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麴黴毒素、磺胺類藥物(HPLC-柱後衍生法)的檢測方案

2021-01-08 聖吉儀器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衛生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影響食品衛生品質的因素很多,如生物汙染、物理汙染、農藥和藥物殘留汙染、重金屬及其它化學汙染、濫用食品添加劑等,其中影響食品安全的真菌毒素類物質的代表性物質一黃麴黴毒素,因其汙染所造成的危害已經備受關注。

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菌、寄生麴黴菌產生的代謝物,有劇毒,同時還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作用,為迄今發現的各種真菌毒素中最穩定的一種。黃麴黴毒素主要引起肝癌,還可以誘發骨癌、腎癌、直腸癌、乳腺癌、卵巢癌等,是目前發現的化學致癌物中毒性最強的物質之一。 因此國際上對食品中黃麴黴毒素有嚴格的限量要求。

黃麴黴毒素存在於土壤、動植物、各種堅果(特別是花生和核桃)中。日常檢驗發現在大豆、穀物、玉米、通心粉、調味品、牛奶、奶製品食用油等製品中也經常發現黃麴黴毒素(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汙染最嚴重)。

目前,尚無絕對有效的措施避免黃麴黴毒素的汙染,因此,為保障食品安全,嚴格進行黃麴黴毒素含量的檢測和監控至關重要!

目前對糧油食品中黃麴黴毒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薄層層析法(TLC)、液相色譜法(LC)、免疫分析法、金標試紙法和生物傳感器法等。其中,液相色譜法是在黃麴黴毒素研究方面應用最廣的分離技術之一,是目前國內絕大多數檢測機構使用的方法。

--

黃麴黴毒素的化學結構已確定10多種,最常見四種為B1、B2、G1、G2,其中B1和G1的螢光性能太弱,其最低檢測限無法達到,在使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黃麴黴毒素時,為提高其檢測靈敏度,通常需要配備柱後衍生裝置進行處理,即國標GB5009.22—2016中的「高效液相色譜-柱後衍生法」。

原理:實驗過程中,提取液經免疫親和柱淨化和富集,淨化液濃縮、定容和過濾後經液相色譜柱分離,柱後衍生(碘或溴試劑衍生、光化學衍生、電化學衍生等),經螢光檢測器檢測,樣品被轉換成光信號傳送到記錄儀,數據以圖譜形式列印出來。

其中,柱後衍生裝置用戶大多選用光化學衍生,其優點如下:

使用更經濟,低成本維護,衍生時間大大縮短(在5分鐘即可完成)流速可以達到2ml/分鐘無需使用化學物質(經濟的同時,也避免操作人員接觸有毒化學物質)增加儀器的壽命(沒有腐蝕性酸流經毛細管)可持續工作數千小時,用後無需衝洗步驟可通過開關確定黃麴黴毒素種類,結果與電化學方法(溴衍生)一致不僅可與普通HPLC配合使用,更適用於UPLC(超液相)使用光化學衍生器,其特殊設計的編織型反應線圈(核心組件),材質為化學穩定性極強的PTFE,使用時,將其置於HPLC柱和螢光檢測器之間,進行柱後連續光化學衍生反應,可提高螢光、紫外、電化學檢測和化學發光檢測器的靈敏度和響應的選擇性。

目前,該技術已被成功應用於水中苯基脲類農藥和巴比妥酸鹽類化合物,胺基酸、多肽、黃麴黴毒素及磺胺類藥物分析,以及檢測糧食、中藥、飼料和食品中黃麴黴毒素B1、B2、G1、G2的檢測分析。

特點:

在線對黃麴黴毒素B1、G1進行衍生,不需要任何化學試劑黃麴黴毒素B1、B2、G1、G2的最低檢測限均小於0.5 PPB衍生體積1-2ml/分鐘;衍生時間:1-5分鐘兼容所有品牌的液相以及螢光檢測器 美國油脂協會標準AOCS Aa 11-05指定設備國際分析化學家協會標準AOAC 2005.08指定設備衛生部化學汙染物及有害因素監測計劃推薦設備符合歐盟藥典 2.8.18的要求符合中國新的糧油行業標準、2015版藥典方法、飼料國標要求,符合GB 5009.22-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黃麴黴毒素B族和G族的測定

