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回出門遊玩,小康妹兒總是被各種打著「土法」、「古早」、「純天然」的東西吸引,特別是花生油,那個香喲~~自駕進山遊玩,很多人都是不滿載一後備廂的當地「原生態」回城,都感覺白去……
尤其是花生油,就算足不出戶,在短視頻平臺上也經常能刷到它,視頻介紹中無一例外地用「香醇」「土榨」的詞兒來吸引人們去買……
打著土法、古早原味的旗號,以現場製作、邊做邊賣的銷售方式推出土榨油、自釀酒、純手工製作的產品,真的安全嗎?
你和癌症間,可能就隔著這桶土榨油
無添加,不摻假,是土法壓榨花生油的金招牌。看似安全背後,卻藏著眾多你想不到的風險。
今年6月,一對做土榨油生意的夫婦在某地落網。
和大多數街邊作坊一樣,他們出售的土榨油從未經過安全檢測,這些油有多少安全隱患,製作者可能也沒搞明白。
在這對夫婦所銷售的土榨油中,黃麴黴素B1含量為160μg/kg,是標準的8倍之多。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1)規定:
花生及其製品中黃麴黴毒素B1的限量為每千克不超過20微克(20μg/kg)。
超標8倍多的黃麴黴素,很可能致癌。
黃麴黴毒素,早在1993年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劃定為天然存在的一類致癌物,有20多種衍生物,分別命名為B1、B2、G1、G2、M1、M2等,在土榨花生油中檢測超標的黃麴黴毒素B1,屬於比「劇毒」還猛的「特劇毒」——
『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它的毒性主要作用於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肝臟,一旦中毒,輕者發燒、嘔吐,重者肝功能衰竭或肝癌致死。
『致癌力』是標準致癌物二甲基亞硝胺的 75 倍,這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只要攝入1毫克就可能致癌,一次性攝入20毫克就能致命。
1毫克是多少呢?我們以前使用的蘭花1角硬幣,重量為1.15克。把它大約看做1克,1毫克就相當於一枚1角硬幣的千分之一。
日常中今天吃0.1毫克,明天吃0.2毫克,日積月累,胃癌、肝癌、腸癌等多種癌症就找上門了。
更可怕的是,它還耐高溫,要237℃~299℃的高溫才能使其分解,連消毒碗櫃也不行。
油裡咋會有黃麴黴毒素?
土榨花生油本身並沒有錯,錯就錯在,由於大部分小作坊工藝簡單、沒有檢測、沒有精煉這些背後的步驟,所以沒有辦法有效去除黃麴黴毒素。
沒有處理原材料過程
我們直接吃花生時,遇到壞的,即使不知道那股怪味來自黃麴黴,也明白它們不能入腹。
正規的生產廠家,都得把剔除黃麴黴毒素作為「必選題」。
但有些小作坊的土榨花生油,沒有嚴格的原料控制和產品精煉工藝, 往往是簡單挑選一下,就直接壓榨,根本無法有效控制黃麴黴毒素B1的含量。
而黴變的花生榨成油、炒成菜,濃鬱的油香往往會把最危險的隱患遮蓋起來。
不符合正規製作流程
真正符合安全生產規範的壓榨工藝——榨油之前,得先碎成小塊,軋成薄片,蒸炒成熟;榨油之後,還得再經過一系列的精煉工序,把顏色味道不符合標準的成分和其他有害成分去掉才能保證食用油的健康安全。
這些步驟,少了哪一個,都可能讓黃麴黴死裡逃生,潛入你的餐桌。
然而小作坊,關鍵步驟基本都省略了。
這些背後需要認真探究的東西,是任你如何親眼看著油桶裝滿也是察覺不出來的……
土榨油是這個道理,其他「手工製作」也一樣!
食用油到底該怎麼選?
☆ 首先,無論什麼品種、品牌,一定要從合法渠道購買正規廠家生產的食用油;小作坊古法出品的「三無產品」建議就別買了。
☆ 假冒大品牌的山寨貨也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包裝上印有「QS」標誌的。
根據《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2018年10月1日及以後生產的食品,一律不得繼續使用原包裝和標籤以及「QS」標誌,新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由「SC」和14位阿拉伯數字組成。可千萬看清楚了喲~
過分迷戀「純天然」
是對食品科學的嘲弄
在很多家庭看來,看得見的「土法」「純手工」,遠比看不見的食品添加劑更安全。
很多人甚至喜歡動手炮製葡萄酒、酵素……
殊不知,從古至今,中醫典籍、規範教材上並沒有對配置藥酒之藥材的配方、劑量、標準、禁忌作規定。市面上五花八門的內服藥酒,或自釀藥酒的安全性也無法保證。
而自製的水果酵素,根本就只是一壇有機肥料……
對他們來說,工廠流水線產出的食品,一定會加入食品添加劑,而食品添加劑對人體是有害的……
實際上,在現行食品安全標準監管下,多數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劑劑量,其實是無害於人體健康的;反而,自製、手工出現安全問題的可能性更大。
從土榨花生油,到古法熬製的紅糖,再到某些「無添加」、「原產地」的農副產品,質量恐怕遠沒有產品的人設和故事重要。
今年10月,某景區超市就因市民舉報,所售大米、手工紅糖、破壁靈芝孢子粉等多款「三無」商品被下架。
甚至許多自製食品,包裝上除了一個巨大的Logo一無所有,宣傳單上也只有「品牌故事」,沒有生產廠家的任何信息。
要知道,這根本不符合《食品安全法》,是根本沒有資格上市的——
《食品安全法》第67條規定:
預包裝食品的包裝上應當有標籤註明生產日期、成分或配料表、保質期、產品標準代號、生產許可證編號等信息。
沒有這些,即使包裝再精緻,故事再感人,終歸是無安全源頭可溯。
為「手工食品」買單沒錯,但不能對「手工自製」無條件信任,或者對現代食品工業全盤否定。
多一點理性選擇,才能生活得更健康。
#今日互動#
你家現在還在吃土榨油嗎?
參考資料:
[1]假期帶桶土榨花生油回來?小心「養生」不成反致癌![N].新京報.2019.10.7
[2]土榨花生油黃麴黴毒素普遍超標,專家呼籲改變消費觀念[N]南方日報2015.2.4
[3]這種油常吃極易致癌!夫婦售賣被判刑!快看看你家有沒有?[N]廣州日報2019.6.2[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 苯甲酸甲酯:GB 28352-2012[S].2012.
[5]楊銘鐸, 曲敏. 傳統食品及工業化的涵義與意義[J]. 食品科學, 2002, 23(2):145-147.
本文轉自公眾號「網易公開課」,網易公開課,分享你想要的知識。公眾號:「網易公開課」(ID:open163)微博@網易公開課。部分內容綜合自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特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