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劇毒!它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1毫克就致癌!

2021-01-14 廣東衛生信息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

有毒!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


致癌!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

最讓人無奈的是,這種劇毒致癌物就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黃麴黴素藏在發黴的食物裡,特別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裡,花生、玉米等,澱粉在高溫和潮溼的環境下會滋生導致肝癌的黃麴黴菌。


我們常吃的大米、小米、豆類,尤其是在高溫溼潤的環境下,一旦黴變也會陷入它的魔爪。


建議:

1.每次少買點,不要「存」,以免黴變。


2.因為黃麴黴素菌以孢子形式傳播,食物容易牽連黴變,而且黃麴黴素在水中的溶解度較低,處理起來也比較麻煩。如果您發現有一顆花生壞了,那一碗花生米,或者是存放的一袋子的花生米都得扔掉。

別以為做熟了就能放鬆警惕,變質的米飯是最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的!


國家二級營養師、高級食品檢驗員孟立娜:


我身邊就有常年吃剩飯菜的長輩40多歲就患癌症的事例,為了不浪費,他經常吃已經有些異味的米飯,要知道,變質的米飯是最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的!可能他的患病跟這個習慣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至少這個習慣並不健康,會危害我們的身體。


建議:做飯菜,吃多少、做多少,最好當天吃完,不留剩飯菜。


瓜子中最大的安全風險來自黴菌,比如致癌的黃麴黴毒素。


如果吃到變苦的瓜子,一定要及時吐掉並且漱口,因為瓜子等堅果的苦味正是來自黴變過程中產生的黃麴黴毒素,經常攝入會增加肝癌風險。


建議: 吃到黴變的、發苦的堅果千萬別犯懶,一定要馬上吐出來。


很多家庭也都有這個習慣,筷子用到細縫發黑都不捨得扔掉,洗碗布也完全沒有形狀了,還在努力服役。


而年輕人的早期肝癌可能跟我們使用的筷子有關。筷子本身並不會長黃麴黴菌,但我們平時使用來吃花生、玉米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的筷子裡最容易藏澱粉,一來二去黴變了,黃麴黴素就藏在裡面了。


裸筷子、漆筷子都容易開裂,藏食物殘渣而產生黃麴黴素。


建議: 


1、最佳選擇是鐵筷子,很難出裂痕,也就不會有食物殘渣。


2、平時洗筷子的時候要記得先泡一泡,軟化上面的食物殘渣,以便容易清洗掉。


你愛吃的芝麻醬、花生醬,有些商家為了降低成本,用糠芝麻、癟花生甚至變質的芝麻、花生做原料,其中變質的花生中含有黃麴黴毒素。而且這種加工後的產品,可比發黴花生難識別多了。


一些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等在儲存過程中如果發黴,榨得的油中還可能帶入黃麴黴毒素。


有的花生外表正常,但內部已出現黃麴黴素,而小作坊的壓榨機或家用榨油機工藝簡單,缺乏除去有害物質工藝,不能對原材料進行精煉,即使自己選料,也可能會出現農藥殘留、重金屬汙染問題,以及存在高致癌物黃麴黴毒素問題。


很多人應該都聽過這條一度很火的新聞,浙江瑞安的一位消費者因為食用泡發了三天的黑木耳,導致食物中毒,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一度生命垂危。    


接診醫生給出的診斷是,很可能是微生物毒素造成的後續嚴重後果。

但木耳在泡發過程產生何種細菌或毒素,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檢測和判斷。可能有哪些微生物毒素呢?譬如黃麴黴毒素、青黴毒素等。


一般人應該也不至於泡那麼久,單拎出來這條也是為了提醒大家,就算不是谷豆、沒看到黴斑,也不能放鬆警惕認為是安全的呀。


讓黃麴黴素離你的生活遠點兒!


很多人就說了,我在鍋裡好好地蒸煮食物不就可以「消毒」了。


可還真不是這樣的。


一般烹調加工溫度不能將黃麴黴素破壞,因為黃麴黴素裂解溫度為280℃。只有達到280℃的時候,才能滅活,一般的烹飪方法都不能消毒。


連消毒碗櫃都不行,黃麴黴素對紫外線有抵抗力。


怎麼辦?


