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強毒性!致癌性!關於黃麴黴毒素,貴州省市場監管局發布安全警示!

2020-12-06 天眼新聞

夏季氣候溼熱,是大部分真菌(俗稱黴菌)適宜的生長繁殖環境,我們經常聽說的黃麴黴毒素(aflatoxin,AF),就是由真菌黃麴黴和寄生麴黴代謝產生的,具有極強的毒性和致癌性。為預防黃麴黴毒素中毒事件的發生,貴州省市場監管局安全警示如下。

 一、糧油食品易被黃麴黴毒素汙染  黃麴黴毒素是一類結構類似的化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都發生螢光,根據螢光顏色及其結構分別命名為AFB1、AFB2、AFG1等,其中AFB1毒性最強。黃麴黴毒素汙染可發生在多種食品中,其中以玉米、花生和棉籽油受汙染最多見,其次是稻穀、小麥、大麥、豆類等。除糧油食品外,乾果類食品,如胡桃、杏仁、榛子等,動物性食品如乳及乳製品、幹鹹魚等,以及幹辣椒中也有黃麴黴毒素汙染的報導。大規模工業生產的發酵製品,如醬、醬油中發生汙染的較少,家庭自製發酵食品較易發生汙染。  二、黃麴黴毒素可產生急、慢性毒性  人體攝入的黃麴黴毒素在肝臟中積累最多,是其他器官組織的5倍~15倍,在腎、脾、腎上腺中亦可檢出,有極微量存在於血液中。黃麴黴毒素如不連續攝入,一般不會在體內蓄積。一次攝入後,經約1周的時間大部分可經呼吸、尿、糞便等途徑排出體外。  (一)急性毒性。黃麴黴毒素是一種劇毒物質,對動物及人均有極強的毒性,主要是引起肝臟損傷。一次性攝入大量含黃麴黴毒素的食物(如黴變的玉米),會誘發急性中毒,中毒者表現多為發熱、嘔吐、厭食、黃疸、腹水、水腫,甚至死亡。  (二)慢性毒性。人體小劑量長期攝入黃麴黴毒素會產生慢性毒性,主要表現為生長障礙,肝臟出現亞急性和慢性損害,肝功能下降,甚至出現肝硬化。其他症狀表現為體重減輕、生長發育遲緩、食物利用率下降等。此外,黃麴黴毒素還可使鹼性磷酸酶、轉氨酶和異檸檬酸脫氫酶活性升高,肝中脂肪含量升高,肝糖原降低,血漿白蛋白降低,白蛋白與球蛋白(A/G)比值下降等。  (三)致癌性。黃麴黴毒素致癌主要以肝臟作為靶器官,長期持續攝入較低劑量的或短時間較大劑量的黃麴黴毒素,都可誘發肝癌。在動物實驗中,也發現其可誘發其他器官的腫瘤,如胃腫瘤、纖維瘤、腎小管腺瘤、甲狀腺瘤等。  三、從源頭防止黃麴黴毒素的產生  黃麴黴毒素不易溶於水,又極為耐熱,一般的水洗、烹調難以去除。因此,從源頭預防糧油等食品的黴變極為重要。  (一)食品防黴。這是預防食品被黃麴黴毒素汙染的最根本措施。要利用良好的農業生產工藝,從田間開始防黴,在收穫時要及時排除黴變玉米棒,脫粒後的玉米要及時晾曬。要控制糧粒的水分在13%以下,通常玉米在12.5%以下,花生仁在8%以下,並貯存於乾燥低溫的環境中。  (二)去除毒素。去除黃麴黴毒素的方法大致包括:碾軋加工法,主要適用於受汙染的大米;植物油加鹼去毒法,鹼煉是油脂精煉的一種加工方法,黃麴黴毒素在鹼性條件下,其結構中的內酯環被破壞形成香豆素鈉鹽,後者溶於水,故加鹼後再用水洗可去除毒素;氨氣處理法,在18kg氨壓、72℃~82℃狀態下,穀物中的黃麴黴毒素98%~100%會被除去,並且使糧食中的含氮量增加,也不破壞賴氨酸;紫外光照射法,利用黃麴黴毒素在紫外光照射下不穩定的性質,可用紫外光照射去毒(紫外光照射去毒的方法,對液體食品如植物油效果較好,而對固體食品效果不明顯)。   (三)制定食品中黃麴黴毒素限量標準。限定各種食品中黃麴黴毒素含量也是減少毒素對人體危害的重要措施。《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規定了食品中AFB1和AFM1的限量標準。食品生產加工企業應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要求,嚴格把控好產品質量,避免問題食品流入消費市場。

