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農大:普洱茶檢出黃麴黴毒素結果失實,系受植物多酚幹擾

2020-12-03 環球網

雲南農業大學聯合研究團隊以翔實的科學實驗數據證實,普洱茶中檢測出黃麴黴毒素系植物多酚的幹擾,造成檢測結果出現嚴重失實!

2017年9月19日,雲南農業大學普洱茶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雲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學院、雲南省生物大數據重點實驗室在學校至誠樓424會議室組織召開「普洱茶黃麴黴毒素檢測研究進展報告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雲南農業大學校長盛軍介紹說,「近期圍繞『喝普洱茶致癌』的爭論,我們認為,這其實是一場有關學術、研究方法和技術的討論,應該用科學的態度和科學數據說話。」

「有關爭論在網絡上討論的第三天,我們就組織了相關專家,進行認真討論和分析。」 雲南農業大學普洱茶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雲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學院、雲南省生物大數據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對黃麴黴毒素相關檢測方法是否適於茶葉(包括普洱茶)檢測,進行了系統的實驗驗證,並請第三方機構檢測,取得了相關數據和結論。

報告會上,雲南農業大學普洱茶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王宣軍教授作了「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普洱茶中黃麴黴毒素方法研究與驗證」,雲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學院龔加順教授作了「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研究與驗證——建議加快建立相關檢測方法及標準」,盛軍教授作了「雲南普洱茶科學研究行動計劃(2007—2017)」報告,從多角度介紹了普洱茶黃麴黴毒素檢測研究進展情況。

據了解,國內外期刊刊登的論文有關黃麴黴毒素最先進可靠的檢測方法有三種: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高效液相法(HPLC)和液質串聯法(LC-MS/MS),最準確的方法是「液質串聯法」。

現已證實,茶葉中的茶多酚和茶色素嚴重幹擾檢測結果,酶聯免疫吸附法和高效液相法檢測茶葉(包括普洱茶)黃麴黴毒素誤檢出率100%。國際期刊和國內期刊論文以及近期媒體報導的所有檢出黃麴黴毒素的樣品都是使用這兩種方法。最準確的「液質串聯法」檢測普洱茶黃麴黴毒素結果都是未檢出。

2017年9月16日,研究團隊會同吉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國家農業深加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法人依託單位)進行檢測,用「液質串聯法」檢測雲南產地的普洱茶樣品10份,證實:普洱茶未檢出黃麴黴毒素。

研究人員還做了一個有趣實驗,採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新鮮茶葉、石榴皮、蘋果皮進行檢測,發現均檢測出黃麴黴素。

「為什麼新鮮茶葉、石榴皮、蘋果皮等都檢測出高濃度的黃麴黴素呢?」王宣軍教授說,「茶葉、蘋果、石榴以及葡萄中的茶多酚、蘋果多酚、石榴多酚及葡萄多酚都是一類相同性質的植物多酚,這些植物多酚都容易在檢測黃麴黴毒素時幹擾檢測結果,從而形成『假陽性』」。茶葉中茶多酚的含量高達20-35%,所以用普通的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並不適合。

2017年6月23日,國家公布了最新版的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表明酶聯免疫吸附法不適於茶葉中黃麴黴毒素的檢測。目前,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檢驗檢疫行業標準:出口食品中黃麴黴毒素殘留量的測定(SN/T 3263-2012)適用於茶葉,可供採用,但已經發表的論文均未採用此法。

最準確的「液質串聯法」技術要求高、成本高、檢測時間長(準備時間1-2天),檢測一個樣品需要2400—3600元,高效液相法(HPLC)需要400-500元,而普通的「酶聯免疫吸附法」只需要40—50元。雲農研究團隊已開發出去除茶多酚和茶色素幹擾的「改良型酶聯免疫吸附法」,準確度高,適合檢測所有茶葉是否含有黃麴黴毒素,而且成本是「液質串聯法」的二十分之一!

下一階段,雲農研究團隊將聯合省內外相關檢測機構,利用最新研究開發的技術方法,檢測1萬份全國普洱茶樣品,逐步建立雲南普洱茶的質量安全大數據。同時,建議雲南省率先在全國建立茶葉黃麴黴毒素的檢測標準,繼續加強對普洱茶的研究。

在記者提問環節,盛軍教授回答了新華網、光明日報、科技日報、中國食品安全報、雲南日報、雲南電視臺、雲南網、昆明日報、春城晚報等媒體記者關於普洱茶發酵過程中微生物代謝,普洱茶貯藏應注意事項,普洱茶免疫研究,普洱茶新產品開發等方面的問題。

(原題為《雲農研究團隊用數據說話:鬧烏龍!普洱茶檢出黃麴黴毒素系誤傷》)