除了前文提到的幾個建議,還有兩個小技巧:


做菜之前的一個小動作就能幫消除一定量的黃麴黴素。


如果我們在花生油等食用油倒入鍋裡加熱後,並放入少量食鹽,攪拌10~20秒,這樣基本上就能消除大部分的食用油裡的黃麴黴素。食鹽對黃麴黴素的中和和降解,大概能消除95%的黃麴黴素。

多吃綠葉蔬菜可以讓我們平時不小心吃下去的黃麴黴素失效一部分,因為葉綠素能夠阻止黃麴黴素吸收,預防肝癌。



來源:科普中國、健康時報

編輯:黃琪翔(實習)、朱曉華、方洪秀、趙然然

責編:陳廣泰


↙請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廣東省衛生健康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專欄


點個【在看】,讓更多人知道!

相關焦點

  • 毒性是砒霜的68倍,1毫克就致癌!最容易出現在這些食物中
    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最讓人無奈的是,這種劇毒致癌物就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小心!這些食物裡都藏著黃麴黴素!
  • 毒性是砒霜68倍,1毫克足以致癌,潛伏身邊的黃麴黴素有多毒?
    很多人以為不抽菸、少喝酒就能杜絕癌症,可我們往往忽略了,一種超級致癌物時刻潛伏在我們身邊,它就是黃麴黴素。今天我們來聊聊黃麴黴素,這個毒性是砒霜68倍的致癌物。很多人對黃麴黴素並不陌生,但沒幾個人敢說自己了解它。1、你真的了解黃麴黴素嗎?1993年,黃麴黴素被世衛組織劃定為一類致癌物,在自然界所有致癌物中名列第一。
  • 它比砒霜毒性高68倍,1毫克足以致癌,出現在許多家庭中,別再吃
    老劉常吃的食物中所含有一級致癌物質,比砒霜的毒性還高出68倍,怎麼能經常吃呢!」  老劉聽後痛哭:「原來是節儉的習慣害了我自己,呼籲大家別再食用黴變食物。」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吃的五穀雜糧以及水果、蔬菜,若存放時間過長,或是環境潮溼等,都易引起食物出現黴變的跡象。
  • 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家裡這些可能要扔掉
    比氰化鉀毒10倍!比砒霜毒68倍!這個東西究竟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毫克黃麴黴素,就是致癌劑量!黃麴黴毒素,曾造成數以十萬計的牲畜突然死亡,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黃麴黴毒素B1的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1993年它就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
  • 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這一致癌風險不能不防!
    黃麴黴毒素根據在紫外線照射下發出螢光顏色的不同分為多種亞型,其中黃麴黴毒素B1型(AFB1)的毒性最強,其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 如何致癌? 早在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研究機構就將黃麴黴毒素劃定為I類致癌物,黃麴黴毒素會對肝臟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
  • 廣州產花生油用黃麴黴毒素B1 毒性比砒霜大68倍
    延伸閱讀:黃麴黴毒素B1毒性較砒霜大68倍   廣州市質監局4月23日公布了2012年廣州市生產領域食品質量監督抽查第三批公告,主要包括大米、掛麵、雞精雞粉、味精、澱粉製品、食糖、食用植物油等。記者從公告中看到,由白雲區一家花生油廠生產的花生油竟然檢測出了黃麴黴毒素B1。
  • 【科普知識】如何遠離黃麴黴毒素?
    1毫克致癌,20毫克致命有毒!黃麴黴毒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尤其是黃麴黴毒素B1,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是氰化鉀的10倍,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致癌!它還是我們所知的最強的生物致癌劑,1毫克就是致癌劑量。長期接觸濃度高的黃麴黴毒素是肝癌的主要誘發因素,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其列為1類致癌物。
  • 白雲花生油用黃麴黴毒素B1 毒性比砒霜大68倍