相關焦點

  • 食品中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研究進展
    摘要:黃麴黴毒素(aflatoxin,AFT)是一種致癌性較強的劇毒物質,主要由麴黴屬真菌產生,廣泛存在於食品及其動物飼料中,嚴重危害著人體健康。黃麴黴毒素具有穩定的結構,一般的處理很難將其去除。因此如何將黃麴黴毒素有效檢測確保食品安全一直是研究的重點。
  • 2020版《中國藥典》 | 睿科中藥材中黃麴黴毒素測定的解決方案
    中藥材大多以天然植物為基源,在儲存不當或因其他外界條件影響時,易受黴菌汙染產生黃麴黴毒素。因此對中藥材進行黃麴黴毒素的高效便捷檢測是十分有必要的。參考2020年版《中國藥典》四部通則中《2351 真菌毒素測定法 黃麴黴毒素測定法》第一法,試樣經過70%甲醇水提取,提取液經稀釋、離心後,使用Raykol Fotector Plus高通量全自動固相萃取儀,濾液自動化經過含有黃麴黴素特異抗體的免疫親和柱淨化和富集後,目標化合物通過帶有三重四級杆質譜檢測器的高效液相色譜儀進行測定,建立了中藥材中黃麴黴毒素高靈敏度的前處理和分析方法
  • 黃麴黴毒素毒性超砒霜100倍!黃麴黴毒素快速檢測儀
    黃麴黴毒素毒性超砒霜100倍!黃麴黴毒素快速檢測儀黴菌毒素是黴菌代謝產生的一類有毒產物,會損害機體的肝臟、腎臟、神經組織、造血組織及皮膚組織等,對人和動物都具有急性或慢性毒性。黴菌毒素中的黃麴黴毒素,毒性超砒霜100倍,具有最強的致癌性。
  • 如何實現對黃麴黴毒素的快速準確定量檢測?
    黃麴黴毒素具有很強的誘導突變、抑制免疫以及強致癌的作用。黃麴黴毒素起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臟,動物的中毒症狀以全身性出血、消化機能發生障礙及神經系統的紊亂為特徵。急性中毒症狀主要表現為食慾廢絕,運動失調,排洩停止,肝炎,黃疸,肝臟充血、出血、腫大、變性和壞死,並且伴有比較嚴重的血管和中樞神經的損傷,動物中毒後幾小時至幾天內發生死亡。
  • 黃麴黴毒素檢測方法以及危害
    黃麴黴毒素B1作為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不應在食品中超標,一但超標食用油被消費者購買並且使用的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危害。黃麴黴檢測儀可現場快速檢測黃麴黴毒素B1,採用了智能化的操作平臺,先進的光源驅動及檢測技術,具有便捷的操作方式,優異的檢測精度,實現了結果可靠與高效測量的完美統一。
  • 李培武:黃麴黴毒素靶向抗體創製與高靈敏檢測技術
    儀器信息網訊 黃麴黴毒素是廣泛汙染農產品的一類強致癌、劇毒性真菌毒素,黃麴黴毒素又分多種。目前常用黃麴黴毒素快速檢測方法常見以酶聯免疫為基礎的免疫分析法、免疫親和分析法等。但是這類方法通常有抗原抗體特異性差,檢測靈敏度低等缺點。
  • HPLC的應用以及方法開發
    汙染物黴菌(黃麴黴毒素);農藥殘留和獸藥殘留;多環芳烴(PAHS)和亞硝酸;2.在醫藥研究中分析應用※藥物分析有USP、BP、CP等標準:常用藥物研究中的應用:解熱鎮痛藥、鎮靜藥、安定藥、心血管藥、磺胺類消炎藥等。
  • 「螢光檢測技術及裝備」和「黃麴黴毒素分析儀的研發及應用」項目...
    所研製的螢光檢測器對黃麴黴毒素B1的檢測下限≤0.03ng/mL。由於食品類中必檢的黃麴黴毒素有B1、B2、G1、G2及代謝產物M1等,其中B1的毒性最強,具有強烈的致癌、致畸和致突變作用。在此基礎上,研發了三款螢光檢測器:1、FD-1200S檢測器(檢測下限:≤0.2ppb黃麴黴毒素B1、功耗2W);2、DFD-1200檢測器(內含碘衍生化器,檢測下限:≤0.03ppb黃麴黴毒素B1,功耗:100W啟動,平衡後小於20W,2016年6月推出市場後,進口螢光檢測器降價35%!)
  • 檢測三份花生米樣品 兩份黃麴黴毒素超標
    帖子中說:花生米一旦受潮,最易滋生黃麴黴毒素。滋生黃麴黴毒素的花生米,鴿子久食後,會侵害肝腎等器官。這種黃麴黴毒素毒性為砒霜的68倍,人久食用後,還易誘發肝癌、胃癌等病。   這是危言聳聽,還是真的呢?
  • 無所遁形 直擊黃麴黴毒素檢測過程
    兩套設備防數據「打架」  「我們公司去年花200多萬元進口的設備,除了檢測黃麴黴毒素外,還能檢測三聚氰胺、重金屬、藥殘等指標,以前主要檢測三聚氰胺,現在黃麴黴毒素也是檢測重點。」王紅衛說,一旦這些有害物質中檢出含量比較大,還會用更準確的儀器進行再一次檢查,「比如牛奶裡黃麴黴毒素M1的檢測,國家規定是不能超過0.5微克/千克,我們一般都要求不能超過0.1微克/千克,如果一旦超過0.1微克/千克,我們將會用液相色譜儀進行更加詳細的檢測,液相色譜儀的檢測時間比酶標儀長,需要七八個小時,但更加準確,檢測三聚氰胺也是用這個液相色譜儀。」
  • 島津應用:生藥中黃麴黴毒素B1、B2、G1和G2的檢測方案
    黃麴黴毒素作為一種黴菌毒素,具有很強的急性毒性和致癌性。日本的相關部門規定,對用天然植物製造的生藥以及以生藥為原料的製劑需要檢查黃麴黴毒素。並且,將JP論壇上刊登的《生藥以及生藥製劑的黃麴黴毒素試驗法》(截至2015 年7 月)作為日本藥典第十七次修訂草案。