來源 貴州省市場監管局

編輯 劉思博

編審 田旻佳 李劼

相關焦點

  • 牛奶裡的黃麴黴毒素哪來的?其毒性和致癌性最強
    是生長在食物及飼料中的黃麴黴和寄生麴黴代謝的一組化學結構類似的產物,特麴黴也能產生黃麴黴毒素,但產量較少,目前已分離鑑定出的黃麴黴毒素有17種,主要是黃麴黴毒素B1、B2、G1、G2以及由B1和B2在體內經過羥化而衍生成的代謝產物M1、M2等。黃麴黴毒素的基本結構為二呋喃環和香豆素,B1是二氫呋喃氧雜萘鄰酮的衍生物,含有一個雙呋喃環和一個氧雜萘鄰酮(香豆素),前者為基本毒性結構,後者與致癌性有關。
  • 黃麴黴毒素毒性超砒霜100倍!黃麴黴毒素快速檢測儀
    黃麴黴毒素毒性超砒霜100倍!黃麴黴毒素快速檢測儀黴菌毒素是黴菌代謝產生的一類有毒產物,會損害機體的肝臟、腎臟、神經組織、造血組織及皮膚組織等,對人和動物都具有急性或慢性毒性。黴菌毒素中的黃麴黴毒素,毒性超砒霜100倍,具有最強的致癌性。
  • 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以及危害
    黃麴黴毒素B1作為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不應在食品中超標,一但超標食用油被消費者購買並且使用的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危害。黃麴黴檢測儀可現場快速檢測黃麴黴毒素B1,採用了智能化的操作平臺,先進的光源驅動及檢測技術,具有便捷的操作方式,優異的檢測精度,實現了結果可靠與高效測量的完美統一。
  • 淘寶所售2批次嬰幼兒小米奶米乳黃麴黴毒素B1超標成都盒馬鮮生所售...
    2019年12月26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10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2019年 第47號〕。抽檢12大類食品451批次樣品,發現特殊膳食食品、肉製品、食用農產品、水產製品4大類食品10批次樣品不合格,檢出生物毒素、微生物汙染、獸藥殘留超標和其他化學汙染物超標等問題。
  • 這款嬰幼兒食品黃麴黴毒素B1超標,盒馬鮮生的這批水產檢測不合格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於10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其中黃麴黴毒素B1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黃麴黴毒素B1是一種強致癌性的化學物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中規定,黃麴黴毒素B1在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中的最大限量值為0.5μg/kg。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中黃麴黴毒素B1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生產企業使用的原料因儲存不當產生了黃麴黴毒素B1。攝入黃麴黴毒素B1超標的食品,可能對肝臟造成損害。
  • 黃麴黴毒素的自白
    大家好,我們就是大家十分關注的「致癌明星」——黃麴黴毒素家族!我的家族有黃麴黴毒素B1、B2、G1、G2、M1、M2。其中M1就是曾經的「牛奶中毒事件」中被檢測出來的物質。在天然汙染的食品中以「大哥」——黃麴黴毒素B1最為多見,它的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強。1993年,我正式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一類致癌物,也成就了我們家族的臭名昭著。
  • 長期攝入黃麴黴毒素B1 能致人死亡
    此次鴻英老奶奶花生米被檢測出致癌物質的一種在叫黃麴黴毒素B1,那到底什麼是黃麴黴毒素B1?它又有會哪些危害呢?   記者從網上了解到,黃麴黴毒素B1是黃麴黴菌和寄生麴黴菌中產毒菌株的代謝產物,毒性及致癌性極強,是迄今認為致癌性最強的化學致癌物。如果長期攝入黃麴黴毒素B1汙染的食物會引起中毒性肝炎,嚴重者會喪失生命。
  • 食品中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研究進展
    摘要:黃麴黴毒素(aflatoxin,AFT)是一種致癌性較強的劇毒物質,主要由麴黴屬真菌產生,廣泛存在於食品及其動物飼料中,嚴重危害著人體健康。黃麴黴毒素具有穩定的結構,一般的處理很難將其去除。因此如何將黃麴黴毒素有效檢測確保食品安全一直是研究的重點。
  • 雞西一家聚餐吃酸湯子致7死,黃麴黴毒素超標還是米酵菌酸中毒?
    而該酸湯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凍一年,疑似該食材黃麴黴毒素超標引發食物中毒。不過,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網上目前對此事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多位食品安全專家發文稱根據酸湯子的特性推測,可能是米酵菌酸中毒。黃麴黴毒素有極強的致毒性據了解,中毒家庭在聚餐期間食用的自製酸湯子,是一種用玉米水磨發酵後做的一種粗麵條樣的主食,口感細膩爽滑。