    該種毒素被劃定為最毒的1類致癌物,毒性比砒霜大68倍!食用後最嚴重的可引起肝癌、急性中毒或死亡。除澱粉製品和雞精雞粉、食用植物油等檢查出不合格產品外,其餘產品合格率均達100%。  記者從公告中看到,從廣州市質監局對66家食用植物油企業87批次產品的抽查中,經檢驗合格的有86批次,不合格1批次,合格率為98.9%,其中,記者看到,不合格的唯一一款花生油是由白雲區靚油坊花生油廠生產,花生油容量為1.8升/罐,不合格項目顯示為「黃麴黴毒素B1」。
  • 緊急提醒:這種東西毒性極強,可能你家也有……
    1mg的黃麴黴素 就可以導致癌症發生 20mg的黃麴黴素 一次性攝入直接致成年人死亡 其毒性是氰化鉀的10倍, 砒霜的68倍
  • 正常人攝入20毫克就會死亡
    它比砒霜還要毒68倍,毒性為劇毒物氰化鉀的10倍;它是目前所知致癌性最強的化學物質,致癌能力比「六六六」都要大1萬倍;它容易在花生、玉米、堅果上滋生;它不易溶於水,卻極為耐熱,一般的水洗、烹調難以去除;更讓人感覺詭異的是,它在紫外線照射下,能發出藍紫色、綠色的螢光……  這不是科幻片裡新研製出的生化武器,而是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中,尤其是發黴變質食物中的劇毒物質
  • 堅果裡隱藏的致癌物質
    堅果裡隱藏的致癌物質(華蓋/供圖)  1.黴變導致的致癌危險 很多堅果容易受到黴菌的侵染黃麴黴毒素是黃麴黴菌的代謝產物,最重要和毒性最大的是黃麴黴毒素Bl,其半數致死量僅為0.36毫克/公斤體重,屬特劇毒的毒物範圍。它的毒性比氰化鉀大10倍,比砒霜大68倍。黃麴黴毒素引發的急性中毒,主要是損害肝臟,誘導發生肝炎、肝硬變、肝壞死等。臨床表現有胃部不適、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脹及肝區觸痛等;嚴重者出現水腫、昏迷,以至抽搐而死。黃麴黴毒素是目前發現的最強的致癌物質。
  • 武大郎喝的砒霜是劇毒,為什麼藥鋪能公開賣?武大郎並非死於砒霜
    眾所周知,武大郎被砒霜毒死,而砒霜作為一種劇毒卻在藥鋪公開賣,官府為什麼不禁止生產、銷售砒霜呢?關於砒霜,我們還有多少偏見?砒霜水滸傳是文學作品,裡面的描述為了追求場面的慘烈,故意把砒霜毒性寫得非常猛烈,專家稱,誤服砒霜後,會出現嘔吐、腹瀉、大小便失禁,會在二十四小時後死亡。
  • 劇毒砒霜竟然是抗癌神藥,砒霜究竟有多少秘密
    為什麼他們老用砒霜呢? 砒霜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礦物藥,是砒石經過高溫加工處理以後升華而成的結晶或粉末,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 1.砒霜就是鶴頂紅 傳說,丹頂鶴頭上的「丹頂」是劇毒之物,沾染一點,便立刻斃命。但事實上,這種傳說只是「美麗」的傳說,並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現代研究證實丹頂鶴的頭頂沒有毒素,「鶴頂紅」只是砒霜的另一種稱法。
  • 黃麴黴素這種一類致癌物,毒性不一般!日常這幾類物品要小心
    其實所謂的鶴頂紅,就是現代醫學界所說的「砒霜」。很多反派角色在下毒時,都是使用了鶴頂紅。殊不知,到了如今有一種毒素的毒性遠遠超過了砒霜,甚至是其的68倍之多,它就是著名的「黃麴黴素」!根據臨床的研究來看,1毫克的黃麴黴素就達到了致癌量,其中和黃麴黴素最為相關的癌症種類就是「肝癌」!而20毫克的黃麴黴素一次性攝入,就能直接導致成年人死亡。其毒性遠超過了氰化鉀和砒霜。
  • 專家解析「舌尖上的癌症」 胡蘿蔔素致癌?
    酒精:5張紅牌1張黃牌,已確證可增加口腔癌、食管癌、結直腸癌、絕經前乳腺癌、絕經後乳腺癌的風險,可能增加肝癌的風險。  專家態度:有可能。為什麼酒精會導致如此之多的癌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肝膽外科主任郝純毅告訴記者,其實國外有研究發現,酒精就像致癌物的「催化劑」,它不會直接導致癌症,但能促使致癌物癌變,還能抑制人體免疫系統功能。
  • 黃麴黴毒素致癌,但真的沒有「解毒」方法嗎?醫生:有1物可幫忙
    首先我們要知道,黃麴黴毒素以及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1類致癌物。它是一種毒性非常強的致癌物,是氰化鉀的10倍,更是傳統毒藥砒霜的68倍,對我們的身體危害非常大。而且黃麴黴毒素還極其容易致癌,只需要一毫克就可以達到致癌的劑量。所有說世衛組織把它列入名單也不是沒有道理。大家可能要說,既然黃麴黴毒素這麼可怕。
  • 黃麴黴素比砒霜毒68倍!它最愛「藏」在這5種食物中,別捨不得扔
    人們之所以對黃麴黴素如此忌憚,是因為它可是一級致癌物。根據河南省腫瘤醫院高啟龍醫生介紹,早在1993年的時候,黃麴黴素就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Ⅰ類致癌物。至於黃麴黴素的毒性嘛,它是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致癌性是二甲基亞硝胺的70倍。