  • 花生油黃麴黴毒素常用去除手段
    黃麴黴毒素一種毒性很強的天然毒素對於黃麴黴毒素很多人都不陌生,甚至談之色變,從它的名字上我們就知道這是一種有毒物質,其中以黃麴黴毒素B1毒性最厲害,含量超過5ug/kg就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食用油作為每天都接觸的用油,尤其是花生油在眾多食用油中是黃麴黴毒素高發率的植物油之一
  • 黃麴黴毒素的自白
    大家好,我們就是大家十分關注的「致癌明星」——黃麴黴毒素家族!長期以來,我一直不為人類所知,一直到1960年英國爆發「土耳其X病」後才被發現。當時在英國有十萬隻火雞突發死亡,最後事件被確認與從巴西進口的花生粕有關,研究人員最後在這些花生粕裡面發現了我們。我的家族有黃麴黴毒素B1、B2、G1、G2、M1、M2。其中M1就是曾經的「牛奶中毒事件」中被檢測出來的物質。
  • 下列屬於外用磺胺類藥物的是( )
    下列屬於外用磺胺類藥物的是( ) A.磺胺米隆 B.柳氮磺胺吡啶 C.磺胺嘧啶 D.磺胺異唑 查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外用的磺胺藥如磺胺米隆(SML)、磺胺嘧啶銀(SD-Ag)和磺胺醋醯鈉。
  • 2020藥典中藥相關的LC-MS/MS檢測方法梳理及技術探討
    近期,2020版《中國藥典》已經發布,新版藥典針對農殘、真菌毒素檢測方法及限量要求等方面都做了修改。其中,農殘方面將33種禁用農殘列入了0212藥材和飲片檢定通則,並修訂了兩個農殘測定標準。
  • 科學家採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快速檢測食品飼料中磺胺類藥物
    食品夥伴網訊 據sciencedirect資料庫消息,2013年8月義大利拉齊奧和託斯卡納區域動物預防研究所Roberta Galarini等在《食品控制雜誌》(Food Control)上發表關於開發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快速定性檢測食品、飼料中多種磺胺類藥物殘留的研究文章。
  • 南寧疾控中心指導基層疾控中心開展黃麴黴毒素檢測
    為更好守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11月30日,南寧市疾控中心提供師資、分析操作平臺和儀器設備,對馬山縣疾控中心的實驗室人員進行黃麴黴毒素檢測技術培訓。黃麴黴毒素是1類致癌物,主要存在於土壤、動植物、各類堅果中,尤其容易汙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麥等糧油產品,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此次對馬山縣疾控中心實驗室人員培訓的內容是準確檢測玉米中的黃麴黴毒素。培訓老師從樣品取樣要求、前處理、淨化、上機分析和數據處理等方面逐一講解,現場手把手指導學員實驗操作。
  • 雞西家庭聚餐中毒致死原因有變:為米酵菌酸引發,非黃麴黴毒素
    至此,中毒致死原因由此前報導的黃麴黴毒素超標「變更」為米酵菌酸引起的中毒。該菌產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嚴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熱性極強,即使用100℃的開水煮沸或用高壓鍋蒸煮也不能破壞其毒性,進食後即可引起中毒,對人體的肝、腎、心、腦等重要器官均能產生嚴重損害。 文章還表示,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引起的中毒在黑龍江省時有發生,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為發酵玉米面製品、變質銀耳及其他變質澱粉類(糯米、小米、高粱和馬鈴薯粉等)製品。
  • 家裡5樣東西暗藏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化學致癌物之一,其毒性為砒霜的68倍,氰化鉀的10倍,並且非常耐高溫,我們平時做菜的溫度並不能夠殺死黃麴黴毒素。而黃麴黴毒素事實上,最損傷的臟器就是肝臟,上饒市第五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韓建高告訴記者,研究數據顯示,很多肝臟問題,都與黃麴黴毒素的攝入有直接關係。
  • 送檢3份花生米 兩份黃麴黴毒素超標
    帖子中說:花生米一旦受潮,最易滋生黃麴黴毒素。滋生黃麴黴毒素的花生米,鴿子久食後,會侵害肝腎等器官。這種黃麴黴毒素毒性為砒霜的68倍,人久食用後,還易誘發肝癌、胃癌等病。   這是危言聳聽,還是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