因素,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其列為1類致癌物。攝入1毫克就可能致癌,一次性攝入20毫克就能致命!
  • 顆粒粒徑檢測:專利讓粉塵顆粒無所遁形
    原標題:這項技術能讓PM2.5無所遁形!事實上,讓PM2.5無所遁形的就是顆粒粒徑檢測技術,其已被廣泛應用於工業、化學、環境安全等諸多領域。筆者利用中國專利文摘資料庫(CNABS)和德溫特世界專利索引資料庫(DWPI),採用分類號G01N與關鍵詞對2017年7月12日之前的專利申請文獻進行了檢索,並對顆粒粒徑檢測方法的各技術分支的發展狀況進行了分析和綜述,以期對該領域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 南寧疾控中心指導基層疾控中心開展黃麴黴毒素檢測
    為更好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11月30日,南寧市疾控中心提供師資、分析操作平臺和儀器設備,對馬山縣疾控中心的實驗室人員進行黃麴黴毒素檢測技術培訓。黃麴黴毒素是1類致癌物,主要存在於土壤、動植物、各類堅果中,尤其容易汙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麥等糧油產品,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此次對馬山縣疾控中心實驗室人員培訓的內容是準確檢測玉米中的黃麴黴毒素。培訓老師從樣品取樣要求、前處理、淨化、上機分析和數據處理等方面逐一講解,現場手把手指導學員實驗操作。
  • 雲南農大:普洱茶檢出黃麴黴毒素結果失實,系受植物多酚幹擾
    報告會上,雲南農業大學普洱茶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王宣軍教授作了「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普洱茶中黃麴黴毒素方法研究與驗證」,雲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學院龔加順教授作了「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研究與驗證——建議加快建立相關檢測方法及標準」,盛軍教授作了「雲南普洱茶科學研究行動計劃(2007—2017)」報告,從多角度介紹了普洱茶黃麴黴毒素檢測研究進展情況。
  • 淘寶所售2批次嬰幼兒小米奶米乳黃麴黴毒素B1超標成都盒馬鮮生所售...
    淘寶網貝之語a(經營者為廣東省陽江市旭達貿易有限公司)在淘寶網(網店)銷售的、標稱每一(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託廣東亨盛維嘉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嬰幼兒小米奶米乳 小米+蘋果」、「嬰幼兒小米奶米乳 小米+淮山」,其中黃麴黴毒素B1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黃麴黴毒素B1是一種強致癌性的化學物質。
  • 長期攝入黃麴黴毒素B1 能致人死亡
    此次鴻英老奶奶花生米被檢測出致癌物質的一種在叫黃麴黴毒素B1,那到底什麼是黃麴黴毒素B1?它又有會哪些危害呢?   記者從網上了解到,黃麴黴毒素B1是黃麴黴菌和寄生麴黴菌中產毒菌株的代謝產物,毒性及致癌性極強,是迄今認為致癌性最強的化學致癌物。如果長期攝入黃麴黴毒素B1汙染的食物會引起中毒性肝炎,嚴重者會喪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