相關焦點

  • 深圳消委會共測評十款普洱茶:均未檢出黃麴黴毒素
    普洱中有無黃麴黴素?深圳消委會測評解密求證結果:深圳消委會共測評十款普洱茶 均未檢出黃麴黴毒素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十年調查亦未發現茶葉中存在真菌毒素危險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阮元元 通訊員胡蓉 近日,方舟子發表了一篇名為《喝茶能防癌還是致癌?》
  • 普洱茶有黃麴黴毒素,喝了會致癌?不黑不吹,咱用事實說話
    普洱茶咱們中國一種獨特的地方茶種,按照我國國家標準《地理標誌產品普洱茶》(GB/T 22111-2008),普洱茶是以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並在地理標誌保護範圍內採用特定的加工工藝製成。普洱茶是一種發酵茶,按照發酵程度分為生茶和熟茶兩種。普洱茶口感香醇,喜歡喝的人非常多。
  • 普洱茶含「黃麴黴毒素」,會致癌?實驗後我們發現了真相
    嚴瑞琪等人則證實綠茶能夠抑制黃麴黴毒素Bl誘發大鼠肝臟癌前病變與肝細胞癌的作用。 普洱茶中有黃麴黴素,喝了會致癌? 「打假鬥士」方舟子曾發表過一篇文章,他認為喝茶不一定能防癌,但喝茶有可能致癌,特別是普洱茶中含有黃麴黴素。
  • 名家專欄 | 日常生活中,滅活乳酸菌可減除食品中黃麴黴毒素
    許多研究比較了活菌和熱滅活菌的作用,均發現熱或酸滅活處理的乳細菌顯示出更高的結合黃麴黴毒素的能力。Pierides等(2000)的研究表明,熱滅活的細菌細胞可以比活細胞更好地結合牛奶中的黃麴黴毒素M1,與黃麴黴毒素B1結合能力也更強。Lee(2005)的研究顯示,從韓國泡菜分離的熱和酸滅活處理的植物乳桿菌KTCC3099去除了49.8%的黃麴黴毒素B1。
  • 送檢3份花生米 兩份黃麴黴毒素超標
    實驗  三份樣品中兩份檢出黃麴黴毒素超標   那麼,我們平時接觸的花生中,有沒有黃麴黴毒素呢?昨日,華商報記者分別在一家大型連鎖超市、一家社區便利店和自由市場,購買了三種散裝的紅皮花生米。   實驗結果:如果檢測區T區出現紅線,說明樣品中未檢出黃麴黴毒。如果T區未出現紅線,說明樣品中檢出黃麴黴毒素超標。   8分鐘後觀察檢測卡,樣品1和樣品3的T區沒有任何變化,樣品2的T區出現了一條紅線。   也就是說,樣品1、3中均檢測出了黃麴黴毒素超標,樣品2中未檢出黃麴黴毒素。
  • 檢測三份花生米樣品 兩份黃麴黴毒素超標
    實驗  三份樣品中兩份檢出黃麴黴毒素超標   那麼,我們平時接觸的花生中,有沒有黃麴黴毒素呢?昨日,華商報記者分別在一家大型連鎖超市、一家社區便利店和自由市場,購買了三種散裝的紅皮花生米。   實驗結果:如果檢測區T區出現紅線,說明樣品中未檢出黃麴黴毒。如果T區未出現紅線,說明樣品中檢出黃麴黴毒素超標。   8分鐘後觀察檢測卡,樣品1和樣品3的T區沒有任何變化,樣品2的T區出現了一條紅線。   也就是說,樣品1、3中均檢測出了黃麴黴毒素超標,樣品2中未檢出黃麴黴毒素。
  • 廣州產花生油用黃麴黴毒素B1 毒性比砒霜大68倍
    本報訊 (記者杜娟 通訊員 粵工商)省工商局昨日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肉製品和食用油質量抽查結果,其中18批次食用油被查出不合格,更有兩款花生油被發現含有致癌物質黃麴黴素。此外,還有5批次肉製品被發現不合格,主要表現在微生物指標不合格和濫用防腐劑。
  • 牛奶裡的黃麴黴毒素哪來的?其毒性和致癌性最強
    新聞緣起  國家質檢總局24日公布了近期對200種液體乳產品質量的抽查結果。抽查發現蒙牛、長富純牛奶兩種產品黃麴黴毒素M1項目不符合標準的規定。其中,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次產品被檢出黃麴黴毒素M1超標140%。
  • 食藥監總局:7批次米粉被檢出黃麴黴毒素B1項目不合格
    抽檢項目包括重金屬、生物毒素、微生物、品質指標、其他汙染物等69個指標。   從本次公布的不合格產品中發現,標稱江西海斯易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5個批次米粉被檢出黃麴黴毒素B1項目不合格。據了解,黃麴黴毒素B1不但具有極強的三致毒性,而且急性毒性也相當高,半致死劑量為0.36mg/kg體重。
  • 什麼叫黃麴黴毒素,如何產生的,主要存在於何種食物
    核心提示:黃麴黴毒素一直以來都是人體肝癌產生的主要原因,其發現於1960年,是黃麴黴和寄生麴黴的次級代謝產物,目前已分離鑑定出12種以上,常見的有黃麴黴毒素B1、B2、G1、G2、M1、M2、B2a、G2a、BM2a和GM2a等。
  • 無所遁形 直擊黃麴黴毒素檢測過程