  • 廈門特產中華老字號「白鷺」魚皮花生黃麴黴毒素B1超標
    2020年3月13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2020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的公告(2020年第13期)。標稱廈門白鷺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生產,北京嘉和信茂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經營的魚皮花生,黃麴黴毒素B1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檢驗結果為33.6μg/kg。
  • 緊急發布:廣西查出9批花生油有問題,還涉及2家幼兒園
    近期,廣西貴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得知貴港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共17類食品673批次樣品。抽檢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160批次,經廣西壯族自治區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檢測,檢出9批次不合格,具體信息公布如下。
  • 白雲花生油用黃麴黴毒素B1 毒性比砒霜大68倍
    記者從公告中看到,由白雲區一家花生油廠生產的花生油竟然檢測出了黃麴黴毒素B1。該種毒素被劃定為最毒的1類致癌物,毒性比砒霜大68倍!食用後最嚴重的可引起肝癌、急性中毒或死亡。除澱粉製品和雞精雞粉、食用植物油等檢查出不合格產品外,其餘產品合格率均達100%。
  • 歐盟發布花生中黃麴黴毒素總量最大限量報告
    2018年2月8日,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發布10.2903 / j.efsa.2018.5175文件,就影響人類公共衛生的角度,就將即食和作為食品成分花生及其製品中黃麴黴毒素總量最大限量由4μg/kg增加到10μg/kg時進行風險評估。
  • 藏在廚房中的致癌物:黃麴黴素!
    經過大量的分析實驗,發現該女士家日常用的砧板、筷子上都有黃麴黴素的存在!那麼,你對致癌因子——黃麴黴毒素了解多少?黃麴黴毒素B1對人體多個組織和器官尤其是肝臟組織有極強的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具有致癌性、致畸性、致突變性,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化學物質,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Ⅰ類致癌物。黃麴黴素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鉀的10倍,1毫克黃麴黴素就能誘發癌症,20毫克則會導致人死亡。
  • 饅頭放在冰箱裡,3天以後就會產生黃麴黴毒素?醫生告訴你答案
    黃麴黴毒素的毒性與危害大家都知道黃麴黴毒素(AFT)是致癌的有害物質,那麼它到底是「何方神聖」呢?1993年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天然存在的致癌物,而且是一種毒性極強的毒素,它的衍生物多達約二十種,且在自然界中分布極廣。
  • 廣州產花生油用黃麴黴毒素B1 毒性比砒霜大68倍
    抽檢發現不合格食品主要為脂肪酸組成不合格,個別食品黃麴黴毒素B1超標和酸值不合格,並發現有1批次食品出現缺斤短兩的現象,淨含量不合格。兩款花生油被發現黃麴黴毒素B1超標,分別是新興縣城關糧油管理所天堂油廠生產的「天堂」牌花生油,以及羅定市青雲糧油發展有限公司生產的「仙景湖」花生油。
  • 黃麴黴毒素也有「剋星」,用來泡水喝,排出毒素,降低患癌風險
    現代人最關心的話題就是飲食安全,而一些潛藏在食物中的毒素威脅著人們的健康。但是黃麴黴毒素也是有「剋星」的,有一種食物拿來泡水喝,能夠排出毒素,降低患癌風險。菠菜就是黃麴黴毒素的剋星。美國有研究表示,青菜中的葉綠素能夠降低黃麴黴毒素的毒性,減少人體對於黃麴黴毒素的吸收不良。
  • 如何實現對黃麴黴毒素的快速準確定量檢測?
    (又名香豆素), 前者為其具有毒性的結構,後者可能與其的致癌性有關。      黃麴黴毒素的毒性非常高,是目前已發現黴菌中毒性最大的一種。目前發現的18種黃麴黴菌毒素家族中, AFB1的毒性最為最為強烈,AFM1、AFG1 次之,AFB2、AFG2、AFM2 毒性較弱。AFB1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其誘發肝癌的能力甚至比二甲基亞硝胺大75倍之多。其毒性的大小因動物的種類、年齡、性別、體況及營養狀況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年幼動物、雄性動物較敏感。
  • 檢測三份花生米樣品 兩份黃麴黴毒素超標
    帖子中說:花生米一旦受潮,最易滋生黃麴黴毒素。滋生黃麴黴毒素的花生米,鴿子久食後,會侵害肝腎等器官。這種黃麴黴毒素毒性為砒霜的68倍,人久食用後,還易誘發肝癌、胃癌等病。   這是危言聳聽,還是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