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打上「手工製作」標籤的食物越來越多,仿佛遠離了食品添加劑和工業加工,就變得更加健康。
但這樣的「新鮮」「土味」食品,在質量抽檢時卻屢屢翻車,但依舊擋不住人們對它的熱情,比如其中的「明星產品」--土榨花生油。
花生油是一種食用價值較高的食用油,但價格在植物油中也是「鶴立雞群」,因此不算各種油坊出品的現榨花生油,各種價格很親民的土榨花生油這幾年也成為了「網紅產品」。
近期,廣州市市場監管局進行的一次食品監督抽查結果顯示,花生油不合格問題依舊存在。
其實,土榨花生油質量不合格的問題,在各地的質量抽檢中一直存在。
土榨花生油最大的問題,就是黃麴黴毒素超標。
黃麴黴毒素,1993年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劃定為天然存在的I類致癌物,有20多種衍生物,分別命名為B1、B2、G1、G2、M1、M2等等。
在土榨花生油中檢測超標的黃麴黴毒素B1,屬於比「劇毒」還猛的「特劇毒」,致癌性也最強。
它的毒性主要作用於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肝臟,一旦中毒,輕者發燒、嘔吐,重者肝功能衰竭或肝癌致死。
不管是長期吃,還是短期吃,它都會對身體產生危害。
如果短期吃進去太多,會引起急性中毒,出現發燒、嘔吐、厭食、黃疸、腹水、下肢浮腫等肝毒性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肝功能衰竭而致死。
黴變的花生,是花生油中黃麴黴毒素最主要的來源。
研究發現,花生黃麴黴菌主要來自土壤,花生是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花生果實跟土壤中的黃麴黴,可以說是親密接觸了。
而潮溼的環境有助於黃麴黴毒素生長,花生恰好躲在厚實的外殼下,水分含量較高,先天就適合「藏毒」。
人們直接吃花生時,遇到壞的,即使不知道那股怪味來自黃麴黴,也明白它們不能入腹;但把黴變的花生榨成油、炒成菜,濃鬱的油香往往會把最危險的隱患遮蓋起來。
除了黃麴黴毒素,土榨花生油中的危險成分還有很多。
■ 致癌物:苯並芘
苯並芘也是一種致癌物,油脂高溫加熱過程中可大量產生。很多土榨油為提高出油率,在炒籽時會把溫度升得特別高,容易產生較多苯並芘。
■ 有毒物質:丙烯醛
油煙中含有一種劇毒物質丙烯醛,對眼睛和呼吸道有強刺激,土榨油沒有精煉,煙點低,炒菜時油煙大,也就意味著劇毒物質丙烯醛比較多,危害大。
■ 易腐敗:脂肪氧化
土榨油雜質多,易受溫度影響,因此難以儲存,容易酸敗,出現變質,進而影響人的健康。
這款酸奶有增稠劑,放下;那瓶飲料太多色素,不喝;這包豆乾有防腐劑,不安全;那個薯片含甜味劑,不健康……
在許多消費者看來,看得見的「土法」,遠比看不見的食品添加劑更安全。
對他們來說,工廠流水線產出的食品,一定會加入食品添加劑,而食品添加劑對人體是有害的;看到「手工食品」,才會有安全感。
而實際上,在現行食品安全標準監管下,多數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劑劑量,其實是無害於人體健康的;自製、手工出現安全問題的可能性更大。
網絡時代,通過這個巨大的平臺,很多人開始售賣自己的自製食品,但除了看似感人的品牌故事外,很多關鍵信息都是空白。
食品安全關乎人的健康,一旦出現問題,再有情懷的故事,也無濟於事。
追求品質生活,並不是盲目跟風,為了健康,請多一點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