    兩套設備防數據「打架」  「我們公司去年花200多萬元進口的設備,除了檢測黃麴黴毒素外,還能檢測三聚氰胺、重金屬、藥殘等指標,以前主要檢測三聚氰胺,現在黃麴黴毒素也是檢測重點。」王紅衛說,一旦這些有害物質中檢出含量比較大,還會用更準確的儀器進行再一次檢查,「比如牛奶裡黃麴黴毒素M1的檢測,國家規定是不能超過0.5微克/千克,我們一般都要求不能超過0.1微克/千克,如果一旦超過0.1微克/千克,我們將會用液相色譜儀進行更加詳細的檢測,液相色譜儀的檢測時間比酶標儀長,需要七八個小時,但更加準確,檢測三聚氰胺也是用這個液相色譜儀。」
  • 黃麴黴毒素的自白
    大家好,我們就是大家十分關注的「致癌明星」——黃麴黴毒素家族!家庭自製發酵食品也能檢出我們,尤其是高溫高溼地區的糧油及製品檢出率更高。長期以來,我一直不為人類所知,一直到1960年英國爆發「土耳其X病」後才被發現。當時在英國有十萬隻火雞突發死亡,最後事件被確認與從巴西進口的花生粕有關,研究人員最後在這些花生粕裡面發現了我們。我的家族有黃麴黴毒素B1、B2、G1、G2、M1、M2。
  • 腐黴利、黃麴黴毒素B1超標 食用農產品不合格
    2月5日,山西省食藥監局公布第7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共抽檢101批次食用農產品,4批次韭菜和1批次花生檢出不合格。據通報顯示,4批次韭菜來自太原市小店區食品店、太原市小店區紅越蔬菜店、太原市小店區蔬菜店、太原市杏花嶺區龍海蔬菜配送站4家,均檢出腐黴利超標,其中最高的腐黴利檢出值達到9.69mg/kg。腐黴利屬於低毒性殺菌劑, 兼具保護和治療作用,可用於防治黃瓜、茄子、番茄、洋蔥等的灰黴病,萵苣、辣椒的莖腐病,油菜菌核病等。
  • 黃麴黴你了解多少?
    研究表明,黃麴黴毒素的細胞毒作用,是幹擾信息rna和dna的合成,進而幹擾細胞蛋白質的合成,導致動物全身性損害。人類健康受黃麴黴毒素的危害主要是由於人們食用被黃麴黴毒素汙染的食物。對於這一汙染的預防是非常困難的,其原因是由於真菌在食物或食品原料中的存在是很普遍的。
  • 如何實現對黃麴黴毒素的快速準確定量檢測?
    黃麴黴毒素最易汙染的有花生、玉米、棉籽、禽蛋、肉、奶及奶製品,其次是小麥、高粱和甘薯,大豆粕被黃麴黴毒素汙染的程度輕些。 在我國,糧食和飼料被黃麴毒素汙染的概率很高, 給飼料企業以及養殖業主帶來了很大的損失,人們食用含有黃麴黴毒素的食物危害到人體健康。
  • 廈門特產中華老字號「白鷺」魚皮花生黃麴黴毒素B1超標
    標稱廈門白鷺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生產,北京嘉和信茂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經營的魚皮花生,黃麴黴毒素B1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檢驗結果為33.6μg/kg。黃麴黴毒素B1是已知的化學物質中致癌性最強的一種,對包括人和若干動物具有強烈的毒性,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對肝臟的損害。易受黃麴黴毒素B1汙染的食物主要有花生、玉米、稻穀、小麥、花生油等,特別是花生、核桃等堅果與籽類食品。
  • 關於黃麴黴毒素,貴州省市場監管局發布安全警示!
    夏季氣候溼熱,是大部分真菌(俗稱黴菌)適宜的生長繁殖環境,我們經常聽說的黃麴黴毒素(aflatoxin,AF),就是由真菌黃麴黴和寄生麴黴代謝產生的,具有極強的毒性和致癌性。為預防黃麴黴毒素中毒事件的發生,貴州省市場監管局安全警示如下。
  • 歐盟發布花生中黃麴黴毒素總量最大限量報告
    2018年2月8日,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發布10.2903 / j.efsa.2018.5175文件,就影響人類公共衛生的角度,就將即食和作為食品成分花生及其製品中黃麴黴毒素總量最大限量由4μg/kg增加到10μg/kg時進行風險評估。
  • 「螢光檢測技術及裝備」和「黃麴黴毒素分析儀的研發及應用」項目...
    「螢光檢測技術與裝備」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關亞風研究員課題組完成,」黃麴黴毒素分析儀的研發及應用」由青島新光智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系青島盛瀚色譜技術有限公司兄弟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聯合研發並由該公司生產。
  • 日本對中國產葵花籽中黃麴黴毒素實施命令檢查
    2019年3月8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藥生食輸發0308第1號:對中國產葵花籽中黃麴黴毒素實施命令檢查1號(最終修正:2019年2月18日發布的食安輸發0218第1號),在對中國產葵花籽實施監控檢查時,檢出含黃麴黴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